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与县域城镇化优化升级的对策

2020-06-19 08:01别惠新
销售与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优化升级县域经济

别惠新

[摘 要] 县域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点,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然而,我国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升了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会更加严重限制城镇化的进程。本文主要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突显出来问题,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

[关键词] 县域经济;县域城镇化;优化升级

县域经济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让我国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进行相应的关联,让我国经济发展更加全面。县域经济和其他独立的经济体相同,有较为完整的经济功能。众多县域经济体共同组成了我国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整体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有必要加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县域城镇化程度,对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应对。

一、县域经济和城镇化的概念

1.县域经济

县域这一概念内涵较多,它不仅包括县域政治、县域经济、县域文化,还包括在这些基础上形成的县域政治和县域生态,它是县城相关建设和发展的集合,是我国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是以县域行政区域为指定范围,以县级财政数据为指标,对县城的各个地带进行资源、人力、资金进行调度和控制,以便让其更好发挥作用的经济体。和城镇不同的是,县域经济和农业的关系更加紧密,能够更加良好地参与到村镇的经济循环中去。县域经济这一概念的提出,同时也指明了县域经济在我国经济整体中的枢纽作用,它承上启下,让村镇经济和城市经济更加有效地衔接起来。过去我国村镇经济相对于城市经济比较独立,除了农业产业和城市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以外,并没有更好地连接手段。县域经济的发展更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县域经济的转接,村镇经济的发展渠道更为广阔。不仅如此,县域经济的发展对县城自身的经济也有极大地促进作用,对县城人口的居住水平也有较好的提升,还会让县城更加城市化,带动县城各行各业的发展[1]。

2.城镇化

城镇化的概念由来已久,它和城市化异曲同工,主要包括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城建城镇化等多个侧面,近些年由于对这一概念的补充,又延伸出生活环境城镇化、生活水平城鎮化等多个侧面。城镇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良好的城镇化建设会让城镇人口增加,让县城产业结构升级,资源更加丰富,让城镇逐渐在发展过程中具备城市文化的内涵。

二、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暴露的问题

1.县域经济发展欠缺平衡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分布不均,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太平衡,相较于西部各县,东部、南部的县域发展要远远超前。尤其我国东南部沿海城镇,私有产业发展迅速,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导致东南部的县域经济发展建设效果要远远好于内陆城镇。这主要是内陆城镇地理位置相对封闭、资源相对缺乏、技术相对落后、人才吸纳政策不健全等。这些原因综合起来,造成了我国内部县域经济落后的现状,进而形成我国各地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这种结果在城镇的长期发展中消极作用是异常明显的,它会导致城镇人口加速外流,人才数量减少,导致城镇经济发展速度更慢的恶性循环。

2.县域经济发展观念陈旧

我国县域经济虽然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然而,仍有一些城镇延续着陈旧的发展思想和观念,没有迎合时代发展的新趋势,造成城镇经济固步不前,缺乏创新的活力和改革的动力。这些城镇的行政领导通常缺乏长远的眼光,不能前瞻到经济发展的趋势,不能结合城镇自身的独特情况形成一套更加科学的发展理论和方法,严重制约了城镇的建设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3.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明显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虽然在逐年提高,但是这一结果有赖于东南沿海城镇的经济带动,而内陆城镇的县域经济发展仍然进步缓慢。内陆城镇经济总量和沿海发达城镇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这其中原因比较复杂,但最为凸显的原因是内陆城镇科技水平较低,教育水平不高,这些原因造成了内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缺乏高新技术企业,缺乏完善的网络建设,自然也就难以吸纳尖端人才,制约了城镇的发展。另外,一些地区还存在监管不力的现象,地方保护主义横行,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影响城镇的健康发展。县域经济本来就弹性不足,对外界因素的影响抗性较低,这一系列问题更是加剧了县域经济的恶性循环[2]。

4.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组成较为单一

我国县域经济大都依靠城镇的固有资源,产业链也通常不会延伸到太远的地区,这是县城经济体不能继续壮大的主要原因。县域经济产业结构通常较为单一,产业构成缺乏科学性,通常都是工业生产企业支撑起了整个城镇的经济发展。然而,县域经济体中的工业生产效率普遍偏低,产出不太理想,只能满足当地城镇的经济发展需要。一些县城更是缺乏“领路”的工业生产企业,县政府也没有制定出更加科学、长远的经济发展目标。县城教育水平偏低,留在县城的学生水平不高,而高水平的学生都离开了县城,人才外流更是县域经济不能发展出更加完善的经济结构。加上我国目前仍然有很多县城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作为城镇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对经济结构的丰富和完善收效甚微,许多农业发达的城镇仍然照工业发展水平高的城镇差距较大。

三、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优化方法

1.打造县域经济特色产业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分布在各地的县城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各县城政府要想让本地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加快城镇化的建设速度,就需要结合自身的经济特点,打造出发挥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让县城在经济市场中更快地利用自身竞争力,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第一,县政府要深刻了解本地的经济特色,分析产业在本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综合考虑人文因素、人力资源因素等,在参考成功县域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符合本地经济发展特色的产业体系。特色产业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大有好处,它可以让县域经济具有更好的抗风险性,并让县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加具有竞争力。县城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对本地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将资源通过产业进行加工,形成独特的、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其次,在打造特色产业的同时,要兼顾县城的长远发展需求,同时还要让产业符合生态环保的理念,对当地资源进行保护的同时进行合理的开发,保证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任何一种产业要想稳定发展,都必须依靠其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县域经济体中的产业也不例外。县域经济要想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就必须从科技入手,利用科技创新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并依照科学理念的指引,对产业进行一定的改革,让它的产业链延伸更广,让产业的发展潜力更大。同时,县城还要对人才扶植政策做出创新。县政府可以通过对产业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让它对尖端技术人才更具吸引力,并适当地出台尖端人才落户奖励政策,通过模式创新吸纳更多的人才,让人才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县政府还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通过互联网建设,让产业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更加广泛地触及到受众,为产业发展带来更多可能。县域经济的模式创新还包括对相关产业的扶植,政府可以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帮助企业缩短生產周期,提高生产力,并适当地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3]。

3.转变固有的经济发展思想

县城由于多种客观因素的限制,其经济发展模式普遍偏传统,人口的经济发展思想也不够先进。政府领导要以身作则,起到示范作用,带领人民转变思想,摒弃传统的发展观念。政府领导要摒弃陈旧的地域资源观念,拓宽视野,让自己具有开拓的精神和勇气,尤其要带动人民提高思想认识,认识到转型和创新的重要性。政府还要借鉴成功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形成更加适合本地县域经济发展的体系。

县域经济是我国庞大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的发展状态和建设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所以,相关部门要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建设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总结,利用更加科学的发展手段,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打造特色的县域经济产业,促进本地县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姣,张正河.城镇化与县域经济的相关性[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03):18-24.

[2]张晓琴,谢煜.县域城镇化发展:生态理念、耦合机理及其实现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6,15(06):727-734.

[3]陈逸韵.县域经济发展与县域城镇化优化升级的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12):94-95.

[作者单位]

中共德惠市委党校,吉林 长春

猜你喜欢
优化升级县域经济
试析石油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优化建议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
试论自主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