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

2020-06-04 21:56马秀英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教学渗透实践策略传统文化

马秀英

摘 要:当今社会信息化、科技化的急剧发展,导致了当代年轻人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非常缺失,传统文化知识更是极度缺乏。所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成了各科尤其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呢?本文对此进行探析,提出若干教学实践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 教学渗透 实践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5.043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时,教师较易提高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效率。并且,初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对于知识的储备并不是非常充足,所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深透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完善其知识架构。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往往以古诗文的形式出现,或者节日节气、谚语成语等。据此,本文从四个角度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进行探讨。

一、利用古诗文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古诗文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文以其隽永的辞藻,优美的形式,反映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价值观以及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所以利用古诗文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當然古诗文的理解相比较现代文难度要大,其中存在不少的语言障碍,此时要确保古诗文成为传统文化发展的载体,就需要做好教育教学的优化设计。

例如,在进行《岳阳楼记》的教学时,教师在课前要让学生准备相关资料,通过自学的方式对文章有初步认识;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对作者所在的时代背景、创作情境进行分析,向学生介绍作者写作时正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境遇中。教师可以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进行单独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胸襟和抱负,让学生明白做人不能自私自利,而要为人民大众着想,并且胸襟要广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像这样,通过对古诗文的创作景和内容进行介绍,教师可以营造课堂氛围,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去体会古诗文的作者为何写出这样的作品,从而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会古诗文,并且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利用传统节日节气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节气往往具有文化内涵。例如唐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提到了重阳节登高的习俗,而端午节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节日节气及其相关知识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对于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步入到高效课堂格局中去。

例如到中秋节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搜集关于中秋节的古诗文或学术性、知识性文章,引导学生对中秋节的知识进行学习和交流,从而对这一传统节日有较全面的认识,比如知道中秋节的由来以及相关的习俗等;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讲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因为学生对于中秋节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所以学习效率就会比较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一句描写了作者怀念家乡的情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句子,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作者当时因无法与家人团聚而产生的万般思念,和非常渴望与家人团圆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地,让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和万事兴”、重视请亲、期盼团聚的文化思想。通过传统节日节气与语文教学结合来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不单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文学作品,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节日的知识,深入感悟民族文化精神。

三、利用成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成语可谓是中华文化中的宝藏,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有内涵的故事,很多成语教会了人们一个或者多个道理,给予人们相对应的启示以及精神感悟。

比如“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引导学生学习这个成语,可以使得学生意识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不能总是空谈理论,要懂得脚踏实地地去寻求解决之道。将这样的成语进行拓展,可以延伸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层面,鼓励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未来工作中,不要习惯于固守自己的理论,而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依靠实践去检验理论,将两者融合,才能够确保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成语学习中,要使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中很早就有了关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论述,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都在指导我们更好地生活和实践。

开展成语教学来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很好地让学生去感悟成语背后的故事,以及故事中的道理。这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还可以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容。

四、利用课外活动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仅仅通过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学是不够的,我们仍需要在课外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活动,来让学生认识到更多更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如果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课间或课后的时间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还可以以更多样的方式为学生普及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养成传承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课堂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学生的知识架构,培育自主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观念,从而打下扎实的文化功底,提升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边艳玲《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8年第10期。

[2] 顾伟球《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8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教学渗透实践策略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节约教育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幼儿园艺术整合活动的实践策略研究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