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轨道交通3号线客流特征研究

2020-06-11 10:37王澜凯吴祥国余梓冬张丹扬于海勇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河沟牛角进站

王澜凯,吴祥国,余梓冬,张丹扬,于海勇

(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重庆 401147)

自2005年重庆市轨道交通2#线(动物园-较场口)段建成通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到2017年底共有7条轨道交通线路投入运营,形成总长264.4 km的网络规模。同时,轨道客运量也在持续增长,从最初的3.5万人次/日增长至212.6万人次/日。

轨道交通3#线纵贯城市南北,自2011年开通以来,客流逐年增长,目前已经成为轨道线网中客流量最大的一条线路,承担了轨道线网约40%的客流,高峰时段部分区段已严重拥挤。因此,分析3#线客流成长及现状运营特征,既能对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提供支持,又能指导轨道交通线路的客流预测。

1 概 况

2011年9月29日重庆轨道交通3#线两路口-鸳鸯段17.2 km开通,同年10月、12月鸳鸯-长福路段4.8 km、二塘-两路口与长福路-江北机场段17.1 km通车,2012年12月二塘-鱼洞段17 km,2016年12月碧津-举人坝段10.99 km开通。

重庆轨道交通3#线采用跨座式单轨交通制式,线路南起重庆市巴南区鱼洞,北至渝北区举人坝,全长67.09公里,设站45个,其中换乘站4个,分别是鱼洞、两路口、牛角沱、红旗河沟。

2 客流特征

2.1 全线客流与换乘客流持续增长

客运量大、客运强度逐年增长是3#线最突出的特征。如图1所示,3#线日均客运量从2011年的8万人次/日增长至2017年的82.16万人次/日,增长超过10倍。客运强度也从0.2万人次(km·d)提升至1.35万人次(km·d),目前已经接近运能上限。

图1 轨道3#线历年日均客运量与客运强度

现状3#线有4个换乘站,实现了与1号线、2#线、6#线的换乘。如图2所示,随着轨道线路的建设,换乘量增长迅速,2017年日均换乘量达到26万人次/日,较2013年增长两倍多,本线客流增长88%。同时,换乘系数持续提升,由2013年的1.25增长至2017年的1.42。

图2 轨道3#线历年换乘量与换乘系数

2.2 平均运距稳中有降

轨道交通3#线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一条轻轨线路,但是线路的平均运距基本稳定在8~10 km之间,平均运距占比也基本稳定在16%左右。图3显示了轨道交通3#线历年的平均运距和平均运距占比。总体上,受2012年延伸线开通影响,平均运距增长明显,其后基本处于稳中有降趋势。同样的特征在其他城市也能看到,如北京市地铁1号线和2#线、上海地铁1号线和3#线等线路,近几年平均运距也呈缩减趋势。

图3 轨道3#线历年平均运距与平均运距占比

2.3 断面客流向心聚集

图4 全日断面客流分布

选取2017年9月轨道交通3#线运营数据进行分析。3#线双向共88个断面,全日断面客流特征中,线路双方向的断面较为均衡,断面客流呈向心聚集分布。如图4所示,江北机场-鱼洞方向客运量为41.05万人次/日,断面客流较大的区间为郑家院子-工贸,最大断面出现在华新街-牛角沱,达到20.73万人/日;鱼洞-江北机场方向客运量为41.11万人次/日,最大断面出现在牛角沱-华新街,为20.38万人次/日。双向最大断面出现在牛角沱-华新街区间,牛角沱站为2#线、3#线的换乘站,同时华新街-牛角沱区间正好位于江北-渝中的过江客流通道,两岸组团间客流在此交互。

早高峰客运量为12.2万人/小时,如图5所示,高方向(鱼洞-举人坝)客流是一个累积的过程,起点鱼洞站位于鱼洞老城区,上客量约2 600人次,其后到九公里之前,各车站上客量基本不超过1 000人次,因此,客流处于缓慢积累的过程。九公里站上客量增加到4 000人次,断面客流在此处发生第一个突增,随后的麒龙站-南坪站上客量均大于下客量,且客流增长迅速,至南坪站形成第二个突增。进入中心区后的几个换乘站点上客量仍然大于下客量,在华新街至观音桥站形成最大断面客流。其后,观音桥与红旗河沟站下客量远大于上客量,客流明显下降。

图5 早高峰断面客流分布

总体而言,嘉陵江以北的观音桥-江北机场段,双向断面客流均衡,这与该区间人口岗位均衡有关;鱼洞-观音桥段,呈现向渝中、观音桥方向积聚特征,这与渝中、观音桥岗位集中而南部片区人口大于岗位的特征一致,最大断面出现在华新街-观音桥,为3.37万人/小时。

2.4 站点客流特征

图6 站点乘降量

图6显示了全日站点乘降客流,其中两路口、红旗河沟、观音桥、牛角沱、南坪站为客流积聚站点,两路口站为轨道1、3号的换乘站,乘降量达到25.74万人/日,占乘降总量的15.4%;红旗河沟站为轨道3、6#线的换乘站,乘降量为19.51万人/日,占11.7%;观音桥站位于观音桥商业圈,乘降量为14.79万人/日,占8.8%;牛角沱站为轨道2、3#线的换乘站,乘降量为13.52万人/日,占8.1%;南坪位于商业圈中心,乘降量为9.72万人/日,占5.8%。从上述站点乘降量及占比中可以看出,站点乘降规模符合向组团核心商圈和换乘站客流集中的特征。

图7为早高峰进出站客流,其中进站客流集中在两路口、红旗河沟、牛角沱、南坪,共计4.68万人,占总进站客流的40.16%;出站客流集中在两路口、红旗河沟、观音桥、牛角沱,共计5.21万人,占总出站客流的44.75%。

图7 早高峰进出站客流

2.5 客流时间分布特征

如图8所示,工作日客流呈现典型的双高峰现象。进站客流早高峰在7∶00~9∶00,占全天的23%,晚高峰在17∶00~19∶00,占全天的20%;出站客流早高峰在8∶00~9∶00,占全天的15%,晚高峰在18∶00~19∶00,占全天的12%。可以看出,出站客流比进站客流高峰更为集中,且进出站客流早高峰占比都大于晚高峰占比。

图8 轨道3#线工作日客流进出站时间特征

双休日客流时间分布如图9所示,可以看出,双休日高峰时段持续时间较长,且高峰期内客流较为均匀。

图9 轨道3#线双休日客流进出站时间特征

选取轨道交通3#线沿线不同类型的站点进行时间分布特征分析,主要分成以下几类站点:(1)站点周边以商业用地为主,以观音桥站为例;(2)站点周边以混合用地为主,以南坪站为例;(3)站点周边以居住用地为主,以回兴站为例;(4)对外枢纽站,以重庆北站、江北机场站为例;(5)换乘站,以两路口、牛角沱、红旗河沟。

观音桥进站客流集中于晚高峰18∶00~19∶00,占全天的12.85%,出站客流集中于早高峰8∶00~9∶00,占全天的15.31%。可见,观音桥站居住区较少,商业密度较高,早高峰进站比例较小,晚高峰商业办公客流集中到达,晚高峰进站比例最大。

图10 观音桥站进出站客流时间分布图

南坪站进站客流主要集中于早高峰8∶00~9∶00,占全天的12.55%,出站客流主要集中于晚高峰17∶00~18∶00,占全天的11.01%。南坪站周边多为混合用地,进出站客流时间分布都呈现出明显的双高峰特征。

图11 南坪站进出站客流时间分布图

回兴站进出站客流时间分布间图12。回兴站周边以居住为主,进出站客流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潮汐性,进出站时间分布呈单峰形态。进站客流主要集中于早高峰7∶00~9∶00,占全天的31%左右,出站客流主要集中于晚高峰17∶00~19∶00,占全天的24%左右,反映上下班客流特征。从下图可以看出,回兴站因距离中心区较远,7∶00~8∶00的进站客流量比例略高于8∶00~9∶00。

图12 回兴站进出站客流时间分布图

重庆北站和江北机场进站、出站时间客流分布见图13和图14。重庆北站、江北机场是枢纽站,进出站客流没有明显的早晚高峰特征。进站客流均衡分布于9∶00~22∶00,出站客流在7∶00~9∶00形成高峰,其他客流均衡分布于9∶00~22∶00。

图13 重庆北站和江北机场进站时间客流分布图

图14 重庆北站和江北机场出站客流时间分布图

两路口站、牛角沱站和红旗河沟站进站、出站客流时间分布见图15和图16。两路口、牛角沱、红旗河沟站为换乘站,进出站客流反映上下班高峰特征,进站主要集中于7∶00~9∶00、17∶00~19∶00,进站高峰时间持续较长。出站客流主要集中于8∶00~9∶00、17∶00~19∶00。两路口、牛角沱早高峰换乘进站比例较高,红旗河沟晚高峰换乘进站比例较高。

图15 两路口站、牛角沱站和红旗河沟站进站客流时间分布图

图16 两路口站、牛角沱站和红旗河沟站出站客流时间分布图

3 结 语

本文以轨道3#线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客运量及换乘量、平均运距、断面客流、站点客流等数据,总结特征如下:

(1)客运量及换乘量增长迅速。轨道3#线自开通以来,客运量增长迅速,目前已成为客运量最大的一条线路;

(2)平均运距稳中有降,自2012年以来,平均运距处于稳中有降趋势,基本稳定在8~10 km;

(3)断面客流明显呈向心聚集态势,外围区域客流较小,最大断面客流已接近运能上限;

(4)组团核心商圈和换乘站客流明显大于其他站点;

(5)工作日客流呈现典型的双高峰特征,双休日各时段客流分布较为均匀。

猜你喜欢
河沟牛角进站
江苏平原沙土区河沟边坡土壤侵蚀机制及模拟研究
弯弯月亮像牛角
高铁地下站内气流流动对空调系统的影响研究
春运期间北京西站共有154.8万人次刷脸进站
地心游记(四)一位向导
蒙城县河蟹河沟自然生态养殖技术
牛角挂书
钓鱼捞虾摸泥鳅
“跳跃”的秀才
一看书就犯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