巧用比喻,让作文增色生辉

2020-06-04 05:04蒋利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设喻喻体比喻

蒋利

摘 要:早在先秦以前,比喻就被广泛使用,在《诗经》中就有很多运用比喻的例子,如《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在文学作品中,无论是诗词还是散文小说,比喻都是语言表达中不可缺少的修辞手法。在学生平时的写作中,学会使用比喻,能让作文增色生辉。

关键词:比喻 作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5.013

一、比喻的类型及特点

“比”,朱熹解释为“以彼物比此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就是用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似点建立联系。比喻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它的类型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由此可知,比喻具备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句中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二是句中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

在作文中熟练运用比喻,需要在平时不断积累。喻体可以取材于生活,经常运用到的喻体有:良药、催化剂、路标、基石、阳光、明灯、桥墩、彩虹、钻石、荆棘、双刃剑、绊脚石、暗礁、毒瘤等。

二、比喻在作文中的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比如:成长的过程便如登山的旅程,難免会跌跤,会被荆棘划伤,会经历一次次的摔打和磨砺。把成长比成登山的过程,十分形象。

2.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把事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比如:逆境,无非是关了灯的阳光大道,恰如无尽头的深渊。不但体现出逆境的特点,化抽象为具体,而且用深渊渲染氛围,一举两得。

3.表达特定的思想感情,化繁为简,强化情感

比喻的喻体本身具有感情色彩,因此,可以运用比喻句来表达喜怒哀乐。比如: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三、运用比喻时常出现的问题

学生在平时的作文中,因为对比喻手法理解得不透彻,会出现以下问题:

1.同类相比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如:她长得像她母亲,就是同类事物,虽有相似性,但不构成比喻。

2.表示猜度

有些语句虽然有喻词出现,但是只是表示一种揣测,并不构成比喻。如:他走得匆匆忙忙,好像有什么急事。

3.表示想象

有些学生错把想象当成比喻。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回到了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四、比喻在议论文中的运用

笔者以材料作文“沉淀”为例,来阐释比喻在议论文中的运用。

原题呈现:沉淀,是一种阅历的凝聚,是一种深厚的底蕴。伴随沉淀的有汗水与努力、幸福与快乐、真情与苦楚、付出与给予,还有……所有这些,沉淀将一点不落地还给每一个人,慢慢渗透至你的身体,从你的气质中体现出来。

1.标题设喻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能让人眼前一亮。如:材料作文“沉淀”的拟题,《当岁月谱写成歌》《万人如海一身藏》就比《静待沉淀于心》《历经沉淀 修养自现》要技高一筹,不但题目形象生动,富有文采,而且比嵌入关键词式的题目更具匠心。

2.核心概念表述设喻

界定概念主要是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反映思维对象所属范围。对于核心概念类的材料作文,运用比喻句进行概念的阐释是最好的方式。

比如:“沉淀的产物是坚硬的,如同周身附上盔甲。但于此之前,需要以岁月为原料,佐以风吹雨打的经历,再以坚韧为催化剂,方能在年华的浪潮中,置自身于内敛沉稳之中。”(《当岁月谱写成歌》)把沉淀的过程通过比喻的形式呈现,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3.文章主干设喻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在文章的主干部分采用比喻进行说理,也就是比喻论证。比喻论证的关键就在于要展开相似联想。相似联想指的是由一种事物或信息而想到与之相似的另一事物或信息。如:由“A”想到“金字塔”,由“C”想到“月亮”。

如:“沉淀如酿酒,将阅历与底蕴封于缸底,酿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气质。宦海沉浮半生,苏轼将痛苦与迷茫置于黄州草堂的红泥小炉之中,用自己的豁达淡然煮酒,滤去失意的残渣,沉淀‘大江东去的豪壮人生。”将沉淀的过程和酿酒的过程巧妙地结合起来,把相似性凸显出来,再运用苏轼的事例进行说理,论证有力。

再如:“沉淀不等于沉沦,沉淀是将自己的心修炼成金子,即使在海底也能发出冲天的光芒;但沉沦者只是遗弃在海底的沙子,经不起任何波澜。”(《经得沉淀 方得酒香》)运用比喻,写出两类人的特点,比较出两者的差别。以上两个段落,可以构成文章的主干部分,再结合相关的例证进行论证,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4.首尾设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比喻式的开头,不但给人以美感,而且可以自然地引出自己的观点。如:生活是一匹素帛,它本身没有任何美好的属性。在历经世事,沉淀自我后,便会在素帛之上,呈现锦绣繁华。(《沉淀自我》)语言简洁,概括性强,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章的结尾,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比喻式的结尾,可以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旨的作用。如:“有的沉淀如飞瀑,使我们怀揣力量;有的沉淀如静池,使我们能够聆听心灵指引的方向。历经沉淀,修养自现。”(《历经沉淀 修养自现》)

5.全文设喻

一篇文章如果全文运用比喻设喻,相对有难度,但如果用得好,可谓精彩无限。这就要求学生在审题立意时,眼光有高度,思考有深度,构思逻辑缜密。

例如:江苏高考范文《语言需除尘》,作者不做空洞的事实论证,不以堆砌例子,而是用日常最常见的大扫除为喻,观点新颖深刻。这种比喻,形象生动。在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让人耳目一新。

在作文中恰当地运用比喻,正如做菜中使用佐料,用料不当或分量失当,都会影响菜的味道。所以要巧用比喻,让作文增色生辉。

猜你喜欢
设喻喻体比喻
比喻
比喻最爱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什么是比喻
从喻体选择对比哈萨克语和汉语比喻的民族差异
喜马拉雅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设喻教学法
再析比喻义的“像……似的”
初中语文阅读设喻教学法探索
英语中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