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视角下的社区文化建设研究

2020-07-16 18:24余倩
艺术科技 2020年15期
关键词:艺术文化

摘 要:艺术源于生活,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主要空间和场所,为艺术繁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二者紧密相连。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社区文化建设渐渐走进社区治理的舞台中央,其必要性和重要程度充分显现出来。为了提高积极性和参与度,艺术成为了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本文首先分析艺术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然后从艺术的角度探讨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种种困境,最后结合实际提出困境的化解之道,从而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向更全面、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艺术;文化;社区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5-00-04

1 问题的提出

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最早提出“社区”这个概念。费孝通在20世纪30年代初将社区概念引入中國后,许多学者开始对社区进行研究,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定义。社区就是聚居在一定地域内,具有责任感、认同感并且相互联系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它不仅提供各种物质设施和活动空间,还是居民参与政治的重要通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国改革全面深化,城市化不断推进,作为我国基层民主重要支柱的社区发生了许多的变化。特别是在公众需求方面,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再只为了衣食住行而奔波,有更多的精力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给社区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刺激着社区文化和艺术的发展,突显了社区治理过程中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社区文化建设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社区的行为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等。艺术通过对人们认知、行为的改变,直接或间接地对社区各种文化产生影响,与社区文化建设紧密相连。其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不仅提高了参与热情,还大大推动了社区文化的全面和科学建设。

但是在推动的过程中,也遇到了阻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们有必要从艺术这一视角深入地对社区文化建设进行分析,探讨艺术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具体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再从艺术的角度看社区文化建设的背后存在哪些困境以及困境该如何化解。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回答,来推动更加全面、科学和现代化的社区文化建设,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生活质量,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推动社区文化繁荣昌盛、百花齐放。

2 艺术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1 促进邻里关系和谐,化解文化建设冲突

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一些传统街坊社区、单位型社区在社会发展的要求下转变为商品房社区、混合社区,还新出现了许多边缘社区,使社区涌入了新的利益群体,居民构成更加复杂。过去社区居民身份上同质性高,社区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单位和街坊的影响,居民对社区的文化认同度较高,能较好地融合。但是社区转型后,由于生活方式、习惯、背景不同,居民在生活和工作上无太大交集,使新的利益群体在文化融合过程中可能有许多不适。缺乏邻里沟通、交流和信任,邻里关系逐渐淡薄,使社区从过去那个有和谐关系、充满人情味的熟人社会渐渐走向了陌生人社会。

在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下,陌生人社会不利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共同参与,甚至还可能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因为文化融合上存在的问题产生冲突、形成矛盾。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充分利用艺术这样一个老少咸宜、形式多样的“软方法”,通过各种简单且人人可参与的艺术活动来帮助社区居民抒发情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改变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用艺术促进社区文化融合,形成更具包容性的社区文化,增进邻里关系,减少文化建设中的误会和冲突,形成和谐社区生活。

2.2 调节情绪,缓解压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使人们积累了许多压力和负面情绪,而社区的文化形成和繁荣发展与社区居民的心理、行为紧密相连,只有拥有良好的情绪和心态,才能营造更加和谐友爱的社区氛围,增强社区凝聚力。

在调节情绪和缓解压力方面,艺术一直都是快速且有效的手段。艺术可以帮助人们找到繁杂世界中的真实自我,净化心灵,使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烦恼烟消云散。无论是自身的艺术行为还是对他人艺术作品的欣赏,都能很好地释放压力、转变心态、鼓舞人心,给予人们精神上的宽慰,使人在较短时间内产生轻松愉快的心情。只有在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社区文化才能实现更加广泛和纵深发展。

2.3 推动公众积极参与,提高社区参与质量

社区承担着管理、服务、提高居民文化修养等众多职能,居民的文化层次和文化修养直接影响社区参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质量,因此社区的文化建设是社区治理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

我国社区文化建设主要有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还有政府和社会合作这几种模式[1],过去的社区文化建设主要依靠政府这股自上而下的力量,但考虑到政府的有限理性和政府失灵,要提高社区文化建设水平不能只依靠政府,还需要充分发挥自下而上的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社区文化共建共治共享环境。

居民作为社区的一分子,更应该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然而,受到居民自身素质水平和能力的影响,再加上参与方式和渠道有限,社区文化建设中公众参与的兴趣不足,参与度低,参与质量也不高。艺术这样一个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且包容性强、范围广、门槛低、形式多的参与方式,能充分发挥公众的作用,提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居民认识到自己也能以较简单的方式随时随地参与进来,为社区文化建设出力,形成能充分展现居民生活且具有社区特色的社区文化。而且艺术还可以帮助公众修身养性,改变认知和行为,提高居民素质和文化修养,进一步提高参与质量。

3 从艺术的角度看社区文化建设的困境

3.1 相关资源缺乏,艺术质量不高

相关资源缺乏主要是指专业人才、资金、硬件设施等的缺乏,并且几种资源的缺乏会相互影响。如果社区文化建设在资金上得不到有力支持,基础设施的完善、硬件和技术的使用和更新就得不到保障,也无法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缺乏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激励,就难以形成稳定的群体。

例如舞蹈、音乐这样的艺术形式,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和团队的引导,没有固定的资金支持,大多是居民自发练习,参与的人员不固定,基础参差不齐,组织不稳定,组织化程度低,艺术质量也得不到保障,间接对社区文化产生影响。

另外,艺术展示平台、交流平台、练习场所等资源的缺乏,会对艺术的发展和传播造成阻碍,甚至可能会引起社区冲突,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文化建设。例如在没有特定的练习地点和场所,或者资源缺乏、硬件设施不足的情况下,艺术团体可能出现为了仅有的资源相互竞争或者占用社区公共资源的现象,扰乱社区其他居民的生活秩序,造成噪音污染、环境污染,导致不满情绪和利益冲突,最后引发冲突。

3.2 观念仍未转变,意识存在不足

虽然社区文化建设已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但是不少人对艺术、文化的认识还停留在休闲、娱乐上,认为是闲来无事之人做的事,没有将其上升到精神文明生活层面。同时,也没有意识到社区文化建设并非难事,对其的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社区文化建设人人有责,就算没有才艺,也可以用一首简短的诗、一张朴实的照片为起点,为社区文化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另外还有不少人认为社区艺术和文化主要针对老年群体,就算有兴趣、有想法,也碍于面子不愿参与社区的文艺相关活动。这样的观念和意识对行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降低了社区文化建设参与度,增加了相关工作人员的负担。

3.3 艺术形式单一,缺乏科技融合

受到空间、场所、展示平台、资金等因素的影响,社区的艺术形式以参与人数多、普及程度广、不受场地限制的舞蹈和音乐为主,但是艺术的形式丰富多彩,戏剧、绘画、摄影等其他类型的艺术也应该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受到足够的重视。

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迫切要求社区文化建设转变传统模式,用更加现代化、智慧化的方式突破难以吸引年轻人的瓶颈[2]。从艺术的角度出发,现代化、智慧化的社区文化建设就要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但实际上,受到资源、能力水平不足等限制,社区文化建设中艺术和科技的融合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许多社区的舞蹈、音乐、绘画、摄影都还停留在面对面的交流中。艺术在信息技术上的缺陷,严重制约了团体、社区间的学习交流以及信息、资源的共享,耗费了不必要的成本、时间和精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文化的丰富、繁荣。

4 艺术视角下社区文化建设困境的化解之道

4.1 发挥多方力量,实现资源共享

要有效化解社区文化建设在资源上的困境,首先要充分发挥多方力量。政府要发挥自己的宏观调控作用,不可过多干涉,为社区文化建设留出更多空间,还要推动主体间的资源共享,提供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开放更多的文化场所,使社区艺术和文化有更多的展示空间,避免文化建设与居民生活空间发生冲突。

企业可以通过赞助或者合作等方式,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帮助社区开展文艺活动,丰富社区文化,同时也起到提升企业形象的作用,实现双赢。例如,社区可以与街舞工作室一同开展“街舞进社区”等活动,既推动紧跟时代的社区文化建设,又能在工作室的宣传上起到积极作用。

社区是基层自治的重要场所,因此还要充分运用社会力量。社区文化建设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社区居民中有不少文艺方面的专业人才和文艺爱好者,可以使这部分人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起带头作用,并通过相互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艺术和文化建设水平,减少人力资源成本。

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可以实现政府、市场、社会的良性互动,为社区艺术的发展和社区文化建设的稳步推进提供保障。

其次,需要在可行范圍内发挥多方力量,实现包括人才、技术、平台、信息等资源的共享。受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社区的资源和文化存在差异。通过资源共享,可以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减少资源差距[3],解决缺少专业人才,艺术队伍组织化程度低、专业性不足,设施、平台缺乏等问题;还可以通过信息和资源的共享,相互学习借鉴,实现不同地域间艺术、文化的相互碰撞。

4.2 加强宣传教育,转变观念意识

首先要从社区居民着手,可以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传单,开展各式各样的艺术活动,颁发奖状,提供小礼品等方式,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加强宣传和教育,转变居民观念意识,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可以与艺术机构合作,邀请机构的专业人士来社区开展培训、教学,既能使社区各艺术组织得到进步,提升自身能力水平,又可以吸引新的群体加入进来。

最后,为了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互联网时代下的社区文化建设在技术手段上要及时更新,这就需要对相关人员开展技术及操作上的培训,保证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且宣传、培训、教育也要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可以采用线上培训这样成本较低、时间自由且资源丰富的方式。另外,还要对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在满足年轻群体的要求之外,还要考虑到对网络媒介使用存在一定困难的中老年群体。

4.3 拓宽艺术边界,促进科技融合

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艺术的百花齐放。目前社区艺术的形式以舞蹈、音乐为主,但这只是众多艺术形式中的冰山一角,不仅使得艺术层面的社区文化建设渠道狭窄,还阻碍了有效参与。因此,要在建立丰富多彩的文艺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保障社区文化稳定建设的基础上,拓宽艺术的边界,拓宽文化建设参与渠道,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兴趣。

除了在横向上丰富艺术形式,使社区文化多元化发展之外,还要纵向上丰富艺术的内涵,促进艺术和文化的高质量发展,真正用丰富、深刻、有意义的艺术活动来推动社区文化建设。

要加强艺术与科技的融合,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微博等平台,使社区居民可以在线上进行诗歌、散文、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的创作与展示,拓宽艺术参与和文化建设的渠道。根据社会环境的发展,及时更新技术手段,适应时代变化,建设与时俱进的社区文化。

5 结语

艺术以形式多、范围广、门槛低、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等特点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促进邻里关系和谐、化解文化建设冲突,调节情绪、缓解压力、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推动公众积极参与、提高社区参与质量。但其在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面临着相关资源缺乏、艺术质量不高、观念仍未转变、意识存在不足、艺术形式单一、缺乏科技融合的困境。因此,我们要通过发挥多元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宣传教育、转变观念意识、拓宽艺术边界、促进科技融合来更好地推动社区文化建设,提高人们的素质,促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杨天宏.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与合唱艺术发展的相关性研究[J].音乐创作,2018(04):178.

[2] 蓝凡.智慧社区文化:新媒介对传统社区文化建设的影响与作用——全媒体社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艺术百家,2013(02):66-67.

[3] 金铮.城市社区文艺发展的源动力优化[J].人民论坛,2019(20):138.

作者简介:余倩(1996—),女,贵州贵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区治理。

猜你喜欢
艺术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