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20-07-14 18:35傅杰川程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提高能力优化教学问题导学

傅杰川 程娟

摘 要 问题导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质疑辨析能力,检查纠错能力,亲和力、协调力,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使教师提高了教材开发能力,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同时增强了教师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关键词 问题导学 优化教学 提高能力 增强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4.3文献标识码:A

教师如何“在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效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本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尝试使用问题导学模式,对学生而言,切实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究问题的兴趣。学生人人有事做,培养了集体主义,亲和力、协调力及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生的参与度高,这会提高学生的五种能力:即自学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质疑辨析能力,检查纠错能力,亲和力、协调力,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师经历实验过程,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的能力得到提升。教师通过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优化自身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教材开发能力,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提升。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同时也会增强。

1具体案例

下面是我在讲授“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一课时,以问题导入模式的一些过程和方法:

引入:教师:为什么树上的苹果会落下来?依据开普勒三大定律为什么地球会以特定的轨道绕太阳做椭圆轨道运动?

学生:因为地球受到了太阳的引力。引力提供了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教师:当年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也经过类似这样的思考,并凭借其超凡的数学能力和坚定的信念,深入研究,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教师: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向心力,那么这个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向心力公式。若已知某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线速度为v,质量为m。

问题1:向心力的表达式是怎样的?

回答1:质量与速度二次方的乘积与半径的比值。

问题2:问题2:天文观测难以直接得到行星运动的线速度v,但可得到行星的公转周期T,v与T的关系怎样?写出用T表示表达式。

回答2:线速度等于2 与R的乘积与周期T的比值。

问题3: 如何消去周期T?

回答3:用开普勒第三定律。

结论: 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大小与太阳的质量、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与两者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问题4:经典力学的成就有哪些?

回答4:(1)牛顿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把天体的运动与地上物体的运动统一起来,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第一次大综合,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2)界定了自然科学应有的基本特征。

(3)将“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方法推广到物理学的各个分支上,形成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

反馈:例题1:下面关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太阳对行星的引力等于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B、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小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和太阳间的距离成反比

C、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是由实验得出的

D、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是由开普勒定律和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推导出来的

例题2:如果认为行星围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引力提供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B.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行星运动不需要向心力

C.行星同时受到太阳的引力和向心力

D.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与它运行的向心力不相等

例题3:天上的物体受到的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是否与地球对地面上的物体的重力是否为同一种力?

这一过程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选择面对有难度的【拓展提升】,在本小节中,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本题开放性大,各小组代表回答有差异,老师要加以引导和归纳。整理答案的宗旨是:积极、上进,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能运用所学知识和原理。同时,设置【课外践行】板块,在本节中采用这道例题:

例题:火星绕太阳的运动可看作匀速圆周运动,火星与太阳间的引力提供火星运动的向心力。已知火星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运行的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试写出太阳质量M的表达式。

这道例题,让学生对本小节学到的知识加以巩固提升,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运用,在活动中体验道德情感,践行核心素养,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终极目标。

通过本节课导学式教学,使学生体验了科学发展的过程和思路,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2基于“问题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反思

(1)结合学校生源实际情况,部分学生自信心不足,不愿意敞开心扉与老师接近,老师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的实际,刚开始要进行师生的互动性和自主性学习的落实和真实有效的训练。老师必须怀着真挚的感情去热爱学生,用真情去接近学生,让他们产生信任感。

(2)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行自主学习指导,更要有针对性地出学案练习,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不仅需要老师刻苦耐劳、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使自己成为知识渊博、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强的典范,而且要对学生多一份注意,多一份宽容。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与学习实际,为“问题导学案”的学习找到突破口。教师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作修改,根据课堂实际去控制调整课堂,适当增加或减少内容。

基于“问题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到问题设置低起点、小步幅、小台阶、围绕核心;过程精讲精练、当堂反馈消化;参与注重学生全员全程,资源充分利用生本、校本,方式开展合作自主探究,空间实现课外到课内,从延时到即时,从拖着學生走,向推着学生走转化,最终就会达到学生自己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07版)[M].

[2] 刘春盼.以“问题驱动”为策略 优化高三复习教学[J].新智慧,2017(31).

猜你喜欢
提高能力优化教学问题导学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