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贵州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2020-07-16 18:24孙振华
艺术科技 2020年15期
关键词:数字技术民族文化贵州

摘 要:大数据时代下数字技术的兴起不仅对我国地方传统文化产业发展造成了冲击,而且不断倒逼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生产经营方式、文化建设理念进行变革。近年来,贵州省依托于自身成熟的大数据、互联网、数字虚拟技术等技术优势,探索一条符合贵州特色的数字文化产业创新道路,为我国其他欠发达省份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数字文化产业;数字技术;贵州;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5-00-04

0 引言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体现了人类文明从原始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而且以大数据、互联网、虚拟技术、区块链为标志的数字技术必将成为一个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等领域蓬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文化作为人类最古老、最根本、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在人们生活中是精神力量的源泉,是维系社会发展和彰显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2019年我国发布了首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报告》,标志着我国数字文化产业进入了新时代。在当前我国数字技术繁荣和各地区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内在矛盾的双重背景下,对贵州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为其他欠发达省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数字文化产业的内涵

对数字文化产业进行研究,必须在概念上追根溯源。总体来说,理解数字文化产业首先要从两个词汇出发,即“文化产业”和“数字技术”。“文化”一词在人类社会中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拉丁文,而真正将文化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则源自西方国家在20世纪初的历史实践。20世纪40年代,西方著名社会哲学学派之一的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阿多诺和霍克海默首次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1],虽然当时“文化产业”一词仅仅指传统的报刊、图书馆、文艺表演、电影及电视等产业,但是对后来信息社会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具体内涵产生了深遠的影响。

20世纪中期以后,数字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传统电子技术逐渐向数字技术过渡,数字技术的兴起使得各国纷纷将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相结合,传统文化产业和数字技术的双重推动促进了数字文化产业的繁荣。

目前,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仍处于转型期,对数字文化产业的理解和研究是在数字创意产业的基础上展开的。2016年,“数字创意产业”一词首次出现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报告中。数字文化产业是伴随数字创意产业衍生出来的概念,是数字创意产业将传统文化和数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虽然各个国家对数字文化产业的具体内涵仍然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是从2019年发布的《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中可以找到在我国本土化语境下数字文化产业的具体内涵。数字文化产业就是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借助大数据、互联网、5G通信等数字技术的力量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的新兴产业[2]。

2 大数据时代数字技术的兴起对传统文化产业的影响

2.1 改变了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模式

大数据时代下数字技术的兴起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文化产品的消费模式。传统文化产业仍然局限于图书及影视出版、公共图书馆建设、文艺表演等领域,为公众提供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予了移动互联网等数字技术更大的发展空间,传统文化与移动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结合形成了“互联网+文化”的消费模式。

在“互联网+文化”模式的带动下,传统出版、影视、旅游、游戏动漫等行业逐渐呈现出数字化的特征,这种消费模式的变革使得人们的消费观念从传统实体经济向移动互联网经济方向转变。在“互联网+文化”平台上,数字文化产品相较于传统文化产品更注重文化创意,特别是近年来抖音、淘宝等网络平台的兴起拉近了人们与传统文化的距离,一系列创意十足的数字文化产品打破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固有认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互联网+文化”消费模式逐渐成为地方消费结构中的重要内容。

2.2 推动了地方传统文化产业升级

2012年我国印发的《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以政策文本的形式充分肯定了现代数字技术对地方文化产业升级的引擎作用,数字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地方传统文化产业向数字文化产业转变的根本动力[3]。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成为了传统文化产品消费和传播的重要平台,同时也为地方文化产业提供了网络生存空间。在互联网技术的引导下,以文化数字化为主要标准,地方文化产业将由两个层面构成:一是传统文化产业在互联网平台上的传播和升级,二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地方文化产业的结合形成文化产业新业态,即数字文化产业[4]。

例如2016年我国网络直播行业全面开花,借助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网络文学、网络动漫、网络影视等已经成为地方文化产业的新业态,这不仅促进了地方传统文化传播和文化产业升级,而且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壮大。

2.3 促进了私人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

大数据时代下数字技术的兴起正在倒逼政府公共服务模式、私人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私人企业不同于政府部门,政府的宗旨在于为人民服务,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而私人企业的最终目标是盈利,只有在众多企业中不断竞争、创新,才能保证自身的长久经营。

大数据时代下数字技术的集成性、互通性、包容性使得私人企业不再固守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管理方式,而是纷纷利用现代数字技术与自身经营的文化产品相结合,以数字技术为手段、以用户为导向,通过互联网平台、大数据分析来搜集用户信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个性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2019年《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发布之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李磊曾提出,目前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开始进入新阶段,数字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一大亮点,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化数字技术产生的连锁反应将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变革。

3 贵州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总体发展规划和统计数据

2018年以来,各地区纷纷制定省级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开始进入“百家争鸣”的高潮期,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数字文化产业作为地方数字经济建设中的一个着力点,对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贵州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7年贵州省响应国家的号召出台了《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以下简称“规划”),这标志着以“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特征的发展格局在贵州初步形成。

《规划》中对贵州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给出了明确指示:以大数据、互联网、数字虚拟技术等作为技术支撑,推动各区域公共数字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搭建省级先进文化共享平台,打造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数字文化产业强省的目标。

统计数据显示,自2017年贵州省提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以来,贵州省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了370多亿元,相比2018年增长了12.6%,全省公共数字文化图书馆和数字博物馆相比2018年分别增加了34个和42个,2019年贵州省文化产业“三个一工程”项目申报了52个[5]。这些丰硕的成果显示出贵州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形成,数字文化产业竞争力逐步提高。

3.2 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

贵州省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的聚集地,现代主流文化和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共同构成了贵州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国内知名的文化大省,贵州省采用大数据技术、数字虚拟技术等在文化保护上进行了大胆尝试。

早期贵州省对黔东南地区苗族和侗族的刺绣、鼓楼建造、蜡染等文化的保护常常采用文本记录、拍照留痕的方法[6],而数字技术和现代主流文化的兴起使得这些传统文化保护措施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2017以来,黔东南人民政府和相关研究人员采用大数据技术、数字虚拟技术等建立了少数民族文化数据库、数字文化博物馆。当地文化公司通过数据库和数字文化博物馆产生的数据信息对传统文化遗产进行数字生产,最终形成了“数字生产—形成文化产品—市场流通—规模销售”的产业链条,这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效益。例如2018年年底,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一些蜡染文化公司利用当地文化数据库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和颇具创意的蜡染产品,并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销售和普及文化知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 数字文化产业品牌打造方面

贵州省多样性、稀缺性、原生性的民族文化迫切需要人们去挖掘其内在核心价值。2005年,在贵州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由貴州省委员会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的民族文化品牌——“多彩贵州”应运而生。“多彩贵州”品牌由多彩贵州文化产业集团运营,作为贵州省的“第六张名片”,该集团在文化宣传、产品开发、文化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数字文化产业的兴起以及贵州省数字文化产业战略的制定也在倒逼多彩贵州文化产业集团向数字文化产业方向转变。2018年,多彩贵州文化云平台正式启动,该平台汇集了来自贵州黔东南、黔西南、黔南等地区的民族文化精品,目的在于通过文化再生产来弘扬民族文化,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

如今在国家对数字文化产业的大力支持下,多彩贵州文化云平台利用现代数字虚拟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在云平台上整合和集成各地区分散的传统文化,通过手机移动终端为公众提供原生态的数字文化体验,不仅拉近了人们与传统文化的距离,而且打通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7]。

4 贵州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总体发展规划方面

近年来贵州省数字文化产业依托自身的技术优势,在西部地区发展势头强劲,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然而与北京、浙江、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差距较大。具体说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数字文化产业总体规划定位不清晰。政策定位的模糊导致各地区在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对黔西南、黔东南、黔南等地区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现实引导性、协调性。今后贵州省政府等公共部门在文化产业政策制定方面要对贵州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有整体上的清晰认识,明确各地区发展存在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渐凸显。从2018年的贵州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来看,2017年贵州省黔南州的文化产业增长率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贵阳市和安顺市,而传统文化丰富的黔东南和黔西南则排在末尾。因此在今后的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贵州省要加强文化产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好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4.2 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

现代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要求越来越高。千百年来,贵州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这些传统民族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迫切需要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对其进行传承和保护。虽然贵州省一些地区已经采用现代数字技术来保护传统文化,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一些地区的传统文化流失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地区数字技术应用程度不够高、存在“数据小农”意识的现象严重。

在今后的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贵州省各地方政府要加强政策支持和技术引导,重视现代数字技术在传统文化开发和保护中的普及与应用,打破“数据小农”意识,注重文化数据库的建设和信息开放共享,避免各地区形成“文化数据孤岛”,利用数字技术保护传统民族文化,使其种子在贵州大地上生根发芽。

4.3 数字文化品牌建设方面

多彩贵州文化产业集团已经成为贵州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之一。作为我国西部地区著名的数字文化品牌,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全国进行推广。随着多彩贵州文化品牌运营模式的逐步推进,产品核心竞争力不足、营销手段单一、用户群体开发程度不够高等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这不仅不利于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运营和推广,而且对贵州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也是不利的。

因此,多彩贵州文化产业集团在今后的产品运营管理中要以文化创意为立足点,注重文化创意型人才的培养,在产品设计上提升核心竞争力;在营销手段方面,要将线上和线下两种销售模式相结合;在用户开发方面,要摆脱固有思维,借助现代互联网平台开发稳定的客户群。通过在产品核心竞争力、营销手段、用户群体3个方面共同发力,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将重新焕发光彩。

参考文献:

[1] 胡鹏林,刘德道.文化创意产业的起源、内涵与外延[J].济南大学学报,2018,28(02):123-131.

[2] 数字文化产业迎来广阔发展空间[EB/OH].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http://ent.cnr.cn/zx/

20200515/t2020055256.shtml,2020-05-15.

[3] 范玉刚.新时代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问题与未来瞩望[J].中原文化研究,2019,7(01):69-76.

[4] 邱明丰.互联网技术创新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9(02):1-7.

[5] 王红霞.贵州文化产业发展报告[J].新西部,2019(19):40-44.

[6] 李卫英.少数民族传统技术文化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以贵州省少数民族技术文化数据库建设为例[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06):48-50.

[7] 多彩贵州文化云平台发布[EB/OH].搜狐网,https://www.sohu.com/a/233929992_

157267,2018-06-14.

作者简介:孙振华(1995—),男,河南开封人,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数据治理与地方文化产业振兴。

猜你喜欢
数字技术民族文化贵州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