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期间医学生应激反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以浙江省某高校为例

2020-07-02 06:09张如渊龙兴霞金静芬张玉萍周洪昌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实习期突发性消极

王 兰, 张如渊, 龙兴霞, 金静芬, 张玉萍, 周洪昌

(1.湖州师范学院 医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护理部, 浙江 杭州 310009)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由于不可预测,往往会导致人群产生诸如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1],这些反应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就会使个体产生应激障碍,从而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生理问题[2-4].青少年由于自身的认知和经验不足,心理上对突发事件具有易感性[5].而医学生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后备人才[6],因毕业后明确的择业方向和工作性质,使他们在面临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产生严重的心理反应[7].2019年底,我国开始出现COVID-19[8],至2020年3月11日,WHO宣布将COVID-19确定为全球大流行.此病目前已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用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在这种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学生的心理应激状况值得我们关注.本研究调查浙江省某高校201名医学生在COVID-19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心理应激反应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危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这对维护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于2020年2月10日至2020年2月18日抽样选取COVID-19疫情流行期间在浙江省某高校学习(实习)的201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调查工具

(1) 自行设计基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性别、专业、是否临床实习等.

(2) 应激(压力)反应问卷.选用2004年由浙江大学心理学教研室制定的应激(压力)反应调查问卷,其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902,重测信度为0.913,信效度良好[9].问卷共设28个条目,包括情绪反应、躯体反应、社会行为反应3个维度[10].应激(压力)反应问卷计分方式为“是”“基本是”“中等是”“有点是”“不是”,分别计5、4、3、2、1分,得分越高表明应激程度越严重.中国人群应激反应问卷常模的总应激反应为53.67±18.99分、躯体应激反应为16.67±6.81分、情绪应激反应为20.49±9.51分、行为应激反应为13.2±5.47分[11].

(3)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选用解亚宁在Folkman和Lazarus的应对方式问卷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的量表.问卷共设20个条目,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2个维度,总量表、积极应对方式维度、消极应对方式维度的内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90、0.89、0.78,其计分方式采取从“不采取”到“经常采取”,并按照0~3分四级评分法进行计分,1~12条目为积极应对,13~20条目为消极应对,相应条目得分越高表明应对倾向程度越重[12].中国一般人群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常模的积极应对为1. 78±0. 52分、消极应对为1. 59±0. 66分[13].

1.3 调查方法

2020年2月10日至2月18日期间,使用在线问卷调查工具“问卷星”录入问卷,由研究者通过微信、QQ等软件发送给浙江省某高校就读的医学生,并讲解此次问卷的意义,教授其填写方法.此次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01份,有效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医学生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共纳入研究对象201例,其中,男性医学生57例,女性医学生144例;独生子女医学生82例;在读本科及以下学历医学生146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医学生55例;正在临床实习期医学生54例.具体见表1.

表1 医学生人口学特征Tab.1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students

2.2 COVID-19疫情期间医学生应激反应与应对方式

COVID-19疫情期间,医学生应激反应总分为57.22±19.12,显著高于常模(P<0.05).应激反应的各个维度,包括情绪应激反应、躯体应激反应、行为应激反应,显著高于常模(P<0.05).具体见表2.

表2 COVID-19疫情期间医学生应激反应各维度得分及与常模比较Tab.2 Stress reac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scores of each dimension and comparision with norm during COVID-19

COVID-19疫情期间,医学生的积极应对得分为1.61±0.75,略低于常模,但差异不显著(P>0.05);消极应对得分略高于常模,但差异不显著(P>0.05).具体见表3.

表3 COVID-19疫情期间医学生的应对方式及与常模比较Tab.3 Coping style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comparison with norm during COVID-19

2.3 COVID-19疫情期间影响医学生应激反应程度的单因素分析

将医学生在COVID-19疫情期间的应激反应得分作为因变量,医学生的年龄、性别、学历等人口学特征作为自变量,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独生子女、身边有确诊病例、由或途经武汉返程、未参加过COVID-19疫情相关知识培训、现居住省份确诊病例数≥1 000例、目前处于实习期的医学生应激反应水平更高.具体见表4、表5.

表4 COVID-19疫情期间影响医学生应激反应程度的单因素分析Tab.4 Univariate analysis of stress reac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during COVID-19 pandemic

表5 COVID-19疫情期间医学生应激反应程度的单因素分析Tab.5 Univariate analysis of stress reac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during COVID-19 pandemic

2.4 COVID-19疫情期间医学生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的相关性分析

将医学生的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得分分别与医学生的应激反应水平进行Pe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OVID-19疫情期间,消极应对是医学生总体应激程度、情绪应激反应的相关因素.具体见表6.

表6 COVID-19疫情期间医学生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的相关性分析Tab.6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coping style and stress reac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during COVID-19 pandemic

注:*表示P<0.05.

2.5 COVID-19疫情期间影响医学生应激反应程度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COVID-19期间医学生的应激反应总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变量进入方程的水准为α=0.05,剔除水准为α=0.10.根据多元回归分析对自变量的要求,对自变量进行赋值(见表7),消极应对按原始值进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省份、身边有无确诊病例进入回归方程,拟合优度为52.8%,可解释应激反应程度占总变异的27.2%.具体见表8.

表7 自变量赋值Tab.7 Assignment of independent variables

表8 COVID-19疫情期间医学生应激反应程度的多因素分析Tab.8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degree of stress reac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during COVID-19 pandemic

注:R2=0.272.

3 讨 论

3.1 COVID-19疫情期间医学生应激反应现状

本研究调查正处我国COVID-19疫情比较严重时期.调查显示,浙江省某高校医学生群体的应激反应得分为57.22±19.12,显著高于我国人口常模,处于较高水平.医学生的情绪应激反应得分、躯体应激反应得分、行为应激反应得分处于较高水平.根据拉扎勒斯的应激理论,具备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等特征的事件往往会导致个体继而产生群体性的应激反应,如焦虑、恐惧和强迫等心理症状和一系列的躯体和社会行为反应[2-3,14].过高的应激反应若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缓解,则会进一步发展为应激障碍[4].研究表明,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部分医学生会出现过度恐惧的心理和生理反应[7,15].本研究中医学生的情绪应激和躯体应激显著高于常模,与其研究结果一致.

3.2 COVID-19期间医学生应激反应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显示,独生子女的医学生应激反应程度高于有兄弟姐妹的医学生,这可能是由于医学生作为家庭独生子女,他们认为自己是家庭的未来,所以在疫情期间会更加害怕这种突发性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导致其应激反应增高.身边有确诊病例、由或途经武汉返程、现居住地省份确诊病例≥1 000例是导致医学生应激反应增高的影响因素,这可能与此次疾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泛、潜伏期长有关[16],并且所处地区病例多的医学生几乎每天都能听闻到本地确诊病例增多的消息,而有较大的心理负担或过度警觉,觉得自己处于较易感的环境中,从而产生较强烈的应激[17].提示有关部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时着重关注此类学生.

此外,是否参与过COVID-19相关知识培训也是医学生应激反应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医学生的心理状况比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更加稳定[18-21],原因在于相比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医学生具备一定的应对疾病的知识和技能.但也有研究显示,我国医学生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知识了解并不很深入[22],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但由于其年龄较小、社会阅历少,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也易产生负性情绪[23].本研究显示,未参与COVID-19相关知识培训的医学生应激水平高于参与过的医学生,说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知识培训能够帮助医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建议在医学生培养中增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的传授,增设应急处理的相关课程.

本研究表明,处于实习期的医学生应激程度高于未在实习期的医学生,医学生的临床实习一般是顶岗实习,处于实习期的医学生在假期结束后就要进入医院工作.研究表明,应激反应不仅与自身的认知有关,还源于客观环境[24].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场所,环境相对危险,加上处于实习期的医学生工作经验不足,所以他们的应激反应水平更高,这可能与担心假期结束后需返岗有关.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实习期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医院可以在实习学生返岗后合作开展专项的COVID-19知识与防护培训,以指导他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的同时完成工作任务.

3.3 COVID-19疫情期间医学生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的相关性

应对方式是指当个体应对环境变化时所采取的手段、策略和方法[25].本研究结果显示,在COVID-19期间医学生的消极应对与应激反应呈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与应激反应呈微弱负相关.研究表明,面临困境时,采取积极应对比消极应对更有效[26].本研究也显示,采取消极应对与应激反应的程度呈正相关.对消极应对倾向严重的医学生,我们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促使其转变应对方式.

4 结 论

COVID-19是一起全球性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27].医学生作为医学事业的接班人,将来会走上一线与各种疾病进行战斗,其心理应激问题值得关注.建议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对有较高应激反应的医学生进行疏导,并在今后的课程中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的教学,保证其今后能更加从容地面对类似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猜你喜欢
实习期突发性消极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跟踪导练(五)4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高职大学生实习期党员管理创新研究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驾照实习期注意事项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