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相长”看教师的“教”与“学”

2020-06-04 21:56洪玲玉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教学相长教与学高中语文

洪玲玉

摘 要:讨论教学规律的风气由来已久,中国古代名作中就有很多关注教育与教学的内容,如先秦著作《学记》。虽然时代在变化,但是传统文化依然是我们学习的瑰宝,本文针对“教学相长”中教师这一角色展开讨论。

关键词:教学相长 高中语文 教与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5.049

一、“教学相长”的概念

《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自己的不足,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困惑。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师生通过不断反省和提升,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去弥补缺陷。

新《新标》明确要求语文教师要重视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的双向沟通。教与学互为补充,缺一不可。所以我认为“教”中有教师和学生,“学”中也有教师和学生。

二、教师的“教”

约定俗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承担着“教”的使命。一般而言,教师拥有比学生更多的知识储备和更丰富的人生经历,加上受过专业训练,所以才拥有教导学生的资格。

合格的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把握,而应该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潜能的开发,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在课程价值取向、思想道德风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方面给学生以正确引导。

而且,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的除了新《课标》的要求之外,还可以依据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独特的个人气质、特殊的经历向学生传达很多学科之外的东西。学生没有的,学生向往的,学生好奇的,只要积极向上的,教师都可以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

三、教师的“学”

教师的“学”也是教师职业生涯和教学过程中重要一环。教师自身的学习是最基础的一面,教师时时刻刻都需要注意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面对纷繁复杂的情况,老师不可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我们也必须是发展变化的,甚至要随着学生的变化而变化,与学生共同进步,抓住他们兴趣的脉搏,了解他们平时喜欢什么、想学什么,希望怎么学,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这些都是老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另外,老师除了自我提高之外,我们还要关注通过“教”促發的“学”。学生是生动的个体,学生的主体性毋庸置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教师只是一个启发者、引路人。如果一个人仅仅依靠死记硬背学习知识,是没有资格做教师的。课堂不是死水一潭,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现在的课堂早已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和“满堂灌”了。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掌握方法,养成习惯。

所以,教学的过程也是师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教,教师也在学,同样,学生在学,学生也在教。

四、如何促进教师由“教”到“学”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但是,教师绝对不是发号施令者、掌权者、施法者。教师本身就是需要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随时随地与学生在一起,一起学习并且一起进步。

我认为实现“教学相长”,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改变教师的执教理念。教师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才是。教师不是万能万知的,教师如果故步自封,坐井观天,就一定会被学生淘汰,被时代淘汰。

所以,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先肯定学生在课堂和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尊重他们,给予他们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不能因为意见不一致,就草率地否定学生,这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教师形象的塑造和教学的开展。

2.强化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提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礼记·学记》中提出:“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发展的个体,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的选择上,教师也要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主。

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敢于并乐于在课堂上展现自己、表达自己时,教师才会发现学生的差异性和特长。

3.加强师生的互动性

老师愿意教,更愿意学,然后返学于教。这种健康的机制,师生的互动是重要的前提。老师内心有再多的渴望,再多的教学构思,也可能有知识盲区、教学短板,学生有擅长的领域,有困惑,有不解,如果大家都不宣之于口,不及时沟通交流,不及时反思,怎么实现“教学相长”呢?所以,师生的互动是重中之重。

总之,教学看似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但其实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可以割裂开来,教师更应该把握“教学相长”这一教学规律来实现自己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吴静《在班级管理视角下论核心素养的达成》,《双语学习》2018年第8期。

[2] 蔡清田《论核心素养的评价》,《教师教育学报》2019年第2期。

[3] 汪瑞林、杜悦《凝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国教育报》2016年第9版。

猜你喜欢
教学相长教与学高中语文
楷书的教与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教与学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教学相长角度的德育教育双赢
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趣味数学”课上见真章
教学相长
奇异值分解的教与学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