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文化意蕴与认同教育路径

2020-07-14 02:29田雨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7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

摘要:黑土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格局重要的组成部分。黑土文化内涵丰富,其中涵括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和不畏艰险的开拓情怀,是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索黑土文化认同教育路径有利于化解本土文化身份危机,有利于凝聚龙江力量、降低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熵值,有利于推动我省文化强省战略实施,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打造文化强国。

关键词:黑土文化;文化认同教育;文化自信

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黑土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格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涵括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和不畏艰险的开拓情怀。因此,黑土文化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重要的教育资源。探索黑土文化认同的实现路径能够有效助推我国文化建设,有力增强文化自信。

黑土文化因黑龙江省广阔而富饶的“黑土地”所孕育出的灿烂的地域文化而得名。白山黑水、四季分明的黑土地是一块神奇又辽阔的地方,丰富的自然资源、艰苦的自然环境涵养了独特的人文精神:可歌可泣的“抗联文化”、不屈不挠的“北大荒精神”、艰苦奋斗的“铁人精神”。一代又一代龙江人在这苍茫的黑土地上谱写了英雄的赞歌,绘就了大写的“青春”。挖掘黑土文化精神的社会价值和德育价值有利于化解本土文化身份危机,培育黑土文化文化认同有利于凝聚龙江力量,降低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熵值,有利于推动我省文化强省战略实施,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打造文化强国。

一、在历史逻辑中梳理黑土文化

黑土文化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从文化的来源看,黑土文化是一种“合金”文化。它包含的是中原文化、异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集众多文化之大成。黑土文化更是动态的,它与龙江的建设同步,遵循着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也不断拓展、丰富着自己的精神内涵。

(一)抗联精神

东北抗联(东北抗日联军)是1931年到1945年活跃在东北地区的一支抗日武装。抗联文化就是这样一支开展抗日斗争的队伍在人力、物力匮乏的艰苦条件下,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用青春与血泪凝结的英雄赞歌。其一,抗联文化孕育着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在没有任何外力支援的情况下,东北抗联与侵华日寇浴血奮战十四年,有力地破坏了日军战略进程,为中国全面抗战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赢得了时间。其二,抗联文化蕴含着勇于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抗联英雄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目标,舍生忘死,在波澜壮阔的战火硝烟中书写着自己人生华章。赵尚志、赵一曼、杨靖宇等抗联英雄们以民族大义为重,以挽救国家危亡为己任,他们吃草根、嚼树皮、喝雪水,甚至不惜流血牺牲。

(二)北大荒精神

20世纪50年代,随着十万专业官兵挺进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龙江大地,开始开垦北大荒,勇于开拓、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也随之形成。其一,北大荒精神中的勇于开拓熔铸于王震将军带领的第一批广大复转官兵在这里开垦的第一块荒地,播撒的第一粒种子,收获的第一颗粮食中。其二,北大荒精神中的无私奉献汇聚在第二批来到北大荒奉献的知识青年的青春里。这批年轻人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继承第一代北大荒人的光荣传统,在这里艰苦奉献,留下了最美的青春年华。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省考察调研,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拥有约2亿亩耕地的黑龙江省——这片神奇的黑土地为中国粮食安全贡献着巨大的力量,让“中国饭碗”端得越来越牢。从2011年一跃成为全国产粮第一大省,现已连续8年粮食产量稳居全国第一,粮食商品量和调出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201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

1 501.4亿斤,约占全国九分之一,意味着中国人9碗饭中就有1碗来自北大荒。

(三)铁人精神

“铁人”是用来形容参加大庆石油会战中那些励志改写中国贫油历史的共和国第一代石油工人。正是他们在“困难的时候、困难的地方、困难的条件”中凝聚的伟大精神点亮了龙江人最鲜明的人文品格。因此也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共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其一,铁人精神内蕴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大庆工人终其一生的梦想就是要摘掉我国石油落后的帽子。于是他们冒着零下40度的严寒,跳进冰冷的油井;于是他们为我国石油事业励精图治,打破了世界石油钻井的年近尺量,使进尺记录超过美国的王牌钻井队和前苏联的功勋钻井队,这一伟大奇迹令世界惊叹。其二,铁人精神内蕴着倔强的奋斗品格。他们的倔强表现在对于工作的求真务实。助理技术员蔡升和实习员张孔法两个人为了拿到原油加温的准确数据,从大庆到大连往返五次,总行程一万公里,并在寒风中对油温、风速、大气温度进行

2 800多次的测量,掌握了油温变化的科学数据,为我国节约了大量的建设物资。他们胸怀国家、胸怀祖国的石油事业。上世纪70年代,我国正经历着“文革”冲击,可是他们仍然排除各种干扰,使得产量逐年递增,1976年年产量达5 000万吨,使大庆油田一跃成为世界特大油田,为我国国民经济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诚然,在我国革命抗争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代所形成黑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它并不是一成不变地贯穿于历史逻辑始终,它不断发生着变化,不断为自己注入着新鲜的血液,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为龙江经济发展提供着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二、黑土文化价值与时代意义

“对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文化都凝聚着本国本民族对世界和自身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展现着这个国家和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文化于一个国家、民族而言至关重要。对一个地域、一个省份来讲亦是如此。

第一,有助于黑土文化的存续。黑土文化是我国地域文化的重要分支,挖掘、研究黑土文化中的文化特色与文化价值,有助于黑土文化的存续。黑土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在移民迁徙和各民族文化交流中吸收各民族文化优长,再兼容并蓄融为一体。黑土文化历经历史沉浮、岁月沉淀,带有独特的黑龙江地方特色的文化,并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第二,有助于化解黑土文化危机。文化认同是社会稳定的根基。黑土文化认同能有效缓解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先行的地方、省份对我省文化冲击。优势文化在选择与竞争中优势地位的显现,使黑土文化在许多优势文化面前遭遇危机,产生本土文化认同淡薄,罹患“本土文化失语症”。对黑土文化价值挖掘、研究能够为凝心聚力共建龙江提供人才支撑,为我省建设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目前我省高等人才流失严重,这与本土文化的认同感缺失有着密切联系。提高黑土文化共识,在文化认同的的基础上获得归属感,让人才向植物一样在黑土地上深深扎根。

第三,有助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促进双边文化交流,搭建“民心之桥”。“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六大战略通道的一部分。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黑龙江省被纳入到“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发展战略当中。黑土文化是我省自我识别的标识,黑土文化中厚植的文化根基能够充分彰显我省人文魅力。故而,面向世界的“一带一路建设”,要突出人文交流对经济走廊建设的促进作用,优化我省文化交流环境,为中蒙俄多元文化交流提供“軟件”支持。

三、黑土文化认同的实践路径

首先,借助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来阐释文化认同的社会历史生成性。心理学认为人的需要对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马克思‘需要理论从社会关系出发来展开自己的理论逻辑,历史唯物主义将人的基本需要和需要的满足视为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社会历史的构境中理解人的归属感和自我确认需要,来增强黑土文化的身份认同。

其次,研究文化认同规律,提高黑土文化认同效能。社会成员对于社会角色身份的确定和归属感的获得上都有着强烈的需求。文化认同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给予教育对象以身份的确证和归属感的满足。研究社会成员的文化认同规律,能更好地提高黑土文化认同培育的效能。大力发挥学校对教育客体在文化认同培育中的重要作用,担负起地方“文化认同”培育的历史重任。

最后,遵循人文、思政教育规律,探索新型教育模式,提升黑土文化魅力。一是丰富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手段,推动数字黑土文化建设。积极整合黑土文化资源,将黑土文化资源数字化,运用多样化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开展黑土文化认同培育,提升黑文化认同效果。二是发挥我省博物馆、艺术馆的辅助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图片、影像资料增强文化真实感。在实践教学中,与博物馆、艺术馆形成良好互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黑土文化魅力。三是举办丰富多彩的黑土文化活动。高参与度的文化活动是召唤黑土子孙的有效形式,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使黑土文化多了一份情感的传达,多了一份凝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

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5.

[2]张江.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4.

[3]田雨.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2):28—29.

编辑/杨波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网络文学 很有“文化自信”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