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历史悬疑剧《长安十二时辰》的配角塑造探析

2020-07-12 07:12
河北画报 2020年18期
关键词:时辰配角长安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外国语学院

2017年初,文字鬼才“马亲王”马伯庸的长篇历史可能性小说《长安十二时辰》问世,名噪一时,阅读者众。2017年双11那天,曹盾导演在经过漫长一年的筹备后,长篇历史悬疑剧《长安十二时辰》开拍,拍摄时间长达八个月,投资六亿。又经过一年的等待之后,6月27日,此剧突然零宣发上线,两天之后,依靠自身高超过硬的匠心品质、电影质感的绝美画面、精美超俗的服化道、反转烧脑的情节、独特的文化美学吸引了大批高知观众,口碑开始发酵,成为2019年毫无悬念的现象级精品剧,被称为尊重观众智商的良心国剧。48集播完,豆瓣20多万人打出了8.6的高分。此剧背景设置为公元744年正月十四,上元节前,唐玄宗改天元三年为天宝三载,大唐盛世臻于巅峰,贺知章曾用“昭昭有唐,天俾万国”来形容当时长安的流光溢彩和波澜壮阔。但歌舞升平的盛世繁华之下隐藏的是千疮百孔、行将陨落的帝国。暗流涌动、风云际会,盛世长安要面临一场巨大阴谋。12时辰内破危局、拯危城的快节奏24小时热血反恐的使命落在以胸怀天下、誓守苍生的靖安司司丞李必和特立独行、智勇双全的死囚张小敬身上。两位主角一冷一热两种性格,一高一低两种阶层,一个运筹帷幄,一个跑酷捉贼,一文一武的双男主搭配确实是本剧亮点。但曹盾导演曾说:本剧的主角不是李必,不是张小敬,而是长安。此剧的成功之处,是并没有集中篇幅塑造高大全的大主角,而是用很大力量复原了弥漫历史氛围、充盈时代风貌的长安烟火味的一天,刻画了数量庞大、形象生动丰满的生活在长安底层的小人物,他们有血有肉、真实立体。可以说,此剧中没有一个没有用的角色,每一个配角,都是气象万千、鲜活生动的长安不可或缺的一笔。我们撷取几个剧中的小角色,分析解读他们的命运,以求解读《长安十二时辰》的高段位人物刻画和主题渲染。

一、小乙——守护长安的兵

林小乙可能是剧中第一个让观众泪目并难以割舍的小角色,小乙在剧中是不良人,是张小敬安插在地下城葛老身边的暗桩,他是守护长安的不计其数的底层不良人之一,他是一枚主动选择牺牲的棋子,虎死骨立。他深得葛老信任,被葛老当成儿子,但他一直在偷偷传地下城的消息给万年县,张小敬以小乙一人性命,换长安几十万人安全,小乙在剧中台词寥寥可数,一句“小乙办的差,张帅可还满意?请张帅赐福”后,慨然赴死。小乙这样的底层不良人,是长安万年昌盛安乐的基石。小乙的长安守护者形象,凸显了万众守长安的宏大主题,同时,这个配角的刻画也让主角张小敬的“再做一天不良帅,再守一天长安城”“为一人而救千人”的赤心使命更悲怆而伟大。小乙在剧中出场时间很短,不过十几分钟,但他的大义和悲壮衬托了五尊阎罗张小敬的内心挣扎和艰难抉择,加剧了剧中的戏剧冲突。正是小乙这样的蝼蚁和蚍蜉一样的尘埃角色,从这场末世火劫中守护和拯救了盛世长安。小乙的角色,在原著中一带而过,甚至没有台词,电视机为这个无名暗桩增加了不少戏份,有了他作为不良人的生活场景呈现,他如何主动断指成为张小敬在葛老地下城的暗桩的过程展现。小乙甚至有了在剧中倾吐心声的机会,让小乙这个甲乙丙丁的路人角色成了剧中的亮点和观众的泪点,牵引观众的情绪,正是这样无数的无名守护者,才有长安盛世。张小敬和小乙的生死兄弟情让人泪目,小乙的主动赴死,张小敬的断指换小乙全尸都是本剧的高光泪点,很好地展现了主角张小敬的忠义两难全的戏剧冲突。葛老和小乙的父子感情线让小乙形象更加立体饱满,葛老的一句“没有人照顾的人不会老”暗示了恶魔也有人性和亲情。电视剧对小乙的精细化深入化“加戏”,更深刻地展现了《长安十二时辰》的忠义主题。

二、崔器——陇右崔器到长安崔器的升华

前二十集剧情中,崔器一直是一个猪队友形象,一系列的失误和不作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自私而惜命。但其实,他的角色设定不止于此,他是一个陇右兵,边疆募兵在唐朝社会地位低待遇也很差,他们用生命报效国家,但结局大多悲惨,剧中后来刻画的张小敬龙波所在的安西都护府第八团的群像也残酷地佐证了当时陇右兵的境遇,这就牵涉到了唐朝社会制度的一些弊端。杜甫也曾有诗句: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崔器哥哥崔六郎,拼自己性命将弟弟调回长安,他是背负了哥哥的期望想成为长安的一份子,在长安竭力生存下去,正如崔器所言:“让我真正觉得活的有意思的,就是这长安城里,最普通不过的这些人”。崔器临死最后一句“旅贲在,长安在,崔器在”,让他完成了从陇右崔器到长安崔器的角色升华,他不再是懦弱无能的长安局外人,他也成为了尽忠尽义守护长安的兵,成为了对长安怀有深厚感情的普通长安人。崔器临死前在自己所戴军籍牌上用血书写的“长安”二字,无疑是这部剧中最大的催泪弹之一。可以说,崔器这个配角的细腻而深刻的刻画,将全剧守长安护长安的核心主题进行了有效的拔高。

三、阿枝——我有一个梦想

阿枝这个配角,只在27集里出现过,是李必这个钟鸣鼎食的富六代贵公子在离开靖安司逃难的过程中偶遇的一个长安草芥女孩。靖安司被龙波血洗,官员死伤几半,李必被迫离开靖安司,开始他最危险的长安流浪之旅。他才高八斗,聪慧异常,一片赤诚,誓保太子,誓保大唐之未来,但李必一直身居庙堂,读诗书礼记,对长安的概念不够全面、立体和真实,也没有机会体会民间疾苦。这次流浪,让李必真正目睹了长安不仅有风云诡异的党派权谋之争,更有底层百姓在长安争取生存权的悲凉和无奈。阿枝的出场让人触目惊心:一个身上脸上大面积烂疮的因兄长没钱给娘看病而被迫沦落风尘并不幸染重疾的风尘女子,甚至兄长都嫌她羞耻嫌她脏而把她关押起来,阿枝和李必的相遇让李必近距离接触了长安最下层的生命和最不堪的现实,长安真的已经是一个病入膏肓的帝都,眼前的阿枝不就是他奋不顾身要救的长安的化身吗?李必对阿枝的救治也是他治国救民思想的一个升华吧。阿枝对梦想的描述:等我老了,也要像卖朝食的阿婆那样干净麻利地活着,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腰杆挺得直直的……这个梦想,多么朴实卑微,又多么高尚干净。这种身在沟渠而心向明月的长安人民才是张小敬、李必、徐宾等有宏图大志之人的共同理想。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幸福安康才是真正的大唐,才是真正的长安。阿枝的角色塑造,不仅让李必这个不懂民间疾苦的主角完成了生动立体的长安情怀的积淀,也又一次点了长安才是主角的剧作主题。

四、曹破延——多维杂糅的反派角色

曹破延是《长安十二时辰》中出现的第一个穷凶极恶的反派角色,他是突厥狼卫的头领,负责潜入长安实施阙勒霍多阴谋,他是个忠诚有信仰的暴徒,出场的形象里满溢着冷血、仇恨和残忍,是前期长安危局的主要制造者,他这个配角甚至串起了电视剧前三分之一的主线。本剧开始,用较长的篇幅生动立体地塑造了曹破延的嗜杀凶残形象,对拯救自己性命的耄耋老者焦遂,他居然恩将仇报,满眼凶光,毫不迟疑用绳索结束恩公性命,他对焦遂的最后那句冰冷凶狠的“送送你,上元节安康”让人不寒而栗。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曹破延逐渐由单维基调的反派人物逐渐向多维复合型人物转化,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甚至已经无法单纯用反派杀手来定义他。他有勇有谋,信念坚定,对可汗赤胆忠心,英勇冲在毁灭长安的第一线,但无奈他只是可汗的一枚随时可抛的棋子甚至弃子,随时可以沦为炮灰,他为信仰为亲情而战,对上司绝对忠诚绝不背叛,充满热血和担当。他的坚毅和勇敢让这个反派角色逐渐可敬可佩,他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甚至在观众中圈粉无数。他的复合型人物特征从他在剃头匠季师傅店中的言行和内心活动就能略知一二,季师傅发现他衣衫湿透行为异常的时候,他感觉身份败露,杀心已起,但季师傅女儿的单纯善良让他想起故乡的女儿,唤起他的一丝善念,放下屠刀。对女儿和家乡深沉温柔的爱是悬在他心头的“天上的星星”。但他又是可悲可叹的,他勇敢善战,不畏死亡,但他的忠诚和英勇是被右刹欺骗和利用的,是右刹手中的“鱼饵”,他最终被右刹责罚,削去顶发,丧失尊严。曹破延及狼卫们的坚守和不退始终是带着悲剧色彩的,他守卫家园勇士的尊严和被利用的不甘杂糅在一起,凶狠复仇杀手的反派形象和温柔陪伴的父亲形象复合在一起,让这个角色鲜活立体,有血有肉,牵动观众的心和情。《长安十二时辰》还原了长安最真实、最平凡、最复杂的一天,这一天里的最真实的人性却是非常多维复杂的,善恶一念间,爱恨一瞬间,反面角色的凶狠、无助、迷茫更强化了戏剧张力,反面角色内心复杂性和性格多面性也是本剧多侧面、立体化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之处。善中有恶,恶中有善,善恶杂糅,让反派和配角不再脸谱化不再偏平单一,也深化了戏剧主题,引起观众对人性的深刻思索。

五、结语

《长安十二时辰》这部电视剧在原著精品的基础上大胆进行了情节重构和人物的重塑,特别是一些配角的生动刻画,让此剧十二个时辰的长安历史画卷更真实感人,让长安更具烟火气,更值得用生命去守护。长安的一个个鲜活的底层人民,是长安的灵魂。剧中还有特别多立体详实的具象化的配角:贯穿全剧、最后为了保护女儿而身中乱箭的市井剃头匠;玄宗逃亡途中偶遇的忠诚臣子祝慈一家等。这些饱满的配角见证了《长安十二时辰》剧组的诚意:把配角当主角,摆脱配角的脸谱化扁平化传统,让观众为主角喝彩,也为配角流泪。也许,这正是《长安十二时辰》的成功因素之一吧。

猜你喜欢
时辰配角长安
孔门十二时辰
我们长安
长安十二时辰
水VS火
读懂《长安十二时辰》,你就懂了中国人的一天
西游新记 2
最佳配角
故事里的那些配角们
北京车展:商用车配角地位明显但不乏亮点
点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