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实践及路径研究

2020-06-05 07:56郭晓东
戏友 2020年1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文旅山西省

郭晓东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基干部分,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推动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首次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定位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九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山西作为黄河中游省份和京津冀发展重要腹地,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度挖掘山西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山西“黄河故事”,突出黄河之魂在山西,充分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积极主动作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推动山西沿黄地区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从黄河流域省份、黄河流经市县两个层次,统筹把握推进山西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为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建设文化旅游强省,实现山西文旅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山西境内黄河流域及文旅资源分布情况概要

(一)流域分布情况:黄河由山西北部的偏关县入境,向南流至运城市芮城县的风陵渡,折向东流经平陆县、夏县,在垣曲县小浪底水库出境。流经山西的忻州、吕梁、临汾和运城4个市,19个县市,共965公里,沿途接纳包括汾河在内的大小支流19条,流域面积约9.7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山西行政区域面积的62.2%,占整个黄河流域面积的12%。黄河从河套平原进入山西,在晋陕大峡谷中飞流直下725公里,河面高度由海拔900多米降到300多米,是黄河流经地区落差最大、地势变化最复杂的部分。晋陕大峡谷河段的来砂量占全黄河的56%,可以说真正的“黄”河是在这里成就的。黄河之水在这里演绎成了自然天成、怒吼咆哮的黄河大合唱,是最能代表黄河之魂和中华民族不屈斗争精神的部分。

(二)文化旅游资源分布概况: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核心区域之一。山西省黄河流域范围,华夏古文明影响深远,黄河文化艺术闻名海内外,既有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厚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又有特色鲜明的民俗民间文化旅游资源。山西旧石器文化遗存质量高,数量多。现已查明全省的旧石器文化遗存近400处,其中旧石器早期遗址的数量位居全国之首,直接奠定了山西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在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公布后,目前山西共有国保单位531处,稳居全国第一。据初步统计,山西黄河沿岸古渡口42处、古村落和古民居60余处,民俗民间活动项目86种。山西还是戏曲的故乡、民歌民舞的海洋,现存大小剧种38个,民歌15000余首,民舞234种,古戏台2800多座。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116项,保护单位168个,位列全国第三,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403项、保护单位723个。从偏关老牛湾至垣曲小浪底水库具有开发前景的旅游资源地约有140多处,已经开发的旅游区(点)有50余处。其中:国家4A级景区有壶口瀑布景区、云丘山景区等8家;国家3A级景区2家。

二、山西省在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及旅游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主要实践

(一)充分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加强黄河文化题材的精品文艺创作,讲好“黄河故事”。2018年5月“黄河之魂·长城博览·大美太行美术作品展”在太原举办,展出作品212件,充分挖掘“黄河、长城、太行”地区的自然生态之美、人文历史之美、红色精神之美,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展示黄河风情、描绘长城变迁、讴歌太行风骨,展现了当代山西美术发展新风貌;2019年山西运城推出鼓乐舞诗《大河之东》,这是一部具有河东鼓乡浓郁民俗风情的舞台艺术剧目,该剧以河东地区影响中华文明历史进程的名人故事为题材,选取河东鼓乐鼓舞中最经典的艺术元素,通过鼓、乐、歌、舞、剧多种艺术形式的交融混搭、转化创新而成。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大力支持、山西演艺集团出品、山西省歌舞剧院演出、著名导演张继钢倾力打造的舞蹈史诗《黄河》,充分展示了对“黄河派歌舞”的继承与创新,以血肉之情为寄托,以黄河气魄为载体,意象化地诠释“生命之河,英雄之河,精神之河”,深刻反映了黄河儿女迎接大自然挑战的生命意识、誓死抵御外侵的民族精神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勇往直前的创新追求,以全方位的创新,展现舞蹈极致之美。

(二)不断创新非遗保护模式路径,全面加强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护好文化根脉。2015年,我省首创实施“乡村文化记忆工程”,通过“普查、细理、善存、展示、活用”,在文化原生地因地制宜保护、研究、宣传、传承和综合利用乡村优秀文化遗产,有效推动了我省黄河流域区域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目前在全省693个试点乡镇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引起国家深改办的重视;2017年9月1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提出“建设省域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为推动包括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保护在内的我省非遗保护重大机遇;2017、2019两届山西艺术节期间,各类非遗展览展演等活动集中展现了山西非遗之美,有效激发了社会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对非遗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参与积极性明显提高,真正成为了人民的节日;2018年首届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代表性景区成功举办,192个项目单位的235支团队的2537名非遗传承人参加,总参观人数达30余万人次,是对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又一次集中展示。

(三)努力做强做优文化旅游节庆品牌活动,切实提升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塑造好黄河文化的“根”和“魂”。从2015年开始连续5年举办的山西旅游发展大会,已经成为山西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成为全面展示山西“两转”成果、提升山西整体形象的重要载体。其中2018年在临汾召开,打出了“中国根·黄河魂”旅游品牌,成功举办首届大河文明旅游论坛,打造成每两年一届的永久性旅游论坛活动;临汾市依托深厚的根祖文化,连续举办2018、2019两届尧都文化旅游节,配合省厅积极申办“中华根祖文化旅游节”;2019年12月5日至10日举办的第四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充分反映山西省深厚的黄河文化,并在主题展区文化旅游融合板块,重点展示沿黄文化旅游资源和山西省构建全省域旅游发展新格局,配套举办的文旅融合发展高峰论坛邀请文化旅游方面的领导、专家、学者和沿黄9省(区)文旅部门的同志,以文化旅游切入谈如何更好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河曲河灯节自2005年开始举办,是禹文化、鬼神文化和走西口文化相结合的文化产物,也是晋北黄河流域的重要民俗;运城关公文化旅游节自1990年起举办,至今已连续举办30届,成为运城的城市名片,关公精神也逐渐成为黄河根祖文化的重要内容。

山西省歌舞剧院演出的舞蹈史诗《黄河》

(四)坚持文旅深度融合,充分彰显黄河文化的灵魂地位,发挥好山西旅游的载体作用,把山西最能代表黄河文化精髓的东西呈现出来。把深植于黄河文化的晋商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充分融入山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和黄河旅游板块的锻造过程中。推动黄河流域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2016年以来,我省先后有2市18县(绝大部分地处黄河流域)被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019年9月,阳城县、洪洞县和平遥县3个创建单位被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9年11月8日山西获批成为全国第8个省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锻造黄河旅游板块,全力打造“黄河之魂在山西”旅游品牌形象。编制实施《山西省黄河板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8-2025年)》,山西省政府印发实施《山西省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公路规划纲要(2018-2027年)》。“黄河1号”旅游公路已经于2018年开工建设。这条公路贯穿山西省忻州、吕梁、临汾、运城四个市,连接起14个A级及以上景区和75个非A级重要旅游资源。忻州段突出黄河与长城交融的西口文化、晋西北民俗文化、现代水利文化,吕梁段突出黄河水运文化、古镇古村文化、黄土文化、红色文化,临汾段突出黄河地质文化、中华魂、根祖文化,运城段突出禹凿龙门、黄河古渡文化、中华文明起源及后土文化、忠义文化。注重沿黄区域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推动省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促进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共生。继续支持右玉、左权、太原西山建设省级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推动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支持方山、陵川、平顺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推动偏关老牛湾、河曲娘娘滩、保德康熙枣园、碛口古镇、石楼黄河第一湾、永和乾坤湾、平陆圣天湖、垣曲小浪底等沿黄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结合《山西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抓好黄河板块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推动黄河板块旅游公路1条主线,46条支线,212条连接线的建设。扶持促进沿黄地区乡村旅游特色业态发展,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依托黄河及其相关资源,以黄河山水、黄土风情、田园风光、农家生活、地方民俗、戏曲歌曲、特色美食等为主要载体,全力打造黄河文化公园。

三、山西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及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重大国家战略的定位,做好黄河文化在山西的保护传承弘扬,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黄河在山西孕育的厚重文化,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注重省际协同,统筹谋划,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品牌,努力建成“世界大河文明山西旅游目的地”。以在建的山西黄河一号国家旅游专用公路为轴,串接精品化建设的品牌景区和游线,拓展新产品,丰富新业态,发展特色旅游村镇,将山西沿黄区域打造成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特色民俗文化相互交融的峡谷观光、休闲度假、运动体验、康体养生、科考研学旅游的“中国·山西黄河精品旅游带”。

(二)进一步做好山西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及旅游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突出规划战略引领。适时启动编制《山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做好与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及山西省“十四五”发展规划的衔接。充分发挥好省级文化旅游规划的牵引作用,省级规划要管住市县规划,市县规划要服从省级规划。以加快文旅重大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进省内黄河流域范围跨区域资源要素整合、集聚发展,培育具有产业带动力和文化影响力的示范项目,统筹推进文化和旅游在发展理念、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市场监管、科技创新、对外交流等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山西黄河流域范围文化资源与黄河板块旅游项目规划的深度契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

(三)进一步优化山西黄河流域文旅发展布局,突出整体协同发展。抓住山西省获批省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的重大发展机遇,牢固树立山西文化旅游发展“一盘棋”思想,强化大局意识和打通理念,推动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优质建设和晋东南(上党)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申报,积极探索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做法,推进三晋地域文化名片和全省域旅游“331”格局集结布局、集约发展、集群带动,促进文化文物资源保护利用与旅游发展互推共进,使山西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过程成为推动山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过程、文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增进民生福祉的过程、提升全民素质的过程、彰显山西灵魂特色的过程,持续推动山西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及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四)进一步聚焦黄河文化,突出黄河之魂在山西,继续完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旅融合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山西黄河千里风光国家级文化旅游风景廊道。积极争取文旅部及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推进山西省黄河一号国家旅游专用公路(黄河一号国家旅游专用公路综合体)项目。建设具有完善文化旅游及相关配套设施的沿黄1225千米的旅游专线公路,打造成集母亲黄河、龙腾黄河、多彩黄河和生态黄河于一体的国家一级风景道,国内外知名的黄河文化观光、休闲廊道;打造黄河之魂品牌文旅项目。在山西黄河沿岸打造世界四大流域古文明博览园及世界大河流域文明永久论坛,建设能够充分反映运盐古道、万里茶路、晋蒙贸易、西口移民文化、红色文化、特色民俗文化的旅游示范村镇。以国家5A级景区标准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将壶口瀑布景区打造为黄河板块核心景区、黄河中华精神展示地、国家5A级景区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充分展现壶口瀑布的雄伟壮观景观及其蕴含的黄河文化冲击力;打造黄河峡谷自驾游、壶口《黄河大合唱》音乐节等十大文旅体品牌节庆活动,以节庆烘托氛围,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进一步推动黄河文化主题精品文艺创作,艺术规划课题研究,完善黄河文化相关数据库建设,全面提升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系统性、科学性。考虑研究制定黄河文化题材精品文艺创作规划,做好与《山西省艺术创作规划(2018-2021)》的衔接,注重适合进景区文艺项目的开发,积极开展“文化进景区、演艺进景区”活动,把“演艺和非遗节目进4A级及以上景区展演覆盖率”作为市级文化工作年度评价业务性指标;在整合现有文化资源数据库基础上,持续推动黄河流域文物、戏曲、民俗、音乐、舞蹈、非遗、古民居、古村落、古渡口等文化资源库建设,在具备条件的地区考虑建立黄河红色文化研学教育基地、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习基地等;组织业内专家学者,注重跨学科合作,加强黄河文化相关的艺术课题的研究,做足做深做细做好黄河文化的阐释和发掘工作,推动黄河文化主题研究成果的出版和转化运用。

(六)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市县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破题,推动更多黄河流域市县及优秀景区纳入文旅融合示范区创建单位。要充分用好山西省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创建的政策杠杆,推动黄河流域市县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真正发挥引领作用,推动文化功能与旅游价值、文化业态与旅游业态、文化创新与旅游创新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力,形成发展新优势。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文旅山西省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