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2020-06-19 07:42
中国计算机报 2020年20期
关键词:光子量子薄膜

美国

美国海军拟将量子通信技术用于指挥机构与潜艇之间的安全通信;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发布无人机标准化路线图2.0版工作草案;

美国太空部队成立数据治理委员会,推进全面数据战略;

微软提出可控神经人脸图像生成模型;

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与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合作证明了室温下量子计算的可行性;

美国交通运输部发布无人机系统区块链应用报告;

美国在澳大利亚部署的太空态势感知系统实现首次成像。

英国

英国船舶工程设计公司推出新一代五体无人水面艇;

ARM向初创企业免费开放半导体设计IP。

欧盟

荷兰正开发可用于航空航天结构件损伤检测的3D打印复合材料;

瑞典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只需通电就能改变形状。

全新雷达原型利用量子纠缠探测目标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来自美国、奥地利和意大利的研究人员携手开发出一款量子雷达设备,使用了名为“微波量子照明”的新型探测技术,该技术利用纠缠的微波光子作为探测方法。这款设备能在嘈杂的热环境中探测物体,因此有望广泛应用于超低功耗生物医学成像和安全扫描仪等领域。

在研制这款设备时,研究人员没有使用普通微波,而是让两组光子——信号光子和闲置光子发生纠缠。信号光子朝探测目标发出,而闲置光子则在相对隔离、没有干扰和噪声的环境下被测量。当信号光子被反射回来时,信号光子与闲置光子间的真实纠缠消失了,但少量相关性保留下来,从而创建出一个描述目标物体是否存在的特征或图案,整个探测与环境噪声无关。

主要研究员之一沙比尔·巴尔赞耶说:“我們所展示的是微波量子雷达的概念证明。利用在比绝对零度(零下273.14摄氏度)高千分之一摄氏度下产生的量子缠结,我们能在室温下检测出低反射率物体。”

尽管量子纠缠从本质上来说非常脆弱,但该设备相比传统雷达技术具有一些优势。例如,在低功率水平下,传统雷达系统的灵敏度较差,因为它们很难区分物体反射的辐射与自然产生的背景辐射;而量子照明则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信号和闲置光子之间拥有相似性(由量子纠缠产生),这使它能更高效地区分信号光子(从目标物体接收)与环境内产生的噪声。

俄罗斯将在远东地区成立太平洋量子研究中心

据俄罗斯塔斯社报道,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近期将成立太平洋量子研究中心,该中心将致力于研究具有前景的量子材料、宇宙进化问题和药物研发基础理论等。

俄罗斯科学和教育部每年预计获取资助3600万卢布用于该中心建设,资助期限到2023年,还有可能延长。该中心将在远东联邦大学生物光子学研究中心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研究人员将通过提高其超级计算机计算速度、数字孪生等方法研究基础科学理论问题,该理论将用于研究新功能材料、宇宙的原始状态和新药物的研发。

新材料基础理论研究包括狄拉克和外尔半金属材料理论研究,药物研发基础理论包括研究不同介质中蛋白质变性问题、蛋白质折叠等问题。开发的新药物将用于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症、克—雅病等疾病的治疗,除此之外,还研究夸克胶子等离体。

俄罗斯

俄罗斯北极基地接入军用互联网;

俄罗斯开发新型电子战系统,对抗高超声速武器。

韩国

韩国研制出诊断重度阿尔茨海默症的传感器;

韩国发布《2020—2034年军事技术计划》,推动国防工业4.0发展。

日本

日本GVE公司将在尼泊尔实践其EXC电子支付及数字货币技术;

日本在室温下合成陶瓷柔性片状电解质,可加速锂金属电池上市。

其他

埃及发布2019年ICT发展年鉴;

北约将新成立创新咨询委员会推动“海上无人系统计划”。

韩国在全球率先推出400Gbps光纤收发器引擎

韩国《KBS新闻》发布消息称,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ETRI)成功研发出可用于超大型数据中心的400Gbps级光纤收发器引擎。

ETRI认为,高效适用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等新技术,数据传输速度至关重要。该光纤收发器引擎数据传输速度比原有产品快4倍,处理容量大8倍。仅3.5厘米大小的引擎,可向10万人实时提供高画质视频服务。鉴于5G通信网也可采用该光纤收发器引擎的核心技术——“激光芯片”,预计将有助于解决5G通信网频繁出现的通信障碍问题。

目前,韩国用于构建5G移动通信网的全部激光芯片均由日本进口,此次开发的新产品完全依靠韩国国内技术力量完成,这也意味着韩国向自主打造光纤通信配件又迈进了一步。

日本采用人工智能技术

加速柔性透明薄膜开发

近日,日本昭和电工株式会社(SDK)、日本国家先进工业科学技术研究院(AIST)、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和日本先端素材高速开发技术研究组合(ADMAT)四家机构声称将合作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加速柔性透明薄膜开发,预计生产柔性透明薄膜所需的实验次数减少到使用传统显影方法所需的1/25或更少。

研究人员采用“扩展连通性圆形指纹”(ECFP4)技术将27种不同薄膜的分子结构和摩尔比等信息纳入解释变量,并选择转换透射率、断裂应力和拉伸作为客观变量,最终推荐出3种性能优异的柔性透明薄膜。测试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可大幅缩短柔性透明薄膜的开发时间。

猜你喜欢
光子量子薄膜
《光子学报》征稿简则
决定未来的量子计算
β-Ga2O3薄膜的生长与应用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一种不易起皮松散的柔软型聚四氟乙烯薄膜安装线
一种简便的超声分散法制备碳量子点及表征
在光子带隙中原子的自发衰减
光子晶体在兼容隐身中的应用概述
多光子Jaynes-Cummings模型中与Glauber-Lachs态相互作用原子的熵压缩
WLG系列卧式离心薄膜真空蒸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