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0-06-24 03:53郑秋立
关键词:牙弓切牙种植体

郑秋立

(吉林省四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吉林 四平 136000)

口腔正畸又称牙齿矫正,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牙科治疗手段,既往临床常采用颌间、口外弓等方式进行矫正,但此方式可能导致患者后牙前移,影响患者口腔美观。近些年随着微型种植体支抗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中,其较为稳定、经济的优势已得到患者及医学界肯定[1]。但目前医学界关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疗效相关研究并不多。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具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于我院口腔科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80例患者,均已排除合并全身性疾病、牙周炎以及口腔黏膜患者。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17~28岁,平均(22.53±4.14)岁;双牙弓前突46例,牙列拥挤34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具体内容为:术前拍摄患者口腔畸形X线片以及根尖片,通过X片详细了解牙根形态以及其与周围组织的结构形态,并标记微型种植目标。术前嘱咐患者采用洗必泰液漱口,30 s/次,共漱口3次,口腔消毒后予以患者局部软组织麻醉处理,切开术前标记种植目标并分离周围黏膜,术中若发现牙槽黏膜覆盖植入目标位置则予以开3 mm左右切口;采用黄铜丝分开目标种植区域牙齿,使植体支抗与下颌角度呈60°左右;术毕再次拍摄口腔X线片,仔细观察牙根是否与植体支抗接触。指导患者术后注意口腔清洁,坚持采用漱口水漱口以及抗生素抗感染。嘱咐术后1个月复诊更换拉簧。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测量患者上中切牙倾角差和上中切牙凸距差;记录两组口腔正畸成功率,判断标准为:患者上下牙弓形态趋于正常,牙齿排列整齐且前后覆盖无异常,前凸牙弓内收。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口腔正畸效果

相较于术前,术后1个月患者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口腔正畸成功率

80例患者经评定77例患者正畸成功,正畸成功率96.25%。

表1 手术前后口腔正畸效果对比( ±s)

表1 手术前后口腔正畸效果对比( ±s)

上中切牙凸距差(mm)术前 80 36.47±7.63 6.73±1.86术后1个月 80 12.43±4.52 2.41±0.85 t-24.246 18.894 P-0.000 0.000时间 例数 上中切牙倾角差(°)

3 讨 论

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既往临床常采用横腭杆、唇挡等辅助口腔正畸,但临床疗效并不理想,因此亟需寻找更合理有效的辅助方式予以干预。

为此本研究将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患者治疗中,观察其对于患者治疗效果与正畸成功率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术前,术后1个月患者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均下降;正畸成功率为96.25%。表明口腔正畸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正畸成功率。分析其原因在于,微型种植体支抗术中创伤较小,其通过将直径较小种植体植入目标牙床中,充分发挥其自身体积小的优势减少术中对于患者合作度的需求,且由于体积较小便于术者术中操作,有助提升正畸成功率[2]。其还可有效减少术中对于牙周组织的创伤,降低牙周组织术后产生炎症的几率,且体积较小的支抗体取出后留下的缺损并不会引起术后不良事件发生,但本研究对比并未详细研究;此外术者应嘱咐患者术后做好口腔清洁工作,避免因感染引起口腔溃疡等不良事件影响术后康复;术中切口应尽量远离血管与神经,以确保患者术后口腔神经功能不受影响。李杨[3]等研究结果显示,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治疗口腔正畸患者临床价值显著且正畸率较高。此结论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口腔正畸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正畸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牙弓切牙种植体
上颌阻生尖牙牵引治疗后邻近切牙牙根吸收情况的研究
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前牙弓形态的特征分析
种植体折裂的临床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定量研究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成年骨性Ⅱ类错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研究
微种植支抗对正畸拔牙患者上颌牙弓宽度影响的研究
整平Spee曲线影响牙弓形态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