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班主任对“以人为本”班级管理理念的应用

2020-06-04 22:34陈玉亭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以人为本班级管理

陈玉亭

摘 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其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管理中“以人为本” 理念的重要意义和应用策略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有效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班级管理 “以人为本”理念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5.068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的核心是不断开发学生的个性,使得班主任的日常工作能够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给予学生人文关怀,而不是一味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心,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班级的内部资源对学生进行管理,不断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为学生创建和谐的班级氛围。

一、什么是“以人为本”理念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更多体现了班主任作为管理主体的地位,而没有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之相比,“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班主任不再以逼迫式、权威式的方式管理,不再扮演权威者对班级进行管理,而是要构建一个和谐、民主的班级,形成一种和谐、民主的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不再由教师一个人确定,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让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为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保驾护航。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在班级管理中应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班主任管理工作有效进行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管理者和具体实施者,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班级的建设,影响班风的建设,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初中生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情绪容易受到影响,同时由于叛逆期的到来,初中生更加不愿意服从班主任的管理,反而喜欢与班主任唱反调,初中生的性格特征给班主任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教師不能再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对具有反抗心理和叛逆心理的学生进行管理,不能再利用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打压,更不能采用体罚,否则会适得其反。面对这样的挑战,只有应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思想变化,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遇到事情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规章制度的管理中,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率。

2.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每个学生的性格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乖巧听话,而有的学生则调皮捣蛋,这也给班主任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在传统的管理工作中,对于调皮捣蛋、爱犯事的学生,班主任常常都是利用班规对学生进行惩罚,甚至体罚,虽然能在短时间对学生产生压制作用,但是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加以改正。初中生比较叛逆,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管理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偏激的行为,发生师生冲突。这种压制方式也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班主任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能够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对每个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培养,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让学生对班主任的管理心服口服,这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运用“以人为本”理念的策略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能更好地应用“以人为本”,教师首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把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体,而不再是以教师以及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体。首先,教师要对班级的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初步了解,了解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存在的困难,还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减少学生心理对自己的畏惧感;班主任与学生的平等相处,才能让学生更愿意向自己吐露心声。这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班主任总是强迫学生做自己不喜欢、不情愿的事,而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人格,要保障学生在班级管理制度中应该享有的权利。初中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是争强好胜,一般都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同时内心的承受能力相对比较弱。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如果学生犯了错,教师不能不问清情况就一顿批评,而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首先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找出问题,并且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并及时改正错误,避免伤害学生的自

尊心。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制度的制定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总是扮演权威者,采用权威的方式,利用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权威管理,并且根据班规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惩罚。而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教师必须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体。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班主任一个人管理整个班级,班级的班规和其他班级制度的制定都是班主任一个人制定,而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班主任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班规和班级制度的制定中,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树立学生的“班级主人翁”精神,由学生自己制定的班规,学生都能够更好地遵循和执行。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投票方式选举班干部,在班规的制定和班干部的选举方面充分体现民主精神,创建民主的班级管理模式。让学生自己建立应该遵循和执行的班规,自己选择班规的执行者和监督着,学生都愿意自觉遵循班规,执行班规,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引导者和辅助者的作用,不滥用权威。

3.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立的性格、独立的思想,因此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采取统一、死板的标准,而要对学生进行独立评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所擅长的东西,充分挖掘学生在某个方面的能力。对于学生的优点,教师必须进行肯定,提升他的信心;对于他的缺点,教师要引导他进行改正。教师只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班级管理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作为班主任,必须具有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进行开导,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学生都是惧怕和远离班主任,更不会向班主任倾吐自己的心声;而教师往往一味地关注学生的成绩,并不重视学生的心理状况。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自愿向自己倾吐心声,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和方式较之以前都发生了改变。“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通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制度的制定、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重视对学生心理的关注等策略的运用,最终可达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丁玲玲《浅议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知识文库》2019年第14期。

[2] 黄瑞媛《以人为本理念下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艺术》,《名师在线》2018年第24期。

[3] 王强《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方式在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应用分析》,《新课程》2019年第2期。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劳动专项课题“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以永靖县第五中学为例”的成果论文,课题编号为:GS【2020】GHBZX134)

猜你喜欢
初中班主任以人为本班级管理
初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创新方式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的运用研究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