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构建

2020-06-29 05:52孙雅静天津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探究

■孙雅静/天津师范大学

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构建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意义

(一)探究式学习模式符合当前教育理念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采用理论讲解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随着教育改革以及高校实践育人教学理念的不断推进,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也应与时俱进,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探究式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能够积极促进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符合当前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构建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可行性

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渐认识到思政实践教学课对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大力的支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相应的教学课时以及充足的活动经费,使得探究式学习模式实施的硬件要求得以保证,并且能够做到常态化、有序化、系统化。

图1 基于探究式教学模式实践教学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构建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师生互动,且教学内容刻板守旧,局限于课本教材中,没有与当前的时事政治或是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无法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体会到思政理论知识的“有用性”,久而久之使得大学生们逐渐失去对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学习兴趣,导致思政课的育人实效难以发挥。

二、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构建

(一)模式构建

传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教学环节简单,教学效果不理想。将探究式学习模式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环节中,对大学生的思辨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促进意义。伴随着当今网络的快速发展,为学生们提供了自由交流的平台,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性,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以及学生的意义建构。结合实践教学实际,笔者构建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着手,以探究性学习的四个过程为牵引进行构建。

(二)探究性学习过程

1、情境创设

教学情境创设将教师、教学内容、学生连接为一个有机整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确立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自己的探究方向。

教师在剖出问题前,应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了解教学对象的年级、专业、特点,针对学生特点,结合当前的时事政治和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出具有探讨性、实用性、时效性的问题,确保创设情境的有效性。

2、确定选题

确定选题环节需要教师帮助学生们将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感知,根据个人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探究方向。教师根据学生活动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意见,并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

学生在此环节需要对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拟定探究主题。教师根据选题内容指导学生分组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实践探究

在实践探究环节中,学生们以问题为导向共同协作,体验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的有效融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能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任务导向型的小组协作模式下,学生充分掌握学习的自主权,每位学生都能实际参与进来,对待理论知识不再限于认知范畴,而是通过主动建构,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增强实践能力,提高育人实效。

4、展示总评

展示总评是探究式学习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鼓励学生们进行成果展示、互评交流。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小组成员和学生本人。教师评价是教师依据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质量以及成果的展示效果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实现以评促学,推动核心素养发展。小组成员互评是指小组内每位成员对其他成员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的贡献进行评价,为确保评价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评价可以采用匿名的形式进行。自我评价是指学生本人对自己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总结、反思,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三、探究式学习模式应用于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优势

探究式学习模式能够较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整个学习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沟通,大大提高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便捷性,提高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学习效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模式具有以下三点优势。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情感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中,老师抛出的“问题”应该具有典型性、独特性、时代性和实用性,最好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情感升华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同时又是最难达到的环节。基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通过情境创设,较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知性认知,深挖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达到思想引领,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育人实效。

(二)有助于实现内化认同与外化实践相结合

思政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缺一不可,二者相辅相成却又各自独立。缺少理论指引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支撑的理论是空洞的。基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小组协作式学习,让小组成员在实践中展开思辨,在实践中内化理论知识,让学生们能够“知善”,同时又在“知善”后外化于实践过程中。每位小组成员在各自的分工内感受实践教学的熏陶,在生活中践行德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与信服,进而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中去。

(三)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指导者,其任务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探究方向、评价学生探究结果。然而思政课的内容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时代发展和大学生的特点做出动态性调整,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在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大学生们的所思所想,满足学生在探究式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需求”,从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探究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设问引导探究
思政课“需求侧”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