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2020-06-18 07:08周建伟陈效科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青训后备俱乐部

周建伟,陈效科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法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取得的成功,离不开其先进的足球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和机制,这已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可[1]。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法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展开研究,总结法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借鉴。

1 法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1.1 培养理念:全人发展理念

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理念,旨在回答“培养的足球人才应该是怎样”的问题,它对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路径模式、训练模式、竞赛模式的选择与确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法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秉持“全人发展”理念,重在培养青少年球员的公民意识、比赛能力和身心素质[2],以实现青少年球员的全面发展。其中,公民意识,在足球教学、训练和比赛中注重发挥足球育人功能,使球员体会权利、义务、责任、合作、尊重感、怜悯心、精神和道德内省等公民意识;比赛能力,法国青少年足球技术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DTN)认为,影响球员比赛能力的因素除了球员体能、技战术能力之外,更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球员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它们是影响球员体能、技战术发挥的重要因素;身心素质,在青少年群体中普及和发展足球活动时,注重足球活动的健身与娱乐功能,强调对球员训练、比赛中的兴趣培养,以激发青少年参与足球活动的热情。

1.2 路径模式:学校系统与体育系统深度融合的双路径模式

法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分学校系统内培养和法国足球协会培养。在学校系统内,教育部门与法国足球协会合作,成立业余足球俱乐部、足球特色校和精英足球学校,其中,业余足球俱乐部以社团的性质存在于每个社区,不以盈利为目的,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法国足球协会负责足球具体事务管理,想踢球的学生每年只需缴纳100欧的注册费就可以在离家不远的地方踢球;足球特色校由国家教育部和法国足协认证,通过与周边业余俱乐部合作的形式,把表现优异的球员集中在一所学校,对其进行每周3~4次课的高质量足球训练,从而在不耽误球员文化课学习的前提下把他们培养成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精英足球学校招收13~15岁来自学校周边业余俱乐部的球员,对其每周进行4次高质量训练课,为他们进入职业俱乐部青训中心和高水平俱乐部做准备。在由法国足球协会具体负责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上,建立了国家足球学院和职业俱乐部青训中心,其中,国家足球学院在全国拥有15家,招收对象为13~15岁球员,球员集中在一起生活、训练和学习,每周安排5次训练;职业俱乐部青训中心由法国体育部和法国足协双重认证,2018—2019 赛季,法国拥有37家职业青训中心,招收对象为15~19岁球员,这些球员寄宿在俱乐部进行训练,目标是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但进入职业俱乐部青训中心的球员并非将来都能成为职业球员,据统计,只有16%的球员将来能成为职业球员。

由此可知,法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路径可概括为:业余足球俱乐部——足球特色初中——精英足球学校——国家足球学院、职业俱乐部青训中心——职业俱乐部梯队、一线队及国家队。这一培养路径,一方面,有利于为各级教练提供一个框架,以设计代表比赛需求的练习环节和阶段性进展;另一方面,帮助教练更好地促进球员发展以及向该路径的下一级过渡,提升球员成材率。

1.3 训练模式:“五环节训练课”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掌握不是通过教师灌输,而是学生在特定学习情境中借助教师指导,运用相关辅助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方式获得[3]。在该理论指导下,教学过程中采用主动性教学法,强调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师创设学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训练方法。而足球运动作为一种开放式运动项目,比赛过程中教练可控部分非常少,需要球员根据比赛情境的不断变化进行快速地感知、决策、应答和反馈,这使得训练中培养球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得非常重要。

因此,依据构建主义理论,法国足协设计出“五环节训练课”模式,分别为协调训练、热身对抗、情境训练、练习与比赛[4]。其中,协调训练环节,依据年龄确定是否组织安排,在法国足球训练理念中,要求15岁以下该环节必不可少;热身对抗环节,其组织形式的安排与限制条件的提出基于训练主题和比赛片段,为球员提供一个发现、探索问题的载体,通过球员间的不断沟通交流,来引出训练课主题;情境训练环节,指将比赛中常呈现的技战术典型事件或片段设置为特定情境,并将球员置于该问题情境中,通过相互间合作、交流的形式探求问题的答案或应答模式;训练环节,指将情境训练中发现的问题还原到“技术层面”,通过不断的重复练习、强化与巩固以形成对问题的应答模式;比赛环节,指回归到真实比赛情境,通过场区大小、比赛双方人数、比赛时间等条件限制进一步强化训练课主题,帮助球员认识解决问题的本质规律,并达到深刻理解。在以上环节中,热身对抗、情境练习、结束对抗三环节通过实战的形式,采用主动教学方法,以球员为主体,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情景、协作、交流完成意义构建,让球员自己认识到问题解决的思路、规律及内在本质联系;技术练习环节则主要采用了指导性教学方法,一切行为听从教练员指挥,让球员在不断重复练习技术过程中形成问题的“情景-应答”模式,通过高密度的练习建立相应的条件反射。

由此可知,在构建主义理论指导下,法国训练课模式的五个环节联系紧密,从导出问题切入,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核心,再到最后验证问题是否正确,几个部分环环相扣,引导球员主动学习来培养球员“球商”以及应对各种比赛情境的能力。

1.4 竞赛模式:学校竞赛和俱乐部竞赛相结合模式

法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竞赛组织,分学校竞赛组织和俱乐部竞赛组织两部分,其中,学校竞赛组织根据学生年龄阶段划分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和大学组,只进行省级和全国级别比赛[5];俱乐部竞赛组织以俱乐部为单位建立自下而上的联赛体系,呈“金字塔”(如表1),球员必须在俱乐部进行注册后才能参赛。

表1显示:专区级比赛普及面最广,参赛球队为各专区各年龄段青少年俱乐部球队,比赛由地区足协组织,据数据统计,法国329个专区约129500支球队参赛。其中针对U12年龄段以下球队竞赛组织,为避免将少年儿童误认为缩小版的成人,过早将其置于成人足球比赛环境,特别提出U12年龄段以下球队办赛愿景,即通过竞赛,培养年轻球员足球规则意识、公平竞赛精神以及享受足球乐趣。基于以上愿景,对U12年龄段以下球队的比赛安排如下:(U6、U7年龄组,采用3V3或4V4,没有替补,没有排名;场地大小:30m×20m;竞赛流程:公平竞赛教育(15min)——3场比赛(3×10min)——1场游戏比赛(10min)——公平竞赛教育(15min)。(U8、U9年龄组,采用5V5,没有替补、没有排名;场地大小:40m×30m;竞赛流程:公平竞赛教育(15min)——4场比赛(4×10min)——1场游戏比赛(10min)——公平竞赛教育(15min)。(U10、U11年龄组,采用8V8,最多4名替补,所有球员都应有50%的上场时间;当天排名;场地大小:半场;竞赛流程:热身(15min)——1场技术挑战(15min)——教育(5min)——2场游戏比赛(2×25min)。(U11、U12年龄组,采用8V8,最多4名替补,所有球员相同出场时间,有越位,传统主客场制;没有升降级;场地大小:半场;竞赛流程:热身(15min)——1场技术挑战(15min)——教育(5min)——2场游戏比赛(2×30min)。省级比赛为省内各专区设置的U13、U15、U17、U19球队比赛,采用11人制,共7898支球队按其竞技水平分别参加四个不同级别比赛,比赛由地区足协组织;大区级比赛为大区内各省级设置的U15、U17、U19球队比赛,共468支球队按其竞技水平分别参加两个不同级别比赛,比赛由大区足协组织;国家级比赛为全国各大区U17、U19球队比赛,共140支球队,比赛由法国足协组织,其中U17联赛分为6个组别,每组14家俱乐部参赛,U19联赛分为4个组别,每组14家俱乐部参赛[7]。

表1 法国青少年球员培养俱乐部竞赛组织[7]

由此可知,为符合青少年球员身心发展特征,法国足协为青少年球员设计了一套科学、完善的竞赛体系:(依据年龄段进行分组竞赛;(在U9以下年龄段,比赛没有排名,避免过早进行专项化训练,重在培养年轻球员足球规则意识、公平竞赛精神以及享受足球乐趣;(在U12以下年龄段,进行人数较成人少的小场地比赛,以促进球员兴趣的培养和足球技能的全面发展[8];(在U13以上年龄段,赛制采用与成人联赛完全一致的11人制,为球员今后顺利适应成人联赛做准备;(在U17以上年龄段,设置全国性比赛,在此之前各年龄段进行区域性联赛。

2 法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

2.1 法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选拔体系

法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选拔体系分校园足球和俱乐部足球两部分(如图1)。

图1 法国足球后备人才选拔体系

由图1可知,校园足球选拔,在小学阶段,法国足协规定不进行专业选拔,在他们看来,12岁以前的孩子不能脱离家庭进行封闭训练,足球也不应成为他们生活的全部,他们应该从家庭和社会中学到更多知识,这才有利于他们心智的健康成长,使其终生受益;在初中阶段,表现优异的球员选拔进入足球特色初中或精英足球学校,部分球员被球探选拔进入国家足球学院或职业俱乐部青训中心;在高中阶段,球员进入足球特色高中,通过培养高水平球员,为他们进入职业俱乐部青训中心做准备。俱乐部足球选拔,通过全国选拔赛方式进行,DTN规定: 球员12岁后,组织全法精英选拔赛,选拔球员进入国家足球学院,例如著名的克莱枫丹青训基地,作为法国15家国家足球学院之一,每年10月份全法国13岁年龄段左右的球员,在家长陪同下来到克莱枫丹,从成百上千的球员中选拔出22名球员,其中包括3~4名守门员,通过提供最科学的训练,为球员今后进入职业俱乐部青训中心做准备。法国国家足球学院在青少年球员选拔中扮演重要角色,据法国足协2013-2014赛季数据统计,进入国家足球学院的球员每2个就有1个能进入职业俱乐部青训中心,每10个球员中就有1个将来能成为职业运动员,并且各年龄段国家队球员超过1/3出自国家足球学院的培养。

2.2 法国足球教练员培育

法国足球协会下设DTN,具体负责组织开展全法青少年足球活动,DTN建立了规范化和专业性的教练员培训体系(如图2)。

图2 法国足协教练员培育体系

由图2可知,为提高教练队伍质量,保障青少年球员培养质量,法国足协将教练员培训分为六个等级,即职业级(BEPF)和青年职业级(BEEF)、高级(DES)、中级(BEF)、助理级(BMF)、CFF,分别对应于欧足联教练员等级培训的欧足联职业级、青年精英级、国家级、欧足联A级、欧足联B级、欧足联C级,并规划每年各级别教练员培训人数分别为:8名欧足联职业级、24名青年精英、50名国家级、350名欧足联A级、1000名欧足联B级和42000名欧足联C级[9]。

法国对足球教练员的培育,其规范性与专业性体现在:首先,教练员证的报考门槛不高,只须在俱乐部执教的教练均可报名,但要求无职业球员经历的教练需从CFF考起,如果是前职业足球运动员,则可以助理级为起点。其次,对执教证书的执教对象和赛事级别指导进行严格规定,例如,执教职业俱乐部球队或国家队,需获得职业级证书;执教职业俱乐部的青训学院,或协会的精英青训中心,需获得青年职业级证书;执教国家级别的俱乐部,需获得高级证书;带领青少年球队参与大区或全国赛事,需获得中级证书;执教省级联赛球队,需获得助理级证书;执教各专区各年龄段青少年俱乐部球队,需获得CFF证书。再则,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法国足协按CFF级教练员执教对象设置4种证书级别,CFF1级只可执教U9~U11年龄段球员,CFF2级只可执教U13~U15年龄段球员,CFF3级只可执教U17以上球员,CFF4级为俱乐部项目资格证书,培训内容重点为体育与教育、健康与安全和裁判与规则等预防运动损伤方面的知识。最后,法国足协对各等级教练培训的培训时长、考核标准和继续教育培训进行严格规定,如培训时长要求:职业级和青年职业级教练培训时长为14周,高级教练员培训时长为12周、中级教练员培训周期为一个赛季;同时,为保证教练员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法国足协要求持证教练员每隔两年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继续教育培训。

2.3 法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管理

对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管理是在政府和足协的密切合作下进行,政府和足协双方构成了系统科学的管理体制,但二者关系并非上下级的隶属关系,而是合作关系,合作双方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其中,在政府层面,其主要职责是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例如法国青年与体育部(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总部位于巴黎,于2002年5月更名为体育部),作为全国唯一主管体育工作的行政部门,它不直接实施对青少年足球具体事务的管理,而是依据《体育法》等,代表政府与法国足协签订协议,协议中规定了足协开展青训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体育部对青训的经费、场馆和设施等提供支持,而足协在接受政府支持的同时,须接受体育部的监督和稽查,并在此基础上,依据一定评估标准对足协青训工作作出评估报告,以确定今后经费投入数额,通过以上手段,实现政府对足球活动的宏观管理职能;在足协层面,作为政府管辖的民间协会组织,高度重视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下设DTN,具体负责组织开展全法青少年足球活动,例如,负责研究世界足球技战术发展趋势,以促进全国青少年球员技战术的提高;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各种类型的青少年足球赛事,以普及与提高全国足球运动;建立规范化和专业性的青少年教练员培训体系,以提升青少年足球训练科学化。

3 对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启示

3.1 树立“全人发展”人才培养理念,重视教练员培育

为提升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各级足球管理工作者,首先,须全面树立“全人发展”的人才的培养理念,以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指引青少年球员健康可持续发展;其次,须高度重视教练员培育的规范性与专业性,通过提升教练员队伍的整体质量,来贯彻落实“全人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以促进青少年球员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全面发展。

3.2 构建体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创新人才管理模式

法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采取学校系统和体育系统相结合的双路径培养模式,培养路径主线明晰,呈“金字塔”结构,一方面有利于为各级教练提供一个框架,以设计代表比赛需求的练习环节和阶段性进展;另一方面,帮助教练更好地促进球员最优化发展以及向该路径的下一级过渡。而为打通学校系统与体育系统在横向和纵向上的人才选拔通道,构建了政府与足协双方密切合作的管理模式。然而,当前我国在国家层面,虽然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体育系统、教育系统和社会团体等为“多元化”主体的培养格局,但长期以来存在的体制壁垒,导致学校系统与体育系统各行其道,在横向和纵向上未能形成有效衔接。因此,采取“体教结合”形式,须加强政府与足协在该培养模式下的沟通与合作,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联合教育部、体育部、财政部、改革部等相关部门,通过厘清各部门间组织关系,以协同处理好足球发展中“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各级足球协会的“引领”作用,建立健全“职业俱乐部青训、省区体育局青训、城市青训中心、体教结合校园足球、社会业余俱乐部青训”五大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多元化后备人才培养路径,以保障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健康可持续发展。

3.3 实施“以球员为中心”训练模式

法国足协依建构主义理论,设计出“五环节训练课”模式,各环节环环相扣,从导出问题切入,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核心,再到最后验证问题是否正确,引导球员主动学习来培养球员“球商”。然而,当前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多数教练虽意识到训练应“以球员为中心”“符合比赛特征和需要”,但由于缺乏对足球项目特征的理解,造成实际操作中仍采取“以教练为中心”“师徒相传”的传授式训练模式,球员被动遵循教练设计的训练套路,进行机械、呆板的训练,球员自由度小,较少主动思考问题,这不利于球员“球商”的培养,最终导致球员训练与比赛严重脱节,训练中熟练掌握的运动技能,一到实际比赛中应用能力却很差。为改变训练与比赛严重脱节的现象,要求教练在加深对足球项目特征理解基础上,训练中应秉持“以球员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采取主动性教学法,以发挥球员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来培养球员“球商”以及应对各种比赛情境的能力。

3.4 规划科学完善的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

当前我国青少年足球竞赛,竞赛组织存在“真空期”,尽管举办的赛事类别比以往有所增加,但忽视青训金字塔底部联赛的组织;青少年球队竞赛质量有待提高;培养单位对各年龄段阵型安排缺乏延续性。因此,为构建科学完善的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首先,须进一步完善竞赛体系,组织U13以下年龄段区域内竞赛;其次,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改良比赛组织形式,并随球员年龄的增长而建立竞争,使青少年球员在走向成人的足球比赛中,能够建立适合其年龄特征的学习和发展环境,以提高竞赛质量;再则,培训单位的梯队教练须统一思想,使各梯队阵型安排具有延续性,以便球员进入下一阶段即使面对不同的教练,也能很快适应球队技战术打法。

猜你喜欢
青训后备俱乐部
后备母猪选育及饲养管理注意事项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