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金睛盯疑点 寻根问底挖真相

2020-06-21 15:34钱洪羽
中国内部审计 2020年6期
关键词:栏杆实物玻璃

钱洪羽

案例背景

工程建设项目是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有很多阶段性、隐蔽性工作内容。在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时进行工程造价审计,作为一种事后审查监督,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料保存是否完整依赖程度较高,尤其是隐蔽工程和不形成工程实体的措施项目费用等,事后审查监督的难度更大。以下通过案例具体阐述。

201X年X月,根据审计年度工作计划,审计组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竣工决算专项审计。审计人员创新运用谷歌地图、街景地图等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从全年降水天数的数据逻辑入手,以施工工艺痕迹不会消失的事实为依据,通过现场核对实物工程量,先后查出虚假签证、虚报工程量、工程实物与工程结算内容及竣工图不符等问题。

审计过程与方法

(一)地图比对,发现异常

审计组成员小刘在翻阅某工程项目审价报告时,发现以现场签证形式增加多次道路路面翻浇及土方挖运费用。经调阅现场签证原件查明,是在同一位置反复四次开挖造成,且监理、业主代表等签字手续齐全,相关开挖图示标注、工程量计算等附件均比较完整。同一位置为何要开挖四次?是施工工艺要求还是其他原因?经初步询问,施工监理解释是由于交通工程和市政管线排布的需要。这个解释似乎合情合理,但小刘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儿。

针对小刘发现的情况,审计组展开讨论。有人认为对于一些交通繁忙的路段,为降低道路施工对周围居民通行的影响,是需要分段施工的;也有人认为分段施工应该只涉及道路路面翻浇,不应该多次大量开挖土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等单位签证的真实性可能存在问题;还有人认为不能放弃目前发现的线索,要进一步确认过程中的情况,困难确实很大,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可以去路面开挖和土方外运牵涉的单位和部门了解情况、搜集资料。

如何求证四次开挖的真实性?“要是真有时光隧道就好了,可以回到那个时点,看看到底开挖没有”,审计组小蔡自言自语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小刘突然想起前几天在网上看到,有人用谷歌地图把某国同一军用港口两个不同时期的照片作对照,得出该军港为航母专用港口的结论。是否也可借用此思路,查看路面开挖位置的过去和现在呢?该项目签证上显示开挖规模较大,小刘便提出这个想法。项目主审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继续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几次交通组织的方案和获得交警部门审批的文件,以及市政管线几次排布的施工验收记录等与签证事项相关的详细资料;另一路则通过谷歌地图、街景地图等信息技术手段,看能否获取施工期间该路段的卫星图或照片。

随着调查的深入,被审计单位除了提供内部的签证资料、会议记录等外,无法提供其他外部相关部门更有说服力的证据,且推说过程资料保存缺失。而此时,审计组在谷歌地图上有了重大发现。虽然历史地图信息是静态、时点性的,但还是能通过对比分析找出端倪。小刘发现,该施工区域边缘的一排行道树,一直到201X年底才在图像资料中消失,而签证反映先后开挖四次均是发生在201X年底之前。小刘从施工组织和施工经验角度分析,如果真有大型施工的话,这排行道树肯定会被移植,待道路施工结束后再回搬。该項目于201X年竣工并投入试运营,再调阅201X年的卫星图像,这排行道树又出现了,从而证实了小刘的分析,即道路只开挖了一次。同时,另一路查找交通组织方案、管线搬迁验收记录等资料也有了结果,建设单位只能提供出一次调整交通组织方案的报批手续。在证据面前,被审计单位不得不承认,在控制总价的前提下,疏忽对签证真实性的审查和相关资料的管理工作。虚假签证的事实浮出水面,该签证涉及工程结算金额共计约400万元。

(二)天气数据,露出破绽

审计组成员小王的分工是审查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是否完整、执行是否有效。在翻阅施工期间的各类日常会议记录等相关资料时,小王发现一份会议纪要:因降雨、台风等因素,要求在施工区域增设几座临时雨水泵站,增加的雨水泵排水台班估算为2.2万余个,具体数量以现场签证数量为准。小王请教了工程审计的杜老师,很快就从审价报告中找到了相关计价内容,签证增加临时雨水泵台班费近100万元。

为什么费用如此惊人?查阅现场签证发现,共增加临时雨水泵25台、增加台班2.2万个,与会议纪要完全相同。以此数据推算,平均每台水泵排雨水累计工作达293天,而该项目施工期共计910天,即整个建设期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雨季施工,但是施工期内似乎没有这么长的雨季。小王通过上网查询历史气象数据,结合该工程的施工时间,整理一份历史天气数据,并且合理地在大雨或台风日后多计算了两天排水工作日。分析结果显示,施工期间的临时雨水泵使用台班不到9000个,签证多计1万多个台班数量。

审计组并未急着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而是先从侧面询问相关人员:该项目建设期内是否产生重大事故和重大险情,项目建设范围内是否遇见前期未勘测到的地下河浜,是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建立防台防汛预警机制和储备相关物资,是否有重大事项导致工期延误等。在排除非人为情况导致的特殊事件后,审计组逐渐将话题转移到该临时泵站上来。相关人员肯定地告知审计人员,该临时泵站运转正常,并未有特殊事件造成工作量大幅增加。这时小王拿出会议记录、审价报告、决算说明及历史天气数据等资料,简明扼要地陈述审计人员的观点和意见。面对这样一份详细、具有说服力、人性化的分析资料,被审计单位找不出任何反驳的理由,承认签证多计1万多个台班数量的事实,并同意工程费用进行相应核减。

(三)安装工艺,还原真相

工作进展一段时间后,审计组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代表一起,凭项目竣工图到现场核对工程实物。先后查看了项目外立面、灯带用料、空调机组等内容,均与竣工图一致。业务精通、认真细致的审计人员小蔡实地查看时,发现不锈钢防护栏杆一直延伸进了地下通道,由于地下通道内光线不足,无法判断具体长度。这栏杆到底延伸多远呢?出于好奇,小蔡展开装饰工程竣工图查看,图示防护栏杆一直延伸至地下通道口内侧约20米处的工具间,且多处都设有不锈钢防护栏杆,分为有玻璃和无玻璃两种型号。同时,小蔡发现竣工图示上下楼梯为有玻璃栏杆,但现场实物并未安装玻璃。经询问,施工单位说最初是按原施工图施工的,并且已经装好部分栏杆和玻璃,但后来出于安全考虑进行设计变更,便将已装好的部分栏杆及玻璃拆除了,竣工图可能是由于施工单位疏忽而没有进行修改。建设单位和投资监理都对这种说法给予肯定,同时还进一步表示,当初改得很急,很多过程资料都没有保存下来,确实是工作失误,希望审计人员理解。

项目主审听后马上警觉了起来,因为栏杆型号、数量的变动将引起工程结算金额的变化。根据这一发现,项目主审要求对不锈钢栏杆实物的型号、数量进行丈量,并做好丈量数据记录,对与竣工图标注不一致的没有安装玻璃的栏杆进行拍照取证。回到办公室后,项目主审要求建设单位提供变更栏杆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证明资料。随后他让小王和小蔡将涉及变更栏杆的原施工图和竣工图进行对比,准确标注栏杆的位置,让小刘将项目装饰工程审价报告中结算的栏杆数量、单价、金额全部统计出来;他和杜老师则对栏杆和玻璃的安装工艺进行分析。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审价报告中结算的不锈钢栏杆的数量、型号与施工图、竣工图均不一致,与现场丈量的工程实物也不一致。结算数量约1300米,现场丈量仅有500多米,差异率达60%;且在丈量实际安装的500多米栏杆中,有约400米栏杆应为有玻璃的型号但实际未安装玻璃。而建设单位提供的栏杆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证明资料也无法证明结算数量的来源。同时,经项目主审与杜老师分析,无论是栏杆还是玻璃,在安装过程中都会用到铆钉,而这会留下很好辨认的痕迹。

准备妥当之后,项目主审再次要求去现场实地查看。各方代表一行再次来到现场,经仔细对比多个部位的多处栏杆和玻璃,均未找到铆钉拆除的痕迹。施工单位指出,很多拆除是在末端,延伸进地下通道了,且拆下来的部分玻璃还存放在工具间里面,因地下通道内光线不好,不便进入。审计组坚持进入地下通道进行实地测量,发现竣工图标示应为20米的延伸实际仅做了15米,还有5米未安装栏杆,也未见拆除痕迹。打开工具间,不但未见拆除的玻璃,而且发现内墙是混凝土墙面,并不是竣工图所示的涂料墙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人员一脸尴尬与无奈。项目主审继而提议:“今天时间还早,大家也都在,一起再去看看项目的其他工程情况吧!”被审计单位显然没有做好准备,但也无法拒绝审计人员的提议。经过现场比对发现,实际情况和竣工图不一致现象普遍存在,而栏杆和玻璃的拆除痕迹虽有很小一部分,但与结算资料明显不符。现场取证完毕后,项目主审要求查看现场的各方签字确认。经过现场勘察取证表明,施工单位指出的“曾经安装、后来拆除”的情况并不存在,合同包干内容的部分未实施,相应费用共计核减400余万元。

案例启示

工程造价审核是建设工程竣工决算审计的重点和难点。而在审核工程造价时,最困难的是对隐蔽工程等施工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行确认。基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材料进行审計,首先要能甄别材料的真伪,其次要能从繁杂的数字和图形中发现线索,最后还要能利用现有技术手段收集审计证据、得出审计结论。

(一)有效借助网络技术

作为审计工作的基础,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无疑起到决定性作用。虽然被审计单位都作了承诺,但也不排除编造资料的可能,或被审计单位也存在被施工单位、施工监理等其他相关单位蒙蔽的可能。

本案例中要确认四次大规模的路面开挖工程是否真实,单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来看无法准确判断。审计组除运用传统审计方法查阅挖掘资料外,还创新运用谷歌地图等网络技术,从标志物状态对比、施工组织和施工程序经验出发,找到有力的突破口,完成对开挖路面事项真实性的审计。

(二)巧妙运用逻辑推理

对工程内容真实性进行审核,不仅要从对方提供的资料入手,还要从事件发生的逻辑性入手。一方面要注意多方收集证据,且不同来源的证据能相互印证;另一方面要注意分析事件的逻辑性,对于不符合逻辑常识的事项,要特别引起关注。

本案例中,审计人员从水泵台班使用天数出发,从全年降水天数的事实逻辑入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搜集大量资料,开展大量工作。与被审计单位采取迂回前进、旁敲侧击等沟通方式,确保审计推论取得最大成果。如果沟通的方式方法不对,很可能会被对方抓住审计推论的漏洞,千方百计寻找理由,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

(三)深查细挖蛛丝马迹

现场查看、实物核对是审计的重要环节,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方式。在现场核对实物的过程中,审计人员除关注实物现状、实物与图纸的一致性外,还可以从具体施工工艺出发,寻找施工痕迹、发现审计疑点。

本案例中,审计组成员各司其职、默契配合,项目主审更是以身作则,下功夫钻研施工工艺。为核实栏杆和玻璃拆除的真实性,从施工过程必须用铆钉以及拆除后铆钉痕迹不会消失的事实出发,通过现场核对实物,取得第一手审计证据。此外,审计组在现场核对过程中,也较好地运用突然抽查的盘点方法,收到良好效果。

(四)举一反三全面排查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具备一定的职业敏感性,对所发现问题的影响面进行必要评估,甄别事件是属于个例、偶发性还是属于系统性、全面性、群体性,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审计方法。

本案例中,审计组成员发现一处工程实物与结算及竣工图不一致后,并未停滞不前,而是继续深入,以点带面,查实该项目所有工程结算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防范了审计风险。

(作者单位: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邮政编码:200051,电子邮箱:luckdog_2002@163.com)

猜你喜欢
栏杆实物玻璃
关于场与实物关系的一种探索
班主任进行实物分析的实践路径
为什么沾水后的玻璃不宜分开?
玻璃上怎么会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