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新闻“画”给你看
——关于报纸信息制图的一些思考

2020-06-21 10:39黄方考
传媒评论 2020年6期
关键词:制图统计图版面

文_黄方考

融媒体时代,在浏览各类新闻时,除了标题和一些简短、有趣的文字,最吸引我们眼球的,还是各种图片。除了摄影照片,还有各种制图。

现代新闻传播学界倾向于用“信息制图”(infographic)来定义这种“图解”新闻的报道方式。针对内容复杂、难以形象表述的信息,先进行充分理解、系统梳理,再使其视觉化,通过图形简单清晰地向读者呈现,这种图就叫做信息制图。

根据信息制图的表现形式,可分为现场还原、原理解释、统计数据、对比列表、信息地图等多个类型,涵盖时事、财经、社会、体育、娱乐及生活等多个报道领域。本文试着把这些种类繁多的信息制图,分为图解、图表、地图三大类,进行分析和探讨。

图解——把新闻“画”给你看

图解类信息制图,主要指运用插图和三维仿真制图等,对事物进行说明或对事件发生的过程和现场进行解说和还原的一种制图。

不少新闻题材,记者是不可能即时拍摄到现场的,即使能实拍情景,角度也是有限的,而制图可选择最佳的表述角度,在文字与照片这两种传统的表达手段之外,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应运而生的仿真制图,以令人耳目一新的表现力,迅速填补了文字与照片无法企及的表述空白。

以钱江晚报曾经推出的《图视绘》栏目为例。2012年6月22日,钱江晚报推出首期《图视绘》版面,主角是一只蚊子。制图者对一只蚊子做了详尽的“解剖”,从蚊子的发育、成形,到蚊子身体的各个部分的解析,再到蚊子是如何吸血的,什么因素导致人招引蚊子等等,让读者全面、立体地了解蚊子。丰富而细腻的笔触,配以专业精简的文字和活泼的语言,版面一推出就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此后,《图视绘》栏目还陆续推出了养生类、服务类、新闻类等各类题材的制图,美术编辑介入新闻的前期信息采集,再通过美编对新闻视觉的独到理解,让新闻以全新的阅读触角展现给读者,精美的制图和版面编排,让人耳目一新。

3月28日,由公众号“我是K董”创作团队制作的长卷《中国抗疫图鉴》,在“人民日报”官微首发后,得到“共青团中央”“中国新闻网”“科普中国”等2000多家媒体转载,引发网友强烈共鸣,10天内全网阅读量破六亿。从专业角度分析,这副长卷也属于图解类信息制图的范畴。

据北京晚报报道,为了保证《中国抗疫图鉴》对战疫过程的全景式展现,创作团队在前期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整理了100多例典型人物故事和超过8000张的新闻图片,最后通过层层筛选,挑出最终呈现在长卷上的人物故事。其中既有钟南山逆行、八方驰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各地医疗队出征、全国人民宅在家中的故事,也有一线护士隔着玻璃与男友亲吻、小患者和护士相互鞠躬等经典的抗疫故事瞬间。长卷的结尾,一个小女孩坐在武汉的樱花树下,悠闲地吹着泡泡,画面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图表——理性地“描述”新闻

图表类信息制图,主要指运用图形、线条、表格、统计图及插图等阐明事物相互关系或变化趋势的一种制图。

图表类制图也是新闻制图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制图,图表是将复杂的信息进行整理,使之一目了然的信息工具。它运用线条连接或区分事物,利用箭头让事物呈现出方向性,并配以图形和插图,将事物之间的关系表现得一目了然。在图表中伴有时间性要素的有流程图、系统图和年表。

常用的统计图有三种,根据主要功能,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体现变化或比较关系的柱形图及折线图,另一类是用于体现某种要素在整体中所占比例的圆饼图。在这些统计图中,最常用的是柱形图。

图1、图2这两张图表,是我在台州晚报任职时设计制作的,都刊发于报纸的头版。考虑到版面美化的需要,我在设计这两张图表时,没有采用一般的柱形图,而是在柱形图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形象化的图标和图示。

将柱形图与图形结合。所谓的柱形图并非只能用硬邦邦的、呆板的柱状来表现,如果将它与形象化的图形结合,即使不看标题和详细说明,也能令人心领神会(见图1)。

图1

统计图的立体表现。使用柱形图、折线图、圆饼图等简单的平面图形,完全可以将想要表述的内容表达出来。报纸上经常出现这种平面的统计图。这些统计图只是将事实用便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至于对内容及其结构的判断则完全取决于读者。统计图具有这种中立、客观的特点。另一方面,立体化的统计图或多或少会比平面统计图更具张力。当你希望引起读者注意时,或者希望读者能够感受到更强烈的变化时,立体化的统计图是十分有效的方法(见图2)。

图2

上述的例子只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两种手法。实际上,图表的艺术加工手法非常丰富,比如,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柱形图的形象,把它变成人形、杯子、铅笔、山峰等各种图形;也可以利用线条的透视变化,从远到近地表现速度和冲击的动感,利用视错觉来表现空间感等等。

地图——从“上帝”视角看世界

地图类信息制图,主要指将某个地域中的事物缩小后绘制在平面上的图形。常见的地图基本上都是以权威机构发行的地形测绘图为基础绘制而成的,比如,旅行指南所使用的提供某个区域概观的俯视图、房产商使用的住房与周边生活设施的区域地图、铁路公路和公交线路图、机场和车站等使用的楼层指南、观光地所使用的导游图、鸟瞰图、购物指南图等。

这些图首先都是以地形图为基础,选出道路、地形、建筑物等对象,然后在其基本信息上加注必要的信息构成。这类制图,最重要的就是让看图的人能够快速找到位置,所以应当避免出现会让读者产生困惑的不必要的信息。

无论是公交线路图还是交通线路示意图,这类制图的主要目的,就是告诉读者乘车或驾车的准确路线,因此,制图时信息的清晰、准确是第一位的,而后才考虑美观。为了让读者一目了然,主要线路信息的设计、标注应尽量醒目,次要信息则要弱化。旅游景区景点分布和交通指示图,在周刊类的报纸版面中比较多见。这类信息制图的表现手法非常丰富,可以是在单纯的方位图上标注旅游景点,再用类似交通指示图这样的手法,用色线将景点串联起来,也可以用景区图作背景,绘制单色的蒙版式的线路和景点。

关于信息制图的几点思考

尽管信息制图在当下的融媒体时代已屡见不鲜,但从制作水平和发展程度来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笔者认为有这么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首先,要认识到信息制图的重要性。尽管不少编辑不用亲自制图,但学会“图表化地思考”很重要。在策划报道和分配版面时,应该寻找机会运用信息制图,并鼓励记者也这样做。只有当采编人员和制图者都把信息制图看作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一部分时,信息制图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作用。

其次,须重视制图人才队伍的培养。目前不少新闻从业者的制图技术全凭自学,没有系统地学过相关的制图软件。如果要发展,光靠个别编辑的热情显然不行。新闻单位应招聘擅长计算机制图者,最好具有良好的美术功底和较强的新闻意识。

再者,须从制度入手,打通采编之间的壁垒。新闻事件发生后,编辑(美编)要提前介入,并随时保持与前方记者的联系。记者到现场后,不光要采访记录,还要拍照片,而且要多拍一些看似无关的场景性照片,这对后期美编的信息制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制图者只有越广泛地理解现场的信息,制作出来的图才会越逼真。但许多媒体现有的考核制度,显然无法调动采访记者的积极性。

真正好的信息制图,不是模拟真实场景,而是传递给读者准确信息。目前,国内媒体尤其是报纸的视觉传播和制图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同类媒体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构思的巧妙、个性拓展及对新闻的深度解读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猜你喜欢
制图统计图版面
拥有猫一样的眼睛
概率从何而来?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习近平的战疫日志
版面撷英
明天我们将生活在怎样的城市?
中国网民大数据
一图看清上海的“拆拆并并”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