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中外经贸稳定发展

2020-07-03 02:49
对外经贸实务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授贸易学院

由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主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上海国际贸易学会、上海世经学会国际贸易专委会联合《国际贸易问题》《南开经济研究》《上海对外贸易大学学报》《国际商务研究》等杂志社共同承办的“2019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年会暨国际贸易发展论坛”于2019年11月16-17日在上海举行。本次年会主题是“大变局中的外經贸稳定发展”,设有主旨演讲、专家论坛和六个不同主题的分论坛。与会学者和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就大变局中的外经贸稳定发展、70年经贸发展经验总结与前瞻、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外贸高质量发展、中美贸易摩擦和WTO改革、国际发展与合作等多个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

一、大变局中中国外经贸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新一轮信息技术和产业革命正在发生,大国博弈全面升级,国际规则和秩序面临深度调整。如何在大变局中稳定我国经贸发展并寻找新的增长契机是当前我国外贸政策的重要方向。而这就需要结合我国外经贸发展历史对当前国际经贸格局有更准确和更清晰的认识。

外经贸部原副部长沈觉人应邀作了题为“新中国70年来外经贸的巨大成就和在世界大变局中开放前行”的专题报告。他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在对外经贸方面的成就并指出党的正确领导、有利的国际环境以及全面开放的对外贸易政策等是我国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系统性地论述了习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思想并对如何在全球大变局中寻求经贸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WTO事务中心理事长、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王新奎教授就“数字经济全球化与WTO电子商务谈判”作了演讲,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收缩背景下数字经济是未来经济的增长力量之一,如何填补数字经济发展鸿沟和监管裂痕是数字经济全球化的重大挑战。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莉作了关于“贸易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值得研究的若干问题”报告,探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路径、意义以及规则问题等重要议题。李莉主任认为,全球价值链正从高速发展转向收缩期,本土化和区域化特征显著,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在立足现有经济特征背景下需要进行政府理念、手段和基础理论的转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副校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外开放研究院院长林桂军教授作了“对我国推进WTO投资便利化的建议”的演讲。随着世界对外投资的高速增长,各国对投资规则提出更高的要求。林桂军教授探讨了在WTO框架下加入投资便利化议题的重要性并就如何推动中国投资变化提出建议。认为中国的对外投资便利化应该采取温和态度,使用“低调-低起点-渐近”策略。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陆毅教授认为,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推动新一轮全面开放格局的重要战略举措,对中国出口与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根据2007—2018年间中国海关数据,以各省是否有自贸区作为政策冲击,研究发现,有自贸区的城市显著促进了出口的集约和扩展边际以及出口贸易方式的转变。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李坤望教授从代际之间职业流动角度考察全球化对机会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外贸易加剧了中国代际间职业向下的流动性,社会固化现象严重。

商务部政研室原副主任张国庆回顾了我国自贸试验区发展历程并对自贸区的经济影响进行了总结。他认为,目前我国自贸区在多个地区和多个领域已经全面开放且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大幅提高,经济效应明显,在未来应当进一步扩大投资贸易自由化、通关效率、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黄建忠教授从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角度分析了当前国际经贸格局中生产链和价值链相互嵌入的特征和成因。黄建忠教授认为,随着新兴大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产业链向两端的快速延伸,发达国家和后起国家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竞争不断加剧,这种竞争也将在全球化浪潮中进一步深度融合。

二、70年外经贸发展经验总结与前瞻

改革开放70周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环境和制度条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70年来,我国始终坚持市场经济、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的外贸发展道路。面对当前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总结对外开放理论和经验,对于我国下一个百年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唐宜红教授认为,在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革和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中国应该根据现有形势的变化构建新的对外贸易政策体系,积极参与WTO和区域贸易组织的规则构建,高度重视全球价值链和全球贸易伙伴关系。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成新轩教授系统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之后东亚地区产业链的变化特点以及中国对东亚价值链参与的影响。指出当前中国与东亚地区的产业融合程度提升在某种程度上带动了东亚地区的产业链深化,今后中国要加强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融合程度和制度化水平,推进区域生产网络建设。

广东外语外贸经济贸易学院陈万灵教授回顾了我国外贸体制改革40年的历程。认为中国外贸体制改革即是一个决策权和经营权不断下放的市场化过程。从统购统销计划经济、外贸承包经营、市场化改革到金融危机之后对标国际规则,特别是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在未来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制度和体制的开放水平,另一方面要防范开放带来的风险。

三、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当前我国自贸试验区的成果如何、存在的问题以及机制体制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与会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自己的观点。

天津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刘恩专教授认为,自贸区(港)是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的关键路径与重要载体,“双区协同”是制度型开放的战略路径,产业开放是自贸区制度型开放的现实路径。此外,考虑到我国自贸区(港)的制度试验性、“双边协同”的战略需要、区域发展的多样性与不平衡性以及自贸区(港)的开放属性,各个自贸区(港)应实现差异性开放。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自由贸易港研究院文娟副教授利用数据实证检验了自贸试验区对我国企业营商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的建立显著改善了当地城市企业营商环境,并指出未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和试验重点应放在企业税收和融资环境方面。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龙飞扬博士回顾了中国自贸试验区金融负面清单的发展沿革并进行了国际比較,从外资准入、服务贸易、区域贸易协定等多方面给出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启示。

北京师范大学经管学院任福耀硕士使用2009—2016年中国31个省区市样本,发现自贸区政策通过产业分工和经济互联机制对于区域经济增长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对长三角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京津冀和泛珠三角地区。

辽宁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常虹副教授讨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辽宁省制造业的国际产能合作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产业布局、融资模式、组织模式、文化环保、海外形象等方面给出推进辽宁省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的政策建议。

四、中美贸易摩擦和WTO改革

自2018年3月由美国发起的贸易摩擦引发了全球贸易格局变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和投资产生了不利的冲击。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构建新时代的大国关系对于中国和全球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全球价值链分工等贸易格局变化使得原来WTO框架的适用性降低,WTO的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改革并继续发挥WTO在全球贸易和投资问题中磋商和争端解决的重要性是当前的重要议题。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盛斌教授回顾了近年来世界逆全球化思潮的演变及成因,指出贸易自由化加剧收入分配恶化与贸易自由化之间的逻辑和经验关系,从理念变化、红利共享、风险抵御、劳动力市场等角度,围绕国际贸易和包容性增长,给出中国未来在全球价值链参与经济贸易发展目标的政策启示。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何伟文教授通过回顾中美贸易战的演进历程,分析了贸易战对于中美经济的影响,并从国内政治、战略、历史、理论和纲领根源廓清了贸易战的本质,最后对中美之间战略格局进行前瞻性预判,并从斗争合作和改革开放两个角度提出中国应对贸易战应当保持的战略定力。

浙江工商大学国际商务研究院刘文革教授分析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在解释中美贸易摩擦的不足,进而基于动态比较优势、要素价格和收入分配、产业结构调整,从新贸易冲突理论视角解释中美贸易摩擦,认为中美贸易摩擦根本的冲突根源是美国市场经济模式造成的固有缺陷。

日本神户大学赵来勋教授从产品质量角度考察中国企业遭遇反倾销调查的原因。研究发现,如果提高产品质量的边际成本很高或该企业的产品质量声誉很差,企业更倾向于生产低质量的产品,从而遭遇反倾销的概率会提高。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罗长远教授利用美国1989—2017年的上市公司作为实证研究样本,研究来自中国的进口竞争对于美国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结果表明,来自中国的进口竞争使得美国企业的经营变得更有效率,从而缓解了美国企业的融资约束,这为分析中美贸易对于两国经济福利和长期发展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孙楚仁教授从中国对外贸易开放是否改善各国收入不平等这一角度出发,考察中国对外开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关系,发现中国的贸易自由化进程有利于降低各国收入不平等。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代中强教授深入分析了美国发起知识产权调查的背后原因,并指出由美国发起的知识产权调查完全偏离其所宣称的“公平贸易”目标,实质上构成贸易壁垒。代中强教授就中国如何应对美国愈演愈烈的知识产权调查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国际合作与发展

2013年,以习近平为中心的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合作,构建高水平的开放格局,以开放促发展。不仅如此,我国还在国内通过增设自贸区、区域一体化战略进一步提高国内开放水平。

上海市社科联权衡研究员回顾了上海自贸区建设六年及其改革创新的成就和经验,分析了新一轮改革开放面临的新挑战与自贸区建设面临的新问题,进而从整体定位和发展目标指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未来的创新与突破点,同时阐述了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发展的八大创新,给出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南京大学商学院于津平教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便利化程度,并根据合成控制法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各国投资便利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西亚和东南亚地区是“一带一路”沿线最为理想的投资地区,同时就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的政策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陈波教授介绍了一带一路的背景、目标和目前概况,并利用2011-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国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加入“一带一路”减少了本国就业。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沈国兵教授系统回顾了中美经贸摩擦的源头和中国为何成为美国经贸摩擦主要对象的原因。指出长三角地区应当以中美经贸摩擦为契机,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动力,大力提升营商环境,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陈勇兵教授以中国对进口中间品反倾销为典型案例,研究反倾销对于国内下游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倾销会通过贸易转移效应、要素替代效应、规模结构效应、技术创新效应显著减低国内下游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为理解贸易救济政策对于下游企业绩效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张晓莉教授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专利数据,研究中间品进口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中间品进口数量的增加并不能提高企业研发创新,而需要与自身生产效率结合才会正向促进企业创新,同时市场集中度和产业类型对于该影响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张晓莉教授从促进进口贸易转型、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六、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毋庸置疑,我国已经成为贸易大国,贸易强国的基本特征越来越明显。然而,就外贸的出口质量、在贸易分工中的利得仍然有较大的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刘青教授以2002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调整为政策冲击,考察外资开放程度扩大对国内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进入通过低端锁定效应显著降低了国内本土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

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谢申祥教授同样以2002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变化为政策冲击,考察外资进入对国内企业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准入政策扩大主要通过促进企业退出和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这两个渠道提高了本土企业的就业。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苏振东副教授构建了一个衡量各国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指数并考察国家形象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中国国家形象打分较高的国家其进口中国的数量也越多。对发展中国家这一影响更大。

对外经贸大学WTO学院吕越副教授使用2003-2016年中国绿地投资数据,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影响。认为倡议的实施显著促进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其中设施联通、政策沟通、资金融通、贸易畅通和民心相同是影响这一效应的有效机制。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赵瑞丽讲师从理论和实证视角,考察存在集聚和互联网交互作用下互联网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准确剥离集聚的影响之后,互联网对企业出口数量并不显著,然而互联网发达程度提高会通过降低企业出口固定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出口概率和出口持续时间。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彭水军教授考察了贸易开放是否有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认为服务贸易自由化会有利于增加企业的融资渠道,并通过产业关联和技术溢出效应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特别是商业信贷和内源融资。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章韬副教授考察了全球供需冲击与企业出口产品转换。研究发现,企业-产品-目的国的转换频率很高,在EK模型进行拓展同时加入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冲击,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刘啟仁副教授考察了企业进口对企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选择效应问题的基础上进口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碳排放效率。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何树全教授从国家层面考察了各国制造业参与GVC的程度对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发达国家劳动要素GVC收入份额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产业层面都高于发展中国家。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鲍晓华教授将国内产业关联与全球价值链相结合,考察产业集聚对企业出口DVA的影响,并基于对集约边际的分解,比较与宏观结论的差异。研究发现,出口集聚通过广延和集约边际显著提高了出口额和出口国内增加值。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汤倩倩硕士使用2011年和2015年流动人口数据,发现出口贸易会显著促进高技能人才的流入。

上海對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李茜硕士考察贸易模式变化对多产品出口企业转换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从一般贸易转向混合贸易提高了企业的出口产品种类。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秘书处,执笔:赵瑞丽,高翔)

(本文全文转载《国际贸易论坛》2019年第四期)

猜你喜欢
教授贸易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学院掠影
贸易统计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