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在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运用

2020-07-14 08:28覃海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初中物理教学运用

覃海龙

摘 要:初中物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问题导学法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果,需要强化问题导学法应用的有效性。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问题导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引导学生依据问题开展学习與探究过程,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问题导学 初中物理教学 运用

引言

当前阶段国家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要求初中教育以素质教育为主要目标。物理是初中阶段的重点学科,通常将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来对物理规律和物理现象进行论证,在此过程中,应用问题导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与实验过程,并在解决问题后对知识点产生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有效培养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思考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有助于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一、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花费大量时间对理论知识点进行反复讲解,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中存在着提出问题和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会过多的耽误正常的课堂教学时间和流程,影响教学进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常由教师对物理概念以及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缺乏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流程,导致物理教学效率低下。问题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要素,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形成过程以及规律,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物理知识,并学会在生活与学习中进行良好的运用。因此,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对问题导学的重视程度,合理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物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在学习《串联和并联》一课时,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活动之前提出问题:“同样数量的灯泡分别以串联和并联两种电路连接方式会使灯泡的亮度以及电压表和电流表发生哪些变化?”之后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电路连接方式”实验操作,在实验中学生能够对电压表、电流表、导线、开关等设备的功能与使用方法进行了解。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观察不同线路上灯泡的亮度情况,最后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丰富了教学内容与形式,并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实验活动,在实践过程对“串联”和“并联”下的电路运行情况进行充分了解,有助于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以问题作为假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以往的物理教学过程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并对知识点进行机械性记忆的过程中,缺少独立思考与探究的过程,降低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度,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与锻炼,进而极大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教师依据物理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作为假设对其进行探究和论证,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例如:在学习《摩擦力》一课时,教师为学生分别准备两块相同质地的橡皮和两块木板,其中一块木板的表面是平滑的,另一块木板的表面是带有磨砂的,在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前,教师首先提出假设:“两块橡皮分别在两块木板上向下滑动的速度是一样的。”之后,引导学生利用教具进行实验,使两块木板以同样的斜坡角度摆放,由两名学生将橡皮放置在两块木板的顶部,并同时松手使两块橡皮同时在木板上匀速下滑。经过实验过程可发现,平滑面的木板上的橡皮下滑速度更快,由此能够推翻教师之前提出的假设。在此过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主设计实验并总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以及影响两物体之间摩擦力的因素,使学生依据实验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拓展实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思考与探究能力,并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提升了思维的灵活性,进而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助于增强物理教学的效果。

三、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小组探究学习

小组探究活动是当前初中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物理课程教学中应用小组探究式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能力,并增强课堂的互动性,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小组探究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小组探究学习的质量,避免学生之间闲聊现象发生。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进而保证每个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能够得到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同时,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实验过程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例如:在学习《电生磁》一课时,教师首先将一个用纸盒装好的螺线管放在静止不动的磁针旁边,再给导线通上电,学生会发现小磁针发生偏转,切断电流后,磁针又发生了偏转。学生在观看演示实验后会产生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磁针发生偏转?磁场是怎样产生的?磁场的产生与电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记录与整理之后以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磁针、导线、灯泡、开关、电池等设备展开实验操作,最终通过实验过程得出“安培定律”的结论。在小组探究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在实验之前提出的问题进行操作,有助于提高实验过程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结语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因此,教师需要立足于学生能力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设计问题导学过程,引导学生在自主观察、思考与实验探究中获得知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教学效果,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孟小祥.“问题导学”在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运用[J].湖南中学物理,2020,35(01):19-20.

[2]刘键.对初中物理问题导学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9(35):26.

[3]李菊花.问题导学让初中物理更有实效[J].名师在线,2019(30):69-70.

[4]靖艳平.基于问题导学式的初中物理教学浅析[J].黑河教育,2018(12):31-32.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初中物理教学运用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设及应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