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永涛:扶贫先“扶智”,治村要建制

2020-07-08 02:07盛素芬通讯员高红兵
农村.农业.农民 2020年13期
关键词:南村扶智第一书记

本刊全媒体记者 盛素芬 通讯员 高红兵

“在这里,我以三句诗为提纲,作表态发言。第一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第二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第三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2020年3月14日下午,在河南省太康县高贤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施“四个清零”百日总攻行动誓师大会上,一位驻村书记的诗意发言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就是河南省太康县委办公室下派南村岗村驻村第一书记石永涛。据悉,南村岗村是个贫困村,如今已跃成为乡里的明星村,甚至成为全县的明星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南村岗村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战各项任务,自然与石永涛这个“火车头”是分不开的。那么,是谁给了这位驻村第一书记力量?这位驻村第一书记是只有花拳绣腿,还是真有本事?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深入到基层采访,全面了解了这位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历程:石永涛于2017年5月来到南村岗村开展工作,在派出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高贤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他相继在村里推行“胡同长”制,对全村的9条大街、16条胡同进行文化命名、并全部硬化,又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完善《村“两委”干部签到坐班制》《党员积分制》《“两委”干部议事制》等16项工作制度,提升了为民服务能力。当下的南村岗村,以制度管人,靠流程管事,用“两委”干部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他看来,管理是门高深的学问,其核心是管人,而管人的核心是管心;管好了人心,才能人心所向、无坚不摧。

石永涛所驻的南村岗村地处河南省太康县高贤乡西部1.5公里处,东邻高西村,西邻具台岗村,南邻张寨村,北邻杞县竹林乡。总户数694户,人口2555人,辖8个村民组,耕地2991亩。入村时该村有贫困户137户632人,截至目前已脱贫135户627人,还剩2户5人未脱贫。在脱贫攻坚之前,该村产业发展滞后,以农业种植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西瓜、辣椒等农作物,少部分农户养猪、鸡、鸭或羊等。在脱贫攻坚之后,该村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光伏发电带贫、扶贫车间带贫、恒大种养基地带贫等带贫方式,覆盖带动村里全部贫困户有了稳定收入,村级集体经济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该村无论是在脱贫攻坚上,还是人居环境治理方面,都走在了全乡乃至全县的前列。这里的群众对此最有体会。自从他们这里有了好书记、好政策、好领头人,他们的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比一年好。前后变化这么大,确实与石永涛这个好带头人分不开。从县委机关下来担任南村岗村驻村第一书记的他,有思路,有干劲,在扶贫上选择从“扶智”入手,不仅为村里修成了水泥路,架上了路灯,还召开党员干部群众会,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为原来的9条大街、16条胡同用仙女、阳光、霞光等有文化内涵的名字重新进行命名,从此让每条大街、每条胡同都有了响亮的名字。更重要的是,石永涛深知管理和模范作用的力量,全村脱贫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盏灯照亮一群人,而是许多盏灯去照亮所有的人。因而,他与“两委”班子商议,积极响应高贤乡党委在脱贫攻坚中所思、所想、所盼,遵循“党委政府有号召,支部村委有回应”的原则,发动党员干部起带头作用,实行“胡同长”制,在党员群众中推选出25名责任心强、有感召力的人担任“胡同长”,其职责主要是保持治理后的胡同和街道无杂物乱堆,无污水乱流,无乱贴乱画,无私搭乱建行为发生,熔铸脱贫攻坚真正的“精神芯片”。

小小“胡同长”,扶贫大智慧。在石永涛看来,农村许多好的政策、机制关键在于实施与落实上,这就需要管理到位。因而,“胡同长”们确定后,他时常主持召开座谈会,对新任“胡同长”进行辅导培训,并规定每月月底召开“胡同长议事会”,定期向“胡同长”通报村“两委”工作、分析研判会议的召开情况以及群众诉求处理反馈的情况等。输血不如造血,扶贫先要“扶智”。“胡同长”制实施后,石永涛强调做好三个结合,正是让“扶智”有章可寻。

首先,要做好与文化传承相结合。变化的是时代,不变的是文化与时代的“对位”。推行“胡同长”制,深入挖掘本村革命历史文化、乡风道德文化和农耕民俗文化,从空间布局、功能分布、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精心设计,打造出一街一品、一胡同一景的移风易俗主题文化墙,展现本土好人美德故事和人文民俗风情,努力实现留住乡愁。正是因为如此,近两年来南村岗村获得“县级文明村镇”和“市级文明村镇”殊荣。

其次,要做好与弘扬时代主题相结合。该村成立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修建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传习所,开展理论、科技、卫生、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传习活动150多场(次);加强队伍建设,成立各类新风协会,开展“接父母回家”活动等;在实际工作中融入移风易俗元素,增设移风易俗资料、书籍等,重点宣传村史文化、乡风文明、道德典型等,把文明新风吹进田间地头和农家小院,收到“感染一个家庭,带动一个院落,辐射一个村组,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让每家每户都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使其铭刻在心灵、落实到行动、体现于细微、融入到生活,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不断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最后,要做好与乡村振兴相结合。集结“胡同长”,开展“垃圾清理行动”“文明乡风提升行动”“农村绿化美化行动”三项行动”。配备垃圾收集、清运“小黄车”8辆,垃圾桶120只,保洁工具、服装86件,清理陈年垃圾近万吨,对9条大街进行绿化美化,种植树木1200株。围村沟、河、路、渠绿化率在95%以上;农田林网控制率在95%以上。

诚如石永涛引用的诗所言:“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南村岗村正是因为有了驻村第一书记这样高瞻远瞩的领导、动力十足的“火车头”,有了党群一条心、干群一家亲、全村人团结一心干事业的拼劲,该村这条火车才会得以风驰电掣般飞驰向前,奔跑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而这一切,群众都看在眼里,该村村民普遍反映的是:“自从有了好书记、好制度,村里大小事有人管了,有人操心了。”这让石永涛很欣慰,因为群众的满意就是对他最高的奖赏,让村民过上小康生活就是他最好的履职。

猜你喜欢
南村扶智第一书记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芦南探索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绿水青山间捧出“金饭碗”——探访芦南村的乡村振兴故事
用树叶辑成的书
扶贫扶智 点亮希望——平凉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扶贫·扶志·扶智
《第一书记扶贫手记》
驻村第一书记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美丽中国:扶贫先扶“智”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