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铜鼓音乐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研究

2020-07-09 03:15邓熙
北方音乐 2020年9期
关键词:传承保护水族文化价值

【摘要】本文阐述水族铜鼓音乐文化传承保护的现实意义,分析水族铜鼓音乐文化传承保护的重点难点,剖析水族铜鼓音乐文化传承保护的现存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水族铜鼓音乐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水族;铜鼓音乐;传承保护;创新发展;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9-0034-02

【本文著录格式】邓熙.水族铜鼓音乐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研究[J].北方音乐,2020,05(09):34-35.

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工作快速发展,相关理论研究逐步深入,相关学者主要围绕铜鼓文化的起源发展、传承意义与现状、保护路径与对策等进行探究,为铜鼓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以便更好地呈现铜鼓文化传承现状及其问题,为新时期铜鼓文化传承提供新思路。如杨青青(2017)《文化象征符号的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月亮河乡布依族铜鼓神圣性的再造》、黄文富(2018)《中国-东盟合作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若干问题思考以铜鼓习俗为例》和谭晓霞(2019)《重构集体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路径云南城寨村铜鼓及铜鼓舞的人类学考察》等。

一、水族铜鼓音乐文化传承保护的现实意义

(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核心内容

铜鼓文化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中华文化的辉煌结晶,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财富。铜鼓音乐文化有着鲜明的东方特色,是世界文化重要的宝库珍藏。当前,国内外关于铜鼓的研究已逐渐形成体系,涉及铜鼓的历史渊源、文化寓意、图腾崇拜和节庆功能等方面。关于铜鼓类音乐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主要集中在壮族铜鼓音乐、瑶族铜鼓音乐和布依族铜鼓音乐等方面。

(二)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和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迫切需要

现阶段,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显著,世界各国均经受多元文化冲击,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高度关注文化事业的建设发展,积极开展非遗保护与传承。我国西部的贵州省作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核心省份,将铜鼓音乐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价值予以挖掘应用,将其传承好、保护好和发展好,对于丰富民族文化资源及其内涵,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二、水族铜鼓音乐文化传承保护的现存问题

(一)文化传承人稀缺,文化逐渐没落

目前,在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之一就是文化传承人严重不足。如盘县某镇水族是铜鼓音乐文化的发源地,以往铜鼓文化兴盛,诸多村民都是铜鼓音乐传承人,而现今铜鼓传承人几乎全无。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水族地区的铜鼓音乐传承人老年化严重,文化传承濒临后继无人窘况。根据当地文化站记录,在传统文化继承人的年龄统计中,50%以上的传承人已年过七旬,尤其是最高龄已超过84岁。这些传承人对铜鼓音乐文化的掌握相对全面娴熟,但是都已年迈,将会给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带来无法挽救的损失。在走访马过河村水族羊场坝时,部分同志说道“铜鼓音乐文化传承靠的是口传心授,政府提倡传承人带徒学艺,但是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生存较为困难。特别是随着大量村民外迁,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人们不愿花时间精力在学习和传承上。”这也是水族铜鼓音乐文化渐渐没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支持力度有限,补贴严重匮乏

在铜鼓文化传承人补贴方面,地区给予的补贴额度较小,真正落实到传承人并不多。如果缺乏传承人是铜鼓音乐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那么政策宣传和支持力度不够,则是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自2006年以来,我国财政在非遗保护中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累积完成超过35亿元的投入,85%以上的资金用于非遗传承保护,包含文化传承人的补贴。但是,从政策制定到实际落地仍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地区仍存在拨款不到位和分配不合理等现象,导致非遗保护资金短缺,未能有效解决现存问题。

根据访谈数据和资料,水族的铜鼓音乐文化保护资金主要来源于三类。一是地方政府拨款。主要涉及文化普查、非遺项目申报等文化工作及其相关活动的费用支出,并为民族文化节庆和演出等提供费用赞助。据初步统计,水族地区政府财政年均投入120万元用于该类费用支出;二是地方政府文化传承人资金补助。根据传承人等级予以分配,其中县级200元/年/人、州级1000元、省级2000-3000元和国家级1万元。为此,国家级传承人平均每月补助不足1000元,仅能勉强维持基本生活;三是国家财政补贴。国家每年补贴2-3个项目,资金控制在15-100万元,分配到省级,每个项目仅5-10万元。虽然国家财政拨款逐年增加,但是真正落实到铜鼓音乐文化传承保护的工作费用明显短缺,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工作仍显得举步维艰。

(三)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整体价值未能充分体现

目前,在铜鼓音乐文化传承保护的实际工作中,铜鼓音乐文化并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创新发展,铜鼓音乐文化传承保护更多集中在文化层面,也是相关文化保护部门的工作内容。通过对铜鼓音乐文化元素的整合和传播,扩大文化影响力,但是具体的文化传播形式较为单一。例如盘县某镇“水族”的铜鼓传说,祖先做官时向朝廷申请铸造铜鼓,相传是根据十二行星进行仿铸,鼓面雕刻花纹,中间镶嵌太阳,边缘配以星星,总体看似大钵,敲击清脆明亮,使用极为方便。但是由于文化开发力度不够,大量有趣且有价值的文化并没有得到有效挖掘和充分利用。

三、水族铜鼓音乐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注重文化传承人培养,奠定文化传承保护根基

针对水族铜鼓音乐文化传承保护中传承人严重不足问题,可以给予专项财政补贴,如每年针对传承人制定相应的补贴额度,帮助他们解决生存问题。最为理想的是,充分利用铜鼓音乐文化传承,为他们创造财富;如果仍存困难,可以从其他层面满足他们的生存需要,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针对传承人积极组织开展研修研习培训活动。如文化部门主办培训,旨在提升传承人文化素养与工艺水平。这一举措的直接效果就是为非遗文化培养更多接班人,间接效果能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有利于传统文化活力的激发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加大资金补贴力度,确保传承后继有人

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不仅要有制度保障,更要有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当地政府可根据非遗文化的实际状况,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根据某水族地区财政厅资料,2018年下达3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省级铜鼓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通过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财政补贴政策,为铜鼓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资金保障。

(三)创新文化传播形式,注重文化创新成效

民族地区要将铜鼓音乐文化作为地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项目进行开展,如组织编写“非遗进校园”等地方性乡土教材;开展“青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铜鼓音乐文化进校园”、经典铜鼓表演、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以及地区博物馆开展铜鼓音乐文化全民阅读等活动;组织实施国家文化保护工程和铜鼓音乐文化保护项目;借助文化保护项目,强化铜鼓音乐文化传承保护的规划编制,做好国保、省保和市保单位的保护与管理工作。通过相应文化传承保护的规划编制,以及多样化传播形式的应用,促进铜鼓音乐文化在更广阔领域得以应用,注重创造性地转化和創新性发展,确保文化生命力得以延续。

在铜鼓音乐文化传承保护中,积极探索铜鼓音乐和现代音乐结合的发展路径,促进铜鼓音乐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创新。诸多传统文化的普及面较为狭小,流传范围受到严重限制,不利于文化影响力的对外扩大与传承保护。为此,政府和文化部门必须加强文化宣传,扩大文化影响力,让文化“走出去”。特别是在当前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迅速,文化宣传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功能,实现高效而广泛地传播。例如2018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十三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保护成果,全民共享”。为推进铜鼓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大力弘扬水族地区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展示近年来水族铜鼓音乐文化保护工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提高全社会的传承保护意识。在此期间,地区政府和文化建设管理部门可以积极组织开展文化传承保护活动,强化文化宣传和弘扬传承保护工作,积极联系文艺演艺团体、文化传承人等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传承保护活动,不断促进文化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借助新媒体的发展优势,促进多渠道的文化传播和宣传,让铜鼓文化深入人心,进一步促进文化传承发展,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四、结束语

从古至今,铜鼓不再仅仅是单纯的打击乐器,而是水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音乐文化研究价值,而且具有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目前,水族铜鼓音乐文化传承保护仍存在诸多差距和不足,亟需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在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中,注重把握铜鼓音乐文化的价值和内涵,积极培养文化传承保护继承人才,充分挖掘文化精髓,有力促进铜鼓文化艺术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晓霞.重构集体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路径——云南城寨村铜鼓及铜鼓舞的人类学考察[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73-79.

[2]黄文富.中国-东盟合作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若干问题思考——以铜鼓习俗为例[J].歌海,2018(3): 119-123.

[3]杨青青.文化象征符号的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月亮河乡布依族铜鼓神圣性的再造[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4(6):66-72.

[4]梁杨帆.“互联网+”时代下的广西民族艺术传承与创新——以广西铜鼓艺术为例[J].大众科技,2016,18(06):142-144,42.

[5]张萍,王溯,张亚莉.白裤瑶的“铜鼓崇拜”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基于体育人类学的视角[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3,18(3):350-353.

作者简介:邓熙(1985—),女,湖南,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声乐。

猜你喜欢
传承保护水族文化价值
日照水族舞蹈传承与发展模式研究
民族文化有传人
上帝的水族馆
广东粤语发展及岭南文化的传承保护策略探究
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性及传承发展探析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民间组织在粤剧传承保护中的作用分析
古村镇调查法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