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0期上极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外科临床研究

2020-06-24 03:53姜晓萍陈淑萍
关键词:中央区预防性甲状腺癌

姜晓萍,陈淑萍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0)

甲状腺癌属于常见恶性肿瘤,具有高发病率特点,特别是育龄期女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是其分型,预后效果良好。当前,通过术前检查诊断为cNO期DTC患者,仍然存在中央淋巴结转移。所以,关于是否需要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尚无准确定论。在外科治疗中,主要通过改进手术,提高解剖认识降低并发症发生。cNO期上级DTC作为其一种特殊形式,我院尝试将二者对比分析探索存在的规律,为外科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时间:2018年4月~2019年10月;研究对象:我院外科收治的5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分组:cNO期上级患者26例;cNO期非上级患者26例。其中,男患者23例,女患者29例,年龄42~74(平均:59.2±5.4)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可比。

列入指标:(1)经B超引导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DTC,病理已证实。(2)检查未及肿大淋巴结。(3)自愿入组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指标:(1)无严重心肝肾等功能不全者。(2)二次手术患者。(3)单侧病灶>2个。(3)双侧叶DTC。(4)中途退出,依从性不高者。(5)精神性疾病者。

1.2 方法

颈中央区淋巴结范围:甲状软骨、胸腺,外至颈动脉鞘内侧缘,分为气管前淋巴结、喉前淋巴结、两端气管旁淋巴结、右端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在甲状软骨下1 cm水平做虚拟线,额外添加一新分区(甲状软骨下角区)。选择纳米碳混悬注射0.5 ml,25 mg,作为淋巴结示踪剂完成相关区域淋巴追踪。清扫范围与手术:胸骨切迹上一横指处切开,至颈阔肌后游离皮瓣,颈白线位置分离颈前肌群,游离甲状腺后在肿瘤边缘依次浆膜下选择0.5 ml皮试注射器注入0.1 ml纳米碳混悬注射液。切除甲状腺,采用预防性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手术时,注意解剖位置的原位保护。

1.3 评价指标

分析清扫黑染淋巴结数目、淋巴结转移情况。

1.4 数据处理

本次统计软件版本为SPSS 22.0,用(±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0.05认为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上极组患者中,2例发现黑染淋巴结,非上极组发现9例(P<0.05)。淋巴结转移对比方面,上极组均无转移;非上极组转移3例,无转移6例,无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甲状软骨下角区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

3 讨 论

淋巴结是身体中的免疫器官,分布密集[1]。其中,颈部区淋巴结中,颈前区淋巴结与颈外侧区淋巴结是比较重要的区域淋巴结,对颈淋巴结清扫术有重要作用。手术中,甲状软骨下角区是一个新的亚区,综合了甲状腺手术重要解剖结构,是手术的高危地带。有研究提出:甲状腺手术后1.2%~40%患者甲状腺功能减弱,部分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目前,DTC颈淋巴结转移分为肉眼可见转移和微小转移。有研究提出:术后复发仅与肉眼可见有直接关系。也有学者提出:较未转移患者,微小细胞转移患者复发对比无差异。本研究中,上极组2例患者出现黑染淋巴结,非上极组9例黑染淋巴结,无差异(P>0.05)。上极组无转移,非上极组3例转移。

肿瘤处于上极时,如果甲状软骨下角区无黑染淋巴结,可保留甲状软骨下角区脂肪组织,减少上位甲状旁腺、喉返神经等损伤概率。cND期分化型甲状腺癌尽管预后效果显著,但颈中央区淋巴结易发生转移[2]。喉前淋巴结,肿瘤处于上极时易出现喉前淋巴结转移,手术过程中需清扫。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包括:肿瘤直径、有无侵及被膜。患者需放宽甲状腺全切指证,采取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3]。

综合分析,对于cNO期DTC患者来说,术前解剖腺叶肉眼发现被膜侵犯应采取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术。

猜你喜欢
中央区预防性甲状腺癌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甲状腺癌“低位领”式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的比较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在降低甲状腺癌患者焦虑中的应用研究
单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个数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相关性*
单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甲状腺单侧乳头状癌超声特征联合BRAF V600E基因与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