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叙事与《一九四二》

2020-07-06 16:38顾中秀
牡丹 2020年9期
关键词:老范灾民灾难

顾中秀

影片《一九四二》真实再现了一九四二年河南发生的灾难,从灾民、政府、军队、传教士、美国记者等多个角度、多条线索展现出战争与饥荒夹击下的社会众生相。影片主要通过东家老范与瞎鹿两个家庭的逃难史展现灾民在身体与精神上所遭受的双重折磨,揭示出饥荒对原有社会秩序、伦理价值等的冲击,在对人性的展现中完成历史反思的任务。通过故事的讲述,我们得以重新审视历史,看清身后的来路,并以此观照未来。

一、灾难下的民间社会

影片首先以蒋介石的讲话交代了时代背景,国内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抗击日寇。在此背景下,对于蒋政府来说,河南的旱灾便成了可以从长计议的事情。而老百姓在自身难以果腹的情况下,还要为军队提供粮食,不堪重负的农民最终汇成一股流民大军往陕西迁徙。在灾难所造成的极端化处境中,民间世界呈现出一系列不同以往的景观。

在不可躲避的灾难面前,生存成为第一准则,人性中的暴力因子在饥饿的压抑中释放出来,原有的社会秩序被逐渐破坏。饥饿的农民自发组织到一起,扛起铡刀、锄头,到地主家抢夺粮食,也就是所谓的“吃大户”。地主老范为人精明,尽管他为了降低损失尽力斡旋,最终还是没能避免与前来“吃大户”乡民的暴力冲突。乡土社会本质上是一个熟人社会,在一个村落中生活的民众彼此之间会有很多交集,大家互相熟悉。

在老范家哄抢的农民本身和他也很熟悉,甚至接受过他的恩惠,比如带领大家抢粮的剌猬小时候犯病,老范曾赶着马车带剌猬去看病,而瞎鹿则是他的佃户,但为了生存下去,两人都加入到抢粮的队伍中来。在暴力的冲击下,农村处于一种混乱、失序的狀态,国家权力在这里彻底失效,老范的粮仓被抢,房子被烧,儿子也在混乱中被人剌死,但他无法通过有效渠道申诉自己的遭遇,保障自身的权益,只能加入逃荒的人群,以此来躲避失序社会中可能发生的灾祸。

在饥荒所造成的非常态社会里,传统价值观念也面临着冲击。中国传统男权社会用“贞操观”来规训女性,但在饥荒的特殊场景中,贞操让位于生存,女性用自己的身体来换取粮食。在这种置换中,受伤害的不光是女性,也是女性身边的亲人。影片中老范的儿子受伤后向佃户瞎鹿求救,瞎鹿一反往日唯唯诺诺的形象,恶狠狠地对少东家说“以为我不知道,想霸着我女人”,这个有些懦弱的农民一直知道少东家觊觎自己的妻子,内心十分愤怒,却缺乏反抗的资本,毕竟家庭的温饱依附于地主阶层。在艰苦的现实生活面前,瞎鹿只能压抑自己的情感,只有当局势发生变化,环境开始朝着不利于老范一家的方向发展时,瞎鹿才敢借机发泄出内心的愤怒,他一脚踢翻垂死的少东家,加入哄抢行列的行为实际上是长期压抑之后的一种爆发。

相比花枝,老范的女儿星星一直受到很好的保护,逃荒初期,在贫苦农家已经断炊的时候,她还在用米粥喂养自己的猫。但随着家庭的衰败,粮食也成为困扰老范家的问题,不堪饥饿折磨的星星最终决定将自己卖到妓院。老范听到女儿想法的第一反应是反对,但转眼想到家庭成员的相继死亡,也只能默许女儿的行为。逃难之前,当老范发现粮仓里儿子正在追求花枝时,暗暗骂了一句“畜牲”,在他的价值观念里是不能认同儿子的这种行为的。但当他看到女儿被人贩子选中时,却下意识地露出一个微笑,虽然这笑很快被悔意所代替,但我们仍可以看出在灾难面前,人的价值观念所发生的微妙游移。

无论自然灾害还是国民政府在政治上的错误,最终的承受者都是底层民众。在灾害的侵袭下,农民为了求得卑微的生存付出极大的代价,无论东家老范一家还是瞎鹿一家都经历了家庭成员的离散和死亡。在巨大的灾难和混乱的现实面前,个体无法把握自己的生命,能够支撑他们的唯有强烈的求生意志和超拔的忍耐力,所幸总有人能凭借这些走出苦难,生存下来。

二、灾难中的人性考验

下至灾民,上至国民政府,每一个人都要在灾难的考验中做出选择。对灾民来说可能是在生存与道德等方面进行选择,对国民政府来说则是在救济还是不救济之间进行选择。影片就在对人物价值选择的表现中对人性进行深入挖掘。

处于社会最底层的灾民,在毁灭性的灾难面前,既表现出人性崇高的一面,也表现出人性阴暗的一面,对他们性格的呈现同时也体现了影片在探索国民性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封建社会中等级分明,阶级壁垒森严,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无论政治还是经济上都处于被压抑的状态,这种压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他们心理的扭曲,所以瞎鹿母亲在看到东家老范也踏上逃荒之路时,说到“我看逃荒好,把他家也变得跟咱家一样”,一句话说出了农民心中潜藏的怨气。逃荒本是一件可悲的事,但看到往日比自己强的人也有落难的一天,瞎鹿母亲反而产生一种复仇的快感,在这个可悲又可恨的人物身上我们能看到阿Q的影子。但瞎鹿一家更多地表现了农民身上朴实善良的一面,东家老范的驴车被大兵抢去后,怀孕的儿媳体力难以支撑接下来的行程,老范向瞎鹿夫妇求助,虽然花枝也吐出“他们也有求着咱们的时候,解气”之类嫉恨的话,但两人还是同意把自家的车借给老范。同时,瞎鹿对于母亲十分孝顺,甚至想卖掉女儿为母亲治病。

东家老范的自私、狡黠最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农民的性格。他待人和和气气,很会拉拢人心,在应对“吃大户”的乡民和罢工的栓柱时,则体现出他处事的智慧。他知道栓柱喜欢星星,在劝说栓柱时有意提到这一点,轻松地化解了一场矛盾。瞎鹿一家断粮,为了生病的母亲,决定卖掉女儿,面对这一场景,老范认为“这是演给咱看的”,但都是乡里乡亲,他不能不伸出援手,从粮袋里舀出一碗粮,又倒回去半碗,交给瞎鹿的时候,还不忘交代以后要还回来,所作所为让人忍不住发笑。厨子老马和东家老范属于同一类型的人物,精明务实,但他的性格中又体现出价值观的丧失。大灾之年,他通过巡回法庭敲诈灾民,国民党撤退之后,他又主动投敌,成为日本军队的厨师,为了生存,彻底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体现了底层民众超强适应性中卑劣的一面。

与面对灾民群体时所表现出的复杂情感不同,影片对国民党政府的大小官员基本持一种批判立场,揭露了他们人性中贪婪逐利的一面。面对各方面的利益平衡,国民政府竟然放弃了河南的三百万灾民,并将军队从河南撤出,使灾民直接暴露在日军的炮火之下,他们的决策加速了灾民的死亡,成为灾害的帮凶。握有重权的统治阶级已经被权力所异化,灾民的生命在他们眼里成为可以弃置一边的“包袱”,这种选择的结果必将是丧失民心,走向覆灭。国民政府内部乱象丛生,军队贪腐盛行,对地方横征暴敛,明知河南灾情严重,还是像正常年份一样征收军粮,小军官则借机中饱私囊,投机倒把现象十分严重。政府官员更是其心各异,河南尽管有李培基这样的清流坐镇,还是难以压制各个部门官员为了自身利益进行的争夺,赈灾粮款迟迟得不到分配,行政效率十分低下,整个社会处于一种大厦将崩的氛围之中,这些人身上所体现的正是被权力和利益所扭曲的人性。

三、正义伦理

对正义的坚守在记者白修德的身上得到彰显。为了探知事情的真相,白修德只身一人深入灾难现场,拍下一系列反映灾民实际生活状况的照片。民众的受难场景深深地触动了他,所以当老范组织瞎鹿、栓柱想要偷走他的驴时,他并未追究。当日本轰炸机从难民头顶飞过时,他会愤怒地举枪射击。拿到第一手资料,离开河南以后,白修德没有急于向公众披露河南的灾情,而是通过各种渠道觐见蒋介石,说服蒋关注灾情,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超越国界的人道主义同情。作为一个外国记者,出于职业素养和对灾民的人道同情,白修德天然地选择站在正义的一方,他可以毫不犹豫地在行动中将这种正义贯彻到底。但对于河南最高领导人李培基来说,想要将正义的信念贯彻到行动中并不容易。为了争取到救灾物资,李培基也曾面见蒋介石,但面对总统的日理万机,以及对他的关怀和信任,他不敢将河南的真实情况当面告知蒋,只能托人将书面材料转交给他。在腐败的官场里,李培基处处碰壁,他请求驻扎在河南的司令官减免军粮的征收,受到对方的毫不留情的拒绝,等到政府终于划拨救灾物资,下属们又为物资的分配你争我夺,性格宽厚的他在官场上不断受到掣肘,尽管有心救灾也没能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尽管在当时部分官员身上流露出富有良知的一面,当他们得知有三百万人死于饥荒时,一时也难以接受并为之落泪,但转过身来,他们又收回眼泪恢复往常的状态,投入到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去。他们思考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巩固国家政权,战争时期物资短缺,而河南灾情严重,选择救灾势必会影响抗战,在道义与政权稳定性之间,国民政府选择了后者,人民的利益在宏大政治叙事中被忽视。

忽视这场灾难的何止是他们,我们不是也快要将它遗忘了吗,就像电影开头所说的那样,与这场灾难同时发生的还有“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庆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历史书记载了后者的大部分事件,却没有透露关于前者的信息,今天我们通过电影和文学作品了解到这些弱者的死亡,对历史的思考应该由此打开,并延续到遥远的未来。

责任编辑王小朋

猜你喜欢
老范灾民灾难
雷击灾难
老范的故事
一个“太阳能灯”男孩
跟谁说
灾难报道常见问题及反思
卖苹果的老范
不会写诗的老范
9岁男孩过生日不要礼物 要给灾民买比萨
灾难不是“假想敌”
党是灾民铁靠山(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