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喻

  • “就近设喻”,让你妙笔生花
    想!其实,“就近设喻”在其他文学作品中也不鲜见。同样写“穹庐”,碧野的《天山景物记》中写道:“草原是这样无边的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在太阳下,那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在闪烁着白光。”这里,把辽阔的“草原”比成浩瀚的“海洋”,就“海洋”设喻,《敕勒歌》里的“穹庐”,就只能缩小成“闪烁着白光”的“水泡”了。再看艾青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这里的“就近设喻”,意蕴丰富。“黄

    作文新天地 2023年35期2024-01-25

  •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
    足真实,却又层层设喻。所谓寄怀深远、设阵存疑,是指诗中借题画鹰以指斥时政,却又并不直白挑明,但明眼人一看便知它的锋芒所向——既然有郅都却又不用,责任当然是在朝廷了。在这里,诗人层层设喻,如以北宋末年的衰朽比喻晚清政局,但不是空泛议论,而是顺手抓住画鹰的宋徽宗,一提起他,人们会立刻想到重用权奸、阉宦,贿赂公行,卖官鬻爵,骄奢淫逸,溺信虚无,崇饰游观,困竭民力,巧立名目,搜刮民财等等腐败行为,也会进而联想到慈禧太后的种种恶行。至于以“狐兔纵横”比喻徽宗时的权奸

    共产党员(辽宁) 2023年8期2023-07-28

  • 设喻说理法的妙用
    法,那就不得不提设喻说理法了。设喻,又叫讽喻,是比喻修辞手法的一种扩大化用法,指在叙述一个故事的过程中,通过暗示和类比来说明某一事理、表述某一主张的一种富有幽默情趣且比较婉曲的语言表达方式。设喻说理可用于一段话,也可用于一篇文章,用一个故事来透露喻义,不用比喻词,喻义较含蓄,让读者去体会故事和现实事件在道理上的相似之处,有“意在言外”之感。讽喻使用起来非常灵活,既可以在行文中插叙,并且点明本意;又可以独立成章,将喻义贯串其中。运用设喻说理法时,一般都蕴含着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3年22期2023-06-06

  • 新奇比喻惹人爱
    手法,通过恰当的设喻,让读者理解你所要表达的意思。三、巧妙进行设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进行写作,关键在于设喻,只有设喻贴切、比喻新奇、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才算运用成功。我们如何设喻呢?首先要对本体进行研究,寻找可以设喻的突破口;接着要沿着不同的方向,充分调动积累,大胆进行想象,捕捉可用来作比喻的事物;最后要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比如我们要描写天上翻滚的乌云,通过观察,发现它们的形状不断变化,气势汹汹,这时就可沿着“形状变化”这一方向进行想象:你看,乌云

    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 2023年2期2023-05-13

  • 本期主题:夕阳西下
    。赏 析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写出了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登乐游原[唐] 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注 释◇向晚:傍晚。◇不适:不悦,不快。◇古原:指乐游原。◇近:快要。赏 析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美好景象的赞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即将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3年4期2023-04-11

  • 设喻说理的妙用
    法,那就不得不提设喻说理法了。设喻,又叫讽喻,是比喻修辞手法的一种扩大化用法,指在叙述一个故事的过程中,通过暗示和类比来说明某一事理、表述某一主张的一种富有幽默情趣且比较婉曲的语言表达方式。设喻说理可用于一段话,也可用于一篇文章,用一个故事来透露喻义,不用比喻词,喻义较含蓄,让读者去体会故事和现实事件在道理上的相似之处,有“意在言外”之感。讽喻使用起来非常灵活,既可以在行文中插叙,并且点明本意;又可以独立成章,将寓义贯串其中。运用设喻说理时,一般都蕴含着讽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2年22期2022-06-15

  • 荀子在《劝学》中是如何说理的
    。文章语言精练,设喻贴切,说理深刻,结构严谨,是先秦论说文的代表。本文就谈谈荀子在《劝学》中是如何说理的。一、借助不同的事物来说理论说文是以议论、述说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论证一种观点,或说明一个道理。这类文章通常比较枯燥,很难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但是,荀子的《劝学》却富有文采,脍炙人口。这是为什么呢?仔细阅读《劝学》这篇文章,我们会发现作者在文章中借助了大量不同的事物来说理,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加深他们的印象。作者在文章的开头直接亮出论点:“学不可以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1年7期2021-11-11

  • 身在贬谪地,含悲念旧国
    特的联想的巧妙的设喻。剑铓似的尖山,这一惊心动魄的形象,对荒远之地的逐客,真有刺人心肠的感觉。自永贞革新失败,“二王八司马事件”接踵而来,革新运动的骨干均被贬到边远之地。十年后,这批人有的已死贬所。除一人先行起用,余下四人與柳宗元破例召回京,又被复出为边远地区刺史。残酷的政治迫害,边地环境的荒远险恶,使他有“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别舍弟宗一》)的感喟。“割愁肠”一语,是根据“似剑铓”的比喻而来,由山形产生的联想。三、四句则由“尖山”进一步生出

    课外语文·中 2021年8期2021-09-13

  • 谈谈荀子《劝学》中“劝”的艺术
    的艺术。一、工于设喻,形象说理荀子《劝学》一文的特质决定了它以“说理”为主,如何说理,达到劝学之效?如果采用道理说教,不仅难以达到“劝学”之目的,而且容易让人产生厌倦之感。荀子作为先秦散文大家,显然深谙空洞说理之弊,故而在《劝学》一文中巧妙地设喻,让空洞的说理变得生动形象。然而,荀子在运用比喻时,又将比喻发挥到极致,紧扣中心,数喻同归,紧贴生活。数喻同归是荀子《劝学》运用比喻的一大特色。在《劝学》一文中,荀子运用大量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数喻运用产生的磅礴气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6期2021-08-02

  • 唐以前比喻式书论的审美观念嬗变
    中,从自然界取象设喻的批评范式始终是存在的。比喻的泛滥,使得书论的语言开始变得复杂、模糊。“比拟自然物观属欣赏玩味领域,可以借来说明主观的感受,传达某些复杂的欣赏经验,但在作书法美学深度理论上的探讨或技法上的解说则是不适用的。”[9]唐之前,比喻式批评一直是很受欢迎的,但是唐代之后,逐渐泛滥开来的比喻式批评也开始出现负面评价,比如孙过庭《书谱》里就曾言:“至于诸家势评,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宋朝米芾也是反对比喻式批评的,他在《海岳名言》中说:

    大学书法 2020年6期2020-12-01

  • 灵活应用设喻教学法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郭海霞摘要:设喻教学法就是通过创设比喻来进行教学,这种方法运用得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能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记忆;还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便于化难为易。关键词:高中语文;设喻教学法1.充分研究本体,准确把握本体的特征教学须因文生法,每教一篇课文,都应在准确、透彻地把握课文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适宜设喻教学的内容,需要从如何设喻的角度再作思考,去發现设喻的最佳环节和方式,为取得生动形象的教学效果奠定基

    神州·上旬刊 2020年7期2020-10-21

  • 妙用修辞手法, 扮靓议论文语言
    一、设喻类比,增强语言形象美借用生活中习见的事物作喻体来说明繁难艰深的道理,不仅浅近贴切,而且能把抽象的事理说得透辟鲜明,形象可感。如中考满分作文《敬畏挫折》中:“挫折是坚韧之石,擦出希望之火;是希望之火,点燃理想之灯;是理想之灯,照亮前进之路;是前进之路,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作者連续设喻,含蓄地写出了“挫折”并不可怕,它也具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启人深思。二、引经据典,平添语言哲思美巧妙地引用名言、警句、格言、俗语、成语等进行说理,可使议论语言凝练,内涵丰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0年9期2020-08-03

  • 比喻是童话中的魔棒 ——跟中考考生学习借鉴“比喻”修辞方法
    种方法。一、题目设喻,点明主旨2019年河北省一考生写的《我,是不一样的烟火》,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喻为“烟火”,暗示了“我”个性的丰富多彩。“不一样”又突出了其独特性。整个标题具有浓浓的文化色彩。2018年日照市一考生紧扣“大凡笑着生活的人,他们都不曾因为苦而放弃”这一句立意,拟题“踮起脚尖,去爱这个世界”,以比喻拟题,以“爱”为线索,展现自己对生活的看法,抒写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扣题紧,立意新,个性鲜明。还如“为了心中的那片油彩”(山东济宁市一考生

    课外语文 2020年17期2020-07-10

  • 比喻是童话中的魔棒
    种方法。一、题目设喻,点明主旨2019年河北省一考生写的《我,是不一樣的烟火》,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喻为“烟火”,暗示了“我”个性的丰富多彩。“不一样”又突出了其独特性。整个标题具有浓浓的文化色彩。2018年日照市一考生紧扣“大凡笑着生活的人,他们都不曾因为苦而放弃”这一句立意,拟题“踮起脚尖,去爱这个世界”,以比喻拟题,以“爱”为线索,展现自己对生活的看法,抒写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扣题紧,立意新,个性鲜明。还如“为了心中的那片油彩”(山东济宁市一考生

    课外语文·中 2020年6期2020-06-29

  • 议论文的幽默艺术
    不可言。一、诙谐设喻,辞约意丰好的比喻能以简约的文辞、生动的形象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而诙谐的设喻如同在一碗内容丰富的汤中撒上适度的调味剂,使汤的味道更加鲜美可口。如中考满分作文《宽容是阳光》中:良言一句三冬暖,宽容是冬天皑皑白雪山上的暖阳;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你有了宽容之心,炎炎酷暑里就把它当作降温的空调吧!“炎炎酷暑里就把它当作降温的空调吧!”一句比喻精当,略显幽默。二、填词仿写,灵动活泼仿词,就是依据语境创造新词以构成特别的语意。此法运用得当,可使议论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0年13期2020-06-12

  • 巧用比喻,让作文增色生辉
    现出来。1.标题设喻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能让人眼前一亮。如:材料作文“沉淀”的拟题,《当岁月谱写成歌》《万人如海一身藏》就比《静待沉淀于心》《历经沉淀 修养自现》要技高一筹,不但题目形象生动,富有文采,而且比嵌入关键词式的题目更具匠心。2.核心概念表述设喻界定概念主要是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反映思维对象所属范围。对于核心概念类的材料作文,运用比喻句进行概念的阐释是最好的方式。比如:“沉淀的产物是坚硬的,如同周身附上盔甲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5期2020-06-04

  • 《劝学》探究阅读
    道理,有的从正面设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的从反面设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所以文中设喻虽多,却无板滞生硬之感,反而显得错落有致,生气勃勃。(二)以喻带论,层层递进作者还善于通过比喻,将议论逐步引向深入。试以第一段为例。全段除首尾各有一句论断性的话外,其余全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0年8期2020-04-29

  • 比喻是童话中的魔棒
    李阳海一、题目设喻,点明主旨2018年日照市一考生紧扣“大凡笑着生活的人,他们都不曾因为苦而放弃”这一句立意,拟题“踮起脚尖,去爱这个世界”,以比喻拟题,以“爱”为线索,展现自己对生活的看法,抒写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扣题紧,立意新,个性鲜明。还如“为了心中的那片油彩”(山东省济宁市一考生)、“那些值得用心咀嚼的小事”(山东省临沂市一考生)、“我是一个稻草人”(山东省淄博市一考生)、“适时转身”(山东省聊城市一考生)、“心中一片月”(山东省菏泽市一考生)。20

    课外语文·中 2020年1期2020-03-30

  • 向钱锺书学幽默
    一句,老话新意。设喻说理,巧用类比。言简义丰,耐人寻味。貌似刻薄,实则深刻。创意修辞,人之未说。写法提炼追补一句,老话新意。这三句话,单看每一句的前半句都是老话,可是钱先生偏偏又加补了后半句,喜剧效果立现。譬如睡前思考会失眠,而有的人清醒时思考会入睡,立时增添了对后者的讽刺效果。写法提炼设喻说理,巧用类比。“说话里嵌的英文”与“嘴里嵌的金牙”,“七八个缺席”与“牙齿掉了几枚”,既是比喻,又含类比,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写法提炼言简义丰,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

    初中生写作 2020年2期2020-03-25

  • 《劝学》《师说》课文探究
    道理,有的从正面设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的从反面设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总之,铺锦列绣,无所不用。所以文中用喻虽多,却无板滞生硬的感觉,相反,随着用比的连续转换和充分展开,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错落有致,生气勃勃。《劝学》在写作上的另一个特点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0年37期2020-01-27

  • 拿来主义
    豫不决。然后反面设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把怯于借鉴,害怕污染,不敢占有的逃避主义者说成是“孱头”;把割断历史,盲目排斥,标榜清白,反对继承占有的虚无主义说成是“昏蛋”;把顶礼膜拜、全盘继承的右倾复古主义者比作是“废物”。设喻之新颖风趣,讽刺之深刻犀利,说理之明白畅晓,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文章在强调了对待文化遗产必须“拿来”“占有”之后,继续设喻进一步论述必须“挑选”。“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要把它“吃掉”;“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0年47期2020-01-22

  • “纠纷”发生之后
    首先要知道什么”设喻启发学生,使之明白,要想改正错误,就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设喻启发,在“润物细无声”中使学生举一反三,提高自我认识。这比教师空洞说教或严厉训斥的效果要好得多。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为什么有些学生总爱与人家闹矛盾、起纠纷,更深层次的原因便是这些学生一切以自己为中心,不能宽容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在处理这起纠纷时,我抓住这些关键症结,启发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在认错时给对方以宽容。加强道德行为的引导。“知情意行”的统一是德育的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9年3期2019-05-01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道理,有的从正面设喻,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的从反面设喻,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总之,比喻论证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在高考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生动,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同时,在大量的比喻论证中,作者还用了对比论证。对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48期2019-01-06

  • 苏秦为赵王使于秦
    面批评,而是以事设喻,从妻、妾、客蒙蔽自己之事说起,启发齐威王意识到自己受了严重的蒙蔽,从而懂得纳谏的重要性。这种通过设喻、暗示来讲道理、表明意见的方法使人容易接受。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曾身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其口才、谋略可见一斑。选段中,苏秦为赵王出使秦国,回来后却被赵王冷落。于是,他巧借两棵树之口,道出了自己在赵国的处境,语言生动形象,很有感染力。读有所思1.“吾所苦夫铁钻然,自入而出夫人者”中的“铁钻钻木”比喻什么?2.你能

    初中生世界 2018年23期2018-11-30

  • 苏秦为赵王使于秦
    面批评,而是以事设喻,从妻、妾、客蒙蔽自己之事说起,启发齐威王意识到自己受了严重的蒙蔽,从而懂得纳谏的重要性。这种通过设喻、暗示来讲道理、表明意见的方法使人容易接受。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曾身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其口才、谋略可见一斑。选段中,苏秦为赵王出使秦国,回来后却被赵王冷落。于是,他巧借两棵树之口,道出了自己在赵国的处境,语言生动形象,很有感染力。讀有所思1.“吾所夫铁钻然,自入而出夫人者”中的“铁钻钻木”比喻什么?2.你能从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18年6期2018-08-15

  •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上,作者先是正面设喻,论证学习的重要性是要提高自己和改变自己;其次是反复设喻,论证学习的作用,就是要弥补自身的不足;再次是正反对照设喻,论证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要积累、坚持不懈、专一。也就是说,作者通过正面设喻、反复设喻、正反对照设喻来论证“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当学生理清了文章的结构,也就把握了文章的思路,那么文章的思路就会成为学生脑海中的一种思维模式,成为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部分。二、善于捕捉思想火花,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

    新课程(中学) 2018年9期2018-02-25

  • 浅议《圣经》对英语语言中典故的影响
    几点:一、以人物设喻的典故《圣经)中人物众多,他们各有自己的形象、性格和经历。经过长期的传诵和引用,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特定的形象或含义。这些人物大多寓意深刻,含义丰富,其中不少已成为英语的正式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喻指一类人、一种状况或一种行为。如果不熟悉圣经文化,不了解其渊源,就很难理解其隐含之意。如 :Several of the country’s most respected doctors have stated that smoking cigar

    大陆桥视野 2017年6期2017-12-23

  • 《荷塘月色》中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分析
    下荷花绘至眼前,设喻贴切,自然而又新奇,无斧凿之痕,出神入化地将荷塘美景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一、随景设喻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在于将荷塘与月色的描写巧妙地结合起来。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为了突出其优雅、朦胧、幽静之美,作者在设喻上颇具匠心。先看对荷叶的描写:“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如果我们抛开特定的环境,用“青翠的玉盘”来比喻荷叶行吗?当然行,而且表现力还相当强。“青翠的玉盘”既描绘出了荷叶的色,又表现了荷叶的质,还状摹了荷叶的形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7年10期2017-11-04

  • 多恩情诗合卺源域多元性的认知理据研究
    :100)可以说设喻者的设喻过程就是其生理、心理认知以及经验阅历等与自然和社会互动的过程,设喻者在构建隐喻映射机制时会充分体现施喻者作为认知主体的意志和生活经验。诗歌的爱情隐喻表达总借助诗人丰富的生活方式作为源域,施喻者认知角度会促使其在隐喻设喻中趋向于选择 “多元性” 源域(Janzen,2004: 149-174)。“目标域需要多个源域才能对其各个方面加以理解”(Kovecses ,2010: 91),“施喻者选择不同的喻体映射同一目标域”(束定芳,2

    外国语文 2017年6期2017-08-15

  • 将“比喻说理”用到极致
    多样,有时用同类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有时则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例如:将“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而设喻方式也不尽相同,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变化多端,读来毫无板滞之感。有的单独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6年40期2017-04-13

  • 从《邹忌讽齐王纳谏》看譬喻相感的语言艺术
    日常生活的小事情设喻说理,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这种讽谏方法归为“譬喻相感”,是讽谏技巧中的一种行之有效又能明哲保身、全身而退的语言艺术。这种语言艺术从设喻巧妙,以小见大;譬喻说理,投其所好,博取好感;喻寓说理,委婉动听等方面切入,受到预期效果,这对今天的语言交际仍有重要借鉴意义。讽谏,意指古代臣民运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对君主或者上司的过失提出批评和规劝。[1]讽谏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我们把这种讽谏方法归纳为 “譬喻相感”,是讽谏技巧中

    剑南文学 2016年22期2016-12-13

  • “譬喻”“比喻”“讽喻”和“设喻”辨析
    式说明道理的。“设喻”一词,无论《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还是《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1版)均无对“设喻”一词的解释,倒是“百度百科”对此解释为“设喻,又叫讽喻,这是比喻修辞的一种扩大化的用法。”这种解释在一些参考资料和论文中也可得到印证。那么,这样解释到底对不对呢?笔者以为,至少未得到权威专家的认可。当然,也说不定以后不被收录。其实“设喻”一定条件下即是“设置比喻或设置讽喻”的简称。比如清代方宗诚在《论文章本原》中评价孟子的文章“此亦辨论体也,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10期2016-05-30

  • 议论说理不辞形象生动
    引申易入门,取譬设喻妙趣生。【考纲概述】《考试大纲》对作文发展等级中的“丰富”这样解读: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形象似乎属于记叙文范畴,其实,议论文也追求形象性。议论之美在于理趣,议论说理多一些可感的形象,能把抽象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生动,增强可读性,也能使文章文质兼美,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本文试就借象寓理、缘事说理、类比引申、取譬设喻等常见方法做一些解说。[范文例举]1. 江河涌进大海,大海高奏着激昂的涛声,张开宽广的胸怀接纳。大海的涛声不是笑话江河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6期2016-05-14

  • “体型”的启迪
    可言!由此可想,设喻不是语文教学的专利,它还是数学教学的好帮手。它能使抽象的概念与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知识浅显化,取代冗长的释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除了注意运用直观演示这一手段外,还可以不失时机地准确设喻,优化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线索,架起思维的桥梁,从而使教者轻松,学者愉快,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体型”的精妙比喻就将“体积相等的两个圆柱体,底面积和高不一定分别相等”的判断深深烙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6年3期2016-03-30

  • “譬喻”“比喻”“讽喻”和“设喻”辨析
    喻”“讽喻”和“设喻”辨析李翠平“譬喻”之“譬”,依《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义为“比喻”“比方”。所以“譬喻”即为“比喻”。《修辞学发凡》在“积极修辞一”中说“譬喻,现在一般称为比喻”,《修辞学》中说“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可见,“比喻”和“譬喻”无甚差别,只是称呼不同。“讽喻”,《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解释为“修辞方式,用说故事等方式说明事物的道理。”《修辞学发凡》在“积极修辞二”认为“讽喻是造出一个故事来寄托讽刺教导意思的一种措辞法。”由上

    中学语文 2016年30期2016-02-15

  • 即景设喻 情景交融
    殷敏即景设喻,就是诗人即兴从眼前的景物中选取喻体,创造出独特而别致的比喻句。这样的诗句往往情景交融,形象动人,有一种浑然天成之感,从中也表现出诗人的机智和才情。在古诗词中,即景设喻而又极为成功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先看一首唐诗:旅夜书怀杜 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的最后两句是即景设喻,“天地一沙鸥”应该是诗人眼前所见之景。旅途之夜,诗人独宿江边孤舟,面对辽阔江天,想起自己坎坷的命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6年1期2016-01-27

  • 举一反三巧设喻委劝君王广纳谏
    事推及国家大事,设喻巧妙,推理自然,入情入理:“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因为是拿前面自己的切身体验推理的,自然也分“私”“畏”“求”三个方面,从而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三种方式、三等奖赏。齐王纳谏的方式分为三种,悬赏也分为三等。这两方面在原文中交错出现,我们就放在一起讨论。纳谏的方式分“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谏寡人”“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三种。“面刺”“上书”“谤讥”实际上概括了一切可能的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15年1期2015-09-10

  • 鲜活铸就精彩——研究性课程作文篇之记叙文语言训练举隅
    .修辞之妙(就境设喻……)(难点)例: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须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儿僵硬和迟钝。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课本《品质》高尔斯华绥)3.句式之特(倒装句式……)例:“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祝福》鲁讯)4.情味之浓(主客相融……)例:袅袅白雾中,我似乎看见月光下,一位瘦弱的人将花生,青菜,瘦肉,桂圆,腊肠,桂花

    现代语文 2015年32期2015-02-28

  • 《劝学》教学设计
    一自然段),运用设喻的方法,论证了三个分论点(第二、三、四自然段):(1)学习的意义,即为什么学习;(2)学习的作用,即学习的重要性;(3)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即如何学习。《劝学》作为一篇古代散文,共291个字。该文蕴含深邃的哲理,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全文句式整齐,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句法严密,善用比喻。文章整散结合,节奏和谐,容易记诵。二、编者意图该文选自人教版必修3的第三单元,主要学习古代议论性散文。该单元收录《寡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11期2014-12-01

  •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设喻教学法
    阅读教学方法——设喻教学法。一、设喻教学的作用1.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喻教学法是一种形象的阅读教学方法,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不像数理化,有严格的科学性,一环紧扣一环;所以要吸引学生,就必须依据语文课的特点,进行形象化的教学。设喻教学法就是根据语文课的这一特点而来的。设喻教学时,师生以一种形象的眼光来分析课文,使那些本来显得平淡的东西变得生动起来,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 设喻教学的本身就是一种带有情感的教学

    学习报·教育研究 2014年24期2014-09-25

  • 论英汉习语中的设喻连续体
    我们按照习语所用设喻手段将其分为隐喻习语、转喻习语、提喻习语和设喻连续体习语四类,并且我们将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第四类习语,即设喻连续体习语的意义产出和理解及其背后的认知机制进行探讨和对比分析。(二)习语中的设喻连续体何谓设喻连续体?首先,我们有必要对连续体(continuum,又称连续统)进行界定。Continuum原是一个数学概念。如果说在实数集里实数可以连续变动,那么我们也就可以说实数集是连续体。连续是相对于离散而言的。连续体概念已被引入语言学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08-20

  • 设喻 化疑难
    甚至逆反的情绪。设喻教学从浅易的已知事物或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合理作比喻,化枯燥为有趣,化繁杂为简约,化混沌为清晰,化抽象为具体,既可以深入浅出地说明或阐释语言教学中的某种现象、特征或规律,又可以巧教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思维,是一条符合初中生认知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一、以关联性为设喻之基础所谓关联性,就是要确保本体和喻体之间一定要有必然性联系。如初中生常把because和so,but和though同时用在一句中,笔者以雨天“撑伞又戴笠”设喻,学生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4年6期2014-08-07

  •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不失灵活性。二、设喻阅读法设喻阅读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形象性。有时人们所要表达的思想或观点比较抽象,如果用一个比喻来说明,就能形象生动地讲清楚。讲课的过程也是这样,教师要把有关课文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可运用设喻的方法。如《文学与出汗》,这是一篇驳论性质的杂文,在这篇文章中,鲁迅批驳了梁实秋之流“文学没有阶级性”的反动谬论,教师要把这篇驳论的结构讲清楚,就可用设喻的方法。鲁迅在这篇文章中先概述敌论的论点和论据,这就好比是打靶子,这是“的”。“有的放矢”,接着鲁迅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2期2014-07-19

  • 信手拈来 新颖活泼
    体就近取材,相机设喻。这种即兴比喻,是从所描述的事物或词语中直接衍生出一个喻体来的比喻方法。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在笑声中,人们都去摸自己的钱包,都想买姑娘一盆花,姑娘就忙起来了。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这段文字中,作者把姑娘比喻为“一枝花”、“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其喻体是从上文描写的事物中直接衍生出来的,完全是就近取材,适时设喻,十分贴切地赞美了姑娘美好的心灵,描绘出一幅人花相映美的画面。《天上的街市》也运用了这

    课外语文·中 2014年2期2014-02-12

  • 不拘一格 举重若轻
    彼联想,巧妙构思设喻,有时就能起到举重若轻的作用,所谓“喻巧则理至”。恰当使用喻证法能够让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形象,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浅显,严肃的议论变得生动活泼,它能为议论文增添文采,增强可读性。灵活自如地发挥喻证法的说理功能,致力谋求提高其艺术品位,是写好议论文的最佳途径之一。喻证法在文中运用得法也有讲究:一、喻体小处着笔,熟悉地里种庄稼。喻体如果不是读者常见熟知的,就达不到喻证的目的。可以精选生活中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作为设喻的喻体;也可以借助寓言故

    青春岁月·校园版 2012年2期2012-08-30

  • 比较《劝学》和《拿来主义》中的比喻论证
    的用同类事物连续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有的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有的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而鲁迅《拿来主义》的比喻论证又显出另外的特点。鲁迅先生使用比喻进行论证前后四步,喻喻勾连,层层深入,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抽象道理,说得十分生动,非常形象。用从祖上得来的一座大宅子来比喻整个文化遗产,得出总的结论——首先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这是第

    新课程学习·中 2011年8期2011-11-29

  • 《肖邦故园》课堂教学片段
    点研习作者“就地设喻”的写作手法,教者先通过课文中例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就地设喻”,再联系多篇旧课文中的句子,品味“就地设喻”修辞的表达效果,而后让学生找出课文其它段落中的“就地设喻”句;最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就地設喻”法描写阿炳塑像。这由浅入深的四步教学过程保障了该重点教学任务的完成。该教学片断是用“原形阅读理论”指导教学设计的一个案例,现场教学时间为15分钟。一、师生朗读课文师:下面,让我们来阅读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从20节至27小节,这是第五部分,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0年7期2010-08-31

  • 初中语文阅读设喻教学法探索
    任。一、语文阅读设喻教学特点分析比喻的特点之一是形象性。有时人们所要表达的思想或观点比较抽象,这时,如果用一个比喻来说明,就能较形象生动地讲清楚,讲课的过程也是这样,教师要把有关课文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可运用设喻的方法。如《文学与出汗》,这是一篇驳论性质的杂文,在这篇文章中,鲁迅批驳了梁实秋之流“文学没有阶级性”的反动谬论,教师要把这篇驳论的结构讲清楚,就可用设喻的方法。鲁迅在这篇文章中先概述论敌的论点和论据,这就好比是打靶子,这是“的”。“有的放矢”,接

    教苑荟萃 2010年4期2010-04-14

  • 汉语成语与英语“idiom”中以“狗”设喻的情况比较
    存在大量以“狗”设喻的情况。本文通过列举汉语成语和英语idiom中以“狗”设喻及其应用的例子,发现汉语成语中以“狗”设喻多含有贬义色彩,而英语中则更多含有褒义色彩。其原因在于两种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不同价值取向具有深层的语言心理差异。关键词:成语 idiom 设喻 狗 语言文化语言是一种文化,同时又承载和积淀着文化。因此,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除了涉及语言本身的问题之外,还需要对其文化内涵做进一步的诠释。胡明扬(1997)指出:对外汉语“语汇教学亟待改进”。他说:

    现代语文 2009年10期2009-06-13

  • 给文章披上华丽的外衣
    象的概念,比较难设喻,但有作者却另辟蹊径,这样描写它:好心情是巴黎塞纳河畔的欢快节拍,好心情是爱尔兰田园中的美丽景色,好心情是美国迪斯尼的玩具,好心情是埃及金字塔的神秘风采。三、比喻要通俗形象设喻时要就熟取喻,就近取喻。要选熟悉的、通俗的事物来比喻陌生的事物或深奥的道理。“以易喻难”,使人容易理解。如果“以难喻易”或“以难喻难”就失去了比喻的意义,反而越比越糊涂。有一篇优秀作文这样设喻:牵挂是一首缠绵的老歌,一张冷黄的照片,一星如豆的灯光,一声脆亮的蝉鸣。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09年5期2009-05-31

  • 作文开头的五个经典句式
    错误。 5.精辟设喻式开头设喻,以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的兴趣。如《中国石拱桥》开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马说》开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以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为喻引出中心论点。精辟设喻式多用于议论文的开头,它能使文章发端新颖,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既然是“设喻”,就得注意所言之“他物“与本题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不能牵强附会。

    中学生优秀作文·中考专刊 2008年8期2008-03-10

  • 出奇制胜巧设喻
    进行反驳时,巧妙设喻,往往会使对方无言以对,甘拜下风,从而轻松而自如地战胜对手,获取成功。德国女数学家爱米·诺德获得博士学位后,还不能立即开课,因为她还没有得到讲师资格。但她的学识和才华受到了从事相对论研究的希尔伯特教授的赏识。在一次教授会上,为爱米·诺德能否成为讲师发生了一场辩论。一位教授激动地说:“怎么能让女人当讲师呢?如果她做了讲师,以后就要成为教授,甚至进入大学评议会。难道能允许一个女人进入大学最高学术机构吗?”希尔伯特教授反驳道:“先生们,候选人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2期2006-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