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学底蕴的方法

2020-06-04 21:56李润泽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

李润泽

摘 要: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现代教育对学生文学底蕴的塑造非常重视。当前的高中生生长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教育手段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进行分析,探索培养学生文学底蕴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学底蕴 塑造方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5.050

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将语言与文学相融合是教育的重要环节。高中是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语文教学中融合文学底蕴的培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对于文化的传承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师要深入了解语文教育中的文化元素,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新。

一、在古诗词中体会文化意境

古典詩词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是汉语的文学运用的典范,学生学习语文肯定绕不开古典诗词,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学生们理解汉字的内涵和汉语文学的意境。当前的语文教材也更加注重在版式中安排图画,其中的“泼墨山水”更是符合古典诗词的意境,具有浓烈的中国风。教师教育方式也需要更多地融合“文字配图”的形式,帮助学生创造学习情境,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

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使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展示,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风景或者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然后再引入诗词,让学生体会古代诗人“以文达意”的境界,将图片与文字配合使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感知。具象的图片与诗词相连通,也有利于学生记忆诗词。我国的古典诗词不仅内容丰富、富含哲理,同时也有自己的节奏和韵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朗诵和阅读,使学生在熟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味。教学中,建议教师通过正确读法和错误读法进行示范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朗读节奏不同而产生的效果差别,然后按照正确的朗读技巧进行传授。朗读时,要注重押韵、平仄声的处理,结合诗词表达的情感:或喜悦或悲伤、或兴奋或期待,通过阅读旋律表达出文字的“情感”。

二、将生活现实与人文素养相结合

高中生具有强烈的具象思维特点,过于理论化的知识很难让学生掌握,因此教师要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加深学生对于人文思想的理解。我国幅员辽阔,每一个地方都有着不同文化风俗,因此教师的教学可以以当地文化为出发点,更多地与学生们“触手可及”的文化背景相联系,增加学生对于本地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传统的教育方式要求学生整齐地坐在课桌前听讲,其实这样并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采用符合学生喜爱的方式进行。策划有关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介绍自己家乡的文章,查一查人们都是怎么度过传统节日的,在课堂上说一说。在学生讲述和讨论完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将活动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运用优美的文字再次总结和归纳,这增强里学生对于文化的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增加阅读量,夯实人文素养基础

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蕴含丰富的内涵,但是高中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起初阅读的时候并不能有太多感悟,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可以看出反复阅读对于学生理解和感悟有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带领学生增加阅读量,逐渐培养学生朗诵的习惯。高中生还没能形成完整的认知能力,但是他们在记忆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只要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能,就可以让学生在前期进行基础积累,在后期实现融会贯通具。建议每天早上抽出大约半小时的时间进行朗读背诵,感受诗词和文章的节奏,不断增加学生的知识

积累。

以诗词教学为例,背诵是枯燥而乏味的,因此很多高中生对于背诵有反感的情绪,这主要是学生没能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教师的教学要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很多学生对于“听故事”情有独钟,教师在诗词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了解诗词的诞生时历史背景和社会状态,将学生引入到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体会作者的人生和情感经历,以便更加深入地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国古典诗词用语非常简洁,常常一个字或者一个词就能传递出深远的意味,教师要着重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用意,尝试感受替换不同的词语,体会为标的表达变化,以理解作者的苦心经营,进而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四、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现代的高中生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社会当中,他们所接触的事物更加复杂化,因此我们的教学手段也需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文底蕴的塑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帮助学生不断积累知识,并逐步构建知识框架体系,这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尝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式,避免枯燥单一的教学手法,更多地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深入思考等能力。

建议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PPT等现代化教学工具,采用风趣幽默和逐步深入的语言介作品。也要倡导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并针对课堂内容进行拓展阅读,感受佳作,体会在不同环境下诗人的心情变化,以此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传统的教育观念没有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而是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因此语文课堂上,总是教师对于写作技巧和写作内容进行讲解,这教学只是按照教师的经验和想法进行,没有照顾到学生的成长规律。我们倡导以兴趣作为引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阅读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引导工作,注重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激发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兴趣,这可以有效降低教师的教学压力,逐步培养学生的人文

底蕴。

多媒体是现代化教学中的重要工具,当代高中生生活在一个科技时代,他们对于互联网、电脑以及手机等现代通信工具更加熟悉,同时对于这些电器产品也有着不同寻常的热情。因此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对于描述具体情境或者环境的课文、作文,多媒体可以展示出多种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获得有具象思维的视觉冲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接下来的学习或写作奠定好基础。

比如说,对于文学名著《红楼梦》,不管是教师自己阅读,还是指导学生学习,都要吃透的内容。可以利用微视频等形式制作微课,将文字蕴含的魅力通过另一种方式呈现出来,提升学生对于原著的综合感知能力。要注意的是,高中生对于阅读内容还不能完全理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首先就是要基于现有教材进行深入研读,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创造思考空间。

综上所述,高中是树立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人文底蕴是语文教育重要的精神传承。语文教师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提升高中生对于人文思想的认知,要深挖教学内容,结合高中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知识传播,逐步塑造学生的文学

底蕴。

参考文献:

[1] 汤隽永《高中语文教学高中生文学底蕴的塑造分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期。

[2] 宋一辰《高中语文教学高中生文学底蕴的塑造》,《神州》2018年第36期。

[3] 谢琳琳《高中语文教学高中生文学底蕴的塑造浅谈》,《高中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第36期。

[4] 崔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研究》,《才智》2020年第10期。

[5] 童毅嫔《高中语文教学高中生文学底蕴的培养》,《考试周刊》2018年第66期。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探讨德育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探讨德育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