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森家族:引领计算机革命的“技术大拿”(下)

2020-07-03 02:49张锐
对外经贸实务 2020年6期
关键词:电脑计算机

张锐

挑战与危机之下革故鼎新,沃森家族用自己的明断与睿智打开了计算机革命的旷远前程;竞争与重围之下断臂求存,沃森家族用自己的骁勇与果敢扩开了计算机升级的广袤空间;负压与沉重之下砥砺前行,沃森家族用自己的耐心与痴迷撬开了商业王国扩容的高墙围城;守成与创新之下开疆拓土,沃森家族用自己的信任与包容摆开了管理人才辈出的精彩方阵。无与伦比的盖世精英,如数家珍的惊世杰作,泽被后人的传世精品,改变历史的旷世成就,承载着不朽岁月与经典传奇的炫酷与溢美之词都可以用来镶嵌与美妆沃森家族的风尚与作为。

计算机革命

在将IBM的最高权杖交到儿子手上的当年,老沃森便离开了人世。那天,IBM在华盛顿举行年度销售会议,82岁的老沃森在两个人搀扶下小心翼翼地向主席台走去。随着人们热烈的掌声,老沃森的身躯变得挺拔起来,步履越来越轻捷,最后竟一步跨两级台阶纵身跃上了主席台。在场的人们个个激动不已。然而,仅仅进行了不到10分钟的演讲,参会者听到老沃森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微弱,手也开始抖动起来,主持人见状不妙急忙上前将老沃森搀扶到后台。自此,人们再也没有见到老沃森重回舞台中央,而且这位老人也再也没有回到他熟悉的员工队伍中。

的确,在是否开发计算机上老沃森提出过反对意见,但这并不等于他就是一个冥古不化的老顽固,甚至看不到时代的进步趋势而抱残守缺。其实老沃森在是否投巨资开发研制计算机上与儿子的区别不在产品方向选择上,其更多的担心则是成本开支以及市场销路,而最终迫使老沃森做出让步的直接原因除了他聽到了打孔机出现严重滞销的市场消息外,如雷灌顶的是雷明顿·兰德公司研制出了一台Univac电脑,并将计算机正式推入商业用途。与作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Univac相比,IBM 的打孔机最快每秒执行4次加法运算,但前者每秒可执行5000次加法运算,而且Univac每秒钟可以进行50次乘法运算,还能做平方、立方、余弦、正弦和其他更加复杂的计算。

真正对IBM形成绞痛般刺激的还是Univac对自己使用价值的完全替代。Univac问世之前,华盛顿的人口统计局一直是IBM打孔机的忠实用户,但1950年统计局却改用Univac来处理人口普查资料,而且快速计算的结果受到上到白宫下到办事人员的一致好评。两年之后,第二台Univac参与了美国总统的大选统计工作。当时共和党候选人是62岁的艾森豪威尔,但新闻传媒普遍看好民主党竞选人史蒂文森,舆论几乎一边倒,只有Univac预测艾森豪威尔可能获胜。而这个结果大大超出了电视台的预料,甚至不敢如实播报。次年大选揭晓,艾森豪威尔大获全胜,Univac一同大出风头,兰德公司也因此成为了电子计算机的代名词。老沃森迅速将公司的总裁权杖交到了儿子手上,而小沃森也不负厚望,他先是聘请数学奇才冯·诺依曼担任公司的科学顾问,继而将IBM的工程师编队从500人快速扩编到4000多人,将实验室经费从3%增加到9%,同时放弃穿孔卡产品并采用一种速度百倍于此的磁记录技术来替代;另外,IBM还开发出逻辑电路、存储电路、磁带处理装置和记录头等产品,且与其他制造厂家共同开发真空管和磁带。很快,IBM研制出了“国防计算机”,紧接着在艾森豪威尔总统登基的1952年研制出名为“IBM 701”的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

速度与激情演绎出的当然不仅仅是阶段性成果。1956年四年一度的总统大选再度拉开帷幕,而此时电视上再也见不到Univac电脑,而尽是IBM的标志。数据显示,当年IBM已经占领了美国国内约70%的市场,公司收益超过7亿美元,几乎是“二战”结束时的六倍之多;与此同时,美国本土只留下以雷明顿·兰德公司为首的七家公司,新闻传媒戏称美国电脑业是“IBM和七个小矮人”。虽然IBM让兰德公司乖乖地收起了曾经不可一世的锋芒,并最终成为了电子计算机的领导者,但如同《福布斯》杂志当时所言:“曾经有人预测电子计算机市场会有几十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但实际上只有1.25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各公司为了几百万美元的单子各个争得头破血流”。因此,就计算机的营收与赢利能力来说,包括IBM在内,当时在电子计算机行业拼杀的十几家公司实际都在赔本赚吆喝,而且制表机依旧是IBM未来生存的主要业务。另外,虽然“IBM 701”较Univac在零部件结构上简化了很多,但依旧使用电子管作为原件,体积大、能耗高、散热大、噪声大、寿命短和可靠性低成为了它的硬伤。

为此,小沃森不仅向公司员工发出备忘录明确宣布不再设计使用电子管的机器,而且为了让广大员工了解晶体管,他自己买了100台晶体管收音机赠送给了那些守着电子管不放的人,让这些人体会晶体管的好处。与此同时,IBM与德州仪器开展合作,后者专门为IBM建立了一条硅晶体管生产线。随后IBM的一系列晶体管计算机也就是第二代计算机鱼贯面世,市场也好评如潮。数据显示,当时全美共有6000台电脑在运转,IBM就占了4000部。人们开始把IBM公司称作“蓝色巨人”。

惊天的豪赌

晶体管革命带来了计算机品质与功能的升级,但同时也引爆一个巨大的市场,甚至可以说市场的增量空间大到足以让那些手握重磅资金亦或怀揣技术神器的野心家们个个蠢蠢欲动与摩拳擦掌。

美国无线电公司RCA是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发明者,企业资金实力雄厚,在自己的老本行本来做得相当不错,但难以抵挡电子计算机市场巨大潜力的诱惑,于是对IBM发起了全面进攻,甚至一度擎起要与IBM平分计算机天下的旗帜。不过,论销售能力,RCA却一直被IBM摔出几条大街,而且计算机产品从来也没有给RCA带去半个子的财务进账,万般无奈之下,RCA宣布退出计算机行业,且最终被通用电气吞并。

通用电气公司曾是IBM最大的商用客户,论规模,它比IBM大很多,在当时全美500强公司中长期保持在前十,而同期IBM则排在50名左右。显然,兼并RCA后通用电气是否会踏入计算机行业的猜想一直令IBM惴惴不安。但尽管如此,IBM已经来不及作出更多的思量,因为它必须正面迎接其他更专业杀手的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是控制数据公司CDC和数字设备公司DEC构造出的市场合围之势。

CDC由自雷明顿·兰德公司走出来自立门户的几个技术大佬创建,主攻技术较为复杂的科研用超级计算机,并在1958年推出了当时最先进、速度最快的1604型超级科学计算机,且5年之后又推出了比IBM的7000系列计算机强三倍的6600型产品。自此,CDC在超级计算机市场基本碾压IBM。与此同时,DEC瞄准了低端市场,其推出的首款小型计算机PDP-1只有家用冰箱那么大,并在落地当年卖出了89台,随后用户规模突飞猛进。

不难看出,服务科学计算的计算机高端市场以及侧重商业数据处理的低端市场分别被CDC和DEC抢走了不少,而且除了提供商用数据计算的1400系列和提供科研用超级计算的7000系列外,IBM在小型计算机市场的涉足并不深,对此,如果拿不出一点看家本领与绝门功夫,不排除其市场份额有可能继续被蚕食的可能,更不说还有虎视眈眈的通用电气。面对这种情况,小沃森选择了一生中最大的豪赌,从而将IBM推向了要么彻底陨落要么登基封帝的风口浪尖,而决定这一切的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System/360”。

受到当时的技术约束,IBM推出8种电脑产品对于用户而言存在着共同的痛点,那就是内部结构各不相同,彼此软硬件互不兼容,导致一旦用户想换个其他类型的计算机,从打印机、磁盘驱动器到软件等所有配套产品都要跟着一起更换。这种状况不仅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也恶化了用户的产品体验度,最终也会弱化客户的忠诚度。而最为严重的损失是,更换软硬件过程中有可能导致用户数据资源的丢失或者账户被窃取,最终直接威胁到用户的财务与商业安全。

小沃森就曾亲眼看到過公司之间内部资源内耗的不协调场景。当时,IBM有两个电脑部门,初衷本来是希望它们相互竞争以促进新产品的开发,实际运行中也确实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弊端也十分严重,两部门之间为了竞争导致产品型号各自为政。中间小沃森也直接告诫两个部门负责人必须加强团结,减少重叠的产品门类和生产线,但似乎无济于事。无奈之下,小沃森最终采取了强行把两个部门的尖端工程师互换交流使用的变通手法,结果相应的共识在两部门之间慢慢生成。受此启示,小沃森才也最终下定决心投入“System/360”的研发。

新电脑系统以360为名,意思是“一个整圈,360°”,既表示IBM将涵盖低中高三档的计算需求实现全面覆盖,也代表全新系列的计算机机型彼此之间在外设、操作系统等软硬件上完全兼容。由此可以看出,除了商用数据处理的普通计算机和服务于科学计算的超级计算机外,IBM如今还要将小型机市场结实地揽入怀抱,而且所有机型还具备了兼容性。“System/360系统”彰显出的是IBM要统一计算机江湖的巨大野心。

不仅野心十分庞大,IBM为“System/360”投入的财务资金也格外令人咋舌。除了软件开发费用耗费了5亿美元外,建厂和开发设计硬件的费用高达45亿美元,总共加起来“System/360”耗资50亿美元之巨。纵向上比较,它的财务成本是美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的2.5倍;横向上看,项目启动时IBM的年营业额不过18.17亿,净利润不过2.05亿。正是如此,System/360”被看成是IBM的终极核武器,是对所有竞争对手全面出击、横扫六合的亮剑,剑出,不是群狼阵亡,就是血槽已空的巨人自己倒下。

然而,IBM没有倒下,而是以更加伟岸的身姿出现在大众面前。就在老沃森创建公司的50周年之际,共有6个型号的大、中、小型电脑和44种新式的配套设备,从功能较弱的360/51型小型机,到功能超过51型500倍的360/91型大型机,清一色的“兼容机”走下IBM的生产线。为庆祝它们的诞生,IBM分别在美国63个城市和14个国家举行记者招待会,近万人莅临盛会。在纽约,小沃森亲自租用一辆专列火车,率领着200多名记者浩浩荡荡开往波基普西实验室。他向全世界庄重宣布:“这是IBM自成立以来最重要的划时代产品。”

的确,一场惊天豪赌让人类历史中的第三代电脑正式登上了时代舞台,之后,美国太空总署采用五部搭载“System/360”的计算机执行阿波罗十一号任务,帮助人类登月成功。更重要的商业意义还在于,在计算机的历史上,“兼容”从此成为深入人心的概念和推动电脑产业革命最响亮的口号,也融化成了电脑文明最基本的信念。当然,作为引领创新的大赢家,IBM的帝王地位也被进一步夯实。

反垄断的炮火

从前期制造销售打孔制表机,到转身进入计算机领域,IBM一直以头雁的角色飞翔在行业最前列,然而,越是占据先锋位置,企业往往更担心自己地位的滑坡或者丧失,如同《永远向前:IBM动员歌》中的那句唱词:“我们虽然很强大,但是我们会变得更强大,我们不能失败”。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驱动,小沃森才必须在“System/360”上进行空前押注,也就有了IBM随后商业体量迅速膨胀,直至霸占了美国超过80%的计算机市场。

但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且在一个行业市场上,任何一家企业的声量过于强大,势必对其他竞争对手形成强烈的“挤出效应”,特别是按照当时IBM的发展势头,如果任其圈城掠地之势无节制地扩张蔓延,整个计算机行业尤其是大型计算机行业最终可能就只剩下IBM一家公司了。于是,就在IBM只顾埋头拉车而不顾抬头看路之际,一场由商业巨头们联合撬动并由美国政府直接监管推动的反垄断诉讼降落到了IBM的身上。

翻看相关历史文献,许多人发现针对IBM发起反垄断官司的始作俑者是CDC,由此也产生了许多的不解,因为如前所指,CDC已经在科研用的超级计算机领域对IBM形成了反超与碾压,挑起反垄断官司也的确没有道理。但问题是我们可能只看到了前戏,而没有看到后剧。CDC推出6600计算机后,性能是IBM7000系列的3倍,骄傲的小沃森无法容忍世界上最快最好的电脑居然不是出自IBM之手,于是在公司内部发了一个备忘录表达他的恼怒:“他们开发这个电脑系列的实验室,包括看门人在内总共只有34个人,其中14位工程师,4位编制程序的人员,他们之中只有1名博士和1名资深的程序编制人员。再拿他们和我们公司比较一下,我们是一个资金、人员十分雄厚的大企业,我难以理解,我们为什么反而不能在电脑行业中居领先的地位,而让别人供应世界最先进的电脑”。

反击的脚步随即在恼怒之后迅疾迈出。小沃森向市场公开宣布,IBM 将为用户研发出比6600更强大、更便宜的超级计算机。面对着巨人发出的声音,特别有了“System/360”的前期背书,所有用户对小沃森的表态选择了相信,买方市场也开始进入观望期,6600同时陷入卖不动的窘境,CDC的账目上开始出现严重财政赤字,股价从75美元下降到了不足30美元。可是,当IBM真的推出了它的超级计算机以后,大家发现其功能和价格并不像IBM所自描自述地那样强大和便宜,用户们马上有了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气急败坏的CDC趁机抄起了反戈一击的武器,并成为了在后来反垄断诉讼中给IBM带来最大麻烦的人。

按照文献披露,当年美国司法部收到四面八方控诉IBM垄断市场的文件多达7.6亿件,要求肢解、剥夺和重组这家公司呼声此起彼伏。而对于IBM来说,当时已经亲眼目睹了美孚石油公司、AT&T等巨型公司因垄断而被分拆的残酷事实,一种大厦将倾的不详之感也开始在自己的脑海中弥散开来。作为被诉方必须履行的义务,IBM公开了大量企业文件供对方律师检索,据说当时IBM提供了1700万份文件资料,连接起来竟有1000多米长。CDC检索了400万份,确定其中100万份与反托拉斯案件有关,然后他们将这100万份进行了微缩处理,又将最关键的8万份进行了编码和分类,输入了计算机进行备案和检索。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电脑来进行大规模诉讼。某种意义上而言,假若没有CDC的技术支持,政府和其他竞争对手对IBM的诉讼可能会因海量资料而毫无头绪,但CDC的强大数据分析与计算功能最终加速了IBM恐慌的到来。

遭遇四面楚歌的IBM选择了与对手和解。按照和解协议,CDC撤诉并把那8万份资料还给了IBM,IBM转手将这些材料彻底销毁;作为交易,IBM把一个专门做信息处理工作的分部卖给了CDC,让它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电脑信息服务商。另外,IBM还向CDC购买了大约1亿美元的产品和服务,包括CDC的1500万诉讼费。于是,这场起自1956年的商业纠纷案直到1995年美国司法部宣布终止才划上句号。

职业经理人时代

反垄断官司不仅令IBM元气大伤,也让小沃森身心疲惫,甚至小沃森还因心肌梗塞而住进医院。出院两个月后,小沃森在1972年6月正式提出了辞呈。随着小沃森的退隐和兄弟姐妹的离世,沃森家族逐渐消失在IBM帝国身后,IBM也正式进入职业经理人时代。

有人统计,小沃森执掌IBM的20年中,IBM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0%,超过了他的父亲,也超越了当时世界上大部分公司领袖。资料显示,小沃森辞职的当年,IBM已经彻底击败了通用电气公司、美国无线电公司和斯佩里·通用自动计算机公司,而且在小沃森任职期间,IBM 为股东创造的财富超过了商业史上任何一家公司,且这一成就一直延续到 90 年代的牛市,《财富》杂志因此宣布小沃森“是当代最伟大的资本家”。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小沃森是将IBM刻进计算机历史的那个人,并以统领者身份掀起了人类计算机革命的阵阵狂澜,而对于IBM而言,他留下的最具价值的精神遗产就是那句脍炙人口的几个字:“IBM就是服务”。

文森特·利尔森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就加入IBM,从一名推销员做起,逐步跻身于IBM领导层。在当时小沃森准备开发“System/360”的动议下,公司许多人提出反对意见,利尔森等少数人毅然站在了小沃森的一边,牵头组建了一个名为“研究、生产、发展系统工程委员会”的技术攻关组织,并在两个月内拿出了一份长达8页纸的分析报告——《IBM360系统电子计算机》,从此,利尔森进入到了小沃森理想接班人的视野。从年龄上看,利尔森只比小沃森大两岁,担任IBM董事长不到一年中便带头制定了公司领导退休制度,18个月后,利尔森主动辞职,把权柄交给了弗兰克·卡利。

在整个任期,卡利最大的贡献就是力挺了IBM进入PC(个人电脑)业务。在卡利之前,看似强大的IBM与普通消费者并无直接关联,而是主要面向机构客户。对此,卡利成立了一个名为“国际象棋”的项目小组,提出了一年内开发出微型電脑的计划。果然,由13名技术骨干如期完成任务,IBM将机器命名为“个人电脑”。

约翰·埃克斯作为IBM的第六任董事长,感受到了反垄断官司遗留下来的阵阵剧痛。曾经被IBM扶植起来的兼容机厂商当时已经占领了55%全球市场,超过了IBM公司本身,因此,当IBM新研制的PS/2电脑问世时,以康柏公司为首的九大兼容机厂商再也不愿继续唯IBM马首是瞻,而是在兼容标准上另立门户,由此导致以PC开放策略大获其利的“蓝色巨人”重重关上了开放大门,进而丧失了单枪匹马号令计算机产业的资格。受到影响,IBM在1993年发生史上首次亏损,并且由于在任期间连续亏损额达到 168亿美元,公司股票狂跌到史无前例的每股40美元,同时IBM的PC机被挤出国际市场前三名,大型机产品也是巨量积压,埃克斯不得不向董事会提前递交辞呈。不过,在埃克斯任职三年中,IBM造就了四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发布了具有无线通讯功能的笔记本电脑。

人称“食品大王”的路易斯·郭士纳可以说是救火队长,之前任职于美国最大的RJR 食品烟草公司,IBM之所以跨界选帅,目的是希望郭士纳这样的人才能够剑走偏锋,带来与传统彻底决裂的新气象。不负众望。郭士纳大刀阔斧免掉了25个IBM副总裁头衔,半年之内果断裁员4.5万人,同时下令停止了几乎所有的大型电脑生产线,并调动资金新建了北卡罗那州的PC电脑生产工厂。上任次年,郭士纳让IBM获得了90年代以来第一次赢利,紧接着便提出 “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简称NCC),先后通过收购莲花(Lotus)软件公司与网络软件Notes进入互联网领域,同时在IBM成立网络计算部门,历来以硬件为标配的IBM开始轻资产化。另外,在郭士纳任职期间,IBM“深蓝”计算机在国际象棋比赛中先后两次打败世界冠军。

弗吉尼亚·罗曼是IBM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掌门,作为公司目前的在职舵手,罗曼有过担任IBM全球保险和金融服务部门总经理以及IBM全球销售高级副总裁的资历,并有非常不错的管理业绩。罗曼在任期间,IBM以创办人老沃森为名,推出了史上第一台听懂人类自然语言的超级计算机(沃森),象征人机互动进入全新时代。对于IBM的未来战略,罗曼增加了SMAC(Social+Mobile+Big Data&Analytics+Cloud)方向:通过数据与分析为客户创造独特的业务洞见;通过云平台、产品和服务改变自身商业模式,从面向单一客户出售硬件到构建统一接入的资源平台;通过社交、移动技术和产品帮助客户增加消费价值。

猜你喜欢
电脑计算机
电脑
电脑节来了
电脑能够自己思考吗?
计算机操作系统
穿裙子的“计算机”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都是电脑惹的祸
强化学习及其在电脑围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