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背景下兵团第四师七十八团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2020-07-04 02:13张丽梅田燕秋
兵团党校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全域旅游旅游业

张丽梅 田燕秋

[摘要]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兵团第四师七十八团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发展旅游产业的潜力。树立大旅游发展格局和全域旅游理念,大力发展旅游业,以“一业兴百业兴”,推动一二产业升级,促进团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关键词] 兵团七十八团;全域旅游;旅游业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0)03—0022—05

[作者简介]张丽梅,女,兵团第四师党委党校教师; 田燕秋,女,兵团党委党校教授、科研处处长。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以旅游业为主导,对社会资源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其他行业的积极融入,引导全民共同参与。1兵团第四师七十八团(以下简称七十八团)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团场,且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以全域旅游理念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实现区域内资源有效整合,引领团场经济协同发展是“十四五”团场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七十八团旅游资源基本状况

七十八团有新疆乃至全国一流的旅游资源,人文、自然、民俗、文化等类型丰富、特色鲜明。从世界遗产地中天山之巅到世界名城特克斯,构建了七十八团丰富多彩的资源基础,名城小镇、雪山草甸、森林峡谷、河湖湿地、民族风情全部涵盖,是“塞外江南 大美伊犁”的缩影。可概括为“十有”。

有名城。 驻地特克斯县城——八卦城是根据《周易》八卦“后天图”方位设计,完整地融合64卦386爻易经数建成,街道路路相通,纵横交错,形如一个八卦勘盆,堪称是一部凝固、有形的《周易》。因此而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奖,被称为“八卦名城”,2007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有小镇。七十八团阿热勒镇是农林牧副业全面发展,集工交建商文教卫生功能于一体的军垦小镇(又称苹果小镇),是中国易经文化、乌孙文化、哈萨克文化、军垦文化的唯一汇集地。

有山。团部(阿热勒镇)南面就是世界自然遗产地——新疆天山喀拉峻—库尔德宁段。天山山脉哈尔克山北坡雪峰冰川、云杉矗立,山脚下坐落着中国民俗旅游重点村寨——克什库什台哈萨克族民俗村(兵团第四师七十八团五连)。

有水。七十八团三面临河,水资源充沛:特克斯河是团场农区的主灌溉水源;阔克苏河,是特克斯河的一条支流,九曲十八弯是这条支流中的一處奇景,河流发端中天山雪峰,两岸山谷崎岖曼妙,是摄影爱好者的摄影天堂,河水一路向南环绕七十八团农区(一连、二连、三连)汇入特克斯河;克什库什台河,发端中天山雪峰,是库尔代河源流之一,也是七十八团克什库什台哈萨克民宿村(五连)的人畜共用水源。还有温泉和湖泊:阿热善药浴温泉,位于阔克苏河中游大峡谷西岸,是一处高品位温泉;白石湖,位于七十八团东南,离团镇直线距80公里,是南天山北坡冰川故道上的冰碛堰寒湖,湖周白石嶙峋,湖名因此而得。

有森林。琼克什库什台草原上原始森林面积达4万余公顷,以云杉、白桦为主,参天大树古朴神秘,静谧如天籁,“天籁之林”是喀拉峻五大景区之一(待开发,是七十八团的夏草场),林间有以羊肚菌为代表的山珍。

有峡谷。阔克苏大峡谷,集雄、险、奇、幽、美为一体,谷中有风洞、温泉、云杉、冰川、雪山、小溪、瀑布、河流等;库尔带河大峡谷(以库尔代河为界,河西为七十八团区域),集山、水、湖于一身,谷中百鸟争鸣,湖水清澈、群山倒蘸,空气清新,小叶胡杨、野杏林等资源极具景观吸引力,库尔代河大峡谷漂流已是喀拉峻景区的热点。

有湿地。特克斯河、阔克苏河、克什库什台河三条大水系孕育出十余万亩的次森林湿地,植被的多样性颇具观赏价值。其中野生沙棘、黑加仑鲜果可食、熬制果酱,干果可入茶入药,极具开发价值。

有草原。喀拉峻草原,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AAAAA景区(由阔克苏大峡谷、西喀拉峻、东喀拉峻、中天山雪峰和天籁之林五大景区构成,总面积2848平方公里。其中西喀拉峻(已开发)、中天山雪峰和天籁之林(未开发)三大景区大部都在七十八团域内);琼克什库什台草原,哈萨克语“大平台子”之意,位于特克斯县南部山区,以高山-丘陵为主,有“一山四季景,十里不同天”的美称,“人体草原”是她不同于其他草原的最柔美之处。草原上的当归、党参、贝母等珍稀名贵中草药是天山山脉的代表性草本植物。七十八团克什库什台哈萨克族民俗村(五连)在草原南端,辖管区域90余万亩,“中天山雪峰”“天籁之林”、克什库什台路西鲜花台、克什库什台河、丝路古道、白石湖、库尔代河大峡谷都在其中。

有花海。喀拉峻草原上的鲜花每年六月绽放,因种群不同,黄蓝粉白各色鲜花成片儿的绽放,如哈萨克毡房里的手织挂毯。

有民族风情。七十八团是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少数民族人口高达近60%;还有两个少数民族聚居连队,哈萨克族占连队人口均在85%以上。哈萨克族特色的美食、歌舞、刺绣、雕刻、民间体育等等,是这个民族生活的组成部分,并以其丰富内涵和鲜明特色吸引着过客游人和当地其他民族居民。

有绿色生态。哈萨克族、蒙古族是草原游牧民族,具有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理念和传统美德,加之特克斯县、七十八团发展中的保护性开发,保留了天山山脉中段雪山森林草原河湖最原始的本真。2012年,七十八团“伊帅”品牌下的黄元帅、红元帅、红富士、树上干杏四大果品就获得了国家农业部的绿色食品认证;乌孙记忆·八卦边城——新疆伊犁州特克斯县荣获中国国土经济学会“2016年百佳深呼吸小城”,2010年中国首批低碳旅游示范县、“全疆首批康养先行先试区”,2017年获“国家园林县城”称号,2018年被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绿色是这个区域的底色。

有文化底蕴。七十八团场镇核心区、驻县社区、高山牧区674平方公里的土地镶嵌在特克斯县76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犬牙交错、唇齿相依。这里既是中国古丝绸之路的北道,也是中国西域最大游牧古国——乌孙国所在地;既是中国古代最大的赛马场——“汗草原”所在地,也是中国道教文化传播最西端的地方;既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建立京畿“牙帐”最多的地方,也是西域迎娶公主(西汉细君、解忧两位公主)最多的地方;既是古代西汉军垦的发端地,也是现代军垦的承接地。

二、七十八团旅游业发展优势

(一)资源优势

七十八团旅游资源品位很高,丰厚度强,分布广泛,主要特点表现在人文景观独特,历史文化厚重,自然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郁、军垦文化靓丽等五个方面,并且拥有良好的特色农副产品资源(果品及畜产品)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条件。旅游资源的片点化与层次丰富、类型多样相统一,具有唯一性、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特点,颇具开发潜力。

(二)地理优势

七十八团北临特克斯河,与特克斯县隔河相望;东南与阔克苏等乡场为邻;南部跨天山与拜城县接壤;西南与乔拉克铁热克等乡场毗邻;团部所在的阿热勒农区东起特克斯河与阔克苏河交汇处,西至特克斯县良繁场,南北以阔克苏河为界;团部(阿热勒镇)位于阿热勒农区西部,距伊宁市123.6公里;驻县商贸区在八卦城西三环兑卦爻位,飞地六连在都拉塔口岸;766县道穿越团而过直抵喀拉峻景区,通村公路阿—克线穿越克什库什台哈萨克族民俗村(七十八团五连),是通往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琼克什库什台的唯一通道。七十八团具有沿边、沿路、沿河、沿山的独特地缘优势。

(三)环境优势

居于新疆全域旅游井喷式发展大趋势,背靠伊犁州打造伊犁?国际旅游谷、世界级精品旅游目的地大蓝图,置身特克斯县全域旅游、全域规划范围。团域驻地有AAAAA级景区一个,AAA级景区3个;近邻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远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七十八团地处逆温带控制区,是典型的北温带大陆性气候,日光资源丰富,海拔1200—1600米(长寿海拔黄金带),这里植被层次丰富,珍禽、动物品种繁多,四季分明,无严寒酷暑、无干热,空气洁净,无蚊虫、无污染。年均气温5.3℃,≥10℃有效积温2292.2℃,年均日照2732.2小时,相对湿度65%以上,负氧离子含量每毫升空气中达到2500个以上,堪称“天然氧吧”“洗肺吧”。

(四)人文优势

发展全域旅游已成共识。上到团场决策者下至普通百姓、从团场居民到八方客人对七十八团发展全域旅游的认识不谋而合。这种自动自发的共识为团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一呼百应之势已现端倪。职工群众自动自发,先行先试开办民宿、牧家乐,现有民宿16家、床位260个,牧家乐10家、毡房40个。七十八团发展全域旅游的大众创业模式已经开启,一部分职工装修院落,准备发展民宿;另外广东、上海等内地客商看好前景,在场镇中心区、喀拉峻景区沿线连队购买职工农家院。

三、发展全域旅游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缺乏统一规划,资源优势尚未转化成发展优势

七十八团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旅游产品严重匮乏。一是旅游资源处于自发开发的状态,缺少统一规划;二是产业结构单一、层次低、规模小,带动效应不强;三是旅游产品形式单一、内容单调,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旅游资源、休闲度假旅游资源没有深度挖掘,从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看,游购娱的产品太少。

(二)基础设施滞后于全域旅游发展要求

七十八团旅游业正在起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集散、旅游交通、旅游标识体系等四大短板亟待解决,尤其是全域范围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标识体系建设迫在眉睫。基础设施是投资环境的主要内容,设施不到位必将加大招商难度。

(三)旅游形象亟待建立

七十八团旅游形象的认知度较低,定位不明确、旅游形象的宣传手段单一,力度不够。相比较之下,周边地区如特克斯县与喀拉峻草原都已形成旅游品牌,建立七十八团自己的旅游形象、培育自己的旅游品牌迫在眉睫。

(四)人力资源匮乏

七十八团是四师少数民族聚居度最高的团场,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更为突出,旅游业从业人员无论从质量、数量上都难以满足旅游业大规模发展的需要。该团全民参与旅游产业发展意识已经形成,还需进一步引导与强化。

四、以全域旅游理念引领七十八团旅游业发展

(一)牢固树立大旅游观,明确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定位、战略选择

总体思路。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把握旅游业消费大众化、需求品质化、竞争国际化、发展全域化、产业现代化的趋势,不断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长产业链,拓展新业态,打响“田园军垦镇·世遗吉祥地”和“易经中国?中国康泰养生避暑胜地”品牌,力争把七十八团打造成北疆重要的休闲度假体验游目的地,兵团国家级旅游精品的重要板块,兵团领先、疆内著名、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成为游客来伊犁的必游地。

发展目标。围绕一个目标(北疆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实现一个转变(由观光游向观光休闲体验游转变)、推进两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七十八团五连国家AAAAA级景区创建)、打造三大亮点(易经中国·中国康泰养生避暑胜地、“伊帅”果品标准园示范基地、哈萨克族特色乡村旅游示范连队建设(三连)、突出四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旅游标识体系建立、节庆活动——办好第一届中国农垦旅游第四师七十八团“军垦易韵”杏花节)、推进五项工作(旅游商品开发、旅游招商、产业融合、智慧旅游提升、旅游援疆)、开展六项行动(质量效益行动、安全生产行动、绿化美化行动、卫生整治行动、生态保护行动、旅游执法行动),让“田园军垦镇·世遗吉祥地”和“易经中国·中国康泰养生避暑胜地”成为每个人的心声和来伊旅游的最好体验。

战略选择。一是文化立团战略。弘扬团场的军垦文化、易经文化、乌孙-哈萨克民族特色文化,打造两张名片,培育“军垦易韵”文化旅游品牌,把七十八团建设成为兵团“中国屯垦旅游”品牌的重要支撑。二是龙头引领战略。以核心优势资源为基础开发重点景区,并促进景区做大做强,塑造龙头,构建核心吸引物,以龙头景区带动区域整体发展。三是品牌突围战略。借助易经、乌孙历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军垦易韵”作为旅游发展的主题和核心突破口,通过挖掘“军垦易韵”文化内涵,构建支撑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体系和品牌体系,实现品牌的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四是全面融合战略。推进旅游业与七十八团发展的全面融合,通过旅游发展来“调结构、增效益、塑品牌”,引领农业增加附加效益、工业特色化升级、第三产业提质增效及城镇品质化发展。五是区域联动战略。积极融入伊犁国际旅游谷的大格局中,与周边五县五团进行联动,通过线路串联、联合营销推广等措施提高七十八团的知名度,增加市场份额。

(二)科学规划统筹,着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1.完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修订《七十八团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完成“天籁之林”“七十八团五连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克什库什台哈萨克族民族特色文化村”两个AAAAA级景区设计和“易经中国?中国康泰养生避暑胜地”“七十八团三连“伊帅韵”哈萨克民族风情连”两个AAA级景区设计。

2.优化两个布局。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依托资源优势、抢抓发展机遇,把旅游业打造成七十八团主导产业,联动一二三产发展升级,构建“一主两翼”发展格局。通过“旅游+”发展模式,形成“一业兴百业兴”的大发展局面。一产围绕旅游批发市场需求,逐步开展林果、畜牧品种改良,实施集约化、特色化生产,实现从农牧产品生产向旅游商品生产转型。二产围绕旅游消费市场,进行优质林果、畜肉为原料的旅游商品精深加工,在产品包装方面要追求文化特色、“军垦易韵”文化内涵,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美誉度。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保护性开发利用,严格旅游规划建设管控,加强对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资源的保护,构筑具有地域特征、民族特色的城乡建筑风貌。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住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倡导绿色旅游消費,绿色旅游出行。

(三)加快要素体系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功能

1.深度开发旅游产品。借助“伊帅”品牌影响力,开发“伊帅”果品系列特色旅游商品;依托团场少数民族人力资源优势,打造“七十八印象”民族特色食品、手工艺品商品品牌;深挖厚重历史文化价值,开发文创产品,打造“军垦易韵”旅游纪念品商品品牌,推进品牌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

2.培养提升服务能力。内强素质,加强涉旅行业从业人员培训,规范服务礼仪与服务流程,增强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加强景区管理提升服务水平,特别是做好景区讲解服务和接待服务的规范和提升。外树形象,在商业街区、交通枢纽、景区景点、高速公路服务区等设立七十八团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提供旅游信息与服务。

3.筹划举办旅游节庆。依托资源优势、人员素养优势和组织动员优势,积极谋划、筹备各类节庆赛事,如举办七十八团“军垦易韵”太极健身术大赛、七十八团“军垦易韵”五月红歌·杏花节、克什库什台·中国游牧民族草原文化民间体育运动会、朱雀桥—克什库什台山地自行车赛、克什库什台山花节、克什库什台中国航拍摄影大赛,以及策划克什库什台·乌孙和亲大型情景剧演绎,加快提升“印象七十八”的旅游知名度。

4.加强宣传推介。在“中国农垦旅游”宣传品牌统领下,叫响“易经中国·中国康泰养生避暑胜地”“七十八团五连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克什库什台哈萨克族民族特色文化村)旅游品牌,运用各种方式加大全程宣传推介力度。实施“五个一”工程,即制作一部宣传片、印制一套宣传折页、编写一本导游词、整理编写一套七十八团故事、唱红一首七十八团团歌;推进旅游宣传片上飞机、上火车、上央视、上户外大屏;争取《远方的家》栏目组实地考察取材;争取对口援疆市主流媒体安排时间、版面帮助宣传推介七十八团旅游;组织开展七十八旅游走进无锡、走进镇江活动,在无锡、镇江开展宣传推介。

(四)切实加强领导,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各涉旅部门要履行协同责任,树立全局观念,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作配合,积极参与支持旅游业发展,形成强大合力。各旅游行业要履行协调责任,加快七十八团旅游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规范旅游经营和从业行为,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2.加大人才培养、就业培训。加大旅游人才培养、选拔和引进力度,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爱旅游、能干事、有担当的旅游管理队伍。发挥镇江对口援建优势,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本地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一是加快人才培养。通过调整旅游部门编制,选拔培养一批规划设计、景区管理、市场营销、景区讲解等专业队伍;发掘、引进、培养一批文化能人、合作社带头人和工匠艺人。二是开展全员提能增素培训。利用冬季农闲、旅游淡季开展全员从业技能培训,通过餐饮、刺绣、雕刻、旅游接待礼仪、诚信经营理念培训,让厨娘变厨师,让家庭绣品、雕刻小样变绣坊精品和雕刻艺术品。针对少数民族从业者加强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特别是旅游用语的国家通用语言培训。通过培训增加从业能力、提振从业信心,壮大从业者队伍,推动旅游快速发展。

3.加强旅游执法,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引导扶持民宿(农牧家乐)实现规范运营,打造精品民宿示范点,稳步推进民宿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旅游安全教育、预防、检查、报告、应急处理、紧急救援、善后处理及保险赔付等制度;引导旅游企业诚信经营,全面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加大旅游执法和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旅游执法机构,完善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公安、交通、卫生、市场监督等部门要依法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五)突出特色、多规一统

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统筹谋划团场全域旅游的发展目标定位、发展战略、产业融入布局,确保总规与全域旅游专项规划一张蓝图,发挥好总规的统领作用。秉持“全区域、全产业、全居民”理念,进一步完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立足旅游者角度规划设计旅游目的地配套完善。不低于毗邻知名景区的星级等次设计规格。在军垦文化背景下凸显文化差异打造旅游产品,兼容军垦文化、易经文化、乌孙民族文化、丝路文化,设立七十八团全域旅游Logo。

任编辑:彭银春

1蒙欣欣:《解析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载《旅游纵览》2016年第4期。

猜你喜欢
全域旅游旅游业
缅甸预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重启国内旅游业
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嘉峪关市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探索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人力资本投资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