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剂量他汀与强化他汀治疗脑梗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对比分析

2020-06-24 03:53谢学玲
关键词:阿托颈动脉硬化

谢学玲

(东莞市望牛墩医院,广东 东莞 523200)

脑梗死是脑部血流障碍引起脑组织软化,占脑血管疾病75%[1]。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塞的主要原因,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重而加重[2]。因此控制血脂水平和稳定斑块十分重要,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脂的水平、稳定斑块;但是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效果不同[3]。本研究对9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一般剂量他汀与强化他汀治疗脑梗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3月~2018年12月9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50~72岁,平均(56.96±6.42)岁;非腔隙性22例,腔隙性23例。观察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53~76岁,平均(57.20±6.73)岁;非腔隙性20例,腔隙性25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入院后采用20 mg/d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入院后采用80 mg/d阿伐他汀他汀治疗,入院2 d后采用40 mg/d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两组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1)按照2014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设定评价标准,基本治愈:评分减少91%及以上,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评分减少41~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评分减少17%及以内。有效=(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2)颈动脉超声检测:患者平卧头部向检查对侧外展,置于颈部进行扫描,检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有无斑块形成并且测量斑块的厚度。斑块的厚度(IMT)=内膜与中外膜之间的距离。(3)治疗前后采集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4)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水平,包括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用±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比较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7.78%(44/45)优于对照组75.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的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IMT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IM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的比较

观察组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

观察组hs-CRP、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两组治疗前后IMT的比较( ±s,mm)

表2 两组治疗前后IMT的比较( ±s,mm)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5 2.34±0.85 1.52±0.63对照组 45 2.29±0.91 2.04±0.81 t 0.269 3.399 P 0.788 0.001

表3 两组血脂水平的比较( ±s,mmol/L)

表3 两组血脂水平的比较( ±s,mmol/L)

组别 例数 TC TG LDL-C HDL-C观察组 45 2.63±0.42 1.72±0.52 1.82±0.41 1.04±0.23对照组 45 3.06±0.52 1.98±0.63 2.03±0.56 0..95±0.18 t 4.315 2.135 2.030 2.067 P 0.000 0.036 0.046 0.042

表4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 ±s)

表4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 ±s)

IL-10(ng/mL)观察组 45 6.52±1.73 6.07±0.76 24.59±5.67对照组 45 8.26±1.84 6.42±0.84 21.43±5.41 t 4.622 2.073 2.738 P 0.000 0.041 0.008组别 例数 hs-CRP(mg/L)IL-17(pg/mL)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退行性、炎症性和增生性病变,导致管壁增厚、管腔减少。胆固醇在斑块形成中作用明显。近年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见疾病密切相关,也是脑梗塞的主要原因[4]。脑梗死患者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意识障碍和失语,自理程度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影响生活质量[5]。颈动脉位置表浅,采用彩色超声能够清晰显示颈动脉的变化和血管情况。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是脑梗死发生的病理基础,其中颈动脉是最常见的累及血管。IMT常用于检测全身动脉粥样硬化。阿托伐他汀竞争抑制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拮抗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引起内皮细胞的损伤,扩张脑血管,增加血流量,稳定粥样斑块,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减少颈内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6]。

本研究发现与一般剂量他汀相比,强化他汀的效果较好。阿托伐他汀降低颈动脉IMT的厚度,稳定且缩小斑块。可能与阿托伐他汀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脂质和泡沫细胞在血管内皮形成,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有关[7]。脑梗死后的炎症反应加重脑组织的损伤且影响患者的预后,阻断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可减少脑组织损伤。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斑块生成大量的hs-CRP。IL-10是单核细胞和B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负性调节炎症反应,抑制巨噬细胞释放IL-16、IL-1等细胞因子,诱导干细胞产生急性反应蛋白,促进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从而降低炎性反应[7]。IL-17是强大的前炎性因子,诱导IL-6和IL-8进而放大炎症反应[8]。阿托伐他汀抑制斑块内巨噬细胞生成氧自由基,抑制炎症发生,且阿托伐他汀的剂量越大,抑制炎症反应越明显。

综上所述,与一般剂量他汀相比,强化他汀治疗脑梗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较好,明显降低颈动脉斑块的厚度,改善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

猜你喜欢
阿托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