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竞赛运作的管理模式

2020-06-08 10:36刘彬
成长 2020年4期
关键词:体育竞赛运作管理模式

刘彬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社区体育竞赛运作管理的相关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社区体育竞赛运作中存在的主要管理模式及其具体特点;然后分析了社区体育竞赛运作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升社区体育竞赛运作管理水平的具体对策,为我国社区体育赛事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社区;体育竞赛;运作;管理模式

社区是开展群众运动的重要场所,社區体育的水平是群众运动水平的直接体现。在社区开展体育竞赛有助于为民众提供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激发民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而且,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社区体育的开展,社区体育竞赛的运作有了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为此,我们应该寻求更加有效的社区体育竞赛运作与管理模式,从而推动社区体育进一步向前发展。

1 当前社区体育竞赛的主要管理模式分析

随着人们对于体育与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社区体育竞赛的开展一片欣欣向荣。按照管理主体来划分,当前我国社区体育竞赛运作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型:

一是社区街道直接管理模式。在该模式下,街道和居委会是主办方,直接负责社区体育竞赛的运作管理,赛事的主要工作人员、负责人主要由街道办的在职人员担任,同时还会临时在辖区内的学校招募体育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社区体育竞赛的资金列入到社区街道办的年度预算向上级部门申请。赛事的时间、项目、场地等由街道办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在该运作管理模式下,主导权在社区街道办,在社区人、财、物等资源的调配上更加便利,有助于提升民众参赛的积极性。但这一模式也有一定的缺点,有变成社区街道形象工程的可能性,变成应付上级任务之举,组织和管理水平受到不利的影响。

二是委托管理模式。托管模式下,主办方仍然是街道和居委会,但社区体育竞赛具体的运作管理则委托给其他组织进行。按照受委托的主体不同也可以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委托社区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文化站等相关的社区组织负责赛事运作的管理。赛事的主要负责人、工作人员也有这些社区组织的相关人员担任,而资金则仍然来源于街道。在该运作管理模式下,社区体育竞赛的组织变得更加规范化,专业性得到一定的提升。第二类是委托社会上体育中介公司负责社区体育竞赛运作的管理。这一模式与社区街道直接管理和社区街道委托社区相关组织管理存在很大的区别。该模式下体育中介公司需要自负盈亏,可以在街道和居委会许可的范围内开展的竞赛资源开发和利用,体育中介公司拥有的自主权比较大。这一模式增强了社区体育竞赛的市场化特征,出现了商业化运作,可以使专业性和规范性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是也存在体育中介公司背离社区体育竞赛的宗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可能性。

三是社区街道与相关组织联合管理模式。社区体育竞赛的运作管理由社区街道和相关组织合作进行,街道拥有主办权,社区组织拥有承办权。在该模式下赛事的资源为社区街道所有,经费由社区街道提供,赛事的组织方案、总体方针也由社区街道制定,而竞赛活动的执行运作则交由社区组织主要负责。与托管模式相比,该模式下社区街道的管理职能得到加强,参与了赛事的调控,而较为繁琐的执行则交给社区组织来负责,分工更加明确合理。不过,该模式下缺少赛事资源的开发。

四是设置专门机构管理模式。在该模式下,由政府牵头建立专业的管理机构对于社区体育竞赛开展规范化的、统一的运作管理,原来下拨给社区街道的赛事资金统一划拨给专门机构进行统筹安排。该机构拥有社区体育竞赛完整的策划运行权限,可以进行赛事资源的统一开发经营,使社区体育竞赛资源可以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该模式使得街道的管理工作负担大大减轻,赛事的管理也更加规范、专业。

2 当前社区体育竞赛运作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当前我国社区体育竞赛运作的管理已经发展出了许多不同的管理模式,但是这些不同的管理模式各有各的优点,同时其不足之处也是较为明显的。总结来说,当前我国体育社区竞赛运作管理存在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社区体育竞赛管理水平的提升。

2.1 赛事经费来源的问题

无论是何种规模的体育竞赛,其正常的运作都是需要有一定的资金作为支撑。缺少充足的资金作为基础,社区体育竞赛的赛事水平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导致整个赛事无法正常运行下去。为此,组织和管理社区体育竞赛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资金来源的问题。然而,当前我国社区体育竞赛的资金明显是比较匮乏的。一方面,社区体育竞赛的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单一,大部分资金来源于社区街道向上级部门申请的预算资金,通过社会捐赠等形式获得的资金占比比较低。更重要的是,当前社区体育竞赛的商业化程度比较低,即使是社会资金有意投入到社区体育竞赛当中,也只能通过无偿捐赠或者是赞助等几种有限的形式提供资金。社会企业参与社区体育竞赛获得的经济收益低,提供资金参与社区体育竞赛的投资的热情不高。这就导致了社区体育竞赛的许多无形资产得不到充分的开发,无法转换成赛事运作与管理的资金来源,场地广告、赛事冠名等市场经营活动得不到有效的开发,无形资产的流失较为严重,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制约了资金来源渠道的拓展。另一方面,由于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少,仅仅依靠街道办的拨款,上级政府部门的补贴,社会热心人士的捐赠等能够筹措到的资金额度也比较有限,有部分社区体育竞赛的经费甚至不足一万元。而免费饮用水的提供、赛事医疗保障、赛事场地的租赁等各项赛事保障服务都需要花费价值不菲的资金,不足一万元的赛事资金是难以组织起一场规范的社区体育竞赛活动,更不必说是组织高水平的、大型的社区体育竞赛了。

2.2 赛事组织管理的问题

科学的组织管理是确保社区体育竞赛能够有序运转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着赛事的成败。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当前我国社区体育竞赛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大多是社区街道办的文体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大多并不是专业出身,对于体育赛事的运作流程并不十分清楚,而且体育赛事组织管理的实践经验也比较缺乏。虽然,在某些管理模式下,辖区学校的体育老师,社区体育协会、体育团体、体育俱乐部的成员会参与到社区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当中,但是这些具备一定专业知识与技能,拥有一定的体育赛事组织管理经验的人员数量毕竟只占少数,无法完全支撑起社区体育竞赛组织管理的全部工作,专业的组织管理人才不足的问题客观存在。此外,虽然当前还存在委托社会上体育中介公司以及组建专门机构管理的模式,这两种模式下能够解决社区体育赛事组织管理专业性和规范化的问题。但是,这两种管理模式毕竟只在极少的社区体育竞赛运作管理中得到应用,因而组织管理不完善的问题仍然是较为突出的。

2.3 赛事基础设施的问题

参与到社区体育竞赛中的人员除了参赛人员、管理工作人员、后勤人员以外,还有相当数量的观众参与其中。因而,社区体育竞赛的参与人员的规模还是比较大的。为了确保社区体育竞赛能够容纳相关的人员,能够确保各个项目比赛的正常运行,赛事基础设施也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尤其是能够满足比赛要求的竞赛场地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当前许多社区都缺少能够达到比赛要求的竞赛场地,尤其是一些对于场地设施要求比较高的专业比赛项目更是无法开展。这无疑会对社区体育竞赛比赛项目的选择形成很大的制约。许多社区组织体育竞赛,通常采取的都是租用辖区内学校体育场馆的方式获得赛事场地及相关的基础设施。受到学校教学工作的影响,租用学校体育场馆在时间的选择上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对于社区体育竞赛的开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3 提升社区体育竞赛管理水平的对策探讨

我们知道,开展社区体育竞赛对于全民健康意义重大。而在社区体育竞赛运作的过程中,组织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为此,需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组织管理水平。

3.1 拓展资金来源

资金作为社区体育竞赛开展的基础,需要重点解决资金匮乏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改变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的问题,通过更加具有创造性的办法全方位引入社会资金,吸引企业进行投资,打造社区体育竞赛的赛事品牌。政府的财政支持作为社区体育竞赛资金的重要来源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可以设置社区体育的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同时,還必须充分利用社区体育竞赛的无形资产,加大其开发力度,向社会企业出售赛事的奖杯冠名权、竞赛冠名权、场地广告权,组织商家展示活动等,将无形资产转变成社区体育竞赛开展所需的资金,提高社区体育竞赛自身的造血能力,降低对于政府财政支持的依赖性。并且可以将其打造成一个准公共体育服务产品,搭建全民健身开展活动平台,进一步将其发展出一个具备一定知名度的赛事品牌,通过品牌的力量吸引更多社会企业的参与。此外,还应该进一步拓展社会捐赠等资金渠道,作为社区体育竞赛资金来源的重要补充。

3.2 整合赛事基础设施资源

社区体育赛事基础设施不足是制约社区体育竞赛开展,影响赛事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更好地解决赛事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需要对于社区内的体育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的整合,推动企事业单位、学校、公共体育场馆,以及营业性体育场所等闲置的体育竞赛场地设施资源的共享,对于这些赛事基础设施资源进行进一步的优化配置,提高闲置的体育竞赛场地设施资源的利用率,更好地将其投入到支持社区体育竞赛的开展当中。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的职能部门应该出台相关的法规性文件,为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体育竞赛场地设施的共享提供依据,从而进一步夯实社区体育竞赛开展的设施与场地基础。

3.3 构建专业化组织管理

推动社区体育竞赛组织管理的专业化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推行组建非营利性专业机构进行统一的组织管理的模式,在为社区体育竞赛提供专业的竞赛人员培训、提供规范化的管理服务的同时,更好地兼顾社区体育竞赛公益性特征,避免社区体育竞赛完全沦为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化的产物。而是组建一支专业的社区体育竞赛志愿者队伍,在学校、社区体育组织、协会、俱乐部,以及其他社会人员中招募相关专业的志愿者,扩大志愿者队伍的规模,从而在组织社区体育竞赛的过程中将其补充到组织管理队伍当中,提供专业管理人才支持。

4 结语

总之,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下,社区体育竞赛可以为社区民众的体育运动搭建起一个广阔的平台,对于提高民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需要不断提升社区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水平,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保障赛事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 钟天朗,徐琳,陈剑昌,徐敏,朱静,杨大铸.上海社区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体育科研,2011(3):13-18.

[2] 李凤华,卢刚.北京市社区乒乓球赛事组织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4):139-141.

[3] 杨倩,杨晓生.我国社区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6, 37(4).

猜你喜欢
体育竞赛运作管理模式
高考数学中体育竞赛类概率问题解析
高中体育竞赛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青少年体育竞赛改革策略的探索与分析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公共组织运作如何防止机会主义
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运作与管理研究
电子商务中市场营销策略与运作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