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德育一体化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

2020-06-07 03:29于荣娟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初中班级文化建设

于荣娟

摘 要:德育一体化教育理念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思维行为逻辑、以及审美能力等方面的构建具有针对性的促进作用,在新课程改革后德育一体化教育理念的优势特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在德育一体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落实新型教育任务,构建出更为优秀的班级文化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对初中德育一体化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班级 德育一体化 文化建设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0.060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模式逐渐被摒弃,当下教育部门更为看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以此为中心推出了系列的教育改革理念,力求将人们的注意力逐渐从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关注,转移到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受上,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推进性的力量。但就实际调查结果显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德育一体化理念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渗透存在着一些的问题,进而未能真正地做到落实新的教育理念,由此可见,对初中德育一体化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概述即建设原则

班级文化建设不仅关系着学生现阶段的成长,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想要让班级文化建设发挥作用,班主任就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班主任应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要力量,在课堂中应当占据主体位置,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并向学生传输师生平等的思想,使学生能够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重新审视班主任与学生间的关系,从而以更为放松的状态投入到校园生活与学习中。第二,班级是由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组成的,所以班级文化建设仅仅依靠于班主任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班主任必須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努力了解新鲜事物,与学生建立起共同交流的话题,从而拉近班主任与学生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系与爱护,逐步对班主任产生信任感与亲近感,进而在课堂中与班主任展开积极的活动,快速的构建出活跃的课堂氛围,推动德育一体化理念下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性。第三,班主任应在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发展机会的同时,还应注意发挥自身的统筹规划的能力,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并使学生能够在探索的过程得到良好的启发,促进学生的德育素养的构建,让学生逐步地提升适应社会发展,融入社会生活的素质与能力。

二、当前初中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班主任方面

1.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状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需求上必然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在以往的教育中,班主任却对此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明确的认识,一味地采取统一化的班级文化建设方式,以严格的标准要求学生,忽视了交流与沟通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关键性作用,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位置,鲜少有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机会,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自主能力的构建,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2.班主任的管理模式过于刚硬,不利于青少年成长

初中是学生的思想意识构建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往往会表现出对外界事物有较大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而对被动的状态以及严格的制度则具有较强的抵触心理。但在实际的班级文化的营造上,班主任却忽视了初中学生的心理成长情况,依旧按部就班地以强硬的手段维护教育秩序,让学生按照班主任制定的标准活动,导致班主任与学生间的矛盾与日俱增,最终出现师生关系破裂的情况,不利于青少年成长。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不够默契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学生具有同样高的价值,只有二者间相互配合,构建出相辅相成的关系时才能够对学生发挥最大的作用力,带给学生更多积极的影响。但就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来看,二者间不仅未能做到相互配合,还产生了极大的矛盾。首先,就家庭教育而言,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间的关系的认识依然不够明确,认为交了学费学校就应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全权负责,而家长只需要负责学生的衣食住行,拒绝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性不强,极大地影响了初中德育一体化理念的渗透。其次,就学校教育而言,部分班主任在与家长的沟通能力上有所欠缺,未能将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放在平等的相互交流的位置上,进而导致家长对班主任颇有微词,逐步地激化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间的矛盾。

(二)初中学生方面

在新的教学思想理念的指代下,越来越多的班主任认识到了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重要性,对班级文化的建设重视起来,实施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文化建设工作,给予了学生更为积极的指导,但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却与班主任的预期具有较大的出入,究其根本在于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缺乏认可,不理解班主任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安排,进而导致班主任与学生间出现了较大的矛盾,无法实现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提升的教育目的,不利于初中德育一体化理念的推进。

三、初中德育一体化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提升班主任老师的管理水平

班主任对学生的指导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其管理能力更是初中德育一体化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想要让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带来真正的价值,班主任就必须对自身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与使命,积极地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首先,班主任必须具备足以胜任班主任这一岗位的基础知识积累,能够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班级的文化建设上融入更多的对学生现阶段成长有益的知识内容,提升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德育素质构建的价值。其次,班主任还应积极的学习优秀的管理案例,从中提取具有应用价值的管理方法,并与学生家长积极的交流,不断积累经验,从而更好地调整班级管理模式,推动初中德育一体化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的顺利有效实施。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班主任与学生间的关系被重新定义,“严师出高徒”的理念也被赋予了新的概念,班主任在以严格的标准要求学生的同时,也需要尊重学生个体的性格特点,满足学生诉求,让学生在自己能够理解与接受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构建更为亲密的师生关系。对此,班主任在实施初中德育一体化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时,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平台,使学生能够获得足够的独立思考与探索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选拔合适的学生作为班干部,并结合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个体在班干部的引导下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营造出积极的班级氛围,提升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在合作的过程中得到磨合,逐步地认识到集体的力量的魅力,为班级凝聚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初中德育一体化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能够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掌握德育知识,构建德育素。因此,班主任应加强对班级学习环境的营造,加强班级环境的设计,在有效地减轻班主任的管理压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达成一举多得的效果。例如:班主任可以在教室的墙体上张贴名人的名言、创建图书角,鼓励学生阅读、在课间播放德育类广播等,提升教室带个学生的氛围感,激发学生的感性思维,促使学生能够在感性思维的驱使下,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德育一体化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初中班级文化建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脚步,班主任应及时地做出班级文化建设构建调整,落实初中德育一体化理念,以学生为根本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带给学生更为优质的引导,让学生在符合自身的成长需求与心理成长状态的班级文化中,不断地发展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四《浅谈初中德育一体化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中外交流》2019年第26期。

[2] 张兴伟《浅谈初中德育一体化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8年第6期。

[3] 吴昌飞《初中“德育一体化”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分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年第14期。

猜你喜欢
初中班级文化建设
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策略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浅论初中班级的教育与管理
初中班主任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
友善教育对初中班级凝聚力的作用及构建对策
初中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