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模式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浅析

2020-07-06 03:18侯召响
科技风 2020年18期
关键词:大类招生通识教育人才培养

侯召响

摘 要:大类招生模式作为高等教育招生和人才培养的一种新型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采用,大类招生模式与通识教育理念有关,强调“宽口径、厚基础”,目的在于更好的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大类招生模式通过通识教育教学方式和延迟专业选择制度来对大学生发展施加影响,这种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业成就、职业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也会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迷惘、厌学、情绪低落、抑郁、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缺失等心理问题。

关键词:大类招生;通识教育;人才培养

随着高等教育不断的改革和探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在高考招生的时候采取大类招生模式,与按专业招生不同,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在招生录取时只按照学科大类或者文理科大类而不按照具体的专业招生,学生进校后学习两年的基础课程,到了高年级再进校专业分流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1]。该招生模式在国内最早是由北京大学提出,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京大学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16字教学改革方针,希望在大学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高年级实施宽口径的专业教育,该思想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所采用,高校之所以采用大类招生的模式,就是为了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2]。那么大类招生模式能否比按专业招生更好的实现大学人才培养的职能呢?

一、大类招生模式对大学生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

大类招生通常与通识教育理念有关,这种教育理念来源于国外,满都拉等详细分析了东京大学大类招生制度关于专业选择与专业分流流程、专业院系选拔标准和名额分配等方面的情况,让我们对相对成熟的大类招生和培养模式有一个全面认识,而刘春桃等在对美国七所顶尖文理学院的教育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五条可以被我国高校进行借鉴的经验[3]。大类招生和培养模式已经在很多高校中实施,唐苏琼认为大类招生在强化基础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4],肯定了大类招生的积极意义,而颜兵兵等提出国内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在实施大类招生过程中存在专业分布不合理、培养方案不匹配、分流方案不科学、学生管理不流畅、志愿填报不均衡等问题[5],显然大类招生具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地方院校中还存在着不足。另外,彭直兴[6]、鲁钊阳[7]、姚蓉[8]、方守湖[9]等学者对与大类招生密切相关的“基础课建设”、“专业分流”、“班导师”、“主体评价”等内容进行了研究,为国内高校实施大类招生提供了参考途径。而陈宪民[10]通过对某高校电子信息类首届按大类招生培养的毕业生和以往的近二届毕业生的相关数据分析,发现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大类招生对大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提供了理论支持。以往研究成果对大类招生的内涵、概念界定、优势、劣势、实施方法和实施过程中的不足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但是关于大类招生对大学生发展方面的研究有些许不足。

二、大类招生模式对大学生发展影响的理论基础

人才培养、科研活动和社会服务是大学的三大职能,其中人才培养应该是三大职能中的重点,大学招生和培养活动的改革出发点都是为了实现大学生更好的发展,而大类招生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改革措施。这种理念和德雷克·博克关于大学生发展的理论相切合,德雷克·博克关于大学生发展的相关理论是其整个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阐释了大学“为什么培养人”、“应该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他认为“培养学生广博的知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是本科教育众多目标中最重要的两大指标”,他还强调,大学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和职业的准备,而这需要大学为学生提供通识课程教学、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和职业素养训练[11]。大类招生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通识教育和延迟专业选择制度来落地的,这正是对德雷克·博克高等教育思想的践行和实践。下面我们将对大类招生模式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三、大类招生模式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

大类招生作为一种新颖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的按专业招生相比,在学生招生、学生培养、学生管理和学生评价等方面都有很多的不同点,大类招生主要是通过通识教育教学方式和延迟专业选择制度来实现的,而这两项活动对大学生发展同时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一)大类招生模式对大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

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在高校较低年级普遍采用通识教育,学生培养时采用“通识课程—大类课程—专业课程”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通识课程和大类课程属于基础课程,是学生在进行专业分流前的两年需要完成的,专业课程则是在专业分流后再进行学习。与按专业招生模式的课程不同,按大类招生的学生,会更加全面的接触和学习到更多门类学科和类型的课程,多门类学科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擅长的专业,尤其是跨学科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增加视野,锻炼思维,从而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

与按专业招生不同,学生报考和入校时不分专业,经过一到两年基础课程的学习,再进行专业分流,这种延迟专业选择的方式,避免了家长和学生报考时选专业的盲目性,同时经过前期对多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对具体专业情况和前景的了解,以及对自我兴趣和擅长的充分认识,专业分流时,家长和学生掌握了更充分的信息,对分流后的专业满意度更高。这种满意度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转化为学生毕业后踏入社会后的职业能力。另外,在进行专业分流的时候,高校根据学校自身的资源对每个专业的人数都会有限定,然后根据相应指标来选拔学生,而通识教育阶段的成绩将会使评价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生为了能夠选取到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专业,必定会加强学业的学习,结合通识教育课程的多样性,这将最终会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并且这种动力是内生的、可持续的,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质量提供保障。

通识教育给学生带来的跨学科视野和创新思维,以及延迟选专业的制度,也可以潜在的影响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通过一到两年的通识课程和大类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且为了能够在专业分流的时候能够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会大大提高,从而获得较高GPA的同时拥有了较为厚实的理论基础,在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专业后,通过班导师的指导,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都会大大提高,这种兴趣和能力又会进一步促使学生去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从而获得更大的科研成就。

(二)大类招生模式对大学生发展的消极影响

大类招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和科研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实现大学的三大职能。但是,该模式也会给大学生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主要是集中在大学生的心理方面。

与按专业招生相比,大类招生的通识教育阶段,通常高校会给学生安排大量的基础课程,这些课程的教学方式、课程难度等都与高中不同,从而给学生带来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并且由于是按照大类招生,学生没有具体的专业,需要在短时间内学习大量的课程,目标感不强,长期以往就会产生迷惘和厌学的情绪。另外,在专业分流的时候,由于學校的教育资源有限,会重点考察前期通识教育的学习成绩,而选择专业时学生会综合考虑兴趣和职业前景,这就导致热门专业的选择人数较多,而冷门专业的选择人数较少,从而导致部分学生不能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更有甚者导致两极分化,成绩好的学生都选择了热门专业,而成绩不好的学生只能被迫选择冷门专业,这将会导致部分学生情绪低落甚至抑郁,而这种结果也许是因为学生成绩GPA的计算方式不合理导致的[3]。另外,为了方便学生管理,专业分流的同时也会对已有的班级和宿舍进行重新分配,这将会导致学生重新面对新的班集体和生活学习环境,从而降低学生的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些由大类招生给学生带来的心理问题,将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也背离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目的和初衷,所以需要及时的采取心理干预和疏导。

参考文献:

[1]巩曰光,梁广.高校学科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S2):168-170.

[2]李斌,罗赣虹.高校大类招生:精英教育的一种推进模式[J].大学教育科学,2012,(5):11-16.

[3]满都拉,卢晓东.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大类招生与专业分流——以东京大学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3):21-27.

[4]唐苏琼.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88-89.

[5]颜兵兵,魏天路,李德君.地方院校大类招生教育模式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6,卷缺失(7):25-28.

[6]彭直兴,王艳蓉,田荣刚.大类招生背景下地方院校基础课建设途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6):158-160.

[7]鲁钊阳.大类招生背景下本科生二次专业选择权保障机制构建研究[J].教育评论,2018,(2):3-6.

[8]姚蓉.大类招生背景下的人文社科基础班之班导师工作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4,(8):81-83.

[9]方守湖.大类招生主体评价和设置原则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9,(24):54-55.

[10]陈宪民.大类招生模式下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2,(S1):105-106.

[11]郑金鹏,于晓明.学生发展理论视域下德雷克·博克高等教育思想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7):27-29.

作者简介:侯召响(1991-),男,天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大类招生通识教育人才培养
涉农专业大类招生的探索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大类招生模式下大学生专业分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对“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