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支持对青少年自主性体育锻炼动机和锻炼影响的实证研究

2020-06-18 07:08梁平安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自主性动机调节

梁平安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5)

1 问题提出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研究报告明确指出提升人们健康需要坚持预防为主,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大力抓好健康促进,广泛开展“三减三健”行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塑造自主自律健康行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水平的提高,不仅能有效改善体质健康,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而且能增强个体免疫力,免疫力的增强使个体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例如2020年春突发的新冠肺炎。医疗专家的科普信息告诉我们,免疫力弱者更容易感染病毒或导致恶化。为此,研究哪些因素有助于提升青少年体育锻炼显得尤为迫切。

社会生态模型认为,青少年自主自律健康行为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如国家政策、社区和学校的环境、家庭环境和自身心理层面的变量等因素制约着青少年锻炼行为。为此,研究者们积极探寻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因素成为了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表明,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坚持性与社会支持性环境有关联。社会支持性环境是青少年感知重要他人的支持,如父母、朋友的支持,本研究的社会性支持指父母支持和友谊支持(朋友/同伴支持)。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理论认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其影响最深的是父母和友谊两个微系统。在青少年早期,父母与孩子所处地位不同,孩子对父母有强烈的依赖性,孩子更多地顺从父母支持和帮助。Ornelas等人通过对父母支持、家庭凝聚力、父母监控、亲子交流和青少年身体活动测量,发现青少年身体活动与父母支持具有正相关[1]。King等人的一项研究检验了父母对青少年身体活动的支持影响其对身体活动的认知和卷入,父母支持以父母口头鼓励作为测量指标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父母对身体活动的鼓励与青少年身体活动显著相关,自我报告得到父母鼓励的青少年无论在中等强度和高强度身体活动的水平上都显著高于没有得到父母鼓励的青少年。[2]Crimi,Hensley和 Finn (2009)发现,父母的各种支持越多(父母榜样、鼓励参与身体活动),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的水平越高。父母鼓励的影响在年级之间存在差异性,七年级的孩子身体活动水平受父母鼓励的影响比十年级孩子要大些(具有显著性差异)。父母榜样作用和父母鼓励,在性别之间存在差异,男孩与女孩比较来看,对男孩影响更强烈一些。[3]

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个体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增强,青少年开始广泛接触社会其他成员,其中朋友关系是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作用的关系。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的关联性、能力感是与生俱来的,个体需要与朋友产生广泛联系,需要在朋友或同伴之间展示自身的能力,同伴认可、同伴接纳能让青少年产生归属感。为此,良好的友谊关系,特别是运动友谊关系有助于青少年参与并坚持身体活动。同伴之间的友谊成为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动机之一。同伴和学校对其锻炼行为的支持越高,则越容易激发青少年克服障碍参加体育活动的信念,从而提高了青少年参与锻炼的满意度[4]。Springer(2006)等人研究同伴参与和同伴鼓励对青少年身体活动以及静止性活动的影响,发现,同伴参与和同伴鼓励与青少年的身体活动水平显著正相关。青少年报告来自朋友支持得分越高,其参与身体活动水平越高,静止性活动则越少[5]。

通过上述国内外文献的回顾,我们发现家庭和友谊这两个微系统对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有显著影响。本研究拟探讨是否社会性支持即父母支持、友谊支持影响青少年锻炼动机?父母支持、友谊支持是否会交互影响身体活动?在不同发展阶段,父母支持和友谊支持对体育锻炼的预测能力是否有差异?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本研究被试来自南宁市三所初中和三所小学共计567人,初中选择八年级学生,小学选择六年级学生进行抽样。每所学校采取整取抽样的方法,抽取2个班,共调查了12个班级。其中,小学六年级281人(平均年龄11.99±1.40岁), 男生148人(占52.7%),女生133人(占47.3%);初中八年级286人(平均年龄14.85±1.24岁),男生122人(占42.7%), 女生164人(占57.3%)。

2.2 研究工具

2.2.1 身体活动问卷

通过对七天回忆问卷进行修改,主要测试了学生在空闲时间体育锻炼的情况。测试题目包括在过去七天,你在课间休息、午间休息的时间经常做什么;放学后参加了多少次身体活动;晚饭后参加过多少次活动;周六和周天参加过多少次活动等共计5个题项来评估学生空闲时间的身体活动。题项采取Liket5点量表。将每题得分相加作为青少年一周体育锻炼水平。

2.2.2 父母支持、友谊支持问卷

父母对体育锻炼的支持包括的题目有:在一周中有父母鼓励参与体育锻炼;父母与你参与体育锻炼;父母开车带你参加锻炼;父母观看你参与锻炼;父母表扬你在运动中的表现等5个题项。朋友对身体活动支持问卷包含4个条目,主要测量朋友对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的鼓励、表扬、与朋友一起参与运动等方面。每个条目分为六个等级,其得分从0~5分逐渐递进,将每题的得分相加,即为父母或友谊支持的总分。得分高者,表示在身体活动方面得到父母或友谊支持就越多,反之,则越少。父母支持、友谊支持问卷的内部一致性分别为0.86和0.81。

2.2.3 自主性锻炼动机问卷

锻炼动机量表包括了无动机、外部调节、内摄调节、认同调节、内部调节。本研究仅选取其中的两个维度进行测量,即认同调节和内部调节。认同调节和内部调节属于自主性锻炼动机。认同调节是青少年对参与体育锻炼表示认同,如“我重视锻炼的益处”,“规律的锻炼对我非常重要”等问题表达了个体对参与体育锻炼价值的认同。内部调节是自主性更高的一种调节,显示了个体参与体育锻炼完全是出自兴趣与爱好。其中的题有:我锻炼是因为它有趣,我喜欢我的锻炼课程,我发现锻炼是一项快乐的活动。每个题项得分为5个等级,其得分为1~5,每个分量表的得分是将各条目得分相加,得分越高,表示自主性越高,反之,自主性越低。采用克隆巴赫ɑ系数评价问卷的信度是李克特量表采用较多的方法,如果ɑ系数达到0.8以上,表示量表的信度良好。本研究的克隆巴赫ɑ系数为0.84,符合统计学的要求。自主性动机指数是将认同调节与内部调节的得分按一定权重进行合并,锻炼行为调节问卷官网上的权重为认同调节*2,内部调节*3,自主性动机指数=认同调节*2+内部调节*3[12]。

在进行谐波分析时,应优先采用精度和稳定性较高的加窗插值FFT算法;当信号中存在频率相近的谐波和间谐波成分时,再考虑使用时域算法来处理。因此,准确判断信号中频率相近的分量之间是否存在主瓣干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理论上推导了主瓣内谱线的相位特性,以此为判据建立了主瓣干扰的判断方法,并利用仿真实验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能够准确判断主瓣干扰是否存在,进而判断信号是否含有频率相近的成分。

2.3 数据分析

将问卷调查收回的数据录入到spss21.0中,对缺失值的处理采用均值替代的方法。运用描述性分析,分别对父母支持、友谊支持、自主性动机和体育锻炼得分用均值±标准差进行描述。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性别、年级在父母支持、友谊支持、认同调节、内部调节和体育锻炼的差异性。相关分析来探讨父母支持、友谊支持与体育锻炼、自主性动机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阶层回归分析的方法,以父母支持和友谊支持为预测变量,分别以自主性动机和体育锻炼作为结果变量,对小学组和初中组两个样本分别进行分层回归分析,来探讨不同发展阶段青少年的父母支持、友谊支持影响自主性动机、体育锻炼的不同模式。在回归分析时,将父母支持、友谊支持进行标准化之后生成两项交互项。在上述基础上使用分层回归,将父母支持、友谊支持及交互项依次放入回归方程,观察每一步独立贡献(解释变异量)及B值。

3 结果与分析

3.1 父母支持、友谊支持、自主性动机和体育锻炼的特点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体育锻炼发展的主效应显著,p<0.05,小学阶段的体育锻炼得分为11.33±3.63,显著高于中学阶段10.56±3.66。体育锻炼在性别上的差异显著,男生体育锻炼得分为11.15±3.62,而女生为10.74±3.69,男生高于女生。在父母支持方面,小学阶段父母支持得分为13.22±5.34,初中阶段为10.53±3.85,p<0.01,可见小学生感知其父母的支持高于初中生。而在友谊支持上,小学生与初中生没有差异性。认同调节、内部调节方面,小学生得分分别为12.84±4.28、13.12±4.47,均高于初中学生的11.19±3.61、12.13±4.16,且p<0.05。各变量的平均数与标准差见表1

表1 青少年父母支持、友谊支持、动机和体育锻炼的描述性分析一览

注:a表示总体男女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b表示小学与初中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3.2 父母支持、友谊支持与自主性动机和体育锻炼的相关

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检验了父母支持、友谊支持与认同调节、内部调节、体育锻炼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整体上来看,父母支持、友谊支持与认同调节、内部调节和体育锻炼均呈显著相关。分别对男、女学生样本分析表明,男女父母支持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56、0.353,p<0.01男女友谊支持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系数为0.444、0.305,p<0.01。比较而言,男生在友谊支持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系数高于父母支持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系数,而女生则与男生相反,父母支持方面低于友谊支持。在动机方面,男孩内部调节与体育锻炼动机相关性和认同调节与体育锻炼相关性均高于女生。 从小学与初中两个样本来看,小学生父母支持、友谊支持与体育锻炼相关系数高于初中生。在认同调节、内部调节与体育锻炼相关性上,小学均高于初中。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见表2。

3.3 父母支持、友谊支持对青少年自主性动机和体育锻炼的影响

回归分析结果表3表明,六年级父母支持和友谊支持均能显著预测体育锻炼,但父母支持与友谊支持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八年级青少年父母支持、友谊支持能显著预测体育锻炼,其两者的交互效应不显著。六年级青少年的父母支持、友谊支持能显著预测自主性锻炼动机,父母支持与友谊支持的交互效应不能显著预测自主性锻炼动机。八年级青少年的父母支持、友谊支持能显著预测自主性锻炼动机,但二者的交互效应不能显著预测自主性锻炼动机。

表3显示,对小学组而言,父母支持、友谊支持对体育锻炼标准化的回归系数B值分别为0.38、0.30。初中组方面,其B值分别为0.30、0.22。从这两组的回归系数比较来看,小学组的B值高于初中组。小学组父母支持、友谊支持对自主性动机的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36、0.25;初中组父母支持、友谊支持对自主性动机的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27、0.30。对自主性锻炼动机预测比较来看,小学组父母支持的预测能力更大,而初中组友谊支持的预测能力更大。

表2 青少年父母支持、友谊支持、动机和体育锻炼的相关分析一览

表3 父母支持、友谊支持对自主性动机和体育锻炼的回归分析一览

4 讨论

4.1 父母支持、友谊支持、自主性动机和体育锻炼的特点

本研究发现,组别上,小学组体育锻炼的得分比初中组高;性别上,男生体育锻炼得分比女生高。这一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即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活动是随之减少的,而男性的身体活动总体上高于女性。Hardy(2007)等人研究发现,年龄越大,静止性活动逐渐增多,其身体活动水平是逐渐下降的,特别是在15岁至18岁间下降最为显著。[6]可以看出,年龄因素是影响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年龄与身体活动负相关。大量研究支持性别是影响身体活动的又一重要因素。Sallis(1999)等人指出,性别能强有力地预测身体活动水平,男性自我报告体育锻炼水平高于女性[7]。美国疾控中心的研究报告认为,男孩与女孩比较来看从事更多的身体活动。

从青少年感知父母支持来看,小学组感知父母支持高于中学组,而初中组感知父母支持显著降低,这一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可能的原因是随着青少年年龄的不断增大,其社会交往范围逐渐变大,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变大。另外,青少年的逐渐成熟,其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增强,青少年想摆脱父母的约束与依赖。但在友谊支持方面,六年级与八年级的学生却不存在差异性。有研究表明,尽青少年时期,同伴与友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青少年与朋友的亲密程度在青少年早期就已经接近高峰本研究的结果表现出小学组与初中组的友谊支持没有差异性。

自主性动机方面,性别上不存在差异性,但小学组与初中组具有显著差异,初中组的自主性动机显著低于小学组,这从身体活动在小学组显著高于初中组得到佐证。自主性动机是影响身体活动的重要因素,自主性动机的减少,影响青少年身体活动减少。

从小学组和初中组在体育锻炼、锻炼动机和父母支持、友谊支持等变化特点可能受到青少年学业的影响有关。我国青少年一进入初中,家长对孩子的学业关注度超过其他,学习成绩成为最优先的事项。为此,初中生的大量时间都可能花在学业上,体育锻炼的时间自然减少,父母对运动的支持以及朋友对运动的支持都减少,自主性锻炼动机也随之减少。

4.2 父母支持对青少年自主性动机和身体活动的影响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总体上父母支持越高,自主性锻炼动机越高,青少年体育锻炼水平也越高。两者的交互效应不能显著预测自主性锻炼动机和体育锻炼。从对自主性动机的影响来看,青少年虽然开始有自己的自主性,但仍对父母有很大的依赖,父母为孩子提供的各种支持性环境如为孩子从事体育锻炼购买体育器材,开车送孩子们参加各种体育培训,观看和鼓励孩子参与各种运动等等,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参与锻炼的水平,也通过满足孩子的需求如自主性、关联性而有效地提高了自主锻炼动机。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生来就具有自主性,能力感和关联性,当个体所处的环境满足其自主性、能力感和关联性时,其自主性动机水平会得到提高。父母提供锻炼器材的多样性,能够增强其选择锻炼的自主性,父母的鼓励、赞扬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同时增进了亲子关系,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关爱,这种被父母认可、接纳满足了孩子的关联性,提高了参与锻炼的自主性动机。同时,父母帮孩子报名参加体育培训机构,不仅直接提高了青少年参与锻炼的机会,也为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关联提供了可能。本研究与前人研究具有一致性,青少年感知到父母身体活动的支持水平越高,其参与体育锻炼的水平就越高[8]。父母支持是激励孩子参与身体活动的重要因素,其影响路径可能是父母支持直接影响青少年自主性动机和体育锻炼,同时通过影响自主性动机间接影响体育锻炼[9]。

4.3 友谊支持对青少年自主性动机和身体活动的影响

相关和回归分析均显示了随着青少年感知友谊支持的增加,其自主性动机水平和锻炼水平也逐渐增加。本研究的结果与前人的研究具有一致性,如King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感知同伴支持与青少年锻炼水平呈正相关[10]。青少年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能从同伴的共同的体育锻炼活动中获得身心的满足与愉悦,同伴的认可与接纳同样满足了自我决定理论中的关联性。在与同伴共同参与的锻炼中,增强了青少年的自尊感,亲密的朋友关系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促进个体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幸福感[11]。青少年处于活泼好动阶段,同伴的榜样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体的行为,与同伴的竞争能让其感受到自己的能力感。当然,这种与同伴共同参与体育活动,也会产生消极的一面,如个体感觉到与同伴存在很大差距,会抑制能力感,当伙伴不认可个体时,个体不能感受到归属感,不利于自主性动机的形成,反而降低参与体育锻炼的自主性,从而导致身体活动减少。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小学组体育锻炼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组,男生体育锻炼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小学组感知父母支持显著高于中学组,但感知朋友支持两者没有显著差异。

(2)自主性动机水平越高,青少年体育锻炼水平也越高。

(3)父母支持、友谊支持都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自主性锻炼动机和体育锻炼水平,且呈现出小学组父母支持预测青少年锻炼水平高于友谊支持,而初中组表现为友谊支持预测青少年锻炼水平高于父母支持的预测。

5.2 建议

(1)家长需要继续保持对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支持,树立正确体育锻炼的信念,有助于提升青少年自主性锻炼动机水平,提升青少年体育锻炼水平。

(2)家庭和学校需要为青少年提供和设置友谊支持环境,提高青少年的友谊支持,进而提高自主性动机和体育锻炼水平。

(3)发挥父母支持系统、朋友支持系统对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正向影响,避免其消极影响,满足青少年自主性、能力感和关联性的需求。

猜你喜欢
自主性动机调节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形而上学经验还是否可能——试论否定辩证法的思辨动机
自主性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无人机自主性分级标准浅析
一种用于自控调节行程的螺杆调节结构设计
动机比能力重要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凶手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