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

2020-07-14 17:00牟正清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化学用语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式

牟正清

【摘要】本文以化学基本概念的讲解,掌握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整体系统性,逐步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化学计算的技巧和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思维,以及对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启发式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和作用。

【关键词】启发式  教学  化学用语  逻辑思维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4-0003-03

化学虽然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在日常教学中,要让学生必须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当教师恰当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要有意识的指导学生,让大多数学生从“要学会”转变为“我会学”,使学生们逐步提高掌握知识的能力,培养应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人经过二十几年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深深感受到启发式教学对化学教学的有效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一、在进行化学用语教学时,通过采用对比、联想,从而启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机械记忆能力。

在九年级化学通用教材中,必须掌握的化学用语有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

如在第三单元第三课时元素及元素符号,教材先介绍元素的概念,紧接着介绍化学家对元素符号最原始的记忆符号,从而体现出人们对建立通用元素符号的重要性。教材直接以列表式的方式,列出学生们必须掌握的二十多个元素符号,要求学生们必须机械记忆,对以后学习化学式、化合价等有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为此,本人采用启发、对比等教学方式,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如,我先让学生们阅读课本P62页元素符号及名称,讨论:注意观察元素符号有什么特点?如何书写?如何记忆?在学生们回答了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后,问学生“B”是什么元素?在“B”后面分别加上小写字母“a”、“e”等,各又是什么元素?抓大同求小异,对比记忆,也就简单了。元素氩(Ar)、锰(Mn)、钠(Na)等,我让学生们自己发音,试着用汉语拼音来记忆,学生们迅速掌握,记忆牢固。在课堂练习时间,我让学生们自由组合,互问互答,紧接着我采用元素符号“接龙式”的练习方式,同学们越答越兴奋,使全班同学人人过关,元素符号也就及时机械记忆清楚了,而且非常牢固。

二、巧设问题,启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持久动力。

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讲授枯燥的化学理论知识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烦躁的情绪,甚至产生厌学逃课的现象,这会对学生学习化学造成心理障碍。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巧妙地创设真实的情景,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如,我在讲授第七单元第一节燃烧和灭火知识时,引入相关的与火有关的成语:“煽风点火”、“火上浇油”、“釜底抽薪”等,让学生分析各成语蕴含的道理,就能自然地引出燃烧的相关内容,从而得出燃烧所必须的条件。再播放火灾现场的灭火救助情况的影视片段,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是利用什么物质灭火以及其中的道理,知道灭火的原理,进一步了解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加油站、加气站等公共场所各放置何种类型的灭火器,以及假如我们上课的教学楼发生火灾时,师生怎样做才能获得自救和救助。让学生们合作探讨,交流自救的办法措施,并让每小组的同学发言,总结经验。最后,在铁簸箕上让学生点燃废弃的纸片,当火正剧烈时,让两名学生(学困生)用师生自制的灭火器进行灭火。课堂气氛迅速推向了高潮。这堂课使学生们感到化学知识就在身边,学习化学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课堂气氛非常轻松愉悦,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中,参与兴趣浓烈,课堂教学轻松地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并为以后继续学习化学产生持久的动力。

三、抓住中心,展开思维,构成化学方程式系统知识链,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酸碱盐的性质时,必须要学生掌握酸(盐酸、硫酸)、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钙)的化学性质及它们之间相互反应、相互转化的关系。为此,我在实际教学中对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第十单元和第十一单元的知识体系进行了重组,在讲授过程中抓住中心,逐步展现知识内在逻辑性,使学生们比较容易地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该知识体系可用下图来表示:

把以上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用链式图表示出来,就形成了前面呈现的“八音图”,比较系统的总结出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相互转化的有关知识体系,对学生们掌握酸碱盐的性质有非常好的作用。

四、创设问题,不断拔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初中阶段,适当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逐渐养成“自己跳起来摘桃子”的学习习惯,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由易到难,有梯度的循序渐进的培养,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在学过化学式的计算后,可以设计这样的训练。

初步题型是:求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本题是用化学式求元素的质量分数,绝大多数学生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1.适度拔高:求混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例如,某赤铁矿石中含Fe2O380%,求100吨该赤铁矿石可以冶炼多少吨铁?

让学生先算出100吨赤铁矿中含Fe2O3的质量,再求出含铁元素的质量。

过程:Fe2O3的质量=100吨×80%=80吨

Fe2O3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56×2/160×100/100=70%

铁元素的质量=80吨×70%=56吨

2.拔高:已知某赤铁矿中含赤铁矿石中含Fe2O380%,求该赤铁矿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分析该题,首先计算出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70%), 学生们纷纷讨论列式,由此可以列出:赤铁矿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80%×70%=56%,最后让学生们讨论列式是否正确?遇到这类题该怎么办?完全可以让学生们总结这类题的解题思路。

3.拓展:某硝酸铵样品经测定,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0%,求该样品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

分析该题,先应该计算出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35%),假设该样品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x%,总结以上解题思路,可以列出:x%×35%=30%,得x=85.7。

在教学中列举有参差的问题,使学生们由易到难,不断启发、诱导,学生思维豁然开朗,使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逐渐提高了。

五、激发兴趣,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些常见的化学问题,让学生们在计算过程中通过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并让学生们讲出解决该问题的思路,大家一起讨论,哪种方法简单,方法巧妙,触类旁通,逐步提高学生们的计算能力。

1.CO和CO2的混合气体20克,先通入足量灼热的CuO充分反应后通到足量的石灰水得到白色沉淀50克,求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法一(常规法)利用化学方程式求生成50克CaCO3沉淀所需CO2的總质量,然后再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反应前CO和CO2的质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综上所述,九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在化学教材中那些繁琐的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等)、抽象的概念、复杂的推理判断等,需要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多采用启发式教学理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知识的大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知新编著《化学教学论》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郑长龙主编《实施新课程精要读本——初中化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3]王磊主编《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猜你喜欢
化学用语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式
对初中化学用语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陈美琴
对初中 “化学用语” 教学策略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