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2020-07-14 08:28王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小学教育

王梅

摘 要: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规范学生的道德准则,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发展学生的法治能力,是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育 道德与法治 学生核心素养 培养研究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的改革,现代教育从关注学科知识、分数,转变为关注学生的素养和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和法治教育的课程。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什么意义?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内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方面。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核心素养就是要把抽象的道德知识和法治精神具体化,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品行端正、具有一定法治能力的时代新人。其次,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能只是道德理论、法治知识的简单传授,还要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公民素质、道德品质、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分享、学会发展。最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学科核心素养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人际交往和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现行课程标准研究不够深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小学阶段并非主流学科,在现时教学实践中易造成以下问题:个别学校、教师并不重视开展研究与实践,导致学校、教师对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研究不够深入;在教学形式上单一古板,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缺乏与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沟通,不能准确地把握知识讲授和学生的学习状况。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教师要结合学情和新时期教育要求,根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站在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从学生的角度“学什么”“怎么学”来思考、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细化课程和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建立和完善科学、系统的教学评价指标。

2.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要结合学生的生活性、课程的活动性、内容的开放性、知识的综合性、理论的实践性、教学的灵活性,改变枯燥无味、单一刻板、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师将教学内容过于碎片化、浅表化,不能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育目标,是要引导学生在课程教学中提高道德认知、形成道德判断、培养道德情感、规范道德行为、提升法治意识、发展法治能力。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知识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学生品行养成、法治教育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准则和法治能力。

3.课程内容缺乏时效性和有效评价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讲授为主,没有书面作业,教师对学生的品行养成和法治能力评价主要通过对学生的日常交流和行为习惯开展考核,期末考核也仅限于围绕课本教学内容开展针对性考核和测评。对学生的品行评价方式很单一,个人主观性评价较为明显,缺乏科学性、发展性和指向性评价。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和学生对法治方面的认识和判断,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生活中品行问题的能力,让教师能及时总结学科教学、反思教学问题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方式不能太单一,要关注学生的品行养成过程,提倡发展性、开放性的多元化、多样化评价方式。

4.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针对性,课程内容不能有效整合

充實道德与法治教育资源,促进学科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有效整合,是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工作。21世纪是信息时代,海量的媒体资源既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各种各类媒体资源缺乏条理性、真实性、科学性,虽然丰富了教育内容、形式,但过于泛滥、杂乱,也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困扰。另一方面,课程资源虽然丰富多彩,但未能突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体,教育教学活动过于形式化,仍然缺乏适合时代教育发展和当代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优质教育资源。部分教师为了追求学生群体行动和教学效果的一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教育缺乏针对性,未能做到因材施教、求同存异。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效整合课程内容和各类教育资源,让资源为教所需、为我所用。

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习惯

结合小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点与教学实际情况,在小学初始年级重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品行习惯,让学生尽快融入小学学习和生活。如,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拉拉手,交朋友”“校园里的号令”“家中的安全与健康──玩得真开心、吃饭有讲究、早睡早起”“我的好习惯 ──我们爱整洁、我不拖拉、不做‘小马虎”“我爱我家──让自己来整理”等教学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学习课本资源、对比分析现象、辨析教育案例,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只有培养学生包括自主学习、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热爱集体、团结友爱、讲究卫生、安全与健康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发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例如,在《我不拖拉》教学中,教师先以“寒号鸟”的故事导入新课,让学生理解拖拉带来的害处。其次,引领学生学习课本内容 “生活中的小拖拉:‘等一下‘还没完” 两则小故事,让学生深刻认识拖拉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不便和很多“麻烦”。接着,组织学生开展“拖拉一下没关系吗” 主题讨论、“我身边的‘小拖拉”案例辨析、提出克服“和‘拖拉说再见”的方法。最后,全班学生齐诵“我有一个小闹钟”儿歌,教育学生学习有计划、做事调闹钟、做事不拖拉。

例如,在讲授《我们爱整洁》内容时,教师先出示几张整洁美观的房子图片,请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您看到的房间是怎样的?”,让学生初步理解整洁美观的房间会给人带来舒适和满足,教育学生整洁对人和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整洁美观的房子”“杂乱无章的房子”,让学生交流和汇报自己的感受。接着,组织学生开展“怎样才能让房子整洁?”“美丽房子我打造”主题讨论,让学生懂得如何收拾和整理房间。最后,齐唱拍手歌“我的房子我做主”,教育学生要讲究个人卫生,注意房子整理的规范性、条理性,从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及时整理房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以上两种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将会陪伴学生一生,正是新时期要培养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习有计划、做事不拖拉、生活爱整洁。

2.提高课程的关注度和教育地位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行,发展学生的法治能力,而且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祖国培养未来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和实现民族大业复兴的时代新人。因此,学校和教师要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研究,把这课程作为重要学科来对待,提升其在学校课程中的教育地位。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教学规范中明确学生品行和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品行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完善教育改革和评价体系,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发挥重要教育作用,避免纯粹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其次,要满足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育方式,更新和完善学生品行和法治教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跟时代,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3. 发挥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作用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挥学生在品行和法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性和话语权,积极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要让学生在教学中多学、多思、多讲、多练、多悟,改变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多元教学方式,充分让学生表达观点、看法和生活体验,加强师生、生生互动和交流分享。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规范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

在学生品行和法治教育中,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角,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创设良好教育环境和自主发展平台,让学生自主表达、自我体验、自主发展,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

4.构建具体、完善的课程考评体系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为适应新时期学生品行和法治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结合新课程改革和发展道德与法治的考核评价体系,优化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考核评价指标。传统考核评价方式侧重于对学生品行和法治教育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活动体验和生活实践。应该建立、健全和完善学生品行和法治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指标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生活实际、社会实践,做好学生品行和法治教育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在实践中发展,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创造性,从而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针对性、时效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其次,改革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规范、合理、科学的考评流程,注重考核评价机制的人性化和多元化,创设和谐共进的教学氛围,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教学研究水平,杜絕教师为完成考核评价指标而开展的无效的、不必要的教育教学活动,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之中。

5.发挥“学校、家庭、社会”融合教育作用。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认真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积极打造三位一体的学生品行和法治教育模式,有效融合学校、家庭和社区整合教育作用,建立良好的交流互动平台,全方位、多层面开展学生品行和法治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提升中国公民道德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和法治精神的核心内容,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重中之重。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创新教学方式,采取以人为本、多元发展的教育模式,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研究与实践,积极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濮阳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初探[J].新课程,2019(9):230-230.

[2]姚凌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分析[J].新智慧,2018(16).

[3]孙慧峰.《道德与法制》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8,No.451(05):42-43.

[4]百度百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5]安瑞霞.AWordforPrimarySchoolMoralCurriculum%小学道德课程的特点白描[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期):114-117.

猜你喜欢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小学教育
浅论苏式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声乐教师数字教学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多措并举让语文学习兴趣“浓起来”
小学生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学生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研究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古筝演奏中心理音色的培养研究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