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叻报》“一带一路”报道中的中国形象构建探析

2020-06-29 01:54周子励李榕彬
文化与传播 2020年1期
关键词:倡议泰国高铁

周子励 李榕彬

《泰叻报》是泰国最大的泰文对开日报,其对于“一带一路”的报道无疑对该倡议在泰国的传播和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有巨大作用。通过谷歌高级搜索,将关键词选定为“一带一路”(包括英文与泰文),信源选定为“《泰叻报》”,时限选定为“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刨去重复出现的报道后,共得到相关报道62篇,在62篇报道中,既有从“一带一路”倡议给泰国带来重大发展机遇角度对中国表示感谢的观点,也有从“马歇尔计划”的历史角度和“中泰铁路”建设两国收益对比,提醒对中国保持警惕的观点。尽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不断强调中国不会走“国强必霸”的老路[1],但是从不同角度展开的报道依然使中国的国家形象变得“复杂”。

一、达摩克里斯之剑:《泰叻报》文本构建具有双面性的中国形象

对《泰叻报》近三年来对于“一带一路”的62篇报道内容进行梳理,将中国形象塑造为“互利共赢”的报道的主题可以分为经济、政治、文化三层面,主要在于阐述中国对泰国的经济发展及国际地位提升等角度的贡献以及中泰之间共同处于东亚文化圈的历史传统,而塑造负面中国形象的报道则主要阐述了对泰国经济能力能否承担“中泰铁路”带来的高额债务的担忧,认为其有“马歇尔计划”的影子,通过对报道文本进行分析,可得出其报道关键词如下表:

报道类型关键词经济层面 就业岗位 基础设施 跨境贸易中国投资 科技 旅游业政治层面 东亚领导 中美比较 中泰链接 泰国地位文化层面 民间团体交流 留学访问 东亚文化圈“互利的友邦”国家形象报道经济层面 高额债务 泰国经济承受力“中泰铁路”营利能力 中方投资收益比过高“异样的声音”国家形象报道政治层面 “马歇尔计划” 国家控制

(一)互利的友邦——报道中塑造的中国正面形象

在62篇报道中,主流依然是陈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给泰国带来的种种机遇,持该种正面态度的文章占51篇,该类态度下,按照报道主题划分,主要可以分为如下三类:

1.从经济层面,报道着重阐述“一带一路”倡议给泰国带来的种种好处。一方面,官方合作带来种种增益(例如“未来,我们将看到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更多的经济联系。这种联系还辐射到达印度和孟加拉国的道路”①《ᛆ- Ѩ ь і ҕ і є` ѩ ѷ к ѩ ҕ ў є ′ҕн ѩ єьєўє ъ ўє ь ѷ (泰国和中国之间的对话:一带一路,贸易、投资与跨境)》[N],https://www.thairath.co.th/news/local/northeast/1201613);另一方面,与包括阿里巴巴等企业合作亦是报道的关注点(例如“随后,总理办公室发言人表示,总理很高兴阿里巴巴集团对泰国给予了信任并进行合作。阿里巴巴的新概念和技术对泰国有益。 泰国4.0政策②泰国4.0政策:泰国4.0由巴育政府2016年首次提出,在这一改革计划下,泰国经济将更倚重创新和技术推动。与中国的‘一带一路’概念关联”③《΄ єᛆ -ѷ ᙎє є΄н ѩ ѩ Ѫ ᛆҕчᙎ ь ᛆ є ѯъь Ѷ E-Comm erce”(马云(Jack Ma)推动泰国成为电子商务商业中心)》[N],https://www.thairath.co.th/news/politic/1259612)。在该类报道中,中国以“互利的帮助者”的形象出现。

从文化层面,报道重点阐述“一带一路”带来的文化交流活动。例如,孔敬大学学生在学习中文之后赴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习高铁建造技术(例如“他们在孔子学院学习汉语、物流、电子、中国职业学校的机械和计算机等。目前有28名泰国学生正在中国广西柳州市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习高铁技术”④《ь Ѩ ҕчѶ єь єьҕ ьѨᛆ ьў ь. єнѨі є ᛆ чҕьѨᛆ єкѪ ѩ (中国安排泰国学生前往孔子学院学习)》[N],https://www.thairath.co.th/news/foreign/1382116)、中泰之间妇女合作组织交流等(例如“该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国家妇女协会理事会之间的合作框架的可行性。与广西妇女联合会合作,发掘妇女的潜力。建立妇女在更多领域的合作”⑤《ᛆ- Ѩ ь і Ѫ є Ѫ ᛆьє ьѨ є ᛆъ ѯ є ь OBOR ьўє ѥє єнѨ ь єҕ Ѩᛆ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泰两国共同致力妇女发展)》[N],https://www.thairath.co.th/news/society/1448011)。在该类报道中,中国往往扮演“教导者”的角色。

从政治层面,报道的着重点从中美对比的角度入手,从而得出在国际合作中应该偏向中国的观点。在该类报道中,一方面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的实际行动(“eSIM”项目计划、广西东盟信息港公司的成立等,例如“电子SIM计划(eSIM)被认为是自2014年以来启动的中国-东盟信息港的旗帜计划。促进中国和东盟在未来更加紧密。中国-东盟信息港公司成立于2016年,总部设在南宁”⑥《China Digital Silk Road єь ᛆєᛆ є є є ҕк ь (中国丝绸之路通过网络空间扩展)》[N],https://ww w.thairath.co.th/news/foreign/1425128)和美国的不当政策形成的对比透露出与中国合作的意向(例如“一带一路是一个合作的领域,以更好的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只会使得它的政治影响力下降”、“美国只会看到中国的伟大”⑦《ьѶ є є єь єь (世界项目)》[N],https://www.thairath.co.th/newspaper/columns/941280),从而形成对中国正面形象的构建;另一方面,同样有报指出中泰之间的国际友谊与文化共性,从而得出对泰国而言中国作为“世界领导力量”要优于美国的结论(例如“中泰两国同是亚洲重要的发展国家,已有2000多年的外交历史,建立了亲密的国际关系,正如俗话说的‘远亲不如近邻’”⑧《Ѫ ьєнь 43чѨ Ѫ Ѫ ѯ ᛆ- Ѩ (一个43年的中泰关系新时代)》[N],https://www.thairath.co.th/news/foreign/1323795.)。

(二)异样的声音——报道中塑造的中国负面形象

诸多赞美之音背后依然存在着异样的声音,持怀疑或否定态度的报道占11篇,虽然数量上不占主要地位,但是其中观点体现的“中国威胁论”、“马歇尔计划”等概念仍然值得重视,按内容可分为如下两类:

1.从他国的合作经验出发推测与中国合作可能带来的种种弊病,包括对中泰高铁建设可能给泰国财政带来的巨大负担、高铁建设最终能否达到利大于弊效果的担忧。这种担忧的来源既包括对老挝修建高铁带来财政巨大负担(中方投资70亿美元[2])、台湾岛修建高铁后盈利状况不佳(例如“特别是老挝的负债率已达到GDP的93.1%”①《ь ѳєіє ҕьᙎі ь ѣ ьўє Ѩ ᛆѪѩ ᛆ ѷ Ѫѩ єѪѩ (高铁将创造可持续的债务而不是财富)》,[N],https://www.thairat h.co.th/newspaper/columns/1353550),也包括马来西亚新任总理上台后对“东铁”项目的严格审查给泰国带来的影响(例如“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BRI),计划投资覆盖该地区许多国家的大型项目。 但我不希望看到其他国家军舰在马来西亚附近海域航行。 一个国家的战舰将另一艘战舰拉进去”②《Ѩ / є Ѩкєкє ѣҕ єѯѨь Ѫѩ к і Ѫ є(中国/阿里巴巴动摇马哈蒂尔下令进行合同审查)》[N],https://www.thairath.co.th/newspaper/columns/1281816)。值得注意的是,在对“一带一路”倡议及其相应态度持否定态度的同时,该类报道亦会将中国刻画为“损人利己”的形象,认为中国在中泰铁路等项目中获利大于包括泰国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因而中国应该担负起绝大多数投资(事实上以中国和老挝的高铁项目为例,中方投资高达总额的百分之七十[3],但文中则出现了“中泰高铁项目主要是中国受益,泰国在这项仅持股30%的项目中还要面临持续受损的风险”③《ь ѳєіє ҕьᙎі ь ᛆ Ѩ Ѩ ў ъ ѷ ᛆ(中泰高铁中国必须投资而不是泰国)》[N],https://www.thairat h.co.th/newspaper/columns/970090这一说法)。

2.认为“国强必霸”,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可能就是“马歇尔计划”的翻版,尽管中国多次强调“强而不霸”、“和平崛起”。高铁建设向中国支付的“外债”、作为重要国家财产的铁路由中国建造、支付货币采取人民币而非泰铢等(例如“中国已经划定了从昆明到老挝,泰国,南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的路线,泰国是唯一出路,但是必须投资高达170,000 - 180,000亿泰铢,泰国不得不向中国银行借入建设成本,该银行被认为比泰国银行贵2.5%的利息”、“这个项目延迟了一段时间,因为所有的材料来源于中国且费用为人民币。泰国方面要求拆除”④《ь ѳєіє ҕьᙎі ь ᛆ Ѩ Ѩ ў ъ ѷ ᛆ(中泰高铁中国必须投资而不是泰国)》[N],https://www.thairat h.co.th/newspaper/columns/970090),在类似报道中,“一带一路”也成了“别有用心”的控制方法。

二、高耸的“耶利哥之墙”: 《泰叻报》报道中国形象的障碍

“一带一路”带来的种种增益让《泰叻报》承认与中国进行合作的种种好处,另一方面,在中泰之间存在的问题竖起了一道高耸的“耶利哥之墙”,成为阻碍中国形象正面建设的传播障碍。

从历史层面来看,《泰叻报》报道对中国持警惕态度原因来自“国强必霸”的刻板印象与“马歇尔计划”留下的历史阴影。“荷兰崛起、英法殖民、“美苏争霸”到“一超多强”,“大国崛起”无一例外的伴随着或武力、或经济的扩张。在报道中,“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中相似的部分得到了展现,如怀疑中国将过剩产能外转等(例如“中国近14亿人口, 产能过剩是巨大的,而出口因全球经济衰退而减少。因此需要寻找具有更高收入的投资渠道,销售如工业产品,钢铁,混凝土,住房和各种基础设施等”①《Ѩ Ѫ " Ѩ ў Ѩ ь " ъ є Ѫ ҕ ѩ Ѫ ъ ў чь ў (来自东盟十个国家的媒体在湘潭市毛泽东纪念碑前鞠躬)》[N],https://www.thairath.co.th/newspaper/columns/933067),而“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的不同之处,则在报道文本中出于缺位状态。在对中国形象及“一带一路”倡议持正面态度的报道,也并未提及“一带一路”倡议对“马歇尔计划”的超越之处,而是以美国“对泰国无用”和中国“对泰国有用”进行对比。同时,部分国家在史学研究的过程中,极力支持“大泰国”形成,鼓吹“泛泰主义”,支持泰族起源于云南,南诏、大理为泰族,以及元世祖征服后泰族南迁说[4],这种大泰国思想无疑加重了泰国对中国的敌意。

从现实层面来看,建设高铁为沿线东南亚国家带来巨额财政负担亦是重要原因。在相关报道中,一方面聚焦于高铁是否能为泰国带来相应的收益,其他地区高铁运行的低效产出成为了反对“一带一路”声音的重要论点。另一方面,中国的出资比例也成了讨论的重点,尽管中国在部分国家出资比例已经超过百分之七十。事实上,“一带一路”倡议除了高铁项目,在泰国还有大量工业基础设施以及亚投行的建设,“高铁”在其中所能带来的收益并不仅仅是其作为经济单位的营利,在泰国发展不平衡的各地区之间起到沟通作用亦是十分重要。[5]

从报道层面来看,在信源的采集上,鼓吹“中国威胁论”者大多是泰国国内的学者与专家,虽然未出现“旧一轮‘中国威胁论’中主流的欧美媒体”,但这正是“新一轮‘中国威胁论’”的特点——中国的周边国家媒体开始鼓吹“中国威胁论”[6],无论是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来自中国的信源都几乎未被采用,这带来了中泰两国媒体间的“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形成了中泰两国媒体构造的中国形象的巨大差异。从话语分析的角度,正如福柯所言,任何话语建构都透露着其背后的“权力博弈”[7],而“信源分析”作为“话语分析”的维度之一,中国对外传播媒体在《泰叻报》报道文本中处于缺位状态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其对于外媒影响的无力与《泰叻报》对于中国媒体的不信任。

三、阿里阿德涅之线:《泰叻报》报道中中国形象构建的路径反思

《泰叻报》对于中国形象的构建,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为周边邻国带去的巨大利益,体现了“互利共赢”的思想与“亲诚惠容”的理念。另一方面,其在采用信源中暗示对中国媒体不信任,以及类似“中国威胁论”声音亦值得在对外传播上投入大量精力的中国媒体进行反思。

格拉斯哥小组曾经BBC等媒体的报道分析后,对其“客观真实”的理念提出质疑[8]。格拉斯哥小组的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看待《泰叻报》对于“一带一路”报道中构建中国负面形象的另一角度。泰国国内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而矛盾的集中体现便是泰国频繁爆发的军事政变与军人干政倾向,[9]这使得媒体对于国家发展也充满了不确定性,正如格拉斯哥小组对资本主义国家媒体所担忧的,泰国国家的报纸是否真如“新闻专业主义”所描述的一样客观真实,让人疑虑。

同时,令人忧虑的还有通过百度等国内搜索引擎以及微博等公共平台检索,关于《泰叻报》的信息不过寥寥数语,并且大多局限在简单的介绍或是对于某些明星的评价,泰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国家,《泰叻报》作为泰国最大的对开日报,理应得到更多重视和研究。

《泰叻报》对于中国正面形象构建的报道常将重点放在阐述中国的强大和给泰国带来的利益,而对中国如何走向强大的过程,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给泰国人民带来好处的细节方面,则缺少相应表达。同时,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在报道中也经常处于缺位状态。

由于媒体属性、历史背景以及现实层面的某些原因,《泰叻报》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构建了具有双面性的中国形象。泰国主流报纸“一带一路”倡议报道中塑造的中国形象必须引起重视,我国有关部门应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展开公关协调,避免彼此误读,影响我国的对外传播形象。

猜你喜欢
倡议泰国高铁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泰国的“验胆美食”
Happy Afternoon Tea
高铁会飞吗
泰国的中秋节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去泰国啦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