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Peel-away鞘输尿管镜与经尿道输尿管镜治疗膀胱结石的效果对比

2020-06-20 11:04锦州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辽宁锦州121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9期
关键词:导尿管尿道输尿管

锦州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辽宁 锦州 121000)

内容提要: 目的:对经尿道Peel-away鞘输尿管镜与经尿道输尿管镜在膀胱结石中的治疗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膀胱结石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其中40例开展经尿道输尿管镜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中的对照组,另外40例开展经尿道Peel-away鞘输尿管镜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取石成功,成功率为100.00%,没有结石残留,残留率为0;观察组在术中尿道黏膜损伤情况、清石时间、碎石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经尿道Peel-away鞘输尿管镜应用于膀胱结石的治疗中,在保证结石一次性清除率的同时,能够有效缩短碎石时间与清石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减少尿道黏膜损伤与术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

膀胱结石是泌尿外科一种常见疾病,在为其开展治疗过程中,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体外冲击波碎石、开放性手术与内镜手术治疗,过去体外冲击波碎石与开放性手术比较常用,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内镜技术发展成为当前膀胱镜结石治疗时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1]。经尿道输尿管镜与经尿道Peel-away鞘输尿管镜都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膀胱结石的微创外科手术方式,本文就主要对这两种方法在膀胱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予以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8年11月收治的80例膀胱结石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其中40例开展经尿道输尿管镜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中的对照组,另外40例开展经尿道Peel-away鞘输尿管镜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各为32例、8例,年龄33~71岁,平均(51.3±2.6)岁,结石长径(23.6±4.2)mm;观察组男女患者各为31例、9例,年龄32~72岁,平均(50.6±3.3)岁,结石长径(24.1±3.6)mm。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经尿道输尿管镜治疗,为患者实施联合麻醉或者是经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选取截石位,膀胱中结石的寻找是通过液压灌注泵实现,碎石是通过Storz气压弹道碎石机开展,在击碎结石之后,将结石碎片通过灌洗器洗出,之后输尿管镜需要再次进入到膀胱当中检查是否存在穿孔、破裂、出血、结石残留现象,手术结束后为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3]。

为观察组实施经尿道Peel-away鞘输尿管镜治疗,之后借助于Storz 8.0/9.8F输尿管镜实施膀胱、男性前列腺、尿道的检查,对患者前列腺、尿道、结石等基本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之后,将输尿管镜退出,应用Peel-away鞘套入到输尿管镜前端,在找到膀胱结石之后,在鞘前端将结石予以固定,同样是气压弹道碎石,在碎石之后确认结石直径小于鞘之后,退出碎石杆,在膀胱最低位结石碎片附近放置Peel-away鞘,借助于膀胱内外水压差在灌注泵脉冲工作间歇时段将输尿管镜退出来,随着水流经鞘将结石碎片冲洗出来,检查膀胱中是否存在穿孔、破裂、出血、结石残留现象,手术结束后为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一次性碎石成功率、结石残留率、术中尿道黏膜损伤情况、清石时间、碎石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其中尿道黏膜损伤是在退出输尿管镜与鞘时对损伤情况进行观察,总分值为3分,其中3分为重度损伤(黏膜明显撕脱),2分为中度损伤(擦伤黏膜长度>50.0mm),1分为轻度损伤(黏膜局部擦伤),0分为无损伤。清石时间指的是从结束碎石开始一直到清除<2.0mm的结石碎片为止;碎石时间指的是从气压弹道开始激发碎石一直到碎石结束。留置导尿管时间指的是从留置导尿管到拔出尿管之后,没有排尿障碍、排尿通畅的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处理本文相关数据,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一次性碎石成功率均为100.00%,结石残留率均为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尿道黏膜损伤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观察组清石时间、碎石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对照组术后泌尿系统感染1例,尿潴留5例,总发生率15.00%,观察组术后尿潴留1例,总发生率2.50%,χ2=3.91,P<0.05。

表1.两组术中尿道黏膜损伤情况比较(n=40,±s,分)

表1.两组术中尿道黏膜损伤情况比较(n=40,±s,分)

组别 尿道黏膜损伤评分 t P对照组 2.2±0.5 8.908 <0.05观察组 1.1±0.6

表2.两组清石时间、碎石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比较(n=40,±s)

表2.两组清石时间、碎石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比较(n=40,±s)

组别 清石时间(min) 碎石时间(min) 导尿管留置时间(d)对照组 24.3±5.2 22.6±8.2 1.5±0.8观察组 12.5±4.8 17.7±5.8 1.0±0.1 t 10.546 3.086 3.922 P<0.05 <0.05 <0.05

3.讨论

气压弹道碎石术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技术,其主要是通过压缩气体来驱动碎石机手柄胆道当中的子弹体,高速运动的子弹体会给碎石杆一个冲击力,碎石杆在撞击到结石上之后,会导致结石碎裂,从而起到碎石作用,与其他碎石方法相比,气压弹道碎石不仅碎石效果好,而且设备成本较低,操作简单,本文中两组患者虽然取石过程中,一组采用的是经尿道输尿管镜,另一组采用的是经尿道Peel-away鞘输尿管镜,但是其碎石过程中都采用的是气压弹道碎石,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也证实了气压弹道碎石在膀胱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经尿道Peel-away鞘输尿管镜与经尿道输尿管镜都是在膀胱结石治疗中常用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其中经尿道输尿管镜是一种传统的取石方法,在开展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的膀胱是处于充盈状态,导致结石难以固定,在碎石操作过程中,结石可能随时跳动,这会直接影响到碎石效果与碎石时间。经尿道Peel-away鞘输尿管镜能够很好地规避经尿道输尿管镜存在的一些缺陷,其在进鞘过程中,能够在直视下状态下,随着镜子一起将鞘送入到患者膀胱当中,且可以随时对鞘的位置与方向进行调整,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尿道黏膜损伤,碎石操作过程中,可以借助于鞘来对结石进行固定,避免了碎石时结石的偏移,使得碎石效率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将经尿道Peel-away鞘输尿管镜应用于膀胱结石的治疗中,在保证结石一次性清除率的同时,能够有效缩短碎石时间与清石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减少尿道黏膜损伤与术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

猜你喜欢
导尿管尿道输尿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输尿管硬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分析
陌生的尿道肉阜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26例临床观察
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在腺性膀胱炎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的应用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小儿尿道下裂疗效观察
两种保留导尿管引流方法在尿道下裂行尿道成形术后患儿中的应用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