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

2020-06-04 21:00许爱梅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有效结合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许爱梅

摘 要:在义务教育下,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小学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领域也广泛应用了信息技术。将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有效结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5.018

当今社会,由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成为最常见的教育资源。将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也成教师的重要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教材内容及主旨。

然而,很多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保持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语文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陈旧的教学观念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存在的问题

1.不重視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

目前,依然有语文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材与黑板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而忽略应用信息技术。这样会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枯燥乏味,学习自信不断流失,也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低下。因此,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但由于一些教师的自身原因,对信息技术等教育资源掌握不熟练,加之缺乏学习和探索精神,所以依旧采用传统的方式,使课堂气氛沉闷压抑,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

2.教师未能把握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尺度

由于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过于追求以直观方式呈现教材内容,在课堂上仅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视频和图片,而不进行板书设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没有对课文类型进行有效研究,而是盲目依赖信息技术,甚至将所有的教材内容都通过多媒体呈现。这导致学生无法掌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虽然教学内容直观立体,但无法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具体措施

1.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虽然信息技术作为新型、高效的教育资源被广泛应用,但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需要对信息技术有清晰地认识,重点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认真进行教学设计,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信息技术将语文教材内容及延伸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为了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地拓展相关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直播或录播的形式,展现课堂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补充的知识点,鼓励学生课后反复观看教学视频。

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为例,教师在进行这篇课文的教学时,在课堂上帮助学生重点分析文章的主旨,并让学生自行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如“熨帖”“棕红色”“雨靴”等,然后通过信息技术的形式展示重点字词,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字词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2.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

由于每个学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处在不同阶段。教师在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要遵循每个学生的发展规律。在对低学段的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信息技术展现丰富多彩的图片,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而面对中高学段的学生时,教师要采用引导和启发的教学方式。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事先告知学生要仔细观看,稍后会在视频结尾处出现问题,培养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的学习习惯。

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太阳》为例,教师在视频结尾可设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文中说太阳是个大火球,但是我们却依然离不开太阳呢?为什么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却依然能时时刻刻影响我们的生活呢?太阳具体带给地球哪些影响呢?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会变成什么样?用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不断汲取新知识。

3.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师生互动

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学科不断创新,因此,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入融合成为全新的教学方式。然而,在将二者进行结合时,教师也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努力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既要追求较高的教学效率,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课堂气氛的活跃度,在突出教学重点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父爱之舟》为例,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一些与父爱有关的图片及视频资料,让学生以直观角度感受父爱如山。由于每个学生的父亲表达爱意的方式不同,教师要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父亲如何表达对自己的爱,是严厉还是默默付出。通过互动,有利于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4.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其中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能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学习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多媒体展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不同的教学情境会不同程度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因此,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并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提高语文素养。

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中遇到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利用互联网丰厚的学习资源和书籍,查阅相关资料。课余时间还可利用互联网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时事新闻,不断开阔视野。

5.通过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对颜色较为丰富的图书或动态画面很感兴趣,而对纯文字的书籍则不感兴趣。因此,即便是教材内容相对简单,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也颇有难度,导致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偏低。

针对这一现象,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在创新教学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并不斷优化使用方式。因为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会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不能一味照搬网络资源,要根据课堂所讲的内容进行剪辑或删减,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自行收集相关资料,教师在课堂上播放学生的资料并进行讲解,这样会使学生充满成就感,增加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开国大典》为例。在讲到这篇文章时,教师鼓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并自行收集关于新中国成立或毛主席讲话的资料。在课堂上,教师先播放一段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视频,并向学生提问:此刻亿万中国同胞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当你看完这段视频后,你有怎样的感慨?让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感受,并想象当时中国人民的心情。接着,学生结合自己课前预习时收集的资料,了解中华儿女经过浴血奋战换来的革命成果,深刻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有了这些感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走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通过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师生积极互动,提高教学质量。由于这种教学模式还需完善,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不断优化,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守娉《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的优势及措施》,《中国新通信》2020年第16期。

[2] 缪芸芸《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年第7期。

[3] 王明瑞《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才智》2020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有效结合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探讨小学班主任管理与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
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途径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