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课,助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2020-06-22 13:19匡永红
新班主任 2020年6期
关键词:恐龙素养信息

匡永红

2020年的春天注定不平凡。新冠肺炎疫情猝不及防到来,各地中小学生因疫停学,居家上课。一夜之间,全国学生化身网民,在网络上学习、交流。于是,各种真假难辨的疫情信息汇成汹涌澎湃的洪流,朝学生涌过来。如何引导学生甄别网络信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高处立:倡导从课题走向课程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需在高处立。这个超长版假期让我们见证了我国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速度、深度和广度。电视、电台、网络中,各类资讯名目繁多,内容杂乱。此时,提高学生对资讯的理解与评价、判断与筛选、运用成为疫情学习的第一课。

面对疫情带来的巨大挑战,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学校应迅速组织教师成立研究团队,聚焦学生面临的困境,确立研究专题,加大研究力度。在学校层面,增设信息素养课程,与语文、数学、科学、现代教育技术等多门学科深度融合,加强信息素养教学资源的建设和运用,以项目为载体,并在各年级各学科中整体推进,如此,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便从“课题”走向了“课程”,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可有可无走向可视可见。

平处坐:倡导从说教走向课堂

学生的信息素养需在课堂落地生根。在内容上,加强指向信息素养的课程和教学研究,在不同学科、不同学段融入信息甄别、资讯选择等教学内容。在形式上,积极探索基于真实情景、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让良好的信息素养在学生身上软着陆。

建构指向信息素养的课程。以小学为例,可在中高年级开设课程《你相信吗》。以《谁杀了大恐龙》为文本材料,设置3个情境:一、你相信地球曾经是恐龙的世界吗?理由是什么。二、阅读第一段,设想你是一个科学家,你相信这些信息吗?为什么?在此环节中,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探究科学家的思维模式与推理过程是怎样的,帮助学生寻找证据,学会推论。三、阅读文章结尾部分,找出事实和论证。在不断探索新发现与证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与论证能力。最后,可自主選择文章再进行实践操作。以课程为突破口,引领学生以科学的方法与态度进行阅读,培养学生怀疑批判的精神,及辨别信息真伪、探究推论的能力。

实施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的的学科教学。疫情期间,一位教师执教网课《飞向蓝天的恐龙》,开课即把学生带入信息环境:你相信有的恐龙长有羽毛吗?你相信恐龙可以飞向蓝天吗?你相信凌空翱翔的鸟儿是恐龙进化而来的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对信息的辨别能力。

阔处行:倡导从课内走向课外

当前,各类疫情信息成为广大学生面对的主要资讯内容。学会鉴别信息真伪的方法,果断选择处理的方式,还需要教师将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帮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学校可开发系列研究专题,持续深入开展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查阅大量资料,合作探究,深度学习,结合研究专题,融入指向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系列活动:大调查,新冠病毒的前世今生;大讨论;大讲述;大辩护:“湖北产的水果不能吃?”“3·15,一起来抓‘伪神药”……

通过学科知识支撑、研究方法指导,教师一步步引领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涵养信息素养。一是学会一种方法:根据网络信息的来源,迅速判断信息真伪。明确官方及主流媒体的信息来源真实可靠、内容监管严格,权威性较高。二是把握一种态度:不要盲目相信讯息,可多方比对求证。通过不同渠道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及内容的真实性进行考证,验证后再加以选择运用。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恐龙素养信息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订阅信息
恐龙笨笨
恐龙跑的快吗?
恐龙大逃亡
第十二章 再见,恐龙!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