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困生转化的一些思考

2020-06-04 21:41陈嫱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文化环境转化学困生

陈嫱

摘 要:如何转化学困生一直是从教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文化环境熏陶、多样的授课形式以及爱的鼓励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有效地转化学困生,让孩子们能够更加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学困生 转化 文化环境 授课形式 爱的鼓励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5.021

学困生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类学生,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其实,在我的心中,不愿给任何一个学生扣上“学困生”的帽子,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小星星,都有属于自己的光芒。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用文化的魅力,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

一、意从“韵”中来—文化环境熏陶个人

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非常关注思想文化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在学困生转化的问题上,我认为作为一个老师要有着积极、正能量的心态,用自己的言行传播文化,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学困生更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希望被认可、被期待,只不过有的学生把这些想法深藏在心里。我们要营造积极阳光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让他们在老师的鼓励和期待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即使学业上不尽如人意,至少在其他发面能够获得他人的欣赏和尊重,那么,上学、读书也都不再是学困生排斥的一件事了。

唐诗里的梦想与远方,宋词里的风雅与深情,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最美的文化,多读经典,可以涵养气质,提升思想。这不是一个快速的转化方法,但一定是对一个中国孩子最有意义的教育方式。

对于学习较吃力的学困生来说,古诗文的背诵和翻译犹如镜中花、水中月,朦胧模糊,难以捕捉。如果靠死记硬背,这些孩子或许会更加排斥甚至厌恶学习语文,更何况诗歌的文化韵味绝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达到的。吟诵古诗词是让古诗词走进生活最好的方式,孩子们能通过吟诵,感受韵律之美和意境之美,并喜欢上吟诵。

如教学《芙蓉楼送辛渐》时,我们在吟诵中通过“吴”“孤”“壶”这些“虞”韵发出的含蓄幽咽之音,体会王昌龄离情别意中的伤感。孩子们特别喜欢吟唱《塞下曲》,“高”“逃”“刀”“萧”韵所发出的声音有跃动之感,学生通过声音感受到了这首边塞诗歌的豪情壮志。如果学困生能通过吟诵理解诗词背后的情感意境,这种方式带来的意义不比死记硬背几首诗更深远吗?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间播放一些诗歌吟唱的音频或视频,比如《经典咏流传》。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再拒古诗文背诵于千里之外,而是享受每一次吟诵的机会,吟诵也成了调剂学生生活的一种

方式。

二、乐从“新”中来—授课形式点燃热情

通过“空中课堂”的学习,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参差不齐,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孩子,面对新学期难免会不自信、焦虑。教师要在授课方法和形式上有所创新,点燃他们学习的乐趣和信心。

1.快意江湖

我将江湖武侠融入语文课堂。班级中乾坤派、逍遥派、青龙派、天倾派、昆仑派各门派应运而生,学习成了教派之间的比拼,检测成了争夺武林至尊的途径,复习成了闭关修炼的契机,这个过程中各门派的学困生即使落后了,“掌门人”“护法”也会不离不弃,对暂时落后的同学加以鼓励,给他提供帮助。作为班主任,我秉持“一个都不能少”的观念,鼓励全班同学奋发学习。

2.“穿越古代,模拟人生”

诗歌单元需要背诵和掌握的知识点很多,枯燥的背诵、默写必然会让基础不扎实的孩子望而生畏。我发现班里几个平时爱打游戏的孩子,特别热衷于游戏中的虚拟人物和装备升级。针对这个单元,我仿照电脑游戏,设计了“穿越古代,模拟人生”这一主題,将诗歌测试分解成各个小节的背默闯关,又将文人介绍和词句段的运用、仿写放在“闯关”的最后。

白丁、学童、得意门生、举人、状元等身份等待着他们赢取……极其简单的入门题让全班学生越战越勇,尤其是后进生,小节背诵让他们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于是一路闯关到了“举人”层次,平时背诵最吃力的孩子也一下子点燃了希望,奋力晋级成“得意门生”。在这里,我还模拟游戏中可以升级装备的特点,加入了装备,于是也就有了“布衣状元”和“金丝衣状元”之分。孩子们乐此不疲地沉醉在闯关、升级的游戏氛围中,就连平时最不喜欢写作的几个孩子也乐在其中,争先恐后地完成写作,最后,班级中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封侯拜相”,甚至登上“文坛皇帝”的宝座。这些其实都是为了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的“小把戏”,而这些“小把戏”,点燃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

3.创新奖励机制,分层关注

班里总有一群这样的孩子,每次课上都会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站起来后却不知道该如何作答。我知道他举手是为了告诉我:“老师我在努力!”我知道他举手其实是在给我帮助他的契机。因此创造和把握每一次转化学困生的机会是教师的应有之义。针对学困生的转化,我们不能图快,想要让他们走得稳,就得让他们走得慢一些,每一步都走踏实。

我在班级中创新实行勤学币兑换和刮刮乐的奖励制度,勤学币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奖励一次刮刮乐抽奖,但是学习吃力的学生总是很少有机会赢得学币,这些学生一开始还有热情,慢慢由于抽奖无望,也不再热衷此事,甚至流露出不在乎的表情。于是找到这些学生悄悄地说:“你们平时劳动最积极,为班级做了很大贡献,老师给你们破例,别人默写全对才奖励一个币,你们每背下一小节,我就奖励一个,要是默写也能全对,就奖励两个,但这是我和你们之间的秘密,不能告诉其他同学哦!”他们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之后每天都来找我背诵、默写,我的要求也在一点点提高。现在,一到课间,他们或捧书背诵,或奋笔疾书,或者像“小地主”,凑在一起一张一张地数勤学币。刮刮乐的奖励也正能量的精神奖励为主,如“当班长一天”“当批改员一次”等。

三、进步从爱中来

语文老师的优势在于可以借助文字带给孩子人文关怀。作文本上一句表扬的话,作业下方的一句悄悄话,犯错时的一次提醒,或者是一首诗歌的分享,都能对学生起到鼓励的作用。

我喜欢给学生读诗、读故事,当遇到一些有趣或者颇有感触的文字时,我总是迫不及待地与他们分享。一次,我就读了一首诗《给我未来的孩子》,借助幻灯片和背景音乐,我说:“这首诗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声,我第一个想要分享人的不是我自己的儿子,而是你们,因为你们就是我的孩子。静静地听我读,走进我们这些父母的内心,你一定有收获。”当我读到“童年,我们讲英雄故事给你听,并不是一定要你成为英雄,而是希望你具有纯正的品格”时,我会深情地看向那个任性、不服管教、喜欢上网打游戏的同学;当读到“孩子,不要为自己的外形担忧。你该拥有自信阳光、从容不迫的气质,最美貌的人也会因为庸俗而令人生厌”,我会意味深长地看向班里那几个爱美却无心学习的女孩子;当我读到“如果你是个极聪明的孩子,会以为自己能够成就许多大事而流于轻佻”时,我慢慢走到那个因过度自信、缺少沉稳而常常失误的同学身旁,轻拍他的肩膀;当我读到“相交一场实在不易,有缘结伴而行的能有几人,生活中能有人听你倾谈,就应该感激。要爱自己和爱他人,要懂自己和懂他人”时,我又摸了摸班里经常耍脾气、爱告状的那位学生的头。我想,这样一首诗,带给孩子们的关爱与叮嘱不比犯错后的批评、谈话的力

度低。

静心思考“学困生转化”这个问题,转化不是非要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大学。如果一个老师能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不管是成绩上的,还是道德水平上的,都可以称为转化。转化的过程是困难的,是反复的,并非一蹴而就的,我们要接纳学生的不完美,找出他们的优点,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表扬,还要用“望远镜”帮助他们制定“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愿我们都能做个有智慧的教师,鼓励、支持、坚持、守望,让我们的“小豆豆”,都能成为实现自己的理想。

猜你喜欢
文化环境转化学困生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文化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校环境的优化
佛教三大信仰群体与中国文化环境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