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菔子对胃肠积热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

2020-06-15 02:08贺建祯刘铁钢马雪颜鲜馥阳汪伯川刘邵阳崔丽军王双成谷晓红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5期
关键词:莱菔子灌胃小肠

贺建祯 刘铁钢 马雪颜 鲜馥阳 汪伯川 黄 羚 刘邵阳 崔丽军 王双成 谷晓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胃肠积热是无形热邪或有形热结壅于胃肠而导致的胃肠热盛的状态,可影响胃肠的推动能力[1]。小儿形气未充,胃肠薄弱,常摄入高热量食物容易形成胃肠积热。平素胃肠积热在外感性肺热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外感肺热证的重要内因。莱菔子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临床中运用单味莱菔子治疗食积引起的发热效果明显[2]。目前,对于莱菔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分提取的研究[3],不同剂量对胃肠动力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相对不足。本文研究不同剂量的莱菔子对胃肠动力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莱菔子的临床运用提供实验数据方面的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体质量110~110 g,购于北京斯贝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动物许可证号:SYXK(京)2016-0038。动物饲料分为普通饲料、高热量饲料两种。高热量饲料购于北京斯贝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配制方法为锅巴、巧克力、牛肉粒、面粉按照质量1∶2∶2∶1的比例配制,并加入适量蒸馏水,制作成与普通饲料形状相同的圆柱状物。

1.2 药物及试剂 莱菔子购自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传统煎药法煎煮。基于《中国药典》2015版将莱菔子临床常用剂量设为12 g,人鼠剂量换算系数为6.17[4],按照临床成人剂量的 3.085 倍、6.17 倍、12.34倍、24.68倍折算,折算后莱菔子低、中、高、超高各剂量组的生药质量浓度分别为0.015、0.03、0.06、0.12 g/mL。超高剂量莱菔子混悬液制作:单味莱菔子48 g,用纯水1 L(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提供)浸泡15 min后倒入家用电砂锅中,用4档自动煎煮75 min。煎煮结束后将药液倒入无菌烧杯中,并补充纯水至388 mL,自然冷却至室温。各剂量组质量浓度比为超高剂量∶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8∶4∶2∶1。各剂量组按以上比例用纯水稀释分别存入无菌烧杯,密封后放入4℃冰箱保存,使用前将其取出,自然恢复至室温。营养性半固体糊制备[5]:取10 g羧甲基纤维素钠,放入装有250 mL蒸馏水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后将其放在恒温加热器上加热2 h,直到羧甲基纤维素钠完全溶于水中,再分别加入16 g奶粉、8 g糖、8 g淀粉和2 g活性炭末,用玻璃棒将其搅拌均匀,并放入冰箱中保存。大鼠一氧化氮(NO)ELISA试剂盒(ab65328)、大鼠胃饥饿素(Ghrelin)ELISA试剂盒(ELAR-GHR-1)、大鼠胃泌素(GAS)试剂盒(ELAR-GAS-1)、大鼠P物质(SP)试剂盒(ELAR-SP-1)均购于北京百诺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分组与造模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胃肠积热组及莱菔子低、中、高、超高剂量组共6组,每组10只。胃肠积热造模成功标准参照《大鼠/小鼠辨证论治实验方法学》[6],大鼠表现为小便黄、大便秘结或溏泄、体质量增加缓慢等与小儿胃肠积热证临床表现一致则认为造模成功。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及2 mL/100 g纯水灌胃,胃肠积热组、莱菔子各剂量组在实验的第1~3天给予高热量饲料喂养及2 mL/100 g的52%牛奶溶液灌胃。各组共灌胃3 d。

1.4 干预方法 造模成功后,实验第4~6天正常组、胃肠积热组给予2 mL/100 g的纯水灌胃;超高剂量组给予0.12 g/mL的莱菔子混悬液灌胃;高剂量组给予0.06 g/mL的莱菔子混悬液灌胃;中剂量组给予0.03 g/mL的莱菔子混悬液灌胃;低剂量组给予0.015 g/mL的莱菔子混悬液灌胃。以上各组每日灌胃两次,每次2 mL/100 g,持续3 d。

1.5 标本采集与检测 1)大鼠体征。开始实验后,每天固定时间更换食水,观察大鼠体征变化(毛色、精神状态、体质量等)。2)大鼠胃肠病理。给药结束后,禁食不禁水24 h后处死动物,取大鼠胃窦与结肠组织做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胃肠组织病理变化情况。3)小肠推进率。用黑色半固体糊状物灌胃,20 min后开始麻醉,10 min后取出大鼠全部肠部,并用直尺测量幽门至黑色物质前沿的距离以及幽门到盲肠的全长,小肠推进率=(幽门至黑色物质前沿的距离/幽门到盲肠的全长)×100%。4)血清中Ghrelin、NO、GAS、SP含量变化。腹主动脉取血,静置4 h后离心,取血清,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检测Ghrelin、NO、GAS、SP含量。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ASS25.0统计软件。各组计量数据以()表示。符合正态分布者,若方差齐则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者用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体征比较 正常组大鼠皮毛顺滑,毛色雪白有光泽,活泼好动,小便淡黄,大便梭状,颜色棕黑。胃肠积热组大鼠皮毛较为蓬松,毛色略黄无光泽,整体精神较差,小便黄,大便秘结。经过治疗后,莱菔子高剂量组与超高剂量组大鼠精神状态好转,毛色正常,更加灵动,小便恢复成淡黄色,大便干湿适度,而中、低剂量组体征无明显变化。

2.2 各组大鼠体质量比较 见表1。各组大鼠的体质量逐渐增加。正式实验的第1、3、5天,正常组大鼠与胃肠积热组、莱菔子各剂量(低、中、高、超高)组大鼠体质量存在明显差异(P<0.01)。

2.3 各组大鼠镜下胃组织、结肠组织切片观察 镜下观察正常组大鼠结肠组织杯状细胞排列整齐,细胞结构完整,组织无充血、水肿及炎症细胞表现。胃肠积热组大鼠结肠组织相对于正常组出现了细胞排列紊乱的现象,但结构相对完整,黏膜层出现少量充血,无水肿及炎症细胞表现。经莱菔子治疗后,各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细胞结构完整,排列整齐,无充血、无水肿及炎症细胞表现。见图1。镜下观察正常组大鼠胃窦组织中黏膜组织结构正常,无充血表现,黏液细胞较多,胃腺体结构整齐。胃肠积热组中黏液细胞减少,胃腺体有充血表现。经过莱菔子治疗后,各剂量组表现均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见图2。

表1 各组大鼠体质量比较(g,±s)

表1 各组大鼠体质量比较(g,±s)

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下同

组别正常组胃肠积热组莱菔子低剂量组莱菔子中剂量组莱菔子高剂量组莱菔子超高剂量组n 10 10 10 10 10 10第1天127.00±2.89 118.28±3.41△△119.99±4.07△△120.81±4.44△△122.46±4.86△119.91±3.74△△第3天142.91±3.94 124.10±3.32△△124.64±4.68△△122.76±4.51△△125.87±4.42△△121.60±5.32△△第5天162.12±4.37 152.11±6.63△△150.32±6.35△△150.04±6.42△△153.11±6.50△△147.69±6.45△△

图1 大鼠结肠组织光镜图(HE染色,200倍)

图2 大鼠胃组织光镜图(HE染色,200倍)

2.4 各组大鼠干预后小肠推进率比较 见表2。与正常组相比,胃肠积热组、莱菔子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小肠推进率降低,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胃肠积热组相比,莱菔子超高剂量组小肠推进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各组大鼠血清中Ghrelin、NO、GAS、SP含量比较 见表3。各组血清中NO含量差异较为明显。与正常组相比,胃肠积热组血清中NO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胃肠积热组相比,莱菔子高剂量组与超高剂量组血清中NO含量降低(P<0.05)。各组血清中Ghrelin含量差异显著(P<0.05)。与正常组相比,胃肠积热组、莱菔子低剂量组、中剂量组血清中Ghrelin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胃肠积热组相比,莱菔子超高剂量组血清中Ghrelin含量明显升高(P<0.05),同时高于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胃肠积热组血清中SP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胃肠积热组相比,高剂量组与超高剂量组血清中的SP含量明显下降(P<0.05)。各组血清中GAS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胃肠积热组经治疗后GAS含量逐渐增多,莱菔子超高剂量组的GAS含量低于其他各组。

表2 各组大鼠小肠推进率比较(%,±s)

表2 各组大鼠小肠推进率比较(%,±s)

与胃肠积热组比较,∗P<0.05,∗∗P<0.01。下同

组别正常组胃肠积热组莱菔子低剂量组莱菔子中剂量组莱菔子高剂量组莱菔子超高剂量组n 10 10 10 10 10 10小肠推进率66.56±17.32 53.16±9.55△56.45±7.70△56.49±8.83△59.87±4.96 64.87±10.80*

表3 各组大鼠血清中Ghrelin、NO、GAS、SP含量比较(±s)

表3 各组大鼠血清中Ghrelin、NO、GAS、SP含量比较(±s)

组别正常组胃肠积热组莱菔子低剂量组莱菔子中剂量组莱菔子高剂量组莱菔子超高剂量组n 10 10 10 10 10 10 NO(μmol/L)44.48±4.32 51.98±5.86△46.06±6.38 47.39±7.28 45.21±6.45*44.59±6.87*Ghrelin(ng/mL)33.52±9.30 10.52±4.29△10.83±3.70△9.78±6.78△13.86±6.70 33.45±9.93**SP(ng/mL)63.21±5.55 56.95±3.87△57.16±5.25△58.87±4.53 60.75±4.06 61.86±5.25*GAS(ng/mL)31.87±3.30 30.78±5.20 31.23±3.52 33.42±3.83 34.38±4.96 30.48±4.78

3 讨 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食物种类呈现了多样化趋势,而甜食、油炸类食品以及各种零食含有较高的热量。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功能弱,高热量饮食的过多摄入容易导致胃肠积热证。胃肠积热证的病位在阳明胃与大肠,其或因过食肥甘厚味导致阳气内郁,蕴于胃肠;或因情志不遂,气郁化火,壅于胃肠;或因外邪直中或传变至阳明胃肠,从阳化热、邪热壅塞而成,在临床中常有腹部胀痛、大便干结等胃肠动力不足的表现。相关实验研究表明银莱汤可以有效改善肺胃积热大鼠胃肠动力不足的表现,而莱菔子是银莱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5]。莱菔子最早记载于《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称其为“其子下气犹捷,有推墙倒壁之功,可吐风痰”。《本草纲目》指出“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

近些年,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对莱菔子及其提取物进行了很多临床及实验研究。邓丽英等[7]用莱菔子外敷于神阙穴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腹胀的患者,并与常规护理干预对比,结果发现治疗组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莱菔子具有很好的行气作用。李晨等[8]以50 g莱菔子水煎服治疗习惯性便秘患者,药后排气增加,腹胀消失,效果明显。任秦有等[9]通过胃电图及胃排空方法观察莱菔子提取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影响,结果表明莱菔子提取物可以通过改变胃电的活动进而改善胃排空障碍。同时相关研究表明莱菔子提取物可以通过调节回肠肌电慢波活动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肠梗阻大鼠的胃肠动力[10]。但不同剂量莱菔子对胃肠动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

本实验研究发现胃肠积热状态下大鼠的精神状态较差,体质量降低,大便干结,小便黄,这与胃肠积热证的临床表现一致,表示造模成功,同时小肠推进率降低。经莱菔子治疗后,高剂量组及超高剂量组改善明显,但超高剂量组的体质量恢复较慢,这可能是莱菔子剂量过大,辛散耗气较强,损伤了大鼠的正气所致,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胃肠积热大鼠的结肠出现细胞排列紊乱的病理改变,胃窦的黏液细胞减少,胃腺体有少量充血的表现,经各剂量莱菔子治疗后,均恢复了正常,可见莱菔子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对胃肠积热证的胃肠病理组织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胃肠激素分布于胃肠黏膜细胞之间,对胃肠动力的调节起到重要作用,其中Ghrelin可以保护胃黏膜,刺激食量,对胃肠动力的调节起到促进作用[11],NO可以抑制消化道的神经肌肉活动[12]。SP属于兴奋性脑肠肽,主要分布于胃肠道,可以促进胃肠道平滑肌的运动[13]。本研究发现,高剂量及超高剂量莱菔子对于胃肠积热大鼠血清中的Ghrelin、NO及SP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可能与莱菔子具有降气消食的作用有关,它可以促进胃肠的蠕动,改善消化功能,进而增强了小肠推进率。胃肠积热状态大鼠的Ghrelin及SP含量明显降低,NO含量明显增高,这与胃肠积热证患者临床中所出现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表现一致。莱菔子低剂量组及中剂量组血清Ghrelin及NO含量并无明显差异,可能是因为低剂量和中剂量药效较弱,其降气作用并不明显。GAS是胃肠道分泌的重要激素之一,它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功能,从而增加胃肠道的运动。在本实验中各组GAS含量无明显差异,但胃肠积热组平均值低于正常组,经治疗后GAS含量有上升趋势,而超高剂量组却降低,究其原因,GAS是由胃窦部G细胞分泌,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但半衰期较短,短时间内会被肾脏代谢出体外,所以血清内的GAS含量具有不稳定性。莱菔子超高剂量组中的GAS含量相对较低,可能是由于莱菔子具有加快血液流通的作用[14-15],进一步促进了血液中GAS的代谢。

综上所述,莱菔子可以升高胃肠积热大鼠血清中Ghrelin、SP含量,降低NO含量,增强小肠推进作用,而大剂量莱菔子对胃肠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莱菔子成分多样,其有效成分与胃肠动力之间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莱菔子灌胃小肠
同源盒基因2在大鼠慢性肾衰竭致血管钙化进程中的作用机制
莱菔子的新用途
一根小肠一头猪
灌胃中链甘油三酯不同时程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影响
生大黄及轻质液状石蜡灌胃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肥美汆小肠
人参与莱菔子配伍研究
养好女人小肠经
小肠深处来“探幽”
治排尿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