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民营剧团存在的问题出谋划策
——在基层院团建设提升研讨会上的发言

2020-06-05 07:56
戏友 2020年1期
关键词:院团剧团剧目

任 孝 义

一、民营剧团的基本情况

以河津市小梅花蒲剧团为例,河津市小梅花蒲剧团成立于2010年7月。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坚持“继承、改革、发展、创新”的新思路,打造出了一支“团风良好、行当齐全、阵容严整、演技精湛、剧目丰富”的优秀表演团体。

本团现有创作和演出人员40余人。其中,创作队伍实力雄厚:聘请临汾市蒲剧团退休的一级导演解光礼老师,运城市文联副主席、蒲剧皇后武俊英为艺术指导;任瑾瑶先生为编剧;任永听为舞美设计;演员阵营人才济济:兰敬生荣获山西省振兴戏曲调演金牌奖和中国戏剧“金三角”调演优秀配角奖,有着晋南蒲剧“名丑”的美誉。原晓蓉荣获第八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奖,运城市“龙门奖”、青年演员大赛金奖。杨红娟荣获运城市第三届、第四届文化“菊花奖”。庞建峰荣获临汾市戏剧大赛“梨花奖”。还有王丽、薛志红、薛海霞、武耀存、王江娇等一批优秀演员。

多年来我们团给社会培养了一大批蒲剧优秀人才,为蒲剧的传承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蒲剧皇后武俊英将我团定为她的艺术传习基地并举行了挂牌仪式。

本团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宗旨,坚持常年辗转于晋陕豫20多个市县和上百个乡镇,每年演出都在300场以上,所到之处深受广大观众的好评。

二、剧团近年创作剧目及获奖情况

本团在2014年参加运城市第二十五届关公文化节“关圣杯”折子戏大赛取得了一金一银一优秀的良好成绩;几年来创作了《河东义民》《薛仁贵》《河湾情》三部大戏,其中2015年以《河东义民》一剧参赛运城市第三届文化“菊花奖”新剧目老唱腔大赛,荣获创作剧目奖、导演奖、编剧奖等多项荣誉;同年,作为唯一的蒲剧表演团体应邀参加了第十五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山西戏剧绝活展演”;《薛仁贵》演出后,得到广大戏迷朋友的一致好评,我市退休老干部李忠厚撰写的剧评先后发表在《河津风采》《运城日报》《山西日报》等刊物,受到了高度评价;《河湾情》受省慈善总会邀请赴太原演出,获得了山西省民政厅领导的高度赞扬,山西各大报刊进行了宣传报道。2018年参加运城市文化局组织的第四届文化“菊花奖”新创剧目大赛,荣获乐队伴奏奖、演员表演奖、音乐设计奖等六项奖项。

三、地方民营剧团的作用

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古往今来,戏曲都是主要的娱乐方式。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层面看,戏曲都发挥过巨大的作用。

首先,发源于晋陕交界的蒲剧,腔高板急、慷慨激昂,同现今流行的兄弟剧种如京剧、昆曲、黄梅戏、评剧等比较,没有被拔高提炼到精品艺术质地,没有一省乃至全国的群体性受众。然而,它却随着地域位置的差别,从地方传统习俗出发,以地方的方言俚语、声腔体系、审美观念融合着一个地方人民群众的文化情趣,从一个合适的层面,满足了他们的文化需求,深受当地观众的喜爱。

河津小梅花蒲剧团《三关明月》剧照

其次,保留了部分传统经典剧目。比如我们团基本上原汁原味地继承了冯派部分剧目。这种草根艺术的沿袭,从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地理区域的原生态文化形式。草根文化是精品文化的寄宿主,精品文化是草根文化的衍生物,任何精品文化都是从草根文化发展提升而来的,没有草根文化,就不可能有精品文化,就不可能有全国文化的百花斗妍和繁荣昌盛。

第三,戏曲“高台教化”作用明显。当年,阎逢春先生一出《芦花》,感动了薛绍生的继母,几十年来传为美谈。而今,《打碗记》依然对改善婆媳关系起着很大的作用。民营剧团因为实力问题,一般没有原创剧目,主要依靠传统经典剧目和移植能被广大群众所接受的戏剧作品作为演出内容。尽管如此,戏剧中所表现的因果报应、劝人向善、善恶有报等情节,远比现实社会来得更快捷,更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需求。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道德说教,这与我们当今建设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倡导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相辅相成的。对于深入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加强全民思想道德建设有着殊途同归的宣传效果。它远比我们组织群众坐下来开会学习更容易被接受。它在给群众适当文化享受的同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悄然地滋润着人们的心灵,以这种贴近大众的文化形式去陶冶人、慰籍人、激励人,从而营造出人们精神上的安宁感和幸福感,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是功不可没的。

第四,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要补充和骨干力量。党中央十分重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县市一级的民营蒲剧剧团,在政府还没有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时候,就已经在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这种服务,即使是政府已经建立和完善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后,他们照样还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要补充和骨干力量。

四、剧团目前存在的问题

1.人员流动性大,剧团急缺各类人才。

多年来我门虽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但由于我们属民营团体,被一些国营团体以非正常手段挖走部分人才,剧团待遇低下迫使部分演员改行。2009年剧团成立时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95%,现今剧团30岁以下人员只占14%,大都是50岁左右的中年人。对于给大家提高待遇,我们实在是无能为力。晋南是戏窝子,剧团演出特别活跃,除13个县(市、区)团外,光注册的民营院团就有8个,演出市场竞争激烈,本团每场演出费基本在4000元左右,每年演出都在300场以上,全年收入约120万元左右。全团共计40人,按人均3000元计算每月得12万元。再加之生活费、运费等各项开支下来剧团几乎没有盈余。所以难以提高职工待遇,更不要说搞创作。

2.国有剧团和民营剧团“区别对待”,不能一视同仁,不能公平竞争。

尽管国家早在2009年就提出对民营、国有文艺院团一视同仁,但到现在,国有院团与民营剧团在占有文化资源、享受国家政策等方面仍不平等。如在政府采购文化产品上,民营剧团和国营院团就不能公平对待。我们运城还好,对比较规范的民营团体还比较照顾,但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以我们河津市小梅花蒲剧团为例,每年演出250余天,足迹遍布山西晋南地区、三门峡市、渭南市等各个村落,用戏曲文化惠民达数万人次,但在文化下乡、戏曲进校园等政府采购项目上,却与国营院团存在区别待遇。市县团可以在本市县惠民演出,民营剧团只能在外县市演出;职称评定方面也有一定差别,几乎收不到上级有关戏曲方面的文件和通知;对于上级文件明确规定民营团可以享受的贫困村庄演出补助款,地方上却享受不到。

五、几点建议

根据地方民营剧团当前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为民营剧团营造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让它们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保障广大农民能够公平、普遍享有文化服务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各院团应积极响应党的关于《非公组织建立党支部》的决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先成立党组织,加强党的领导。

2.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应组织专班深入基层,对基层所有民营文艺团体进行一次全面普查,摸清家底,掌握真实情况,并把管理严谨规范的民营文化团体纳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范畴,通盘考虑农村的基层文化建设。

3.由政府组织召集有市县文化主管部门和民营文艺团体负责人参加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研讨会。广泛听取和征求来自基层民营文艺团体的相关意见,制定出台一系列农村文化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有利于民营文艺团体巩固发展的鼓励性经济政策与具体措施,并落到实处。

4.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加大优秀剧本的采集、创作、推荐工作,解决剧本陈旧、剧目不多、才子佳人戏长期霸占农村舞台的现象。

人民群众喜欢看什么?长期游走在乡间的基层院团最有发言权,为民营剧团提供反映时代特征、富有教育意义、充满正能量、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剧目,贴近人民群众生活,让他们看戏如同看邻家的家长里短,那样更有现实教育意义。

5.根据民营剧团当前在演出活动中,经济效益低下,服装、道具、灯光、音响配套设施急需更新等突出问题,建议各级政府从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大局出发,采取按照演出场次适当给予补贴的形式,激发民营剧团的演出积极性,缓解其生存艰难的现状,引导他们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努力走出经济困境。

6.对民营、国有文艺院团一视同仁,制定激励机制,让各团体公平有序竞争,推动戏剧事业发展。

7.在国家大政策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团体、群艺馆举办各类型的戏训班;因行业特殊建议制定行业管理办法;制定相应的人才流动管理办法,使各院团人才流动无序变有序,稳定人才队伍。

8.积极组织成立民营院团协会,把基层院团的问题能够及时通过渠道,有组织地向上级反映。通过协会接收到各级关于民营院团的政策文件。

猜你喜欢
院团剧团剧目
舞台剧目
基层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的策略研究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演艺产业多元发展的新兴开拓者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