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与专项教学融合研究*
——以羽毛球专项为例

2020-06-18 07:08刘星玉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羽毛球专项融合

陈 滔, 刘星玉

(广州体育学院 运动训练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1]。根据文件精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跟专业有机结合,运动训练、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项教学是其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专项教学是其培养方案中学分最多,并贯穿其4年专业学习的课程。在专项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有助于培育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有助于体育专业学生提高创业成功率,有助于学校就业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完善教育教学改革。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项教学深度融合为研究对象,选取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广州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嘉应学院等7所大学羽毛球专项教师、学生为调查对象。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向羽毛球专项教师发放10份问卷,回收1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0份,有效率100%;羽毛球专项本科生、研究生发放430份问卷,回收422份问卷,回收率98.14%,其中有效问卷412份,有效率97.63%。

2 结果与分析

2.1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项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2.1.1 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项教学协同创新

近几年,我国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强调高校创新创业的教育,各类政策和文件下发,但因为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尚未形成体系,不过已从初期的探索进展到多元化发展阶段,现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结合专业特点,融入到课程当中。与此同时,我国高校体育专项的教学面临挑战,体育专项教学一直是侧重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求的人才从单一的专项人才已转变为需求综合性人才。在掌握专项技能的同时,学生需要能教、能策划,能创新,善于思辨,适应性强。体育专项教学需要创新、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体育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项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创新创业的实践过程中,掌握专项技能与专项理论知识,在专项课程学习过程中,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项教学融合机制,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有利于实现专项课程体系的升级改造,有利于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项教学协同创新。

2.1.2 推进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

2019年教育部下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文件,文件指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立健全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安排符合条件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2]。体育专项教学覆盖学生四年大学生涯,例如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的专项教学课程,教师是从学生大一一直教授其至毕业,体育专项教师相当于学生的导师。在专项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引入创新理念,专项教师如同导师一样培养学生,符合政策文件的指导要求,符合当前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时代需求。创新创业教育与专项教学融合,要求专项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吸纳新的知识,不断完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重视学生的创新性培养,重视学生技能、能力、素质全面发展,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做到立德树人。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

2.1.3 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培育优秀体育人才

教育部2014年下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3]。根据文件可知,现在时代需要综合能力强的学生,体育专业的学生除掌握专项技能以外,需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适应能力,需要成长为符合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项课融合,能发挥各自学科的优势,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及对专业学习的热情,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二者教育的取长补短,将协同促进体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与核心能力构建,培育优秀体育专业人才[4]。

2.1.4 缓解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压力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体育专业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就业率始终偏低[5],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部分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只重视专项技能的学习,缺乏理论知识及其他能力的培育[6]。在专项教学过程中持续性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对于创业的理解更为深入,多次的创新创业实践,将增强学生创业的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以及创新创业综合能力,提高学生体育专业核心素养以及加深学生对专项的认识。随着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可选择的就业途径和方式更多,体育院校学生的就业质量也相应提高,从而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2.2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项教学融合的现状

2.2.1 理论研究不足,融合效果不佳

近年来,国家鼓励高校大学生创业,并下发文件建议高校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研究涌现,但创新创业与体育相关的文献相对缺乏,且不成体系。通过检索关键词“创新创业”“体育”,搜集到2003—2020年期间“知网”收录有关文献150篇,其中2016—2019年收录118篇,中文核心期刊5篇。由此得看出,体育与创新创业有关的研究是近4年才开始的,研究尚未形成体系,具有深度的高水平论文相对较少。此外,通过收集体育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及专项课程的教学大纲,了解创新创业教育与专项的融合现状,从中发现,目前体育专业的教学文件在培养方案中有提及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教学大纲中提及的相对较少,缺乏相关的设计与培养措施[7]。深入调查时,有37.86%的学生认为在专业学习期间创新创业能力未得到提高,不了解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由此可知,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项教学的现状不太理想,设计不系统、不全面,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本体感受不佳。

2.2.2 认识不全面,重视不足

为了解创新创业教育与专项的融合现状,对羽毛球专项的教师和学生发放问卷。从表1和表2可知,70%的羽毛球专项教师比较清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项教学融合,但只有30%的教师有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安排;此外,学生对于创新创业与专项教学融合的认识也不理想,近40%的学生不太清楚、不清楚。

表1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项教学融合的认识

注:1)教师样本数N=10;2)学生样本数N=412

表2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项教学融合情况(N=10)

大部分羽毛球教师表示,自己有进行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创新创业教育,但目前的教学重点是技能的学习,创新创业与专项的结合不太迫切,学生更重要的是掌握羽毛球的技能,通过多加练习,提升竞技能力,与创新创业教育很难结合。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不太清楚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课堂上老师教授什么内容,就进行模仿与练习,较少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羽毛球是术科课程,课堂学习以技能学习为主。虽然专项教学中技能学习很重要,但教学的方式是可以多样化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使两者的结合多元化。比如技能的教学可以融入“学生教学”的元素,让学主导课堂的教学,发挥其能动性,从被动接受,到自主性学习与展示,提升学生创新性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专项技术的理解。由此可以知,羽毛球专项教师、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项教学融合认识不全面,重视不足。

2.2.3 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

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课程一般是由辅导员或其他专业老师兼任,而创新实践教育一般由学院指派老师进行指导[7]。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缺乏专业的教师。与此同时,通过对羽毛球专项教师访谈了解,专项教师获取“创新创业教育”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自己搜集文献资料,学校未针对任课老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因为学校没有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课堂融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虽然部分教师的羽毛球专项课有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但是没有系统地、有目的地结合羽毛球专项的特点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普遍认为,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再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由此可知,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项教学融合的师资力量是相对薄弱的。

2.2.4 资源零散,实践平台未充分利用

在调查体育专业创新创业实践中,了解到各学校有假期实践、毕业实习、创新创业大赛、俱乐部等各类实践,但74.33%的学生只按学校要求参与假期实践、毕业实习。由此可知,大部分学校的资源未整合,实践平台未充分利用。但在调查中,华南理工大学羽毛球专项学生有所例外,其在专项教师的要求下,参与了“俱乐部”教学、校内“十佳创新创业团队大赛”、自主申报省创、国创课题、“业余俱乐部联赛”、全省、全国羽毛球赛事组织工作。参与此类实践的学生表示,通过实践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并且创新能力以及对专项的理解均有所提高。由此可知,专项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学院资源,结合专项特色开展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培育学生全面发展。

2.3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项教学融合的建议

2.3.1 确立专项教学中的创新创业教学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项教学的融合不应该是简单的加法,应该是深度的融合。理清二者的教学目标,将其教学目标有机结合。不能因为创新创业教学目标的融入,冲击专项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在原有的教学目标中渗透创新创业的教学目标。在专项教学中确立创新创业教学目标,扩充专项教学的教学内容,给专项教学注入新鲜血液,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8]。在专项教学中确立创新创业教学目标,专项教师才能有意识、有目标地在专项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丰富教学手段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更具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在满足学生专项技能学习的同时又满足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需求。

2.3.2 整合资源,寻找二者融合手段,优化教育过程

明确目标是第一步,怎么落实是重点。专项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如何深度融合?应充分利用学校创新创业平台、俱乐部平台、学生科研创新平台,社会服务、学科竞赛、社会服务等现有资源,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实践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通过“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有机结合,优化专项教学与创新创业融合的教育过程。“课上-课下”的有机结合是课上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加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学生的洞察力、批判性思维、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例如:羽毛球专项课讲解羽毛球单打技战术时,可以提前分配任务,要求小组团体搜集资料,先学生进行技战术的讲解与展示,教师再进行点评。学生搜集资料与讲解的过程,加深了其对技战术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其设计课程、团队协作的能力。课下是结合课堂的知识开展实践教育、专项讲座,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与积极性。例如要求专项创业成功的毕业生回校分享经验,参加学校的“创新团队”竞赛等。“校内-校外”有机结合,是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平台,开展与专项有关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氛围,提高学生的专项技能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创新、创业的过程。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校内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大赛,或者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专业、业余竞赛工作。根据学生的年级不同,组织不同的校内外实践活动,组织大一的专项学生参与羽毛球俱乐部的实践活动,提升其对于专项技术与教学的理解。组织大二、大三的专项学生组队参加竞赛或者参与赛事组织工作,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行动力。

2.3.3 加强专项教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支撑

人才和资金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项教学深度融合最为重要的教育服务支撑[9]。首先,需要提升专项教师的综合素质,优化师资结构。在现有的师资基础上,对专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专项老师的创新创业能力。鼓励专项老师与专职创新创业教师互相合作,一同给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定期邀请行业成功人士、校友返校进行学术交流,分享经验。其次,资金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项教学融合的根本物质保障[9]。可以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项融合的专项经费,专项经费可以是政府、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出资。用于支撑专项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精品课程建设,学生的社会实践开展等。

3 结论

3.1 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项教学融合机制,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政策文件指导要求,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有利于实现专项课程体系的升级改造,有利于推进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培育优秀体育人才,有利于缓解学生就业压力。

3.2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项教学融合存在以下问题:理论研究不足,融合效果不佳;教师与学生对于二者的融合认识不全面,重视不足;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资源零散,实践平台未充分利用。

3.3 建议:确立专项教学中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整合资源,寻找二者融合手段,优化教育过程;提升专项教师的综合素质,优化师资结构,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项融合的专项经费。

猜你喜欢
羽毛球专项融合
羽毛球
《融合》
打羽毛球
破次元
飞行的羽毛球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
打羽毛球
媒体的五个融合和两个不融合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