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咪酯及丙泊酚分别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2020-06-28 14:24李建丽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咪酯丙泊酚芬太尼

李建丽,张 静

(济南市莱芜人民医院1.麻醉科;2.儿科,山东 莱芜 271100)

在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治疗中,一般都是通过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相比于传统手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创伤小,治疗效果更为良好,对患者的康复速度具有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1]。但是可能由于患者自身因素加之术中刺激等等,可能会使得患者在术中发生一定的恶性、体动以及呛咳等状况,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2]。因此为患者安排一个合理有效的麻醉措施,确保患者在一个安静的状态下进行手术治疗。而丙泊酚以及依托咪酯、瑞芬太尼作为三种常用的麻醉药物,笔者特意选取了我院74名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其具体麻醉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7您初到2019年初的需要实施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74名患者,根据麻醉的方法不同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7名患者安排给予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37名患者安排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男性患者17名,女性患者20名;患者年龄在29~77岁之间,平均(46.72±5.35)岁;其中胃腺瘤患者共计10名、胃间质瘤患者共计17名、胃平滑肌瘤患者共计10名。实验组男性患者19名,女性患者18名;患者年龄在27~74岁之间,平均(45.62±5.11)岁;其中胃腺瘤患者共计12名、胃间质瘤患者共计15名、胃平滑肌瘤患者共计10名。两组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且无脏器疾病及药物过敏史,基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37名患者安排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方案麻醉,先为患者创立静脉通道,给予瑞芬太尼进行滴注,使用剂量为0.5 μg/kg,之后再对其静脉继续给予丙泊酚进行滴注,使用剂量为1.5 mg/kg,之后观察患者的睫毛反应,若无反应即可为患者开始实施手术,在手术治疗期间,每隔4分钟使用一次丙泊酚维持麻醉,用药剂量把握在5 mg~10 mg左右。

实验组37名患者安排给予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方案麻醉,先为患者创立静脉通道,然后给予瑞芬太尼进行滴注,使用剂量为0.5 μg/kg,之后再对其静脉继续给予依托咪酯进行滴注,使用剂量为0.13 mg/kg,术中每隔4分钟使用一次依托咪酯维持麻醉,用药剂量把握在1 mg~2 mg左右。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并且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的麻醉效果(主要为麻醉诱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呼之睁眼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l7.0软件处理实验所涉及的数据,用(±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表示组件计数资料,行x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并发症情况

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人数共计8名,并发症发生率为22%,实验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人数共计2名,并发症发生率为5%(P<0.05)具体可见表1。

2.2 麻醉效果情况

对照组患者的麻醉诱导、呼之睁眼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要长于实验组患者的时间(P<0.05)具体可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情况比较(±s,d)

表2 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情况比较(±s,d)

分组 n 麻醉诱导时间 定向力恢复时间 呼之睁眼时间对照组 37 88.35±2.75 11.21±4.20 22.32±3.62实验组 37 75.42±2.92 6.93±2.51 15.53±2.67 t/19.61 5.33 9.18 P/0.00 0.00 0.00

3 讨 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饮食方式的改变,导致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不断提高,由于医疗水平的改善,针对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也在不断优化[4],其中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就是针对该病的一种比较常见的治疗措施之一,相比于传统开腹术,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对患者带来的创伤更小,对患者的后期康复更为有利,但是和无痛内镜比较,此疗法需要较长的临床治疗时间,术中对患者的刺激更为明显,进而容易使得患者在术中更容易发生疼痛状况,因此其对术中的麻醉要求会更加高[5]。丙泊酚、芬太尼、依托咪酯、瑞芬太尼都是几种应用比较广泛的麻醉药物。瑞芬太尼作为一种阿片受体激动剂,其药效发挥速度快,镇痛效果更为理想,但是该药物在患者清醒之后,其镇痛效果较差,若对患者持续进行滴注,一旦剂量过多则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因此联合其他麻醉药物十分有必要[6]。

经过本次对我院实施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74名患者进行分组麻醉之后,结果显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方案麻醉的37名对照组患者,无论是在麻醉诱导时间方面,还是在定向力恢复时间方面,亦或是在呼之睁眼时间的方面,对照组患者的时间都要大大长于给予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方案麻醉的实验组患者的时间(P<0.05);不仅如此,在并发症方面,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而实验组患者的为5%(P<0.05),提示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方案进行麻醉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中的良好麻醉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在需要实施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患者中,相比于对其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实施依托咪酯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的麻醉效果更佳,能够更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当下临床治疗应用中酌情推广实施。

猜你喜欢
咪酯丙泊酚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依托咪酯在不同程度烧伤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依托咪酯丙二醇溶剂与脂乳剂和异丙酚临床麻醉效果的比较探讨
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在老年患者胃肠镜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探讨
对老年患者实施依托咪酯麻醉诱导的效果探析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