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关联和问题建立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系统性

2020-06-07 03:04陈松磊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整体性转化结构性

陈松磊

摘 要: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将知识体系、学习体系和资源体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此来保证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具体的实施角度来分析的话,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关联和问题两个方面。换言之,只有建立丰富的关联性才能实现知识点向知识体系的转化,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系统 整体性 结构性 关联 转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0.049

思想政治是中小学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爱国主题情操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主要方式。在小学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因為思想政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总结性,涉及的理论和机制比较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将知识点转化为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建立丰富关联,实现从知识点向知识体系的整体性转变

对于小学思想政治教学而言,涵盖面比较广,其中包含了大量理论内容与实践知识,基于此,就决定了思想政治不能作为独立点展开教学活动,而要与实际生活场景展开有机地关联,在实际场景中让学生感知国家的政策和路线,以及社会事实等内容,以此来帮助学生吸收和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以此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目前的小学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不求学生能够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只是要求学生记住相关的知识点,然后展开反复地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知识点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以考试为检测的主要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能够通过背诵知识点的形式获得理想的成绩,但是,无法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无法对事物形成正确的理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思想政治教学失去学习兴趣,严重的甚至还会出现厌学弃学的心理。还有一些思想政治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尽力列举一些实际的案例,但这些案例往往具有较强的单一性,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也不能引导学生完成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对其中隐含的关系没有形成有效的关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仅仅记住了结果,而对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却不是很清楚,也没有进行深入地挖掘。从本质上来讲,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掌握结果,还要带领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不同事物建立内容的关联和逻辑关系,从简单的点线之间的联系,抓变成点、线、面之间的关联,让学生以一个知识点为线索,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在知识体系中不断地拓展思维能力,进而巩固学生从知识点向知识体系上关联。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节内容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任务并不是让学生知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我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是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采用的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社会制度,所以,我国的公民才会享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强行地要求学生被动理解知识点,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将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对比,对比二者之间的差别,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而对国家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详细设计教学方法,不断地充实知识点,采用关联的方式,将知识点转换为知识体系。然后,教师再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将一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直观的事情,以此来帮助学习吸收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一开始阶段,很难找到有价值的关联点,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启示,为学生建立各种关联支架。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积累生活经验。

二、通过问题设计的三个倾向,实现学生与教材的关联和对概念的再建构

对于小学思想政治教学而言,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综合性,而小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不具有概括和综合方面的能力,知识储备也不够丰富。基于此,小学思想政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小学思想政治教学不是简单地用一些概念去解释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而是帮助学生从理论转换到实践中去,在生活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转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以生活现象来解释一些抽象性的概念,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和理解。这样一来,学生的归纳和理解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将教材与实际生活建立内容的关联,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因为学生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直接的关联,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学的出发点。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列举实际的案例。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学生的很多知识都是源自实际生活经验,这些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判断依据。除了学生的生活经历之外,还有一部分知识是学生在学习期间学习所得,在不断深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在不断地充实积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而思想政治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形成对事物的客观认知,以此来克服学生主观意识上的局限。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应对自然灾害》这节内容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教学活动,从学生的感知出发,逐渐演变为学生的经验和经历。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理解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自己经历过那些自然灾害,又是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解决这些灾害的。这样一来,就像学生身边的事物进行了有效的关联,能够将学生的已知问题和未知问题进行有效的关联,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对于小学思想政治教学而言,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在逐渐提高,会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正确的判断标准,进而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小学思想政治教学包含了道德与法制两方面的内容,而这两方面的内容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往往具备良好道德意识的人,会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反之,如果道德意识淡薄,那么法律意识也不会很强。因此,在小学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什么是正确的和错误的,还要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遵纪守法,什么是违反法律。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节内容时,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总结日常生活中的法律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准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一些有效的问题,例如,针对未成年人,有哪些法律知识?针对妇女儿童,有哪些法律?教师通过有效的问题来促进学生的吸收和理解。然后,教师还可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一起来谈一谈自己身边的法律知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教师则需要在学生的答案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总结。最后,教师还可以用“我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为主题,开展一些主题班会,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点进行阐述,让学生在阐述和表达的过程中将知识点升华为知识体系,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在小学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要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品质,还要让学生树立法律观念,教师则需要利用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关联,进而将知识点引导成为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 白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三题》,《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6年第18期。

[2] 张健丰、仲萝翔《浅议开展创新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原则与进路》,《教育现代化》2016年第34期。

[3] 郭占军《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

猜你喜欢
整体性转化结构性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社区合唱的整体性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关于结构性改革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