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长胜任力与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关联性的调查探究

2020-06-27 14:12刘洁
考试周刊 2020年49期
关键词:胜任力

摘 要:小学阶段是儿童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儿童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个性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提升家长育儿胜任力,探寻影响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相关因素,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文萃小学家长、学生为研究对象,研制调查问卷,力求从家长、学生双维度,探究家长育儿胜任力与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关联性,从而探寻学校家长教育课程建构的现实依据。

关键词:胜任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调查探究

家长胜任力是家长教育的核心,包含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等。家长胜任力是直接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将重点探讨家长胜任力与儿童心理健康成长之间的关系,分析提升家长胜任力的重要因素,以期找寻建构家长教育课程的现实依据和路径。

一、 调查内容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调查的样本取自于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分别有1017名学生家长、学生参加了问卷,其中一年级223人,二年级151人,三年级140人,四年级166人,五年级191人,六年级146人,男生人数563人,女生人数454人。剔除无效问卷,最后回收有效家长问卷996份,学生问卷1002份。

(二)调查的内容

采用自编的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基于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家长教育调查问卷》和《基于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学生调查问卷》。学生问卷是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习情况、行为习惯、亲子相处情况、心理健康五个部分;家长教育调查问卷是针对家长育儿胜任力的调查,包括家庭环境、教养方式、思维方式、知识技能、行为模式、教育观等方面进行调查。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自编的学生和家长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包含单选题、多选题和问答题。结合文献资料,对调查结果采用SPSSAU统计分析工具,进行信效度、频数等进行分析。问卷信度为0.784,说明信度较高,可以进行继续研究。问卷量表的整体KMO值为 0.716,Bartlett球形度检验p值为0.000,总体效度较好。问卷能够较好反映家长的教育胜任力,可以开展研究调查。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家庭环境调查分析

样本中学生性别為男孩的比例为55.42%,女孩比例为44.58%。“大宝”占比最高为38.15%,另外独生子样本的比例是32.13%。家长问卷填写以“妈妈”为主,占比80.02%。年龄为“30~39岁”占比 75.10%。苏州本地人样本的比例是41.23%,样本中“安家落户的新苏州人”占比44.74%,其余为外来务工人员。父母职业以个体户和企业人员占比最高,为 55.52%,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占比8.84%。和老人一起生活的家庭占比52.61%。家庭中承担教育孩子主要工作的人53.01%为“妈妈”,37.35%为父母共同承担,父亲为8.84%,老人为0.8%。

结合样本,我校学生所在的家庭环境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父亲的教育力量相对薄弱,整体参与度不高。家长的教育力量比较复杂,多以母亲为主要教育力量,父亲整体参与度约占三分之一,单独负责教育的情况更少,有个别家庭由老人承担。三是地域文化差异较大,苏州本地人、新苏州人占比相近,家庭文化和地域文化具有潜在的多元化特征。

(二)家长的教养方式调查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伯克莱加州大学人类发展学院的戴安娜·鲍姆林德认为,提出了家庭教养方式的“要求性”和“反应性”两个维度。“要求性”指家长针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进而坚持要求孩子达成标准;“反应性”指家长对孩子需求的敏感度和对孩子和蔼接受的程度。她把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忽视型”四种。本调查力求借助数据分析,通过对学生和家长的双向问卷,分析家长的教养方式,判断家长的育儿胜任力。

调查发现,“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方面”,39.36%的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59.44%的家长表示亲子相处的时间主要用在“陪孩子学习,辅导功课”上。在学生问卷中,92.59%的孩子表示,家长“偶尔”“总是”布置额外的家庭作业给自己做。可见,亲子相处媒介多为学习,家长的关注度侧重于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在“处理孩子问题”方面,33.33%的家长认为自己是孩子的“严师”,有三成左右的家长会在孩子犯错时采取“批评,严重的话会打骂,让孩子认识到错误”的方式,而学生则表示在“自己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向父母求助,而将老师放在了第二位。在“父母类型方面”,孩子认为父亲是“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忽视型”的比例,分别为52.91%、32.4%、10.95%、2.21%,认为母亲是“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忽视型”的比例,分别为55.03%、38.1%、5.82%、1.06%。可见,父母四种类型分别存在于不同的家庭中,体现在不同的家长教养方式中。

借助样本分析,我们发现我校家长在教养方式方面呈现为以下特征:一是家长对孩子的关注面相对较窄,多集中于“学习情况”,容易造成家庭生活的视野广度不够,生活的灵动性、运动性和趣味性相对薄弱。二是家长面对孩子的错误,仍存在以采取责罚、打骂等处理方式来让孩子意识到错误,这种处理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三是仍有近半数的家长存在专断、放纵甚至是忽视孩子的情况。

(三)家长的知识技能调查分析

样本显示被调查家长的学历层次不一,多以高中(含中专)、大专和本科学历为主,其中高中(含中专)超过三分之一,知识结构水平相对薄弱。

在这些样本中,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表示对“心理健康知识”懂一点皮毛。三分之一的家长不了解“心理健康知识”。70.68%的家长认为,作为一名家长需要“有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75.1%的家长认为需要“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83.93%的家长认为“身体力行,积极正面的榜样作用”很重要。在进行家庭教育时,66.67%的家长认为自己“还能对付”,24.5%的家长认为自己“有些困难”或“非常困难”。超过五成的家长渴望通过以下方式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技能:“参加阅读沙龙,共读一本家庭教育书籍,讨论交流”“通过网络观看视频”“听专家讲座”“有组织的小型的体验式活动课”“听优秀家长的经验介绍”,只有21.69%的家长认为“自己学,网上找些教育文章来看看就可以了”。

这些数据有力说明,家长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自身的育儿胜任力:一是提升心理健康知识水平,以帮助家长了解儿童的心理问题和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二是提升科学教育的水平,以解决家长所遇到的教育困难或困境。三是提升家长教育平台,提供多元化家长教育途径,帮助家长在学习、交流、体验活动、专家指导等方面提升育儿胜任力。

(四)家长的教育观调查分析

样本显示89.32%的家长认为“学校开设家长教育课程对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作用”非常大。在回答“31. 您的孩子上文萃小学以来,您参加过几次家长教育活动?您认为这些活动对您教育孩子的作用有哪些?”“32. 您对文萃小学的家长教育课程的开展有何建议?你最希望学到什么?”两个开放性的问题时,借助样本词频分析,我们发现“孩子”“教育”“心理健康”“家长”“方法”“課程”“学校”“活动”“体验”“提升(提高)”等频率较高。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家长渴望改进自己的教育观,体现在:一是渴望借助“家长会”、学校的“星期八心父母”家长学校,提升自身的教育技能,改进教育观。二是认为家长自身的素养提升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作用非常大。三是渴望借助“学校”的“课程”“活动”来帮助自身积累育儿“方法”,改进自己的教育观。

三、 讨论与建议

(一)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来帮助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调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学生渴望愉快、宽松的家庭环境,希望与家长进行民主的相处。而调查反映父母应该通过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等,来获得多元化的育儿知识,从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成长榜样。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个性与品质,帮助儿童与他人开展人际交往,学会生活与关心他人,从而最终提升儿童的社会适应性。

(二)要提升家长的育儿胜任力,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家长的胜任力体现在认知技能、教育观、教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尤其要以改善家长的教养方式为重。戴安娜·鲍姆林德认为在“权威型”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比较积极、乐观,拥有较强的自信和较好的自控力。在专制型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将较多表现出退缩、焦虑等负面行为及情绪,但在学校中可能有比较听话、守纪律等较好的表现。在“放纵型”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并容易表现得很不成熟,往往以哭闹等行为来表达对得不到满足的不满,对家长有很强的依赖性。“忽视型”的家长更多关注孩子物质方面的诉求,而不会在精神上给予支持,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往往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出现适应障碍。我校家长的教养方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提升家长的育儿胜任力,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

(三)要建构需求化的家长教育课程,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本调查突显了家长们对自身素养提升的强烈诉求。建构系列化、科学性、平台化的共育课程,是促进家长育儿胜任力的有效途径。课程的建构,要根据问卷所体现的家长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满足如下原则:一是课程建构要体现本土性。要根据调查问卷所反映的问题,设置菜单式的需求课程,可以按照年级、话题、社会热点等维度来设置课程内容。二是课程建构要借助多元化资源。要开发校内教师、校外专家、优秀家长资源。三是课程运行需要借助相应的机制。例如采取班级化、责任制、讲师晋升制等,来推进课程的运行。四是需要建构相应的评价体系。将家长课程的评价与学校的家委会评价进行整合,借助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开展“家长讲师阶段性推进活动”“优秀家长评选”“讲师积分评优评先”等评价活动,实现以评价促进课程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12.

[2]杨宝忠.大教育视野中的家庭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58.

[3]张成建.中小学生家长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M].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刘洁,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

猜你喜欢
胜任力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胜任力探究
处级领导干部胜任力的自我评估与模型建构
浅议文科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餐饮行业女性中层管理者胜任力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
创业团队胜任力研究综述
海关基层公务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