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文本,紧扣“四备”助力语文课堂教学

2020-06-15 06:35张国有
课外语文·上 2020年6期
关键词:精读语文课堂教学文本

【摘要】面对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形势,语文课对于学生、教师是十分重要的,承载着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做好“精读文本”,紧扣“四备”(即备教材、备课标、备学生、备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力求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找到语文课程的教育坐标。

【关键词】精读;文本;四备;语文教学设计;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6-0096-02

【本文著录格式】张国有.精读文本,紧扣“四备”助力语文课堂教学[J].课外语文,2020,19(16):96-97.

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作为小学课程改革中重要的课程——语文,其日益凸显出“压舱石”的本质特征,成为构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载体,在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和整个人生中扮演着“人生底色”的角色。语文课程改革的提法和做法,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形态,结合各种各样的基础教育理念,在实践层面提出了很多新说法,诸如“儿童阅读”“亲子阅读”“群文阅读”“绘本阅读”“表达类阅读”等,层出不穷,名类繁多。在我的理解中,不管是怎样的提法和叫法,归根到底要落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上,落在每一位学生身上,关注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是否得到发展和提升。因此,每节语文课堂教学最为要紧的就是做好“精读文本”,紧扣“四备”(即备教材、備课标、备学生、备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一、精读文本——语文课堂教学的底色

(一)个人精读——抓教材

1.提升品鉴、品味文本的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在这方面,语文教师在专业方面要继续阅读大量文学作品,首先在量的阅读上有保证,对常见的文学体裁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这将有效促进语文教师的文体意识,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文体解读做好准备;其次,保证有针对性的文本阅读,语文教师面对的教材中涉及的文体,尤以散文、诗词为主,随着部编版教材的进一步改革,涉及的文言文在所有课文中的占比随年段逐年增加。总之,文学鉴赏能力对培养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有极大帮助,对广大语文教师提升个人教研能力,尤其精读文本能力有较显著的影响。

2.树立优化、整合、创新的教材意识

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第一步,接下来就需要依照学情,紧扣《语文课程标准》,再次整合教材即二次生成文本。这是一种教学设计的必备能力,也同样体现出教师语文教学能力的优劣。一句话,整合教材,简单地说就是二次生成文本的过程。其一,语文教学活动必须依托《语文课程标准》。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中涉及1至9年级的年段特征要有准确、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做好课程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活动。第二,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年段特征”意识模糊、不到位的情况屡见不鲜。

3.加强语文学科素养

语文教师应该在自身学科素养上做到“五个一”:一笔好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肚子好文采、一手好文章、一表人才。“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学习书法知识和理论,提升对汉字及汉字书写的能力和认识水平;要在阅读教学中积累丰富的古今中外名篇佳作,能够背诵和熟读这些经典美文,巧妙地在书面、口头表达中运用;要在习作教学中,学习写作理论和知识,养成勤于动笔、乐于写作的习惯,不断锤炼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在写中思、在写中悟;要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树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志趣,涵养和修炼自己的内心世界,开阔和拓展自己的人生视野。

(二)团队集体精读——出思路

1.形成集体教研机制

集体教研是提升语文教师教学能力重要机制之一。为了优化教学,达到实效性更强的课堂教学效果,集体教研势在必行。

2.汲取众人教学建议

有效的集体教研,是有针对性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点——线——面”的教学研讨。它涉及一整堂语文教学活动中“三个维度”的把握,即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文本品读感悟;涉及教学的“三维目标”制定与达成;涉及教学活动的“三环节”,即课前、课中和课后。

(三)名师名家精读——显新意

1.名师指导萃取精华

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进一步提升,需要专家型教师——名师的指导和点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也应紧扣时代发展的特征,紧盯语文学科发展的特点,有理有据地进行创新设计。语文教师为了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进一步适应并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就应该让名师指导,尽快运用好的阅读教学方法让广大学生受益。

2.专家指点开阔思路

在语文课程方面,有必要请“专家”指点。其一,最好可以请专家亲临指导。其二,语文教师应该多向专家出版的教育教学书籍和论文学习,汲取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智慧,还可以听名家大师课堂教学范例,学习课堂教学艺术和技术。

二、紧扣“四备”——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

(一)备教材

1.抓住不同教材的特点

目前,推行了部编版语文教科书。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了解手中部编版语文教科书的构成和内容、编著者的意图和思路以及使用教材的说明,明确编著教材者的意图,从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培养,从具体的阅读、习作(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建议开始,才能知晓教材的具体特点,教学活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强化“单元备课”意识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要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意识,紧扣单元提示中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在单元课文阅读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渗透进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培养中。

3.紧扣课后题作为教学设计要素

很多有经验的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磨砺和教学竞赛活动,发现并意识到课后题的设计渗透了教材编著者的意图,对文本解读和阅读教学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将课后题进行分析,是否有针对阅读课文方式的要求。另外,思考题一般涉及本课的重难点,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这是我们涉及教学的突破口。总之,课后题是一条教学设计的捷径。

(二)备课标

准确理解课程理念和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南,必须认真阅读并准备理解。对于课标的理解,需要教师参考阅读有关论文和书籍,帮助教师全面、深入地认识理解语文课程及年段语文能力的培养要求,熟识教学评价,做到心中有课标,行动有课标。

(三)备学生

学生的年段特征是教师必须具体了解的。一方面,掌握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从儿童身体发育、心智发展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要深入班级、面对面交流,积极和班主任沟通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的情况。此外,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语文教师还要设计符合年段特征的班级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学习方法,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引导组织学生学习。

(四)备教师

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语文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备”自己,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第一,“备”教师的仪容仪表;第二,“备”教师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第三,“备”教师的专业素养;第四,“备”教师的教学预设。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在课改的浪潮中,不要随波逐流、盲目崇拜,应该以精读文本为主线,紧扣“四备”,有效提升语文教学设计能力,助力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乔桂英,程丽阳,王建英.语文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张国有,1986年生,甘肃兰州,本科,一级,研究方向为语文、德育课程。

猜你喜欢
精读语文课堂教学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提问机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的运用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新国标下英语专业《精读》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
浅析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合”乐而“不为”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