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

2020-06-04 22:42王小田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网络教育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

王小田

摘 要:随着中国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国内外对汉语教师的需求持续增加。因此,随着汉语教育的不断发展,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信息化就变得非常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分析了信息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实现汉语国际教育的信息化。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信息化 网络教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5.053

随着中国的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加,随着汉语教育在全世界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对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汉语国际教育现状

近年来,汉语学习需求在世界范围内激增,截至

2013年底,全球有超过1亿人在学习汉语。在中国,国际汉语教育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截至2015年,随着汉语教育的推广,在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476所孔子学院和851所孔子课堂。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所大学正在积极竞标孔子学院。同时,法国拥有360所提供中文课程的国立中小学,截至2008年,法国有6万名中国留学生,澳大利亚有27000多名中国留学生,西班牙有5000名中国留学生。然而,随着中国汉语热潮的到来,汉语教师和优质教科书开始出现短缺。根据美国亚洲学会的估计,美国2015年大约需要7000名中文教师。随着英国、法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决定增加中文课程,中国国际教育中的中文教师和优质教科书资源已经不足以满足国际上的需求。

因此,为了缓解了中国国际教育的供求矛盾,必须要采取一系列的实际措施。比如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优秀的汉语教师资源,并结合当地的汉语教学情况,创建相应的高质量教材。同时,鉴于中国国际教育的发展状况,要推动中国国际教育的信息化,满足汉语学习者的需求,从而实现中国国际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首先,实现汉语教学国际化可以满足世界范围内汉语教学目标的多样化需求。随着中国人走向世界,世界各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汉语学习者,这些汉语学习者的年龄、背景、个性和动机各不相同。同时,在汉语学习的不同阶段,由于汉语学习者学习内容的难度、深度和广度的不同,只有实现汉语国际教育的信息化才能适应学习者们不同的学习环境以及满足汉语学习者的其他学习需求。

其次,中国国际教育的信息化可以为中国国际教育课堂的学生创造一个优质的教育环境。信息化的汉语教学课堂具有灵活性、互动性、趣味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教學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全班的学习效果。

因此,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育信息、课程内容以及教育目标等,为汉语国际教育创造了一个多元化共享的互动在线教育教学平台,能够帮助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同时,中国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高水平的汉语教师和教科书的短缺问题,对促进和发展中国的国际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1.起步阶段

在20世纪中后期,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通过信息化模式提高其教育能力和教育水平,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与语言教育有关的活动。中国在20世纪末也意识到这种教育模式的重要性,并采取了相关措施推进信息化的发展,这可以看作是中国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早期阶段。总的来说,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在研究内容上,在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早期阶段,相关人员将整个工作的核心置于语言输入环节。在信息系统中,输入汉字是一个相对复杂且困难的任务。在完成与汉字处理相关的工作之后,中国的相关研究人员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了拼音输入上,以确保信息技术和汉语教育的合理融合。此后,中国专家对这两种方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具体调整。在整合所有基本任务的背景下,发布了有关中国国际教育实践的官方发展信息。

其次是研究缺陷,在信息化发展的初期,中国的可用数据有限,相关科研水平与发达国家具有一定差距,不能达到最初的“计算机通用化”培训效果。同时,由于软件的影响和思维障碍,早期中文输入系统十分不完善,总体工作仍然是一个大问题。

2.发展阶段

中国的国际教育出现在1980年。随后,中国在1990年正式进入发展阶段,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从教学模式的角度出发,在进行汉语国际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信息技术和应用多媒体技术,而不是与传统的汉语教育模式“教育与接受”相结合,熟练应用开展教育活动的设备和计算机设备。同时,在该课程中,教师应集中精力发展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水平。例如,如果向日本学生教授中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指导他们:通常情况下,日本学生的听力水平较低。因此,在某些课程中,可以配置电子词典对他们进行听力训练,并通过信息技术显示原始的听力文本,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有效提高教育

效率。

其次,从开发教学资源的角度出发,教材是开展中国国际教育时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在发展阶段,中国相关专家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完善,以确保教育活动的稳定性,并确定培训的原则和

顺序。

第三,在资源库方面,中国相关专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数字信息教育系统。老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自主学习,以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整体教育水平。

3.转移阶段

在发展阶段之后,中国在中国国际教育信息化方面开始进入交流阶段,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状态。关于整体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

首先,总体工作结构趋于完善。在实际课程中,教师已经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合理地开展教育活动,并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就整体效果而言,仍然存在一些小的问题,例如无法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或完全替代纸质教材。因此,在实际授课中,相关专业师生仍要有谨慎和认真的态度,从而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其次,就发展而言,中国国际教育信息化不应局限于国内,而应该是国际化的。因此,有必要适当充实和丰富教材内容,以满足相关读者群体的需求,促进整个行业的稳定发展。

四、实现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的途径

第一,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是实现中国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制度保障,要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不断汲取经验。信息建设部门要具有一定的政策梯度,例如制定增加资本投入的优惠政策,通过清晰明确的政策法规确保中国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这有助于克服现有中国国际教育机构的局限性,通过信息技术共享优质的中文教师和教科书。

第二,建立中国国际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帮助政府有效地管理中国国际教育的教学,其中自然包括汉语教学。管理中心为高等教育机构提供服务,并结合学校和当地特点,为学校的汉语教学提供优质的教师和教科书。

最后,加强在线教育资源的整合。随着汉语教育的发展,国内外已经建立了许多与汉语教育相关的网站,与此同时,应探讨汉语教育的有效性以及网站的价值。特别是为了实现良好的资源共享,避免资源的浪费,可以将这些分散的网站资源结合起来,因此有必要在中国采取相关的管理和监督措施。

总之,随着中国国际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可以缓解因汉语热潮而导致的高质量汉语教师和教科书短缺的问题,同时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便捷安全的中国国际教育。网络平台已成为满足汉语学习者学习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促进汉语向国外传播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相关师生需要适当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降低整体压力,提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卢达威、洪炜《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展望》,《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6期。

[2] 余江英《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兼议第二语言教育技术的学科性》,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3] 肇翔宇《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建设探析》,《西部皮革》2016年第16期。

猜你喜欢
网络教育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汉语国际教育中教师利用对学生的正面评价促进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发挥的作用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拼音教学方法
云计算教学平台下课程协作教学设计
网络教育新媒体的特点分析
网络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