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应强化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0-06-07 03:04卢鹏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思维能力初中语文

卢鹏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主要是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模式。但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内,由于教师固定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明显提升,无法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加强学生的思想文化建设。为此,教师要明确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新型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学生在语文课堂内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0.039

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课堂内,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受到教师的关注,但是教学模式的改变并不理想,使得学生整体的思维能力逐步降低,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没有提升。因而,教师有必要探索不同的教学道路,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初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内容概述

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内容是打破课堂固定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逐步提升学生对语文问题的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大脑活跃度。因此,教师需利用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引领学生进行学习,强化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高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消除学生对语文课堂抵触的心理情况,践行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此不断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难点

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不同的难点问题,使得教师无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应在课堂内注重以下难点:第一是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借助教学内容拓展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抛出具体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第二是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对语文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使学生掌握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突破重难点内容,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不仅指引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还可提高学生的价值理念,增强学生的行为逻辑思维。因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可帮助学生拓展知识界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能力,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同时,思维能力的培养可提高学生整体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层次,使学生逐步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初中语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1.借助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提供思考空间

在初中语文课堂内,为保证学生具有正确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小组,抛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升学生彼此协调的能力。并且,教师还应在学生交流过程中纠正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答案,进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教师就要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当时沦陷地区的人民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以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主体进行导入,并说明“拥有时不知珍惜,失去时才知宝贵”的内容,引发学生思考若是本节课是最后一节课是什么样的心情,进而深化学生对文章的感知。而后,教师要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小说三要素,本篇文章的内容。2.平日上课与最后一课在气氛、学生、老师、后排板凳的内容区别

以此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并逐步提升学生对环境描写的认识作用,带领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文章中的爱国主义思想,进而加强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延伸教学资源,阔展学生视野

初中语文教材内的知识点需要借助大量的外来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进而让学生在掌握基础内容的情况下明确各个题材语文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因此,教师需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搜索相应的资料,在课堂内适时地引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引入生活化的内容,引导学生根据课内外的资料进行联系思考,以此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阿长与山海经》时,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阐述鲁迅先生与《山海经》的内容,加强学生对鲁迅写作风格的理解,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首先,教师可利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品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回忆以往鲁迅先生的作品,并重点加深学生对“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的印象,促进学生对“狂人日记在新文学运动的作用”的理解能力。而后,教师要介绍“山海经”的内容:它是一本富有神话色彩的书籍,作者不详,其中的章节内容主要包括山经与海经两部分,我们在小学学习过的夸父追日就是出自这里,同时它也是一部著名的地理书籍。以此增强学生对山海经的认识。其次,教师要带领学生划分文章主体内容,以四个部分进行教学,促进学生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使得学生感受到作者的人物写作方式,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借助专项训练活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掌握,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教師需在课堂内利用阅读教学开展训练活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不同的名著内容,并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情况进行简略概括,增强学生的总结能力,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侧重点是什么,继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教师需根据学生的情况,提升学生对文章的划分能力,逐步强化学生的语文思维。

例如在学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时,教师就要文章中存在的论证结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明确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并说明论点的特点:表判断的陈述句,凝练概括,统领全文的观点进而让学生在文章标出“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的内容。其次,教师要引领学生分析作者说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锻炼学生对议论文的理解能力,让学生深入文章,缕清脉络结构寻找论据进行证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后,教师要说明典型事例论证内容,将中国传统教育与科学进展的进行对比说明,引发学生进行思考,逐步提升学生对关联词的逻辑思辨能力,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思维,加深学生对议论文的理解。

4.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原有的教学模式无法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增强学生在语文课堂内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以新型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掌握重难点内容。并且,教师也可借助技巧性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活跃学生的思维,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像是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学习古今异义词,让学生跟着文章的脚步探索世外桃源,领略作者笔下别样的风采,进而感受作者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实现寓教于乐的语文课堂。

5.提升学生对语文内容的认识水平

学生对语文体系框架的认识决定着自身思维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最终的学习效果。因而,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对初中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采取从浅入深、从低到高的思想加强学生对语文内容的认识,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学习框架。同时,教师可在单元内容结束后带领学生进行复习,制作相应的思维导图,以关键内容为核心逐一向外拓展,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作用不仅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基础内容,还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语言逻辑性。为此,教师需明确思维能力培养的难点,在课堂内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延伸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鹏《初中语文教学应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文学教育(下)》2019年第11期。

[2] 张丽琴《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亚太教育》2019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思维能力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培养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培养思维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